產生的原因
國內市場是隨著
商品經濟的產生而形成的。國內市場早在
奴隸社會就已經出現,並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而有所擴大。但在封建社會還沒有國內統一市場,直到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時期,它才作為歷史發展的必然而產生。資本主義經濟是高度發達的商品經濟,它的產品不是當地的、小規模的市場所能容納,因此,在向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過渡時,必然要打破地方市場的局限,為範圍和規模日益擴大的商品生產尋找廣闊的市場,這就要求不僅要有近鄰市場,而且要有遠方市場;不僅要有地方性的地域市場,而且要有全國性的統一市場;不僅要擴大民族經濟(在當時實質上是資本主義經濟)在國內市場上的勢力,而且要把外國經濟勢力從國內市場上清除出去。因此,建立一個民族的、統一的、廣闊的國內市場,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形成和發展的必要條件。當然,
資本主義經濟不是閉關鎖國的經濟,不能以國內統一市場為限,在國內統一市場形成之後,它必然要向國外發展,建立資本主義的世界市場。
國內統一市場
國內統一市場是在商業資產階級領導下建立的。它的形成首先靠徹底瓦解
自然經濟,廣泛發展商品經濟,進而促使小生產者兩極分化。在大批小生產者失去
生產資料淪為
僱傭勞動者,大量生產資料集中和完成
資本原始積累的基礎上,資本主義經濟得到了發展,同時建成資本主義的
生產資料市場、
生活資料市場和
勞動力市場。伴隨著市場從前資本主義性質向資本主義性質的轉變,資本主義生產的產品逐步越出當地,進而越出所在區域,走向全國;而它所需的
生產條件的取得,也逐步越出當地,而來自外地,直至於進而越出本區域而走向全國各地區。這個過程有的還是本國
資本主義勢力向外國侵略勢力奪回本國市場(包括銷售市場和原料市場)的過程。所以,國內統一市場的形成過程,實質上是本國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發展的過程,是資本主義勢力在本國建立自己的優勢以至統治的過程。這個過程同時伴隨著資產階級依靠經濟實力的增長在政治上逐漸奪取統治地位的過程,它表現為資產階級在政治上驅除封建勢力,建立統一的、獨立的國家。
資產階級依靠自己奪得的政治權力,反過來為自己的經濟基礎服務,對外實行保護貿易政策,對內實行貿易自由政策,消滅封建割據勢力,打破地區封鎖,拆除封建的關卡和廢止封建的
捐稅,統一貨幣和度量衡等,為國內統一市場的形成創造必要的環境和條件。國內統一市場的形成,把全國各地區的經濟通過資本主義商品流通融合為一體,確立資本主義生產關係在全國範圍的統治,使資本主義經濟得以奠立在廣闊的國內市場的基礎上,為資本主義競爭、資本主義積累和資本主義再生產的擴大開闢了廣闊的市場。
形成過程
中國在明清之際,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已經露出了國內統一市場的端倪。但在鴉片戰爭以後,中國並沒有普遍地發展商品經濟和轉變為資本主義社會,相反是帝國主義勢力占統治地位,並保持著濃厚的自然經濟和封建勢力,結果淪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由於
中國民族資產階級本身軟弱,他們沒有力量領導和完成建立國內統一市場的歷史使命。1949年,隨著人民民主革命在全國的勝利,驅除了帝國主義在華的勢力,沒收了
官僚資本,實行了
土地改革(見
中國土地改革),消滅了封建地主階級。同時,在這個基礎上廣泛地開展了城鄉物資交流,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展。1956年,全國基本上完成了
生產資料所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見
中國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上建立了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的國內統一市場。這個市場的形成,把全國各地的經濟通過社會主義的商品流通融合為一體,確立了社會主義生產關係在全國範圍的統治,使社會主義經濟得以奠立在廣闊的國內市場的基礎上,為
社會主義積累和
社會主義再生產的擴大開闢了廣闊的市場。但是,由於舊中國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生產力十分低下,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很不發達。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商品經濟雖然有所發展,但是很不充分,在廣大
農村中自給性生產還占很大比重,所以社會主義統一市場沒有最終形成。它有待於在城鄉繼續廣泛地發展商品經濟,特別是在農村徹底清除自然經濟殘餘,使廣大農村經濟商品化才能達到。徹底建成社會主義統一市場是中國實現社會化大生產,從而是實現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所必需的。
鞏固和發展
定義
社會主義的統一市場,並不是單一的社會主義經濟或全民所有制經濟的市場,而是建立在生產資料社會主義公有制基礎上的、
社會主義生產關係占統治地位、以社會主義經濟為主體的多種經濟成份參加的市場。對外它是保護社會主義
利益的獨立
民族市場,對內是為全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服務的統一市場。
條件
社會主義統一市場充分發揮作用,要靠多種條件。其關鍵的條件是社會生產力和商品經濟的不斷發展。同時還要靠社會主義經濟的壯大,建立適應生產力發展和符合中國國情的經濟體制,以及發揮國家上層建築作用。上層建築的作用主要是實行保護政策(如保護國內市場、保護符合社會主義方向的一切
貿易自由、保護
競爭)、開放
政策(如各地區間互相開放)、搞活國內市場政策,以及維護市場正常秩序和合理地協調各種參加市場的經濟力量的貿易活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