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詳情,自然地理,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水文,自然資源,礦產資源,農業資源,人口,政治,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教育事業,科學技術,文化事業,醫療衛生,城市建設,社會保障,交通運輸,民俗風情,龍燈舞,打圍鼓,風景名勝,著名人物,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安居區地圖隋開皇三年(583年),撤安居郡,柔剛縣隸屬普州。開皇十三年(593年),改柔剛縣名安居縣,隸屬普州,大業三年(607年),州改郡,以郡轄縣,安居縣隸屬資陽郡。今安居區境屬遂寧郡方義縣、資陽郡安居縣。
唐武德元年(618年),罷郡置州,安居縣隸屬普州,縣治所如前。武則天天授二年(691年)移至張柵(今安居壩)。天寶元年(742年),撤州置郡,安居縣隸屬安岳郡(普州改名)。縣治所如前。今安居區境屬遂寧郡方義縣、
安岳郡安居縣。
北宋乾德五年(967年),省崇龕縣,併入安居縣。安居縣隸屬普州,縣治所如前。
南宋理宗寶祐六年(1258年),廢普州及安居縣,析安居縣入遂寧都督府小溪縣。安居縣治地改置鎮,隸屬小溪縣。今安居區境屬遂寧都督府小溪縣。
元至元十九年(1282年),並青石、遂寧入
小溪縣。安居鎮隸屬如舊。
明洪武九年(1376年),降遂寧州為遂寧縣,並廢小溪縣名。安居鎮隸屬遂寧縣。
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縣以下劃分里,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里以下劃分場,安居場隸屬遂寧縣忠誠里。
民國初年,整頓體制,遂寧縣劃分7個區26個鄉(鎮)。安居鎮隸屬遂寧五區(駐安居鎮神聖廟)。
新中國成立後,遂寧縣政區下置10個區。安居鎮仍設區建制,改稱安居壩區。
1994年,縣政區下置鄉(鎮),安居壩區改稱安居鎮。
2003年12月18日,國務院調整遂寧市部分行政區劃:撤銷遂寧市
市中區,以原市中區的行政區域設立遂寧市
船山區和安居區。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2012年12月6日、2013年7月23日,安居區成立柔剛、鳳凰兩個街道辦事處,均於2013年9月25日正式掛牌。
2014年1月17日,安居區撤銷聚賢鄉、常理鄉、觀音鄉,設立聚賢鎮、常理鎮、觀音鎮。
區劃詳情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安居區地處川中丘陵腹地,地質構造簡單,褶皺平緩,地貌類型單一,屬中生代侏羅紀岩層,經流水侵蝕、切割、堆積形成侵蝕
丘陵地貌,海拔高度在300—600米之間。全境岩層下部以石灰岩為主,上部以紫紅色沙土、泥岩為主,似為“
紅土地”。
氣候
安居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四季分明,無霜期長,熱量充足,雨量充沛,濕度大,雲霧多。7—8月平均氣溫26—28℃,12—2月平均氣溫6—8℃;降水集中在6—8月,4—5月和9—10月次之,11—3月降水較少。風速一年四季較小,10—12月定時觀測2分鐘最大風速1.6—10.2m/s,靜風頻率5.4—12.6%,近地面盛行偏北風,約占43%;其次是偏南風,約占18%。
水文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安居是川東北天然氣、鹽滷資源的原產地,境內石油、天燃氣、鹽滷等地下資源蘊藏豐富。天然氣遠景儲量達10000億立方米以上,探明地質儲量4403.85億立方米,中石油位於我國的天然氣淨化廠可淨化處理天然氣120億立方米/年,生產液化氣4500噸、輕油1900噸、硫磺18萬噸。硫磺純度達到99.99%,是硫化工的理想原料。
農業資源
安居區常年糧食播種面積124萬畝,產量43萬噸,油料播種面積17.8萬畝,產量3萬噸,其中油菜播種面積10.83萬畝,產量1.9萬噸。全區“三品一標”認證達100個,省內外知名農產品品牌8個。有農民專業合作社714個,其中,國家級5個,省級21個。
人口
安居區2018年77.45萬人(男性40.71萬人,女性36.74萬人),城鎮人口7.75萬人,農村人口69.7萬人,總戶數269754戶。安居區內以漢族為主,少數民族主要有
藏族、
彝族、
苗族、
回族、
維吾爾族、
壯族等39個。
政治
經濟
綜述
2018年,安居區地區生產總值167.45億元,增長9%。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13.5%。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1億元,同口徑增長10.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29.7億元,增長1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9.94億元,增長12.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8039元、14467元,分別增長8.7%、9.4%。
2017年,安居區地區生產總值148.25億元,增長9.1%;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14%;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17億元,同口徑增長15.2%;稅收占比73.94%;稅收總收入14.11億元,增長38.8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46.1億元,增長12.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3.34億元,增長13.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5800元、13228元,分別增長8.8%、9.3%。
第一產業
2014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66.19億元,增長4.4%。其中:農業總產值32.05億元,增長6.2%;林業總產值2.48億元,增長5.0%;牧業總產值28.04億元,增長2.7%;漁業總產值2.37億元,增長2.4%;農林牧漁服務業總產值1.25億元,增長3.2%。農作物播種面積10.8萬公頃,增長0.6%。全年糧食產量41.53萬噸,與去年持平。全年豬、牛、羊、禽出欄分別為116.93萬頭、1.04萬頭、7.45萬隻和495.13萬隻,分別增長3.1%、6.1%、6.2%和7.5%。肉類總產量9.69萬噸,增長3.8%;禽蛋產量2.13萬噸,增長5.4%。2014年造林面積達654公頃,森林面積達到4.44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達到35.3%。年末農田有效灌溉面積達34420公頃,新增280公頃;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31.41萬千瓦,增長4.7%。
第二產業
2014年,安居區工業增加值20.66億元,增長8.9%,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為34.9%,拉動經濟成長3.1個百分點。年末全區共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5家,比上年增加1家,增長2.9%。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2.2%;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51.12億元,增長22%;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0.95億元,增長7.9%;實現利潤5.04億元,增長50.2%。產銷率為87.8%,降低9.3個百分點。安居建築行業實現增加值12.37億元,增長25%。6家資質以上建築企業實現總產值8.52億元,增長23%。
第三產業
2014年,安居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3.6億元,增長13.4%。按經營地分,城鎮實現零售額35.4億元,增長13.9%;鄉村實現零售額8.2億元,增長10.9%。按行業分,批發和零售業實現零售額35.01億元,增長13.3%;住宿和餐飲業實現零售額8.59億元,增長13.6%。全年接待國內遊客115萬人次,增長63.6%;實現旅遊收入10.1億元,增長74.1%。全年新增A級旅遊景區1個,累計達到2個。全年郵電業務總量6238.32萬元,增長25.3%。全年通信業主營業務收入11153萬元,增長9.6%。年末全區固定電話用戶1.65萬戶,下降2.9%;行動電話用戶26.09萬戶,增長8.5%;固定寬頻用戶2.29萬戶,增長53.7%。
2014年末全區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餘額115.13億元,比年初增長9.6%。其中:居民儲蓄存款餘額89.5億元,增長13.4%。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餘額47.63億元,比年初增長23.5%。全年完成地方財政收入9.4億元,下降14.6%,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36億元,增長17.8%;稅收收入2.31億元,增長25.2%。地方財政支出28.5億元,下降12.8%,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支出21.14億元,下降8.3%;一般公共服務支出1.76億元,下降12.8%。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安居區現有各級各類學校126所(截至2014年12月),其中公辦學校78所(職業中學1所、高完中5所、九年一貫制學校11所、普通國中10所、國小40所、幼稚園10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各級各類民辦學校48所(含民辦高完中1所)。現有在校學生6.5萬人,在職教職工4516人。安居城區共有學校17所,學生2萬餘人,在職教職工1500餘人。
科學技術
2014年末全區高新技術產值達5.09萬元,全年共申請專利91件。
文化事業
截至2014年,安居區有公共圖書館1個,藝術文化館(站)22個,體育館1個,劇場、影劇院1個。年末全區有無線廣播電台1座,廣播人口覆蓋率90%,調頻共纜傳輸通424個行政村,行政村通率89.8%;電視人口覆蓋率92%;有線電視入戶率83%,有線電視用戶7.42萬戶,有線數字用戶6.94萬戶, 497個行政村連通光纖電視,行政村通率100%。
醫療衛生
截至2014年,安居區衛生機構823個(包括村衛生室),其中,醫院(含衛生院)32家,疾病預防控制機構1個,婦幼保健機構1個,藥品檢驗機構1個。衛生機構實有床位2006張,其中醫院及衛生院床位1858張。衛生技術人員1390人,其中,執業醫師1168人(含助理醫師),註冊護士404人。有衛生防疫人員101人;新生嬰兒死亡率3.52‰,產婦住院分娩比率99.6%。
城市建設
2014年末全區建成區面積10.58平方公里,城市建設用地面積7.04平方公里。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53平方公里,覆蓋率5.01%。
社會保障
2014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員1616人,登記失業率4.2%。全區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53萬人,征繳養老保險費26852萬元。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1.35萬人,徵收基本醫療保險費3246萬元。失業保險參保人數6890人,征繳失業保險費270萬元。工傷保險參保人數7194人,征繳工傷保險費149萬元。生育保險參保人數2387人,征繳生育保險費46萬元。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人數26.93萬人,參保率91.3%,發放養老保險金10724萬元。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為9620人,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為48235人,“五保”救濟人數5356人。
交通運輸
安居區境內擁有成南、遂渝、遂內、遂綿、遂廣、遂資眉以及成安渝等八條高速公路,遂德高速公路正在建設中,國道318、247(S205)、246(S206)線貫穿全境,為四川省第二大交通樞組。遂渝鐵路、蘭渝高鐵、綿遂內城際鐵路即將動工,將聯通成貴、渝貴高鐵,成達萬高鐵規劃獲批、規劃建設的綿遂內宜鐵路設有安居站。水運90分鐘車程直達重慶港、涪江復航正在申報中。安居至成都、重慶、綿陽、南充機場均不足1.5小時車程;4C級安居通用機場開工修建。
民俗風情
龍燈舞
龍燈舞為民間傳統舞蹈,又稱“龍舞”、“龍燈”、“耍龍”等,據說始於漢代,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日舞龍燈。龍形品種多樣,有“彩龍”、“火龍”等。彩龍龍頭五彩繽紛,龍身以各色軟段製成,約9制10餘節,造型精美。舞時常配以魚蝦蚌殼等彩燈同行。舞龍者不分男女,皆著對襟彩服,系紅腰帶,手持一節把竿,隨逗寶人曲身翻舞,綿延不停。有打擊樂器相伴。火龍多用彩龍頭,龍身著彩繪龍鱗的粗麻布,每節內有竹籠,內置燃燭或捻子,舞時點亮。火龍較彩龍長、大,一般10餘節,把竿也較長,龍把竿長約2米。因多在元宵夜舉行燒龍儀式,故名“火龍”。火龍一般有雙龍雙寶。元宵燒龍,象徵新年慶祝活動圓滿,藉以祈求“清吉平安”。舞火龍者頭戴草帽、穿小褲衩、赤腳光背、持
龍游舞,四周燃燈者手持鞭炮、拌以鐵花、炭圓,向火龍噴射。只見火花飛濺,火龍翻滾,火光沖天,五彩繽紛。待至龍體被焰火燃燒正旺時,舞龍者舉起龍架跑至江水,意為送龍歸海。
龍燈舞
打圍鼓
打圍鼓有稱“玩友”。工余飯後或紅白喜事,邀約或邀請“玩友”四五人圍坐一起清唱。不用舞台、化妝和服裝,一般在玩壩或茶館舉行。玩友各自坐在座位上,手執板鼓、堂鼓、川鼓、馬鑼、川胡、鈸之類樂器,自吹自打自唱。打板鼓者是鼓師,其他樂器以鼓師手勢、鼓簽、鼓點指揮行事。打圍鼓花錢不多,費事不大,因而深入民間,廣泛流傳,滿足了川劇愛好者愛唱、愛聽的要求。
打圍鼓風景名勝
毗廬寺
毗廬寺坐落在安居區
白馬鎮華藏山下,距白馬鎮5公里,始建於宋代,明朝擴建,寺廟占地面積7500平方米,建築面積5512平方米。寺廟內曾出了一個遠近聞名的高僧——清心大師,法號住朝,外號“癲師爺”(濟公和尚原型)。此地香火旺盛。每年三月的“香會節”,日均人流量達3萬人次以上。
濟公掃“秦”、濟公懲治嘲弄貪官污吏,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等美好傳說,給人以無窮遐想與回味。
安居區毗廬寺麻子灘水庫
麻子灘水庫位於安居區白馬鎮,瓊江流域白安河上游。因灘上有無數的孔隙似人臉上的麻子而得名。距離白馬鎮5公里,水庫為國家中型農田灌溉水庫,庫區縱長約28公里,水域涉及白馬、中興、步雲、攔江等鄉鎮,水庫面積12000畝。庫內有四面環水
獨島10多處,庫區兩岸山清水秀,森林茂密,鳥語花香,果樹成林。
安居區 跑馬灘臥佛院風景區
跑馬灘臥佛院風景區位於安居區東禪鎮和安岳縣
八廟鄉交界處,景區由安居區跑馬灘水庫及安岳縣八廟鄉臥佛溝中的臥佛院佛教文化
摩崖石刻群、臥佛溝藏經洞組成。
唐代臥佛雕刻精美,全身左側臥姿,全長23米,堪稱世界三大佛像之一,與
樂山大佛齊名,是現存最早、最完整的全身臥佛像,屬國家級重點文物;臥佛院佛教文化摩崖石刻群,上承
敦煌、雲崗、
龍門石窟,下啟
大足石刻,有唐宋石刻造像1613尊;臥佛溝藏經洞,15個藏經石窟內刻有20餘部經文共有40餘萬字,極具佛教研究價值。跑馬灘水庫相傳富人設立跑馬場而得名,水庫為國家級中型水庫,面積2470畝,庫區兩側山坡、綠化植被、生態景色宜人;景區擁有古皇墳、躲兵崖、石棧道、白鶴嘴、
風動石、烏龜石等歷史及自然景觀。整個景區構成佛、水、景、人相融一體的假日休閒之處。
平寧國有林
平寧國有林距麻子灘水庫4公里的白馬鎮禪林寺村,有一條綿延約7.5公里的溝壑名叫白馬王子溝,兩側山坡聳立,順溝生長著一片呈帶狀的原始森林——平寧國有林,林內樹木蔥蘢,高大挺拔,溝內地表植被完好,小河順溝而下,溪水潺潺,怪石嶙峋,形態各異。雨季時節,林子內生長著各種菌類,多達10種以上,人置身其中,猶如走進一個天然氧吧,猛吸一口,清新中帶有菌類芳香的空氣沁人心脾,“牛背石”美麗的愛情故事,黑龍凼神奇的巨龜傳說流傳人間。
安居區著名人物
黃峨
黃峨(1498-1569),明代蜀中才女、文學家,字秀眉,四川遂寧人(今遂寧市安居區
玉豐鎮)。黃峨為明代文學家楊慎之妻,人稱“黃安人”。能詩詞,散曲尤有名。所作有《楊夫人樂府》,其中多與楊慎《陶情樂府》所收者相混,近人將兩人之作合編為《楊升庵夫婦散曲》,又有《楊狀元妻詩集》。黃峨與
卓文君、
薛濤、
花蕊夫人並稱“蜀中四大才女”。
伍先華
伍先華,1927年生,四川省遂寧縣(今安居區)人,1949年12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0年8月加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1951年3月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第五次戰役、鞏固陣地作戰及戰術性反擊戰。1952年11月2日,中國人民志願軍領導機關為伍先華追記特等功,追授"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英雄"稱號。伍先華所在部隊黨委追授他為"模範共產黨員"。
榮譽稱號
2017年10月17日,安居被評為四川省首批“四好農村公路”省級示範縣(區)出爐。
2017年12月28日,安居被國家知識產權局評為國家智慧財產權強縣工程試點縣(區)。
2018年2月14日,安居被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認定為第五批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示範縣。
2018年12月24日,安居被四川省市場監督管理局評為2018年度省級有機產品認證示範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