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兒童對社會規則的認知發展研究

學前兒童對社會規則的認知發展研究

《學前兒童對社會規則的認知發展研究》是依託南京師範大學,由劉國雄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學前兒童對社會規則的認知發展研究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劉國雄
  • 依託單位:南京師範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社會規則是我們所處世界的根本組成部分,對社會規則的理解對個體的認知和社會性發展、乃至於和諧社會的建構都具有重要意義。本項目擬採用判斷標準範式、心理理論範式以及道義推理範式,從三個層面推進3~6歲學前兒童對社會規則的認知發展研究。首先採用判斷標準範式並結合有關社會規則的最新成果探討幼兒可能很早就具備的對道德規則、社會習俗等社會規則的區分潛能;其次針對規則概念的核心內涵,引入心理理論的研究範式探查幼兒在道德、習俗以及個人事件領域的樸素理論框架及其發展進程;再次通過道義推理範式探討幼兒對社會規則進行道義推理時可能存在的跨領域的一般發展規律。這些研究有助於揭示我國幼兒對不同領域社會規則在不同範式下可能表現出的一些嶄新的認知特點,探討個體規範意識尤其是道德意識的早期發展機制,探索高度複雜化的現代社會中規範的有效性,揭示兒童認知發展的領域特殊性及其跨領域的一般性,促進有關親子互動和規則教育的育兒實踐。

結題摘要

社會領域理論日益受到重視而成為當前發展心理學研究的熱點問題,學前兒童對社會規則的認知發展則是社會領域理論關注的主要問題所在。通常可以將社會規則分為道德規則、習俗規則,而個人事件則不受社會規則的調節。社會領域論主張,兒童在很早的時候就已將道德、習俗和個人事件區分為作為三個彼此區分清晰的不同領域對待,兒童在不同的社會領域表現出不同的發展模式,甚至有研究者主張應摒棄科爾伯格道德發展的普遍模式,而代之以社會領域理論。本項目試圖從三個層面推進童年早期兒童對不同社會規則的認知發展研究,首先探討有關社會規則的多種理論解釋,尤其闡述了社會領域理論的基本觀點,總結探討兒童對社會規則的認知的多種方法,如領域論者最為常用的判斷標準範式包括允許性標準、權威依賴性標準、規則依賴性標準等。其次結合心理理論的研究範式,探討了不同社會規則情境中學前兒童對願望、信念以及錯誤信念等不同心理狀態的理解,初步研究結果顯示,儘管幼兒能很好地指出違反道德和習俗是不正確的,但他們對道德和習俗領域的願望理解與個人領域大為不同,且與行為者的角色、研究採用的判斷標準有關。研究三通過義務推理範式考察了幼兒在不同社會領域的推理特點,結果顯示幼兒義務推理的發展表現出跨領域的一致性,如多數幼兒均可以成功檢測不同社會領域中的同伴違反約定,但他們對權威違反約定、以及雙方同時違反約定的檢測則相對低的多。總體而言,本項目通過多種方法揭示出不同年齡段的兒童對社會規則的基本認知發展規律,探討了這一認知發展進程中可能的影響因素,揭示出兒童對道德、習俗以及個人領域內部的認知特點及其可能存在的跨領域的一致性,這些發現對於當前有關兒童認知發展的領域特殊性和領域一般性的理論爭議有所補益,對童年早期兒童的規則教育、尤其是道德教育有較好的啟示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