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殿才

孫殿才

孫殿才(1909~1975.1.18),寧夏中寧人。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0年轉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北平工人聯合會組織部部長、中共唐山煤礦特委書記、上海工人聯合會委員長、中共人舒無中心縣委書記、綏寧工委副書記、三邊工委書記;建國後,歷任中共寧夏省委常委,寧夏省人民委員會副主席,中共甘肅省委常委,甘肅省副省長、省第三屆政協副主席等職務;文化大革命中慘遭批鬥關押,1975年病逝;是中共七大、八大代表,第一、二屆全國人大代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孫殿才
  • 國籍:中華人民共和國
  • 出生地:寧夏中寧
  • 出生日期:1909年
  • 逝世日期:1975年1月18日
  • 職業:原寧夏副主席、甘肅政協副主席
  • 信仰:共產主義
  • 政治面貌:中共黨員
  • 性別:男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人物佚事,人物評價,

人物簡介

孫殿才,男,漢族,1909年生,字六卿,寧夏中寧縣彰恩堡人。
解放初期的孫殿才同志解放初期的孫殿才同志
1926年,馮玉祥國民軍綏遠寧夏入甘援陝,策應北伐。途徑中寧期間,共產黨員劉屏先等到恩和堡開展活動,發動恩和高級國小師生同封建勢力鬥爭。孫殿才積極參加,在鬥爭中受到鍛鍊,經劉屏先介紹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1929年4月,馬仲英西北邊防聯盟軍兩萬餘眾進攻寧夏,占領省城銀川。寧夏中學校長王其昌被流彈擊斃,學校停課,寧夏政局混亂,在寧中上學的孫殿才回到家鄉。此時,寧夏省主席門致中退守廣武,向蘭州求援,鎮戎縣(同心縣)鎖家岔匪首楊自福(外號楊老二)乘機糾眾在寧安、恩和、鳴沙等地打家劫舍。門致中誤認為回民“造反”,準備血洗彰恩堡,扣留三名求情的回民代表。彰恩回民萬分驚慌。孫殿才和同學劉憲章過河到廣武謁見門致中,力陳彰恩回民全是良民,回漢世代和睦相處,請求釋放3名被扣回民代表。這時,國民軍吉鴻昌師奉命由甘肅增援寧夏,先頭部隊牛錦秀團長率部乘皮筏從蘭州順流而下,到寧安堡登岸,趕跑了楊老二。牛團長到廣武后,孫殿才又向牛團長申述,3名回民代表終被釋放,這場災難才算免除。
1930年秋,孫殿才到北平弘達學院讀書,找到了黨組織。於同年12月經李進介紹由共青團員轉為共產黨員,化名孫樹德,任北平城西區宣傳委員。以學生身份為掩護,從事學生運動
1931年5月,黨組織派孫殿才搞工人運動。他化裝成工人,深入廠礦,和工人民眾接觸,在工人中建立黨組織和赤色工會,先後組織過電車工人、洋車工人、掏糞工人、鐵路工人的罷工鬥爭。1932年6月,化名王文清,調天津紗廠任總支書記,組織和領導了紗廠工人的反日大罷工。
1933年春,孫殿才先後任察哈爾省總工會、張家口總工會組織部長,組建了平綏鐵路工會,領導工人參加抗日遊行和罷工鬥爭。同年秋,調張家口抗日同盟軍軍部和東北抗日軍第一師政治部工作。在抗日同盟軍向熱河和河北南線進軍中,遇國民黨萬福林部阻襲,在小湯山受傷。1934年1月至5月,孫殿才到唐山擔任五登特委書記,和吳德,李喆伯組織領導了著名的唐山、開灤礦工和洋灰廠工人的罷工鬥爭。
1934年夏,化名陳光華,調任上海工人聯合會書記,曾組織和領導上海紗廠工人抗日罷工鬥爭。1937年上海“八·一三”事變發生,孫殿才等發動和組織工人拿起武器,參加抗戰,任淞滬工人抗日別動隊第五支隊特支書記。同年冬到南京八路軍辦事處工作,後隨機關退守武漢,在田宛鎮要塞司令部任特支書記,和李鑄等發動武漢工人,組織武裝別動隊,配合武漢保衛戰,在武漢堅持抗戰半年。
1938年秋,到安徽省動員委員會工作,擔任乾訓班大隊長。不久,擔任舒蕪地委副書記,出席過邊區黨代會,被選為黨的“七大代表”。
1941年3月,經劉少奇介紹,到延安中央臨時黨校學習,參加了延安整風。1943年10月,化名趙忠國,調陝甘寧邊區三邊地委統戰部任部長,和在國民黨新十一旅的地下黨負責人牛化東等取得聯繫,促成新十一旅於1945年10月在安邊起義。
1946年11月,孫殿才任綏寧工委副書記,先後組建了回民游擊隊和回漢支隊等地方武裝部隊,開展對敵鬥爭。1947年3月回漢支隊改編為寧夏人民解放軍,孫殿才任司令員。5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北野戰軍攻克環縣,寧夏人民解放軍隨主力部隊北上作戰。7月,人民解放軍轉入戰略反攻,“寧解”仍恢復回漢支隊稱號,返回鹽池南部山區繼續內線作戰。1948年秋,綏寧工委改為寧夏省工作委員會,孫殿才任書記。
1949年9月寧夏解放,孫殿才任中共寧夏省委委員、省人民政府副主席,西北軍政委員會委員。1954年9月,寧夏省撤銷,孫殿才任中共甘肅省委常委、副省長,先後被選為黨的“八大”代表和一、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任職期間,他經常深入農村調查研究,關心民眾疾苦
1957年出現浮誇風,他堅持實事求是,曾向省委提出糾正意見;在討論成立寧夏回族自治區時,因劃分區域和其他同志產生意見分歧,在省委整風運動中被視為右傾反黨活動,受到錯誤批判
1958年2月,在中共甘肅省委第二屆二次代表大會上,製造了一起所謂“孫、陳、梁、曹右派反黨集團”的冤、假、錯案。在甘肅省委《關於開除孫殿才、梁大均等黨籍的決定》中說:“會議揭發的大量材料證明,孫殿才、梁大均陳成義陸為公、劉餘生、王新潮曹又參等同流合污,結成了一個右派反黨集團,以省人民委員會和銀川地區為據點,以地方主義為綱領,以實現個人野心為目的,進行了一系列反黨反社會主義的罪惡活動。”
孫殿才同志被下放甘肅引洮工程指揮部任處長,1961年黨中央派謝覺哉同志來甘肅調查,澄清了問題,稱讚孫殿才同志是“敢於實事求是,堅持說真話的好同志”。
1963年初,中共中央決定撤銷對孫殿才的錯誤處理,徹底恢復名譽。1964年5月,孫殿才任甘肅省政協副主席。
“文革”中,孫殿才又遭受批鬥折磨,於1975年1月18日病逝。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所謂的孫、陳、梁、曹“右派反黨集團”案得到了徹底平反,推倒了強加在他們頭上的一切不實之詞,徹底恢復了名譽——可惜孫殿才、曹又參都未能看到。

人物生平

孫殿才,曾用名孫樹德王文清、陳光華、趙忠國,寧夏中寧縣人。
1909年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1924年,在恩和高級國小讀書時,學校受五四運動的影響,提倡民主、科學思想,使學生受到很大的教育,從而對貪官污吏、土豪劣紳的淫威和腐敗的封建社會深惡痛絕。
1926年9月,在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馮玉祥國民軍聯軍由綏遠途經寧夏,入甘援陝,策應北伐。在國民軍聯軍駐寧夏期間,部隊中的中共黨員深入城鄉各地,進行革命宣傳活動,中共黨員劉屏先等人到中寧縣恩和堡發動高級國小師生同封建勢力和各種醜惡現象作鬥爭,孫殿才、王緒祥(張子華)等人積極參加,在鬥爭中受到鍛鍊,經劉屏先介紹,孫殿才加入共青團。1927年春,孫殿才到蘭州共和中學上學。同年秋,又轉入甘肅省第五中學(寧夏中學前身)讀書。當時,中共黨員杜仲元在課堂上經常教育學生:“我們青年要時刻追隨時代發展的潮流,將來解決中國的事情,不是別人而是共產黨。青年們需要努力。”這對孫殿才和一些進步同學影響很大,他們積極接受黨的教育,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進步活動。
1930年秋,孫殿才到北平弘達學院讀書,通過張子華找到了黨組織,於12月經李進介紹由共青團員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化名孫樹德,任北平西城區宣傳委員,以學生身份和張子華共同從事學生運動。
1931年5月,孫殿才受北平地下黨組織的領導從事工人運動,經常化裝成黃包車夫或失業工人,深入工礦,與工人民眾接觸,在工人中建立黨的組織和赤色工會組織,先後組織過電車工人、洋車工人、掏糞工人、鐵路工人的罷工鬥爭。北平市工人混合委員會成立後,孫殿才任書記兼組織部長。
1932年6月,孫殿才化名王文清調天津紗廠委員會任總支書記,組織和領導了紗廠工人的反日大罷工。不久,又任天津市總工會組織部長。
1933年春,孫殿才先後任察哈爾省總工會、張家口總工會組織部長,組建了平綏鐵路工會,領導工人參加抗日遊行和罷工鬥爭。同年秋,又先後調任張家口抗日同盟軍軍部支部書記和前委巡視員、東北抗日軍第一師政治部政訓員。在抗日同盟軍向熱河和河北南部進軍中,遇國民黨萬福麟部隊阻襲,在攻占小唐山戰鬥中,因腿部受傷,同年冬返回北平,任全國總工會華北工人運動委員會委員和巡視員。
1934年1月,孫殿才任唐山中共五登特委書記,和吳德、李拮伯等人組織領導了著名的唐山、開灤礦工和洋灰廠工人的罷工鬥爭。同年夏,化名陳光華,先後任上海總工會執行局常委、宣傳部長和上海工人聯合會書記,組織和領導了上海紗廠工人抗日罷工鬥爭,推動了上海抗日救亡運動。
1937年,七七事變後,孫殿才發動和組織工人拿起武器,參加抗戰,任淞滬工人抗日別動隊第五支隊特支書記,戰鬥在抗日前線。同年冬,到南京八路軍辦事處工作,以後隨機關退守武漢,在田宛鎮要塞司令部任特支書記,和李鑄等人發動武漢船員和鐵路、工廠工人組織武裝別動隊,配合武漢外圍保衛戰,在武漢堅持抗戰約半年之久。
1938年秋,中共長江局派孫殿才(化名趙忠國)到安徽省動員委員會工作,擔任乾訓班大隊長,在安徽省敵後無為、舒城、桐城等5縣工作。不久,又擔任舒無地委副書記,在敵後組織武裝鬥爭,打擊偽軍,粉碎日軍掃蕩,鞏固和發展江北抗日根據地。曾以在敵後堅持團結抗日成績突出被評為模範,出席邊區黨代會,並當選為黨的七大代表。
1941年3月,經劉少奇介紹,孫殿才到延安中央臨時黨校學習,參加了延安整風。1943年1月,被調陝甘寧邊區中共三邊地委,任統戰部長。期間和國民黨新十一旅的地下黨負責人牛化東等人取得聯繫,團結鄧寶珊抗日,日後積極工作,促成新十一旅於1945年10月在安邊起義。
1943年秋,孫殿才(時名趙忠國)通過到定邊拉駱駝做買賣的同鄉徐興讓及其他統戰關係,秘密通知哥哥孫殿科到定邊會晤,堂弟孫殿舉、兒子孫福善等也先後到定邊參加革命。孫殿科、孫殿舉後來又被黨組織派回彰恩做統戰聯絡工作。經孫殿科的串聯,本鄉馬少林(回)、馬光榮(回)、劉延相等人先後到定邊參加革命,加入中國共產黨,後又被派回寧夏工作。
1944年,孫殿才的母親及其哥、弟、妻子、親友等10餘人先後到定邊參加了革命。1946年6月,國民黨撕毀“雙十協定”,發動了對陝甘寧邊區的全面進攻,寧夏馬鴻逵部隊向三邊竄犯,孫殿才家屬先後兩次在民眾家隱蔽,向定邊山區疏散。1947年4月定邊失守,敵暫九師參謀處便衣特務何兆元將孫殿才的老母、妻子、兒媳等8人逮捕入獄。在獄中,他們遭受嚴刑拷打,直到1949年1月才出獄。
1946年5月,孫殿才任中共寧夏工委副書記。1947年1月,中央決定成立寧綏工委,又任工委副書記,先後組建了回民游擊隊和回漢支隊等地方武裝部隊,開展對敵鬥爭。4月,回漢支隊改編為寧夏人民解放軍,孫殿才任司令員。這支部隊在孫殿才等人指揮下,打擊地方反動武裝,牽制敵人,配合中國人民解放軍作戰。5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北野戰軍攻克環縣,孫殿才謁見了彭德懷等領導,寧夏人民解放軍隨主力部隊北上作戰。7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轉入戰略反攻,寧夏人民解放軍仍恢復回漢支隊番號,返回鹽池南部山區繼續在內線作戰,先後擊潰了鹽、環、定各路清鄉團,收復了大片失地,恢復了人民的政權。
1948年秋,中共寧綏工委改為寧夏工委,孫殿才任書記。他和工委其他領導同志一道,堅決貫徹黨中央的指示,在解放區開展減租反霸鬥爭,建立地方人民政權,發動解放區人民擁軍擁政,支持前線。還大力開展統戰工作,不斷派人到西安、蘭州、銀川、吳忠等地活動,積極為解放寧夏做準備。
1949年9月,寧夏解放,孫殿才帶領中共寧夏工委隨中國人民解放軍十九兵團進駐銀川。中共寧夏省委和寧夏省人民政府成立後,孫殿才任省委常委、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和西北軍政委員會委員。
1954年9月,寧夏省撤銷併入甘肅省,孫殿才任中共甘肅省委常委和省人民政府副省長,先後被選為黨的八大代表和一、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任職期間,經常深入農村,調查研究,關心民眾疾苦。1957年,當農村出現浮誇風時,他堅持實事求是,曾向省委提出意見,糾正這一錯誤傾向。在討論成立寧夏回族自治區時,因區域劃分問題和其他同志產生意見分歧,這本是黨內生活的正常現象,但在1957年和1958年的省委整風運動中,將上述問題視為右傾反黨活動,被錯定為“孫、陳、梁、曹右派反黨集團”,受到錯誤處理,下放甘肅引洮工程指揮部任處長。
孫殿才雖然蒙受委屈,但識大體,顧大局,堅持工作。1961年黨中央派謝覺哉同志來甘肅調查,澄清了問題,稱讚孫殿才同志是“敢於實事求是,堅持說真話的好同志”。1963年初,中共中央決定撤銷對孫殿才的錯誤處理,徹底恢復名譽。
1964年5月,孫殿才任甘肅省政協副主席。“文化大革命”中,又遭受折磨,以至身患重病,長期未得到有效治療,不幸於1975年1月18日含冤病逝,時年67歲。

人物佚事

反對浮誇
1956年,孫殿才在視察吳忠、銀川地區時,認為農民的羊只入社折價太低了,自留量太少了。他在省委會議上提議300隻以下的自留5%,300隻以上的自留10%,三四十隻以下的不入社。
他建議羊只折價綿羊每隻12元,山羊每隻8元,均高於當時實際折價的一倍多(當時綿羊每隻折價5元,山羊每隻折價3元)。他的這些意見,當時並未被領導採納。
又如,1956年甘肅省委強行在銀川地區推廣種植棉花6萬畝。當年9月,孫殿才在參加銀川地委會議時,聽到地委匯報推廣棉花有“冒進”現象,種植的棉花90%沒有希望,複種的秋播莊稼也沒有結籽。
孫將這一情況如實向省委作了匯報,卻引起了省委個別領導人的不滿。當他發現農村用婦女拉雙輪雙鏵犁耕地時,及時向省委領導反映,說這樣做把婦女的身體搞垮了。
1957年,甘肅省的浮誇風已經很盛行,他曾向省委提議糾正這一傾向。但以上建議卻均被認為是“攻擊社會主義”和“反對大躍進”。
1957年,中央提出籌備成立寧夏回族自治區,孫殿才是自治區工委委員之一。在醞釀自治區區劃問題時,他主張“把自治區劃大”,力爭把平涼專區也劃入寧夏自治區——因為平涼地區俗稱甘肅的“糧倉”,孫的意見與有的領導發生分歧,則被認為是搞“地方主義”。

人物評價

在和平時期,孫殿才依然保持艱苦樸素、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他經常深入農村調查研究,關心民眾疾苦,而且一如既往地關心銀川地區和吳忠回族自治州的各項工作和人民生活情況。
他經常到銀川、吳忠地區視察指導工作,並結合當地實際,提出一些有益的合理化意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