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寧夏省)

寧夏

寧夏省一般指本詞條

寧夏回族自治區,簡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首府銀川。位於中國西北內陸地區,寧夏界於北緯35°14'-39°14',東經104°17'-109°39'之間,東鄰陝西,西、北接內蒙古,南連甘肅,寧夏回族自治區總面積6.64萬平方千米。

寧夏地形從西南向東北逐漸傾斜,丘陵溝壑林立,地形分為三大板塊:北部引黃灌區、中部乾旱帶、南部山區。寧夏地處黃河水系,地勢南高北低,呈階梯狀下降,全區屬溫帶大陸性乾旱、半乾旱氣候。

截至2018年底,寧夏回族自治區下轄5個地級市,共有11個縣,2個縣級市,9個市轄區。

截至2018年末,寧夏回族自治區常住人口688.11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3705.18億元,第一產業279.85億元,第二產業1650.26億元,第三產業1775.07億元,年全區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400元,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895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08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寧夏
  • 外文名稱:Ningxia
  • 別名:塞上江南
  • 行政區類別:自治區
  • 所屬地區:中國西北內陸地區
  • 下轄地區:5個地級市
  • 政府駐地:銀川市解放西街361號
  • 電話區號:0951-0955
  • 郵政區碼:750000-756400
  • 地理位置:西北內陸
  • 面積:6.64萬平方千米
  • 人口:688.11萬人(2018年末)
  • 方言:蘭銀官話
  •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氣候
  • 著名景點水洞溝沙坡頭火石寨
  • 機場銀川河東國際機場中衛香山機場固原六盤山機場
  • 火車站銀川站石嘴山站
  • 車牌代碼:寧A—寧E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水文,自然資源,水資源,礦產資源,土地資源,植物資源,動物資源,政治,黨委,政府,人口,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科學技術,教育事業,文化事業,醫療衛生,體育事業,社會保障,交通運輸,地方文化,禮儀,節日,特產美食,地方特產,特色美食,旅遊景點,水洞溝,鎮北堡西部影城,西夏王陵,中衛沙坡頭,賀蘭山蘇峪口國家森林公園,賀蘭山岩畫風景區,沙湖,著名人物,

歷史沿革

西周,周王朝疆域以北地區,包括內蒙河套,寧夏全境及陝西、山西北部稱為朔方。
春秋,今固原地區為烏氏戎所居,今銀南地區以鹽池為中心是朐衍戎的勢力範圍。戰國,秦惠文王攻取烏戎地,置烏氏縣(今固原縣南涇水北岸)轄今固原地區。之後又在鹽池縣境設立朐衍縣、轄今銀南地區。
秦朝,昭襄王三十五年(前272年)後,兩縣劃歸北郡管轄,這是寧夏地區有行政設定之始。秦朝時寧夏為北地郡,郡治在甘肅寧縣。並在此地修建了秦長城和秦渠,引黃河水灌溉農田。
漢朝,屬朔方史部。西漢,將北地郡治往今甘肅環縣;固原設安定郡;寧夏分屬北地郡和安定郡。東漢,將安定郡治移至今甘肅鎮原縣,將北地區郡治移至今吳忠市利通區西南。
十六國,為匈奴鐵佛部首領赫連勃勃所建大夏國的領土。
北魏北周,繼續推行移民興屯,再次得到有效開發,寧夏始稱“塞北江南”。
唐朝,寧夏全境屬關內道,設6州:原州、靈州、西會州、安樂州、雄州、警州。天寶十四年(755年),唐朝爆發了“安史之亂”,太子李亨在寧夏靈武登基,為唐肅宗。
北宋,寧夏地區屬秦鳳路,後寧夏北部被党項族李繼遷占領,北宋只控制寧夏南部,寧夏南部改屬涇原路。
元朝,在西夏國故地設西夏中興等路行中書省。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設寧夏府路,寧夏由此得名。
明朝,初在寧夏設府,後改衛。曾增設寧夏左屯衛,中屯衛和前衛、中衛、後衛。後改設寧夏鎮和固原鎮,長城沿線設九個防區,稱九鎮,為明代邊重鎮之二。
清朝,順治五年(1648年),清朝在寧夏設巡撫,屬陝西布政司,下制衛所,寧夏為準省級。後撤,改寧夏府,下設州縣,歸屬甘肅,但又升寧夏總兵為提督,繼增置滿營將軍府於寧夏,仍不失省級格局。
民國一年(1912年)1月,改府為道。因右為朔方,改為朔方道。民國二年(1913年),又改回寧夏道。民國十七年(1928年)10月17日,民國中央政府第159次會議決議將寧夏道(即朔方道)舊屬八縣(即寧夏縣、寧朔縣、平羅縣、中衛縣、靈武縣、金積縣、鹽池縣和平遠縣)和寧夏護軍使轄地(即阿拉善旗、額濟納旗)合併建為寧夏省。民國十八年(1929年)01月,寧夏省政府成立,今寧夏銀川市為寧夏省會,稱“寧夏省城”。又將阿拉善之巴格的磴口劃置磴口縣。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01月,馬鴻逵受蔣介石委任寧夏省主席,馬鴻逵主政寧夏。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9月,劃中衛縣東部為中寧縣,民國三十年(1941年)4月1日,劃寧夏、寧朔兩縣為永寧縣,平羅縣北增為惠農縣、陶樂縣,並將寧夏縣改名為賀蘭縣。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4月,增設銀川市。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將靈武縣屬之吳忠鎮改為吳忠市。新的寧夏領二旗九縣:阿拉善旗、阿濟納旗;寧夏縣、寧朔縣、平羅縣、中衛縣、靈武縣、金積縣、鹽池縣、鎮戎縣(後改為預旺縣、再改為同心縣)、磴口縣。增設香山、居延、紫湖三個設治局。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寧夏地方政府置銀川市。此後,直到解放前夕,全區共增設達13縣,1市、3設治局。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9月23日,寧夏解放。
1949年12月23日,成立寧夏省,沿用了寧夏原稱。額濟納旗劃由甘肅酒泉專區代管。10月25日,成立了寧夏省人民政府。10月23日,中共寧夏省委員會決定成立中共阿拉善旗工作委員會。
1950年1月,成立吳忠市。5月,又改為吳忠鎮。10月,恢復為吳忠市。
1950年5月25日,甘肅省人民政府決定,原定西專區的西吉縣、海原縣劃歸平涼專區。
1952年5月,永寧縣第四、第六兩區及賀蘭縣第四區各一部劃歸銀川市。8月15日,為增進民族團結,改阿拉善旗首府定遠營為“巴音浩特”,10月16日中央批覆備案通過。
1953年11月27日,甘肅省人民政府通知,西海固回族自治區10月29日正式成立,4月1日,寧夏“金、靈、吳、同”回民自治區籌備委員會在吳忠市成立,與吳忠市人民政府合署辦公。4月4日,寧夏省政府批准,惠農縣成立兩個相當於區級的回族自治區,即寶豐回族自治區和靈沙回族自治區。5月,中寧縣耍義山鄉(原四區六鄉)劃歸同心縣管轄。7月,寧夏“金、靈、吳、同”回民自治區籌委會改名為寧夏省河東回族自治區籌委會。
1954年4月21日,寧夏河東回族自治區正式成立,下轄吳忠市、金積縣、靈武縣和同心縣。7月14日,內務部批准,銀川市由6個區合併為4個區。9月,寧夏省建制撤銷,併入甘肅省。11月3日,寧夏合併於甘肅後,原河東回族自治區和內蒙古自治區的行政區劃不變,新設銀川專區。
1955年4月28日,甘肅省河東回族自治區更名為甘肅省吳忠回族自治州,領導金積縣、靈武縣、同心縣,並代管鹽池縣。12月1日,國務院批准鹽池縣正式劃歸吳忠回族自治州管轄。
1955年11月18日,國務院批准,西海固回族自治區改名為固原回族自治州。
1957年7月15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成立寧夏回族自治區的決議,以原寧夏省行政區域為基礎成立寧夏回族自治區。
1958年10月25日,寧夏回族自治區正式成立,自治區轄2市、1專區、17縣:銀川市、吳忠市、中衛縣、中寧縣、同心縣、靈武縣、鹽池縣、金積縣、固原縣、西吉縣、海原縣、隆德縣、涇源縣。
196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將內蒙古自治區所轄阿拉善左旗劃歸寧夏回族自治區。
1970年,固原專區改為固原地區。
1979年5月30日,國務院批准將阿拉善左旗劃歸內蒙古自治區管轄(7月1日起正式劃回)。
寧夏(寧夏省)
1980年1月1日,取消“革命委員會”,建立各級人民政府和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並以“鄉”名稱逐步取代“人民公社”名稱。
2001年7月7日,國務院批准撤銷固原地區和固原縣,設立地級固原市和原州區。
2002年10月19日,撤銷銀川市城區、新城區和郊區,將銀川城區分別設立銀川市興慶區、西夏區和金鳳區;撤銷石嘴山市石炭井區,併入大武口區。
2002年10月25日,靈武市由吳忠市代管變更為由銀川市代管;紅寺堡開發區劃歸吳忠市管轄。
2003年12月31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中衛縣,設立地級中衛市,設立沙坡頭區;將中寧縣、海原縣劃歸入中衛市,隨後撤銷石嘴山市惠農縣和石嘴山區,設立惠農區;撤銷陶樂縣。
2008年,將海原縣的徐套鄉劃歸中寧縣管轄(9月11日正式移交),將興隆鄉劃歸同心縣管轄,將固原市原州區七營鎮、甘城鄉劃歸海原縣管轄。
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慶祝活動標識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慶祝活動標識
2008年7月,根據《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原州區甘城鄉劃歸海原縣管轄的決定》,原固原市原州區甘城鄉正式劃歸中衛市海原縣管轄。
2009年10月22日,國務院正式批准同意設立吳忠市紅寺堡區。
2009年12月15日,寧夏成為中國5個“省直管縣”試點省區之一,同心縣、鹽池縣列為吳忠市擴權強縣試點縣。
2016年8月19日,中衛市沙坡頭區正式掛牌,標誌著該區以市轄區行政建制模式獨立運。

行政區劃

截至2016年底,寧夏回族自治區共轄5個地級市,分別是銀川市、石嘴山市、吳忠市、固原市、中衛市。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駐銀川市解放西街361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寧夏回族自治區位於中國西北部的黃河中上游地區,地處北緯35°14′-39°23′,東經104°17′′-107°39′。東鄰陝西省,西部、北部接內蒙古自治區,南部與甘肅省相連,總面積為6.64萬平方千米。地形南北狹長,南北相距456千米,東西相距約250千米。

地形地貌

寧夏回族自治區海拔1100-1200米,地勢從西南向東北逐漸傾斜。黃河自中衛入境,向東北斜貫於平原之上,順地勢經石嘴山出境。平原上土層深厚,地勢平坦,加上坡降相宜,引水方便,便於引流灌溉。寧夏地貌複雜,山地迭起,盆地錯落,大體可分為:黃土高原,鄂爾多斯台地,洪積沖積平原和六盤山、羅山、賀蘭山南北中三段山地。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按地表特徵,還可分為南部暖溫平原地帶、中部中溫帶半荒漠地帶和北部中溫帶荒漠地帶。全區從南向北現出由流水地貌向風蝕地貌過渡的特徵。寧夏地處黃土高原與內蒙古高原的過渡地帶,地勢南高北低。從地貌類型看,南部以流水侵蝕的黃土地貌為主,中部和北部以乾旱剝蝕、風蝕地貌為主,是內蒙古高原的一部分。境內有較為高峻的山地和廣泛分布的丘陵,也有由於地層斷陷又經黃河沖積而成的沖積平原,還有台地和沙丘。地表形態複雜多樣。

氣候

寧夏回族自治區地處中國內陸,屬溫帶大陸性乾旱、半乾旱氣候。由於位於中國季風區的西緣,夏季受東南季風影響,時間短,降水少,7月最熱,平均氣溫24℃;冬季受西北季風影響大,時間長,氣溫變化起伏大,1月最冷,平均氣溫-9℃。全區年降水量在150毫米至600毫米之間。南部六盤山區陰濕多雨,氣溫低,無霜期短。北部日照充足,蒸發強烈,晝夜溫差大,全年日照達3000小時,無霜期150天左右,是中國日照和太陽輻射最充足的地區之一。寧夏四季分明,春天暖的快,秋天涼的早。

水文

寧夏回族自治區平均年水面蒸發量1250毫米,變幅在800-1600毫米之間,是中國水面蒸發量較大的省區之一。全區多年平均年徑流量為9.493億立方米,平均年徑流深18.3毫米,是黃河流域平均值的1/3,是中國均值的1/15。年徑流地區分布很不均勻,山地大,台地小;南部大,北部小。年徑流深由南部六盤山區東南側的300毫米,向北遞減至引黃灌區邊緣不足3毫米,相差近百倍,且70%-80%的徑流集中在汛期。

自然資源

水資源

寧夏回族自治區是中國水資源最少的省區,大氣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都十分貧乏。且空間上、下分布不均,時間上變化大是寧夏水資源的突出特點。全區地下水資源量30.5億立方米。其中,銀川平原、衛寧平原地下水資源量為24.9億立方米,約占地下水資源總量的82%。全區地下水可開採資源量23億立方米。其中,銀川平原、衛寧平原地下水可開採資源量為20.2億立方米,約占全區地下水可開採資源總量的88%。

礦產資源

寧夏回族自治區已査明礦產資源量位列全國前十位的有8種:煤第六位,鎂第三位,冶金用石英岩第五位,冶金用砂岩第八位,水泥配料用板岩第二位,磚瓦用黏土第六位,建築用輝綠岩第四位,石膏第七位。寧夏全境具有工業規模的固體礦產地總計225處。其中,煤礦產地112處,金屬礦產地33處,非金屬礦產地80處。

土地資源

截至2016年底,寧夏耕地面積1292087.16公頃,園地50146.31公頃,林地767849.83公頃,草地2090119.32公頃,城鎮村及工礦用地271483.83公頃,交通運輸用地80404.46公頃,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176292.03公頃。

植物資源

寧夏回族自治區內共有濕地維管植物52科119屬202種,浮游植物8門29科67屬。濕地植被包括9種類型,30個亞型,132個群系。國家級重點保護植物有麻黃、甘草、沙冬青、沙棘、沙蘆草等9種。濕地植物以溫帶植物為主,草本植物占優勢,其中禾本科植物種數居第一位,菊科植物種數次之,豆科植物占第三位,同時還出現豬毛菜屬、沙蓬屬、蒺藜屬的旱生植物的種群。在條件較好的地方有人工栽植的側柏、雲杉、油松、刺槐、國槐、楊樹、柳樹等喬灌木。

動物資源

寧夏回族自治區濕地野生動物種類既有沙晰、沙鼠等典型的荒漠動物又有各種各樣的水禽並伴有野兔等草原動物。總計有脊椎動物413種及亞種,國家Ⅰ級重點保護動物有6種,國家Ⅱ級重點保護動物有17種,自治區級重點保護動物有30種。①鳥類共有283種及亞種,占自治區脊椎動物總數的68.8%。列入國家Ⅰ級重點保護動物的有黑鸛、中華秋沙鴨、白尾海雕、金雕、小鴇、大鴇6種;列入國家Ⅱ級重點保護動物的有斑嘴鵜鶘、白琵鷺、白額雁、大天鵝、小天鵝、鴛鴦、鳶、蒼鷹、大鵟、獵隼、紅腳隼、紅集、灰鶴、蓑羽鶴、縱紋腹小鴞等17種;屬《中日候鳥保護協定》規定保護的有64種;屬《中澳候鳥保護協定》規定保護的有16種。②魚類共有31種,占寧夏脊椎動物總數的7.6%。③哺乳動物共有74種,占自治區脊椎動物總數的17.6%。④兩棲動物共有6種,占自治區脊椎動物總數的4.6%。

政治

黨委

中央委員,黨委書記、區人大主任:石泰峰
中央委員,黨委副書記、主席:鹹輝
中央候補委員,黨委副書記、銀川市委書記:姜志剛
黨委常委、常務副主席:張超超
中央紀委委員,常委、紀委書記,監委主任:許傳智
黨委常委、組織部長:盛榮華
黨委常委、宣傳部長、秘書長:趙永清
黨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張韻聲
黨委常委、統戰部長:白尚成
黨委常委、固原市委書記:張柱
黨委常委,寧夏軍區政委:潘武俊

政府

中央委員,黨委副書記、政府主席:鹹輝
黨委常委、常務副主席:張超超
副主席:王和山
副主席:劉可為
副主席、固原市長:馬漢成
副主席:楊培君 副主席
副主席、區公安廳長:楊東
副主席:吳秀章
秘書長:房全忠

人口

截至2017年底,寧夏回族自治區常住人口681.79萬人,比上年末增加6.89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95.33萬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7.98%,比上年末提高1.69個百分點。全年全區出生人口9.12萬人,出生率為13.44‰;死亡人口3.22萬人,死亡率為4.75‰;自然增長率為8.69‰。寧夏回族自治區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有漢族回族維吾爾族東鄉族哈薩克族撒拉族保全族等。

經濟

綜述

2017年,寧夏回族自治區實現生產總值3453.9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61.07億元,增長4.3%;第二產業增加值1580.53億元,增長7.0%;第三產業增加值1612.33億元,增長9.2%。第一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7.6%,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45.8%,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46.6%,比上年提高1.2個百分點。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區人均生產總值50917元,增長6.7%。
2017年,寧夏回族自治區城鎮新增就業8.25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75.53萬人。年末全區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87%。全年全區農民工總量為96.9萬人,比上年增加5.5萬人,增長6.0%。其中,外出農民工75.1萬人,比上年增加3.2萬人,增長4.5%;本地農民工21.8萬人,增加2.3萬人,增長11.8%。全年全區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1.6%;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上漲12.1%;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上漲12.9%;固定資產投資價格上漲5.9%;農產品生產者價格下降0.7%。
2017年,寧夏回族自治區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715.65億元,同口徑增長10.5%。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17.46億元,同口徑增長10.1%。在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稅收收入270.29億元,同口徑增長15.3%,占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比重從上年的63.6%提高到64.7%。全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152.10億元,比上年增長22.3%。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20.66億元,下降55.2%;股份制企業95.66億元,增長2.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45.61億元,增長72.9%。分門類看,採礦業實現利潤42.83億元,增長7.1倍;製造業79.79億元,增長7.2%;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29.48億元,下降34.0%。
2017年,寧夏回族自治區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813.38億元,比上年增長4.2%。其中,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3725.12億元,增長4.2%。在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中,第一產業投資214.59億元,比上年增長60.7%;第二產業投資1372.49億元,下降8.3%;第三產業投資2138.03億元,增長10.0%。工業投資1356.97億元,下降9.3%,占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的比重為36.4%。基礎設施投資897.99億元,增長26.1%,占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的比重為24.1%。民間固定資產投資2038.08億元,增長5.5%,占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的比重為54.7%。
2017年,寧夏回族自治區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562元,比上年增長9.2%。全區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14781元,增長11.4%。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472元,增長8.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23727元,增長6.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38元,增長9.0%。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10293元,增長10.0%。按全區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組,低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5083元,中等偏下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11009元,中等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17807元,中等偏上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29486元,高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56122元。全年全區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5350元,比上年增長2.6%,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0219元,下降0.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下降2.4%;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9982元,增長9.2%,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8%。

第一產業

2017年,寧夏回族自治區糧食種植面積1163.3萬畝,比上年減少4.1萬畝。其中,小麥種植面積198.8萬畝,增加9.5萬畝;水稻種植面積112.9萬畝,增加0.3萬畝;玉米種植面積435.5萬畝,減少9.8萬畝;薯類種植面積242.8萬畝,減少10.4萬畝。油料種植面積96.4萬畝,減少6.2萬畝。蔬菜種植面積201.3萬畝,增長2.6萬畝。瓜果種植面積125.5萬畝,減少5.1萬畝。園林水果種植面積192.9萬畝,減少11.6萬畝。
2017年,寧夏回族自治區糧食總產量368.2萬噸,比上年減產2.4萬噸,減少0.7%,實現連續十四年豐收。其中,夏糧產量42.4萬噸,增產0.1%;秋糧產量325.8萬噸,減產0.8%。全年全區小麥產量40.9萬噸,與上年持平;水稻產量63.9萬噸,增產1.5%;玉米產量214.9萬噸,減產3.0%;馬鈴薯產量(折糧)36.6萬噸,增產3.5%。
2017年,寧夏回族自治區蔬菜產量610.8萬噸,比上年增產3.0%;紅棗產量10.4萬噸,增產25.3%;枸杞產量11.7萬噸,增產12.4%;葡萄產量19.0萬噸,減產2.7%;油料產量13.4萬噸,減產8.6%。
2017年,寧夏回族自治區肉類總產量32.2萬噸,比上年增長4.3%。其中,豬肉產量7.8萬噸,增長4.0%;牛肉產量10.9萬噸,增長4.7%;羊肉產量11.0萬噸,增長4.7%;禽肉產量2.1萬噸,增長0.1%。禽蛋產量10.6萬噸,增長9.7%。牛奶產量153.3萬噸,增長9.9%。水產品產量18.1萬噸,增長3.6%。年末全區生豬存欄70.7萬頭,增長2.5%;生豬出欄99.2萬頭,增長3.2%;肉牛存欄79.9萬頭,增長4.6%;肉牛出欄71.0萬頭,增長4.1%;肉羊存欄554.7萬隻,減少4.5%;肉羊出欄622.7萬隻,增長4.1%;奶牛存欄38.4萬頭,增長5.1%;活禽存欄1150.7萬隻,增長8.1%;活禽出欄1104.5萬隻,增長1.5%。

第二產業

2017年,寧夏回族自治區全部工業增加值1096.30億元,比上年增長8.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6%。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增長1.8%,重工業增長9.9%。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增長8.7%;股份制企業增長9.7%,國有企業增長8.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下降2.8%;私營企業增長4.0%;非公有制工業增長6.6%。分門類看,採礦業增長2.0%,製造業增長8.4%,電力、燃氣和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2.6%。
2017年,寧夏回族自治區規模以上工業中,煤炭行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2.8%、電力行業增長12.2%、化工行業增長13.6%、冶金行業增長9.7%、有色增長6.7%、輕紡增長0.4%、機械增長7.3%、建材下降0.1%、醫藥增長9.0%、其他行業增長8.0%。工業產品銷售率為97.0%。
截至2017年底,寧夏回族自治區發電裝機容量4187.6萬千瓦,比上年末增長14.0%。其中,火電裝機容量2583.2萬千瓦,增長19.3%;水電裝機容量42.6萬千瓦,與上年持平;風電裝機容量941.6萬千瓦,與上年持平;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620.2萬千瓦,增長17.9%。
截至2017年底,寧夏回族自治區具有資質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761家,全年完成建築業總產值549.21億元,比上年增長7.4%。建築業企業房屋建築施工面積2569.40萬平方米,下降7.3%;房屋竣工面積791.75萬平方米,下降22.2%;竣工產值338.67億元,下降10.4%。按建築業總產值計算的勞動生產率24.30萬元/人,下降9.2%。

第三產業

2017年,寧夏回族自治區房地產開發投資652.84億元,比上年下降10.3%。其中,住宅投資387.75億元,下降10.9%;辦公樓投資37.01億元,下降28.6%;商業營業用房投資152.42億元,與上年持平。
2017年,寧夏回族自治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30.45億元,比上年增長9.5%。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854.26億元,增長9.3%;鄉村消費品零售額76.19億元,增長11.7%。按消費類型統計,商品零售額769.49億元,增長8.7%;餐飲收入額160.96億元,增長13.0%。在限額以上企業商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類零售額比上年增長16.8%,飲料類增長22.6%,菸酒類增長7.9%,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0.5%,化妝品類增長17.9%,金銀珠寶類下降1.1%,日用品類增長2.0%,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3.2%,中西藥品類增長7.8%,文化辦公用品類下降9.6%,通訊器材類下降12.0%,石油及製品類增長19.2%,汽車類下降0.1%。
2017年,寧夏回族自治區貨物進出口總額341.29億元,比上年增長58.9%。其中,出口247.71億元,增長50.5%;進口93.58億元,增長86.7%。貨物進出口差額(出口減進口)154.12億元。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總額82.66億元,增長14.4%。其中,出口66.54億元,增長21.7%;進口16.12億元,下降8.3%。全年全區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3.1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2.8%。全區新批准外商直接投資項目24個,契約外資金額25.40億美元,增長3.5倍。其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簽訂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項目5個,契約額2.18億美元,增長33.9%。
2017年,寧夏回族自治區完成郵政業務總量15.32億元,比上年增長0.8%。郵政業全年完成郵政函件業務365.7萬件,包裹業務10.6萬件,快遞業務量3721.5萬件;快遞業務收入6.8億元。全年全區完成電信業務總量204.7億元,增長1.17倍。年末全區電話用戶總數854.2萬戶,其中行動電話用戶792萬戶。網際網路寬頻接入用戶159.2萬戶,比上年增加47.3萬戶。移動網際網路用戶682.5萬戶,比上年增加80.4萬戶;移動網際網路接入流量20825.8萬G,增長1.92倍。
截至2017年底,寧夏回族自治區全部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5867.22億元,比年初增加406.58億元。其中,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5848.45億元,增加406.91億元。全部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6461.48億元,比年初增加765.52億元。其中,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6332.61億元,增加664.72億元。
截至2017年底,寧夏回族自治區上市公司13家,總股本103.00億股,總市值916.64億元,比上年下降13.3%。其中,流通市值572.81億元,下降22.2%。全年證券交易額5939.75億元,增長15.2%。全年全區在全國中小企業轉讓系統掛牌公司66家,較年初增長17.9%,總市值219.16億元。
截至2017年底,寧夏回族自治區省級營業性保險分公司20家,全年實現保費收入165.21億元,比上年增長23.4%。其中,財產險收入56.04億元,增長21.6%;壽險收入81.24億元,增長19.1%;健康險收入23.53億元,增長46.5%;意外傷害險收入4.40億元,增長24.9%。支付各類賠款和給付49.56億元,增長15.7%。其中,財產險賠款26.96億元,增長8.7%;壽險業務給付15.17億元,增長20.2%;健康險給付6.19億元,增長44.9%;意外傷害險賠款1.24億元,增長9.4%。

社會事業

科學技術

2017年,寧夏回族自治區登記自治區級科技成果267項,比上年下降14.1%。其中,基礎理論成果71項,套用技術成果176項,軟科學成果20項。全年申請專利量8574件,增長39.5%,其中,發明專利2561件,增長2.0%。專利授權量4243件,增長58.5%,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657件,增長17.3%。全年共簽訂技術契約984項,技術契約成交金額7.2億元。年末全區擁有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個,自治區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3個;國家重點實驗室3個,自治區級重點實驗室28個;國家級企業(集團)技術中心(含分中心)14個,自治區級企業(集團)技術中心62個;自治區級產業技術協同創新中心4個,臨床醫學研究中心6個,自治區技術創新中心174個。

教育事業

截至2017年底,寧夏回族自治區各級各類學校3406所(含國小教學點552所),教職工104220人。全年全區學前教育毛入園率81.46%,國小學齡人口入學率99.93%,國中階段毛入學率107.04%,高中階段毛入學率90.33%,高等教育毛入學率45.95%,國小六年鞏固率為96.02%,國中三年鞏固率為95.02%。
高等院校
類別
校數(所)
招生數(人)
在校學生數(人)
畢業學生數(人)
普通高等學校
19
39422
126392
33133
#研究生
3
2278
5341
1570
成人高等學校
1
11233
26398
10158
中等職業教育學校
28
25067
74742
24660
普通中學
310
145751
428017
142484
#高中(含完全中學)
63
49189
148837
53632
國中(含完全中學)
247
97652
279180
88852
普通國小
1353
96628
581350
99430
幼稚園
1130
114298
230515
97294
特殊教育學校
13
1009
5319
555

文化事業

截至2017年底,寧夏回族自治區文化系統共有藝術表演團體15個,博物館75個。全區共有公共圖書館26個,文化館26個,檔案館28個。有線廣播電視實際用戶68萬戶,其中,有線數位電視實際用戶62萬戶。全區廣播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為97.59%;電視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為99.37%。全區出版各類報紙19種,出版期刊37種,出版圖書3909種。2016年,全區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74.36億元,比上年增長14.5%;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35%,比上年提高0.12個百分點。

醫療衛生

截至2017年底,寧夏回族自治區共有醫療衛生機構4272個,其中醫院209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3966個,其中鄉鎮衛生院220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166個,村衛生室2301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87個,其中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5個,衛生監督所(中心)25個。年末全區衛生技術人員49714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18187人,註冊護士21568人。全區醫療衛生機構實有床位39820張,其中醫院34822張,鄉鎮衛生院3354張。全年全區總診療人次4026.85萬人次,出院人數115.73萬人次。

體育事業

2017年,寧夏回族自治區運動員參加國際國內比賽共取得金牌59枚、銀牌68枚、銅牌53枚。全年有159人達國家一級運動員等級標準,487人達國家二級運動員等級標準,26人獲得國家一級裁判員等級稱號。

社會保障

截至2017年底,寧夏回族自治區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205.91萬人,比上年末增加9.81萬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人數185.48萬人,比上年末減少0.72萬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618.22萬人,增加24.17萬人,其中,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123.46萬人,增加5.99萬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494.76萬人,增加18.18萬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88.55萬人,增加2.85萬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90.35萬人,增加6.81萬人。參加生育保險人數81.73萬人,增加5.19萬人。年末全區共有10.84萬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38.11萬人享受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0.99萬人享受農村特困人員救助供養。
截至2017年底,寧夏回族自治區共有各類提供住宿的社會服務機構122個,其中養老服務機構94個,兒童收養救助服務機構10個。社會服務床位17575張(不包括社區床位數),其中養老床位14905張(不包括社會日間照料床位3538張、社會留宿床位2891張),兒童服務床位1022張。年末全區共有社區服務機構和設施2658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68個,社區服務站2081個。

交通運輸

2017年,寧夏回族自治區貨物運輸總量3.93億噸,比上年下降11.5%。貨物運輸周轉量811.41億噸千米,下降7.1%。全年旅客運輸總量0.76億人次,下降14.4%;旅客運輸周轉量158.11億人千米,增長3.3%。年末全區民用汽車保有量132.16萬輛,比上年末增長12.1%。其中,私人汽車保有量119.9萬輛,增長13.2%。民用轎車保有量63.73萬輛,增長13.1%,其中,私人轎車60.9萬輛,增長13.5%。
航空:已建成的有銀川河東國際機場,位於銀川市東南(黃河東岸),從這裡有民航班機可直達北京、香港、上海、廣州、深圳、南京、瀋陽、天津、昆明、重慶、武漢、煙臺、成都、西安、太原、烏魯木齊、武漢、濟南、杭州、鄭州、青島、長沙、敦煌等城市。中衛香山機場現已建成,並投入使用,固原六盤山機場也已於2010年6月通航。
鐵路包蘭鐵路穿越本區,縱貫銀川市區南北,東接華北重鎮包頭,與京包鐵路相連;西接西北古城蘭州,和蘭新、蘭青、隴海三條鐵路銜接。寶中鐵路北起中衛,南至陝西寶雞,橫跨陝甘寧三省區。乾武線中衛乾塘至甘肅武威太中銀鐵路已建成通車。
公路:寧夏境內有6條國道,以銀川汽車南站和銀川旅遊汽車站(北站)為中心有幾十條長途汽車線路,可通達全區各市縣所在地和京、陝、甘、蒙、浙、閩等地。固原、吳忠、石嘴山汽車站還有三十餘條中途線路通向區內外各地,各縣汽車站均有開往鄉村的短途車。
高鐵吳衛城際鐵路,寧夏回族自治區首條城際鐵路項目——吳忠至中衛鐵路於寧夏吳忠市日前正式開工

地方文化

禮儀

沐浴是回族最重要的風俗之一,也是重要的道德要求。回族的沐浴,可分為大淨和小淨。“沐”即小淨,“浴”即大淨。小淨的洗法有若干程式:洗兩手至腕部;洗兩遍;漱口;嗆鼻;洗臉;洗兩手至兩肘;抹頭、抹耳、抹額;洗腳至兩踝骨。大淨,就是用清潔的水洗滌全身。禁吃污穢食物講究清潔衛生的道德要求,表現在飲食衛生上。在伊斯蘭教的影響下,回族在世世代代的生活中養成了禁食的習慣。回族還有禁酒的要求,認為酒是事端的禍首。回族注重用水和飲水的清潔。
寧夏風俗寧夏風俗

節日

開齋節,伊斯蘭教曆每年九月,稱為齋月,齋月期間,穆斯林在日出之前都要吃好封齋飯,日出之後整個白天,不吃不唱,稱為封齋。經過一個月的齋戒,在伊斯蘭教曆九月的最後一天,尋看新月(月牙),見月後的第二天,即行開齋,慶祝一個月齋戒期的結束,故名開齋節。開齋節是回教的一個非常隆重的節日。
聖紀節,阿拉伯語稱“冒路德節”,在每年六月八日進行。相傳這天為穆罕默德的逝世日,亦稱“聖忌”。為緬懷其功德,舉行紀念活動,主要包括誦經、贊聖和講述其生平事跡。當日穆斯林前往清真寺聽教長、阿訇講經,然後遊玩一天,有的還宰殺牛羊,設宴聚餐。
宰牲節,亦稱“古爾邦節”、“犧牲節”、“忠孝節”,“古爾邦”是阿拉伯語,原意是獻牲。時間為伊斯蘭教曆的12月10日,這天上午10點左右,回民個個頭戴小白帽,衣冠整齊,興致勃勃擁進清真寺進行會禮叩拜。會禮結束後,在條件好的地方,每人要宰一隻羊,七人合宰一頭牛或一峰駱駝。所宰之肉要分三份,一份自己食,一份送親友鄰居和招待來客之用,一份濟貧施捨。典禮完畢後,眾人開始訪親問友,饋贈油香,花稞稞等互相慶賀。

特產美食

地方特產

寧夏最有名的地方特產,首推枸杞、甘草、賀蘭石灘羊二毛皮等種,因顏色分別是紅、黃、藍、白,所以又稱“四寶”。
枸杞寧夏枸杞以皮薄、肉厚、籽少馳名中外。其不僅含鐵、磷、鈣,且有大量人體必需的營養成分,常服能潤肺清肝、滋腎、祛風、明目、強筋骨。
甘草:又名甜草,在中藥界有“十(箇中藥)方(中)九(個要用甘)草”之說。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痙、抗癌、補脾、益氣等功能。
賀蘭石:產於賀蘭山,質地細密、剛柔相宜、紫綠相間。用其雕刻的賀蘭硯,具有發墨、存墨、不乾不臭、護毫等特點,雅趣天成。
灘羊裘皮:寧夏特產毛皮,以產自銀川平原黃河兩岸水草豐美的灘地而得名。俗稱“二毛皮”,毛長2寸,毛穗潔白,質地細潤,輕柔暖和,古有“乾金裘”之稱。

特色美食

寧夏美食以西北麵食為主,清真特色居多。因為農業發達,蔬菜水果較甘肅地區豐富,而黃河等河流分布於區內各地。牛羊肉是主要的食用肉類,各個縣城都有大型的市場內現殺活羊,所以各色羊肉菜餚不能不嘗。回族傳統不近菸酒,所以較為傳統的清真餐館不供應酒類飲品。但西北人飲酒者居多,該地盛產的低度白酒、果酒口感純正,不過千萬節制。
燴羊雜碎:風味獨特。其製作方法是:用羊的內臟、頭蹄肉,經仔細沖洗後,入開水鍋煮熟後撈出,切成絲。以原湯下入切好的雜碎絲,加蔥、姜、蒜末、紅辣油、味素、香菜,即成燴羊雜碎。那紅色的便是辣椒油,綠色的是青蔥香菜末,油色下面是乳白色的鮮湯,喝一口鮮湯吃一口雜碎,不膻不膩,味道香醇濃郁。
清蒸羊羔肉:寧夏羊羔肉細嫩鮮美,沒有膻味。羊羔肉最好選用胸叉、上脊骨部位,剁成長方形條,用清涼水洗淨,擺在碗內,放上生薑、大蔥、大蒜;再放上幾粒生花椒,上籠蒸30分鐘左右;然後扣至湯盤內上桌,配以醋、蒜汁、鹽等調料佐食。
清蒸羊羔肉清蒸羊羔肉
香酥雞:銀川地方風味小吃,特點是香酥脆嫩。製法:先把煮熟的母雞去骨不去皮,將雞肉撕成長條形,拌以鹽、香油、味素,另用3個蛋清,加澱粉、白面各半,攪勻;將泡沫糊的一半倒入抹有清油的平盤中,然後投入雞肉條,用剩餘的一半泡沫糊將雞肉條包起。包好的雞肉條放進7成熱的油鍋中炸至白黃色撈出,切2刀3條,再橫切、碼盤,蘸椒鹽食用。

旅遊景點

水洞溝

水洞溝是中國最早發掘的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被譽為“中國史前考古的發祥地”、“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地質公園。被國家列為全國文物保護的100處大遺址之一、“最具中華文明意義的百項考古發現”之一。榮獲“中國最值得外國人去的50個地方”銀獎。這裡造就了魔鬼城、旋風洞、臥駝嶺、摩天崖、斷雲谷、檉柳溝等二十多處景觀。古代明長城、烽燧、城堡、藏兵洞、溝塹、墩台等軍事防禦建築大觀園,是中國唯一保存最完整的萬里長城立體軍事防禦體系。

鎮北堡西部影城

鎮北堡西部影城地處賀蘭山東麓,距銀川市火車站25千米,河東機場60千米,110國道和銀川北環高速直達影城,是賀蘭山東麓旅遊景區的景點,為國家級AAAAA級旅遊景區,被國務院和文化部評為“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項目保護性開發綜合實驗基地”。

西夏王陵

西夏王陵為國家4A級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首批中國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預備名單。西夏陵是西夏王朝的皇家陵園,在方圓58平方千米的陵區內,9座帝陵布列有序,255座陪葬墓星羅棋布,陵園規模宏大,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地面遺址保存最完整的帝王陵園之一。

中衛沙坡頭

沙坡頭旅遊區位於寧夏中衛市城區以西20千米騰格里沙漠東南邊緣處。自然景觀獨特,人文景觀豐厚,被旅遊界專家譽為世界壟斷性旅遊資源。沙坡頭旅遊區是國家首批AAAA級旅遊景區,是國家級沙漠生態自然保護區,是中國三大鳴沙——沙坡鳴鐘所在地,2004年被國家體育總局授予“全民健身二十個著名景觀”,同年10月又中央電視台評為“中國十個最好玩的地方”。

賀蘭山蘇峪口國家森林公園

賀蘭山蘇峪口國家森林公園,地處寧夏首府銀川市近郊,是中國國內離省會城市最近的國家森林公園,總面積9587公頃,植被覆蓋率達70%,擁有各種野生動植物資源898種,其每平方千米岩羊分布量居世界首位,是寧夏著名的生態旅遊景區和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賀蘭山岩畫風景區

賀蘭山岩畫風景區位於銀川市西倚的賀蘭山中,距市區56千米。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99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非正式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06年,被建設部列入首批中國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預備名錄,同年,獲得“中國最值得外國人去的50個地方”之一金獎。岩畫就分布在沿溪道兩側綿延800多米的山岩崖壁上,總數多達6000餘幅,記錄了3000至10000年前遠古人類寫實的生活畫面。

沙湖

沙湖生態旅遊區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首府銀川以北42千米,包蘭鐵路、京藏高速、109國道傍湖而過。湖泊面積45平方千米,平均水深2.2米,沙漠面積22.52平方千米,最高處可達百米。2007年景區榮獲國家首批5A級景區,並被中央文明辦、建設部、國家旅遊局確定為“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全國旅遊系統先進集體”,並在西部旅遊行業率先通過了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和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兩項國際認證。2010年沙湖景區榮膺“中國十大魅力休閒旅遊湖泊”稱號。

著名人物

李成玉:原河南省委副書記、政府省長
馬啟智:原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副書記、政府主席
馬思忠:原寧夏回族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主任,政協主席
周生賢:原環境保護部部長
王正偉:全國政協副主席
閻曉宏: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馬廷禮:甘肅省委常委、統戰部長
張柱: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常委,固原市委書記
王正升:青海省人民政府副省長,省公安廳廳長
馬漢成: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副主席,固原市委副書記、市長
王衛民:國務院參事室副主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