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茅膏菜

孔雀茅膏菜

孔雀茅膏菜(學名:Drosera paradoxa),為茅膏菜屬食蟲植物,原生於北領地西澳,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是北領地家族中最好種的品種,外表華麗,對種植環境沒有太多苛求。木質化莖可長到30厘米高,葉片直立,並隨著年齡逐漸變成平行,葉柄細長,約2-3厘米。捕蟲葉接近圓形,只有2.5-3毫米寬,2-3毫米長。花莖長20-40厘米,開粉紅或白花,每個花序有50-70朵花,花期為7-9月的乾季。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孔雀茅膏菜
  • 拉丁學名:Drosera paradoxa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瓶子草目
  • :茅膏菜科
  • :茅膏菜屬
  • :孔雀茅膏菜
  • 分布區域:澳大利亞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栽培技術,品種介紹,發現過程,

形態特徵

草本,通常多年生,木質化莖高30厘米,植株直徑2-4厘米;根狀莖短,具不定根,常具有根功能的退化葉,末端具或不具鱗莖狀球莖。葉互生或基生而蓮座狀密集,被頭狀粘腺毛,幼葉常拳卷;托葉膜質,常條裂;葉片直立,並隨著年齡逐漸變成平行,葉柄細長,約2-3厘米;捕蟲葉接近圓形,寬2.5-3毫米,長2-3毫米。聚傘花序頂生或腋生,幼時彎卷;花莖長20-40厘米,開粉紅或白花,每個花序有50-70朵花;花萼5裂,稀4-8裂,基部多少合生,宿存;花瓣5,分離,花時開展,花後聚集扭轉,宿存於頂部;雄蕊與花瓣同數,互生;子房上位,1室,側膜胎座2-5,胚珠多數,稀少數;花柱3-5,稀2-6,呈各式分裂或不裂,宿存。蒴果,室背開裂;種子小,多數,外種皮具網狀脈紋。花期為7-9月。

生長環境

該種的生存溫度為10-45℃,適宜溫度為25-35℃。環境濕度大於60%。

分布範圍

主要分布於澳大利亞。

栽培技術

澆水需使用礦物質含量低的水(如雨水、純淨水等),盆底供水;避免經常在植株上噴水,以免腺毛上的粘液被沖走;喜歡強光,光照會使植株長的更加健壯,並且顏色鮮艷,夏季仍可暴曬;如需施肥可按指示濃度的1/5以上噴施。

品種介紹

孔雀茅膏菜生長於河岸邊的砂石地,砂石上覆蓋著貧瘠的砂質土,3-4月濕季的時候河道泛濫,棲地被湍急的水流淹沒;乾季則可看出植群沿著乾枯的河岸生長,偶爾也可以在砂石的縫隙中發現它們。
孔雀茅膏菜分布於Kimberley地區西岸及北岸,向內陸延伸到貝弗利普林斯(Beverley Springs)、西澳,東至阿納姆地,北至卡卡度國家公園。

發現過程

孔雀茅膏菜首次於1997年由澳洲的植物學家艾倫勞瑞發表在西澳植物標本館的Nuytsia期刊上。此一品種讓學者感到有點困惑:在野外有些成熟的孔雀茅膏菜在第二年就被新的實生苗取代,仿佛它們是一年生植株那樣;而有些植群成熟的植株具有木質化莖,植株拉得較高;有些植群則沒有木質化的表現。1993-1997年,學者們在野外進行了一連串的調查,終於搞清楚這些表現其實都是紅孔雀在多年生過程中,從種子、像個針墊的蓮座型植株、具有直立的木質化莖的成熟株,各階段不同的表現而已。孔雀茅膏菜的模式標本採集於1996年8月1日,在西澳雷恩河(Wren Creek)近郊往Pantijan的路上,Bachsten河支流處。
命名者勞瑞表示孔雀茅膏菜在1997年的植群並沒有保育上的問題。此一品種雖然和 D. petiolaris 很像,但 D. petiolaris 木質化拉長的莖比較明顯,紅孔雀則通常呈現蓮座矮密的狀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