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學說之發展》是陶希聖所著作品,出自於《陶希聖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孔子學說之發展
- 作者:陶希聖
- 創作年代:近代
- 作品出處:陶希聖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 編者:陳峰
《孔子學說之發展》是陶希聖所著作品,出自於《陶希聖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孔子學說之發展》是陶希聖所著作品,出自於《陶希聖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作品原文 別的宗教史大抵是上升史,學史只是發展史。發展史中,固然有一段似乎是上升,但這上升與別的宗教的上升不同。【注】:以上為原文部分內容 作者簡介 陶希聖(1899—1988),湖北黃岡人。1922年北京大學法科畢業。1924年任上海...
這些人繼承和發展的孔子的思想,並且廣為傳播。孔子的學說 為什麼孔子的學說在中國封建時代能一直占有統治地位呢?這一個不容易一下子說清楚的問題。簡單地說,就是他的嚴格的等級思想和政治改良的思想,符合統治階級的利益,在當時也有利於社會穩定,促進社會發展。孔子強調嚴格的倫理規範和秩序,認為一個做下屬的違背...
孔門倡導的修己治人之學,雖然打上了維護等級關係和宗法關係的時代烙印,但在當時有進步的意義。其所提出的基本原則,對任何時代的人群生活,都有普遍的意義。正因為如此,孔子一直被譽為古代社會的聖人。春秋時期形成的孔學,為後來儒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石,其對中國傳統文化以及東方文化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先秦法家學說思想上與儒家對立,早期法家代表人物商鞅認為孔子學說與法家農戰思想對立,致使國家“必貧而削”。法家的集大成者韓非對孔子個人頗為尊重,但他認為孔子學說不合時宜。當代一些非儒學者根據民間口頭評論將儒釋道三家對中國發展貢獻做出如下評論:“治世道,亂世佛,由治入亂是儒家。”歷代變遷 漢朝以後,...
孔子的教育思想隨著歷史的發展而不斷得到充實。在不同時代、不同歷史時期,人們對他的評價各說不一。第一章“緒言”中,作者對歷史長河中的種種論斷進行剖析:在春秋戰國時代,孔子的學說並沒有得到統治者的重視,其中某些保守部分還受到進步思想家的反對;秦漢以後建立了統一的地主階級政權,孔子的學說受到了封建貴族...
孔子個人簡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後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創始人。魯國人。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提出了“仁”的思想,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經其終生倡導和歷代儒家的發展,使中國儒家學說成為中華文化的主流,作為中國人的指導思想逾兩千餘年。孔子思想體系的核心是德治...
第四章西周末年和春秋的思想學說 第一節天命神學的動搖和宗教倫理思想遭到懷疑 第二節禮治思潮 第三節陰陽五行學說的發展 第四節孔子、老子學說對古代宗教的突破 第二篇儒學篇 第一章孔子的思想和學說 第一節孔子史料 第二節孔子的學術使命 第三節禮學—孔子思想發展的第一階段 第四節仁學—孔子思想發展的第二...
孔子是中國歷史上首開私學的教育家,人稱“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他及弟子把古代為貴族所壟斷的禮儀和各種知識傳播到民間,逐漸形成儒家學派。因此,儒家是承襲殷商以來的巫史文化,發展了西周的禮樂傳統,是一個重血親人倫,追求現實事功,禮教德治精神始終一貫的學派。《漢書·藝文志》:"儒家者流,蓋出於司徒之官...
據陳奇猷推測,“樂正氏之儒”或為曾子弟子樂正子春,因此當傳曾子之學。總之,戰國時期的儒家八派,是當時“百家爭鳴”中儒家內部出現的派別,它們之間的觀點很不相同,但都自認為是代表了孔子的儒學思想。從以後的歷史發展來看,主要是孟子的一派和荀子的一派,派影響頗大。總結 總之,戰國時期的儒家八派,是...
“修身俟命論”的人生指導意義、孔子的人生問題論、樂——孔子的人生態度和人生境界、孔子與弟子論志向、立身行事中的言與默、孟子的性善論與孟子的使命、孟子的仁政學說以及荀子的性惡論與禮治說、儒家思想的流變、貫通天人——董仲舒的儒學思想、西學東漸的文化回應、儒文化圈的崛起——儒學促進現代經濟發展的可能...
孔子開創了中國古代私人講學之風,據說有弟子3000人。他主張“有教無類”,把自己的思想主張貫徹到教育活動中。孔子從禮、樂、射、御、書、數六個方面來培養學生,注重人的全面發展。孔子去世後,其言論被編撰成《論語》一書。孔子的學說影響很大,他開創的學派被稱為儒家學派。形成過程 春秋戰國時期,社會經濟、...
孟子繼承和發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體系,對後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被尊奉為僅次於孔子的“亞聖”。 孟子繼承和發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發展為仁政學說,成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親親”、“長長”的原則運用於政治,以緩和階級矛盾,維護封建統治階級的長遠利益。 孟子把倫理和政治緊密結合起來,強調...
從小接受母親嚴格教育,其母認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三次挑選鄰居,最後與學富為鄰,孟子的老師是孔子子思(孔伋)的學生。孟子非常景仰孔子及其學說:“乃所願則學孔子也。”他發展了孔子“仁政”的學說,提出“民貴君輕”,認為暴君是“獨夫”,人民可以推翻,只有施仁政,才能統一天下,主張法先王,恢復井田制...
”因此,北宋程頤說:“孔子教人,各因其材。”(《河南程氏遺書》卷十九)南宋張拭說:“聖人之道,精粗雖無二致,但其施教,則必因其材而篤焉。”(朱熹:《論語集注·雍也》引)朱熹說:“夫子教人,各因其材。”(《論語集注》)發展歷史 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為孟子所繼承和發展。孟子說:“君子...
”韓愈又說:“孟軻師子思,子思之學,蓋出曾子。自孔子沒,群弟子莫不有書,獨孟軻氏之傳得其宗。”韓愈本人則以孟子繼承者自居,並自謙說:“韓愈之賢不及孟子。孟子不能救之於未亡之前,而韓愈乃欲全之於已壞之後。千百年來,傳承儒家此道者有一個歷史的發展過程。這個過程就是"堯以是傳之舜,舜以是...
因之,曾參上承孔子之道,下啟思孟學派,對孔子的儒學學派思想既有繼承,又有發展和建樹。他的修齊治平的政治觀,省身、慎獨的修養觀,以孝為本,孝道為先的孝道觀影響中國兩千多年,至今仍具有極其寶貴的社會意義和實用價值,是當今建立和諧社會的豐富思想道德營養。曾參是孔子學說的主要繼承人和傳播者,在儒家...
政治上,孟子主張法先王、行仁政;學說上,他推崇孔子,反對楊朱、墨翟。孟子繼承並發展了孔子的思想,但較之孔子的思想,他又加入自己對儒術的理解,有些思想也較為偏激。加封為“亞聖公”,被後世尊稱為亞聖。其弟子及再傳弟子將孟子的言行記錄成《孟子》一書,屬語錄體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論彙編,由孟子及其...
不論《繫辭》是否為孔子所作,《繫辭》中的變化日新說的發展觀在孔子思想中是存在的。孔子論社會規範就是運用了辯證發展的方法論,認為禮是沿革、損益的變化發展過程。殷代的社會規範是對夏代的沿革、損益;周代又是對殷代的沿革、損益;以後無論哪個時代的社會規範都只能是對前代的沿革、損益;禮作為社會規範是...
政治上,孟子主張法先王、行仁政;學說上,他推崇孔子,反對楊朱、墨翟。孟子繼承並發展了孔子的思想,但較之孔子的思想,他又加入自己對儒術的理解,有些思想也較為偏激。加封為“亞聖公”,被後世尊稱為亞聖。其弟子及再傳弟子將孟子的言行記錄成《孟子》一書,屬語錄體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論彙編,由孟子及其...
在中國思想史上有重大的意義。到了戰國時代,孔子開創的自由講學的風氣,得到發展。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和荀子都招收弟子,傳授《詩》、《書》,遊說於列國之間,著書立說,並同其他學派展開了大辯論,又分別形成了孟學和荀學。先秦儒學也是這一時期思想大解放的產物。主要內容 孔子所建立的先秦儒學,包括哲學、倫理學...
這種傾向,也許是曾參當初要避免的,但思想的發展,如同其他許多事情一樣,進行到一定程度之後,便會出現自身難以把握的變形。規範和要求 後世儒家對“君子”做了更多的規範和要求,比如君子有四不:第一、君子不妄動,動必有道; 第二、君子不徒語,語必有理; 第三、君子不苟求,求必有義; 第四、君子不虛行...
所望創僧廬,市僧田,以招致撥草瞻風諸龍像者,惟誦法孔子諸賢是頓,則儒之有庇釋也,不信然哉!”明人蔣德王景也說,晚明的士大夫,“無不禮《楞嚴》,諷《法華》,皈依淨土”。此外,宋明理學大量吸收佛學思想,使得佛道兩教漸趨衰落。佛教產生的時間比道教早得多, 在傳入中國時佛教已經發展得相當完備, ...
孔子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以他為代表的儒家文化,對於中國文化教育的發展,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他的教育思想集中在論語中。孔子從探討人的本性入手,認為人的先天本性相差不大,個性差異主要是後天形成的(“性相近也,習相遠也”),所以他注重後天的教育,主張“有教無類”。孔子的學說以“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