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市鎮

姚市鎮

姚市鎮為地名,隸屬四川資陽市安岳縣,安岳縣下轄鎮。位於安岳縣境北部,安岳縣城區東北方向,距安岳縣城區26公里幅員面積63.73平方千米,轄23個行政村,249個村民小組,1個社區居民委員會。全鎮總人口17815人(2017)。鎮人民政府駐桂花街129號。全鎮現有耕地面積2501公頃,其中水田1366.2公頃,土1134.6公頃。以農業生產為主,主導產業水稻、玉米、紅苕油菜為主;經濟作物檸檬、蔬菜為主;養殖業以養魚、生豬、小家禽為主。檸檬、水產、蔬菜是姚市鎮的三大特色產業。1999年成建制小康。2003年列為資陽市市級重點小城鎮,2004年評為市(縣)級綜合治理模範鄉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姚市鎮
  • 外文名稱:yaoshi town
  • 別名:姚氏場、姚市場、新生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四川省安岳縣
  • 下轄地區:轄23個行政村,249個村民小組,1個社區居民委員會。
  • 政府駐地:桂花街129號
  • 電話區號:028
  • 郵政區碼:642353
  • 地理位置:安岳縣北部
  • 面積:63.73平方千米 
  • 人口:17815人(2017) 
  • 氣候條件: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道林寺
  • 車牌代碼:川M
  • 行政代碼:512021105
地理位置,建制沿革,行政區劃,地勢地貌,基礎設施,環境資源,經濟狀況,名勝古蹟,社會事業,

地理位置

姚市鎮位於安岳縣境北部,安岳縣城區東北方向,距安岳縣城區26公里。東與重慶市潼南區崇龕鎮為鄰,南與雲峰鄉接壤,西與團結鄉長河源鎮相連,北與天馬鄉人和鄉(鎮)、遂寧市安居區大安鄉為界。幅員面積63.73平方千米。

建制沿革

姚市鎮在清代為安岳縣折桂鄉轄地。
道光年間,稱桂花鎮,後因姚姓氏人多勢眾,取名姚市場。
清末,安岳縣設10鄉38場,姚市場屬折桂鄉
民國21年(公元1932年),安岳縣廢原10鄉名。改姚市場為姚市鄉。
1950年,屬龍台鄉人民政府。
1951年,土改結束,龍台鄉將第六村劃歸潼南縣崇龕鎮,再將西南部劃出組建成立新生鄉。
1955-1957年,安岳縣先後調整為10區1鎮78鄉,並以區公所駐地定命區名。姚市屬龍台區
1958年,安岳縣建立人民公社,實行政社合一,全縣建立10箇中心人民公社、34個人民公社和1個鎮。姚市與新生鄉合併成立姚市人民公社,屬龍台中心人民公社。
1961年,安岳縣設10區1鎮71個公。同年,恢復新生公社建制。新生公社、姚市公社屬龍台區。
1984年,安岳縣撤銷姚市公社復置姚市鄉,新生公社復置更名為岳溪鄉,由龍台區代管。
1992年,安岳縣撤區並鎮。撤銷龍台區公所等全縣10個區、67個鄉鎮的建制。新建12個鎮,擴建20個鄉鎮(其中有8個鎮),保留6個鄉的建制,全縣共有38個鄉鎮改為縣直轄龍台區析撤之岳溪鄉(原鄉政府駐教中村)、雲峰鄉、姚市鄉合併置姚市鎮,縣直轄。
1995年10月,安岳縣析撤姚市鎮,復置雲峰鄉,調整姚市鎮,姚市鎮轄原岳溪鄉、姚市鄉行政區域。同年,四川省政府同意安岳縣新建20個鄉鎮的建制。安岳縣在原龍台區設工作委員會(簡稱龍台工委),姚市鎮屬之。
2001年,安岳縣撤消龍台工會,建立龍台管理委員會(簡稱通賢管委),姚市鎮屬之。
2003年,安岳縣設10個片區管理委員會22個鎮47個鄉,其中龍台管委片區轄龍台鎮(含原龍西鄉)、姚市鎮(含原岳溪鄉)、林鳳鎮(含原瓊江鄉)、毛家鎮岳新鄉偏岩鄉、雲峰鄉、東勝鄉白水鄉共9個鄉鎮
2005年,安岳縣撤消龍台管委,置龍台鎮,縣直轄。姚市鎮自龍台管委析出置縣直轄鎮。

行政區劃

姚市鎮現轄尖山村、青坪村、金船村、雙堤村、箭塘村、凡山村、方石村、道林村、青竹村、沙心村、黃泥村、教中村、印盒村、鳳橋村、山坡村、龍盤村、橋溝村、林咀村、九峰村、孔明村、京橋村、聯升村、天鵝村,桂花社區居民委員會共23個行政村,249個村民小組,1個社區居委會。鎮人民政府駐桂花街129號。
圖1 鎮政府所在地姚市場圖1 鎮政府所在地姚市場

地勢地貌

姚市鎮地勢西高東低,屬川中丘陵地帶淺丘地貌,境內多為淺丘平壩,海拔高度為350-450米。沿姚市大河有帶狀平壩11個,面積近萬畝,土質肥沃,灌溉條件優越。地勢南高北低,較高的山有老君山天鵝山盤龍山等。岳陽溪河為瓊江河右岸支過境。此河源於長河,流經人和鄉、姚市鎮、雲峰鄉、崇龕鎮等。

基礎設施

姚市鎮交通較為便利,距川高速S11內遂高速公路(通賢、人和、姚市)出口4.5公里;縣道X866線龍鴛旅遊環線公路(龍台鎮-姚市鎮-通賢鎮-臥佛鎮-鴛大鎮-國道G319線)過境10.7公里,貫穿全鎮。出境路姚大路(姚市鎮-遂寧市安居區大坡鄉)6.5公里已投入使用。實現公路村村通。截止2008年,村級公路總里程達60餘公里,投資550餘萬元,硬化了姚市至小青山6.2公里,凡山村4.2公里,方石村1.44公里,京橋村3.3公里,青坪村1.2公里,教鐘村1公里,道林村、沙心村4.2公里、箭塘村3.2公里、九峰村1.6公里的村級公路、孔明村4.6、聯升村、鳳橋村、印盒村6.8公里,山坡村2.9公里路基已經平整,連砂石全部鋪築。
圖3 新農村圖3 新農村
1992年在瓊江河上建立了王家墩索橋,2001年6月在瓊江河上建成人民大橋,2007年建成王家墩大橋,2008年建成亂石窖公路橋,百合林公路橋。紅岩咀大橋、姚市碼頭等三個碼頭竣工投入使用。
瓊江河繞鎮而過,橫貫沿河11個村,水資源豐富,水利設施齊全。截止2009年,紅層找水打井310餘口,沼氣池完成60口,整治山坪塘4口,修建蓄水池8口,整治維修電灌站11處。
圖4 村村通工程圖4 村村通工程
通訊、電力基礎設施同步發展,截止2009年,中國移動、聯通機站各1處,程控電話5000門,無線通訊網路覆蓋率達100%;有電視站1個,新增電視用戶200餘戶,閉路電視共4300戶,取締“小鍋蓋”138個;有廣播站1個,2008年,投資3萬餘元,完成了尖山村龍盤村鳳橋村的廣播建設,實現了廣播村村通
為擴大場鎮規模,加快城鄉一體化建設,2008年,政府投資600餘萬元,征地3.33公頃,在尖山村10社進行的新區開發,已形成一條新街,建房2萬餘平方米,新建一個綜合農貿市場,新建一個客運站,新建一個公共廁所,小城鎮規劃逐步擴大。

環境資源

姚市鎮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性氣候,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冬春少雨,全年無霜期300天,年平均氣溫18.5℃,年總降雨量989.6毫米。截止2014年,退耕還林累計達243.33公頃,荒山造林733.37公頃,人工造林200.01公頃,森林覆蓋率54%。境內資源有油氣井磨47#,磨204#和磨205#。

經濟狀況

姚市鎮2009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46億元,比上年增加15%;上級財政補助收入54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743元,同比增長11.4%;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180萬元,同比增長11.1%;商品銷售總額3076萬元,同比增長11.7%。
2014年實現鄉鎮生產總值36550萬元,其中第一產業實現20553萬元;第二產業實現6525萬元;第三產業947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0265元/年。
全鎮以農業生產為主,主導產業以水稻、玉米、紅薯、油菜為主;經濟作物以檸檬、蔬菜為主;養殖業以養魚、生豬、小家禽為主。檸檬、水產、蔬菜是姚市鎮的三大特色產業。
2014年,引進開發商落地發展8戶,拆除舊房163戶,拆除面積1.895萬平方米,已建成1.5萬平方米。新農村聚居點建設縱深推進。2014年在姚市鎮沙心村開展新農村聚居點建設,完成44戶11000平方米,硬化面積1600平方米。有檸檬深加工廠4家,糧油加工廠4家,預製板廠3家,磚廠1家,涵管加工廠1家,鑫糧倉糧食專業合作社“糧食銀行”倉庫1家,糧食產後服務體系項目糧油烘乾中心1家。

名勝古蹟

姚市鎮境內保存完整的有教中寺、道林寺,道林寺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社會事業

姚市鎮截止2009年,姚市鎮轄區內有學校2所,其中:九義校1所,國中教學班12個,學生601人,教師58人。國小教學班20個,學生924人,教師40人,私立民辦幼稚園6所,幼兒學生297人,教師9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國中入學率達100%。
圖2 道林寺圖2 道林寺
截止2009年,岳溪國小校1所,國小教學班9個,學生315人,教師21人,私立民辦幼稚園6所,幼兒學生320人,教師8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國中入學率達100%。
截止2009年,衛生院1所,建築面積960平方米,年均門診50000人次,年均住院1500人次,村級醫務站18個,參加農村新型合作醫療32044人,占農業總人口95.3%。
2009年,按時足額發放優撫金41.5萬元,救災救濟8.5萬元,“五保”供養金19.8萬元,敬老院1處,落實“安居”工程14戶,並對767戶1395名城鄉居民發放低保金80萬元,做到應保盡保。
至2014年,姚市鎮有九年義務教育學校2所,國中教學班10個,學生483人,教師38人;國小教學班27個,學生1039人,教師43人。公辦幼稚園2所,幼兒305人。民辦幼稚園10所,幼兒389人,幼兒教師13人,兒童入學率達100%。全鎮6-11周歲適齡兒童少年入學率為100%;12-14周歲正常適齡少年為100%;7-15周歲“三殘”兒童少年入學率為100%。
全鎮有衛生院1所,建築面積2160平方米,2014年修建住院大樓1200平方米,床位40個,年均門診4.5萬人次,年均住院2000人次,村級衛生站24個,農村新合作醫療參合33290人,占農業總人口99%。
敬老院1所,建築面積3500平方米,床位96張,全年收養五保老人81人。在教鐘村成立全縣首個農村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和日間照料中心1所,面積318平方米,為228位老人提供居家養老和日間照料服務。
落實最低生活保障、救災救濟、優撫和社會救助,全年農村危房戶改造66戶,爭取資金25萬元新建教鐘村日間照料中心,為228人提供居家養老服務,為全鎮698戶1497人城鄉低保對象發放低保金200餘萬元,為291名優撫對象發放補助金109.9萬元,為205人辦理醫療救助金額達30餘萬元,實施臨時救助53人次,救助金額2.53萬元,實施高齡補貼108人,補貼資金12萬餘元,為2332名殘疾人提供“量服”服務,為217名重度殘疾人發放護理補貼17萬元。
實施惠農政策,發放糧食直補354.5萬元,良種直補58.77萬元,退耕還林補助50.11萬元。實行技術培訓2368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