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岩鄉

偏岩鄉

偏岩鄉為地名,隸屬四川資陽市安岳縣,安岳縣下轄鄉。位於安岳縣境東北部,居安岳縣城區東南方向,距安岳縣城區26公里。幅員面積25.7平方公里,轄11個行政村,120個村民小組,1個獨立居民小組。全鄉總戶數5128戶,總人口15124人,其中非農業人口398人。鄉人民政府駐鄉道X330線偏岩場鎮段附近。全鄉現有耕地面積1068公頃,其中田526公頃,土542公頃。農業以水稻、小麥、油菜為主,經濟作物檸檬、蔬菜、水產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偏岩鄉
  • 外文名稱:pianyan township
  • 別名:偏岩場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四川省安岳縣
  • 下轄地區:轄11個行政村,120個村民小組,1個獨立居民小組。
  • 政府駐地:鄉道X330線偏岩場鎮段附近
  • 電話區號:028
  • 郵政區碼:642363
  • 地理位置:安岳縣東北部,安岳縣城區東南方向
  • 面積:25.7平方公里
  • 人口:15124
  • 方言:西南官話-成渝片-安岳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金剛洞、岩觀音、玉佛寺
  • 車牌代碼:川M
  • 行政代碼:512021214
地理環境,建制沿革,行政區劃,基礎設施,經濟狀況,社會事業,名勝古蹟,

地理環境

偏岩鄉位於安岳縣境東北部,居安岳縣城區東南方向,距安岳縣城區26公里。東北與龍台鎮為鄰,東南與林鳳鎮接壤,南與高升鄉相連,西靠坪河鄉,北與岳新鄉為界。幅員面積25.7平方公里。境內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屬川中丘陵地帶淺丘地貌,地勢低平。氣溫溫和,雨水充沛,年平均氣溫17.5℃;年平均降水量968毫米,瓊江河右岸支流龍台河橫貫而過。
安岳縣偏岩鄉電子地圖

建制沿革

偏岩鄉在清代為安岳縣折桂鄉轄地,舊稱偏岩場。
末,安岳縣設折桂鄉等10鄉38場。折桂鄉轄姚市場、長河𡎚場、龍台場共3個場,治龍台場,今安岳縣龍台鎮場鎮。
民國初,屬龍台場。
民國21年(公元1932年),安岳縣廢折桂鄉等原10鄉名,全縣設43鄉、場、鎮。改龍台場為龍台鄉。屬龍台鄉。
1941年,析置偏岩鄉。
1950年,屬龍台鄉人民政府
1951年,析置偏岩鄉。
1955-1957年,安岳縣先後調整為10區1鎮78鄉,並以區公所駐地定命區名。偏岩鄉屬龍台區
1958年,安岳縣建立人民公社,實行政社合一,全縣建立10箇中心人民公社、34個人民公社和1個鎮。同年,撤銷龍台區建立龍台中心人民公社。偏岩鄉改偏岩人民公社,屬龍台中心人民公社。
1961年,安岳縣設10區1鎮71個公社,龍台中心人民公社復設龍台區。偏岩公社屬龍台區。
1984年,安岳縣撤銷偏岩公社復置偏岩鄉,屬龍台區。年底,全縣設10區5鎮88鄉。龍台區代管由公社復鄉、鎮的有龍台鎮、龍西鄉、姚市鄉、岳溪鄉、林鳳鄉、瓊江鄉、毛家鄉、岳新鄉、偏岩鄉、雲峰鄉、東勝鄉、白水鄉共12個鄉。
1992年,安岳縣撤區並鎮。撤銷龍台區公所等全縣10個區、67個鄉鎮的建制。新建12個鎮,擴建20個鄉鎮(其中有8個鎮),保留6個鄉的建制,全縣共有38個鄉鎮改為縣直轄。龍台區代管的鄉鎮全部析出自建、合併或撤銷。偏岩撤鄉設獨立鄉,縣直轄。
1995年,安岳縣復置偏岩鄉。同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同意安岳縣新建20個鄉鎮的建制。安岳縣在原龍台區設工作委員會(簡稱龍台工委),偏岩鄉屬之。
2001年,安岳縣撤消龍台工委,建立龍台管理委員會(簡稱龍台管委),偏岩鄉屬之。
2003年,安岳縣設10個片區管理委員會22個鎮47個鄉,其中龍台管委片區轄龍台鎮(含原龍西鄉)、姚市鎮(含原岳溪鄉)、林鳳鎮(含原瓊江鄉)、毛家鎮、岳新鄉、偏岩鄉、雲峰鄉、東勝鄉白水鄉共9個鄉鎮
2005年,安岳縣撤消龍台管委,置龍台鎮,縣直轄。偏岩鄉自龍台管區析出置縣直轄鄉。

行政區劃

偏岩鄉現轄千花村、新寨村、玉破村、筒車村、鳳龍村、大水村、鶴林村、轎頂村、金洗村、雙渡村、洗馬村共11個行政村,120個村民小組,1個獨立居民小組。偏岩鄉人民政府駐鄉道X330線偏岩場鎮段附近。

基礎設施

偏岩鄉交通較為便利,鄉道X330線龍偏公路(龍台鎮-偏岩鄉)過境,建成水泥路152公里,實現社社通水泥路,85%達到戶戶通,完成街道硬化、綠化與自來水供給。移動通訊網路覆蓋全鄉,實施村村通廣播電視以來,全鄉用戶達4000戶以上。

經濟狀況

偏岩鄉2009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28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實現9300萬元;第二產業實現1900萬元;第三產業實現16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154元。主導產業:檸檬、蔬菜、水產等,全鄉農作物種植2400公頃,總產量達1萬噸。其中,糧食產量實現0.8萬噸。種植檸檬533.33公頃,總產量4000噸,實現經濟收入2000萬元。蔬菜種植面積突破333.33公頃,完成漁業養殖166.67公頃,產成魚280噸,產值240萬元。
全鄉2014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7324萬元,其中第一產業實現8405萬元;第二產業實現5359萬元;第三產業實現356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520元/年。
主導產業檸檬、蔬菜、水產等,全鄉農作物種植2200公頃,總產量達1.1萬噸。其中,糧食產量實現0.8萬噸。種植檸檬666.67公頃,總產量0.5萬噸,實現經濟收入2500萬元。蔬菜種植面積突破400公頃,完成漁業養殖175公頃,產成魚30噸,產值280萬元。

社會事業

偏岩鄉有九義校一所,有教職工68人(其中:中學教師28人,國小教師40人)在校學生1140人(其中中學460人,國小680人),1995年實現“普六”,1998年完成“普九”。
有鄉衛生院1所,有醫務人員16人,其中具有執業醫師3人,執業助理醫師6人,病床20張,各種醫療設備25種。11個村均設有醫療站,有鄉村醫生和衛生員7人。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參保達1.35萬人,參合率達到90%以上。落實社會臨時困難救助資金6.8萬餘元,解決優撫對象困難補助5.5萬餘元,切實搞好城鎮低保的核查和農村低保擴面工作,共落實305戶,498人低保對象,發放保金31.4萬元。兌現糧食直補、綜合直補資金78.6萬元,水稻良種補貼18.2萬元,小麥、油菜、玉米良種補貼19萬元,兌現家電下鄉補貼資金28萬元。全鄉享受獨生子女父母獎勵860人,發放獎勵金2.58萬元,農村獎勵扶助對象52人、發放扶助金3.7萬元,特別扶助對象2人、發放扶助金0.2萬元。

名勝古蹟

偏岩鄉境內有金剛洞、岩觀音、玉佛寺等3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寺內的雕塑大部分為唐、宋時期建造的摩崖石刻,均保存完好,特別是全國聞名的金剛洞1996年修建的五佛塔,占地700平方米,佛像高達12米,為亞洲第二、全國第一大,具有很高的旅遊、觀光價值。2012年耗資100萬元新建大雄寶殿1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