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舅表婚

所謂"姑舅表婚"就是姑與舅的子女互為婚配,這是一種近親婚配方式。近親婚配其不良的遺傳後果已逐漸被人們所認識。人們已經認識到,近親通婚,可能使自己的後代成為白痴。例如:鎮康的獨龍族就意識到"克勒(血緣)成員互相通婚,會使所生子女成為啞巴。"於是,他們逐步採取限制近親通婚的措施。中國幾千年古代社會,不少民族中一直認為,姑舅聯姻是"親上加親",可以使本族的財產不外流。

過去,在我國的許多民族中通行"姑舅表婚"的,如佤族、景頗族、侗族、瑤族、苗族、彝族、達斡達族、鄂倫春族、鄂溫克族、門巴族、珞巴族、白族、阿昌族、怒族、回族、崩龍族、布依族、毛難簇、土家族、畲族等。其流行範圍比服役婚、收繼婚等更廣泛。世界上許多地區也都盛行過姑舅表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姑舅表婚
  • 外文名:無
  • 內容:姑與舅的子女互為婚配
  • 屬性:近親婚配方式
基本形式,特點,

基本形式

(1) 交錯姑舅表婚。即舅舅的獨生子可以優先娶姑家的女兒,而姑家的兒子也可以優先娶舅家的女兒,雙方機會均等,又都是表親內婚。這種婚配的結果便是同血緣娶的結果一樣。
(2) 單向舅表婚。即姑家的兒子可以優先娶舅家女兒為妻。而舅家的兒子卻不能娶姑家的女子。比如:我國的景頗族實行的就是單向舅表婚,屬於同一祖先的兄弟姊妹是禁止通婚的,所以舅舅的兒子是不能娶姑媽的女兒的,這叫"血不倒流"。由於嚴格地要求"血不倒流",景頗族普通恪守單向舅表婚。如果舅家有女兒,外甥在求偶時就無其他的選擇餘地;外甥如違背了慣例,向別的姓氏的人求親,那就必須受到舅舅的懲罰,姑媽家還必須先向舅家送禮,表示向表姊妹道歉。當地人謂之"洗臉"。
四川寧蒗縣的納西族也實行這單向的舅表婚,稱這種婚姻為"本周尼周"。四川的彝族也盛行過這種舅表婚,獨龍族則稱之為"安克安拉",意思是:"外甥理應成為舅父的女婿。"在侗族地區,姑舅表兄弟、表姐妹之間有優先婚配的權利。雖然後來姑表婚淘汰了,但舅表婚的優先權卻不能輕易取消,否則就會鬧起一場糾紛。因為剝奪了舅舅女兒在婚姻上的優先權,就觸犯了舅舅的利益,舅舅有權強迫締結這門婚事。叭固的苗族把舅舅的這種權利稱為"還娘頭"。
在這種單向舅表婚中,占著支配地位的是舅舅,因為只有舅舅放棄這種優先權,姑家的兒子才被允許按自己的意願去尋覓意中人,否則就必須送禮謝罪。而舅舅如果不願意將女兒嫁給外族,則只須簡單地打個招呼,根本無須送什麼禮。
(3) 單向的姑表婚。即舅家的兒子有優先娶姑家女兒為妻的權利。土家族有句順口溜:"姑家女,伸手娶,舅舅要,隔河叫。"歷史上是舅表婚先行還是姑表婚先行,似乎已經很難考證了。古代婚姻形態的進化是一個漫長的複雜的漸變過程,但事實上姑表婚的流行比舅表婚更廣一些,這是可以斷定的。
姑舅表婚是亞血緣婚的遺留形式。姑表婚是以父系來劃分的,就是按父親的血統來劃分,父親兄弟與姐妹之間的子女可以通婚;而舅表婚則是以母系來劃分的,即母系兄弟與姐妹之間的子女可以通婚。用我們今天的稱謂來說,那就姨表親可以通婚。舊時,在漢族中也是盛行這種姨表親婚配的。
在姑舅表婚的習俗中,舅舅的特殊地位是一個引人注目的問題。據《永須府志》載:"土司舊例,凡姑家之女必嫁舅氏之子,名曰骨種,不論年之大小,竟有姑家之女年長十餘歲的,必待舅氏之子成立才能婚配。"有人對麗江納西族的調查,發現那裡的舅父可能因外甥女年齡大、體質差或貌醜而放棄優先娶的權利,但舅舅的獨生子如貌醜、殘疾,外甥女卻不得拒絕,否則就要以重禮給舅家,以代骨種"。
由此可見,在姑表婚中占著支配地位的仍是舅舅。舅舅的這種權利如果沒有在社會、家庭、經濟生活中確立公認的地位和權力,他也就不可能如此隨心所欲。

特點

對於舅權的存在,在各民族中都有明顯的特點。例如:漢族中父母去世,要舅舅出面來分家當。白族中,母親去世要舅舅驗屍後方能釘棺。壯族中的舅舅要負責伸冤報仇,等等。歷史表明,舅權的產生是母系家庭的產物。對母系家庭來說,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男子的作用就顯而易見了。理解了這一點,舅權在姑舅表婚中的表現就可以理解了。
3種姑舅表婚中,比較常見的是姑表 婚,也是比較進步的一種。姑舅表婚在近現代是很通行的,比如佤族中的舅表婚幾乎占了全部夫婦關係的一半。在景頗族中,據1984年5月對一個小寨的統計,共有41戶228人的寨子,已婚的有124人,其中姑舅表婚的有42人,占30。姑舅有婚的盛行,自然也帶來一定的不良後果,這就是人口素質的降低。
姑舅表婚仍在不少地區流行,主要的原因是有些人仍持有"親上加親"的觀念,並認為是門好的婚事。那些父母常對子女說,吃肉的碗不能丟掉,喝酒的碗不能碎掉,正如有些人分析的"……血緣的紐帶還是相互間緊緊地聯繫著,最顯著的是卡乾木江(姑表親,姑母的女兒嫁給舅父的兒子)。"因舅父與外甥間太密切了,並且許多外甥都是在舅父家裡長大的,根據習慣,回到舅父家來繼承是很自然的。
舅表婚、姑表婚,所有婚儀都是按習俗進行的,仍需經過送聘、訂親、迎娶等環節。聘禮的多少,雖然各地不一致,但一般是母親出嫁時收多少,現在女兒出嫁也收多少,多的地方有數頭牛之巨。訂親則少了媒妁,不必經過媒人,雙方的父母經過商量就可定親。在現代,當父母雙方已取得一致意見後,總還要去徵求一下女兒的意見,如果女兒堅決反對,當父母的也只好作罷了。不過現代的女青年一般都反對姑舅表婚,懂得近親結婚的後果,所以流行姑舅表婚的區域正在越來越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