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以肝為先天

中醫術語。“女子以肝為先天”,始見於葉天士《臨證指南醫案》。主要是強調肝臟對於女子的重要程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女子以肝為先天
  • 類別:中醫基礎術語
  • 出處:《臨證指南醫案》
概念,解讀,中醫套用,

概念

主要用於強調肝臟對於女子的重要性。

解讀

“女子以肝為先天”,始見於葉天士《臨證指南醫案》。“淋帶”案云:“女科病,多倍於男子,而胎產調經為主要。淋滯瘕泄,奇脈空虛,腰背脊膂,牽掣似墜,而熱氣反升於上。從左而起,女子以肝為先天也。醫人不曉八脈之理,但指其虛,剛如桂、附,柔如地、味,皆非奇經治法。”又,秦天一在“調經”案總結語中說:“今觀葉先生案,奇經八脈,固屬扼要,其次最重調肝,因女子以肝為先天。陰性凝結,易於怫鬱,郁則氣滯血亦滯。木病必妨土,故次重脾胃。”
就中醫的生理病理觀而言,先天是指人體在受胎之始所稟受於父母的物質能量和生命的動力。因此,肯定了腎作為先天之本的地位,但女子有胞宮,是通行經、帶,孕育胎兒之所。胞宮的生理病理與沖任二脈是否通盛有直接關係。儘管腎為先天之本,腎氣的盛衰決定著天癸的至竭,但沖任二脈的能否通盛,並不完全取決於腎的作用,其與肝之關係亦十分密切。因肝藏血,主疏泄。肝血旺注於沖脈,則沖盛;肝氣條達舒暢,則任通,胞宮始能保持其正常的生理活動。反之,即屬病態。

中醫套用

一、女子以肝為先天的生理基礎
1、女子經、帶、胎、產以肝為樞紐
女性經、帶、胎、產之生理現象雖與腎、肝、脾胃的功能均有密切關係,但三者之中又以肝為樞紐。腎精雖是月經產生的根本,且有“經水出諸腎”之說,但精必須化以為血,藏之於肝,注之於沖脈,始能轉化為月經。同時,精雖能化血,亦賴血之充養;精與血,肝與腎之間,相互滋生,相得益彰。此外,肝與腎之間,一主疏泄一主閉藏,兩者相互制約,相反相成,共同主持著對女子生殖生理的調節功能。至於脾胃雖是氣血生化之源,但脾氣上升,胃氣下降,均有賴於肝的疏泄功能正常。
2、肝與沖任二脈關係密切,尤以沖脈為最
肝、腎、脾、胃還與沖任二脈的生理緊密聯繫。沖任二脈直接參與女性生殖生理活動,沖任二脈的盛通,不僅需要腎之煦濡,脾之長養,還有賴於肝之調和。肝尤與沖脈關係為最密切。
二、女子以肝為先天的病理基礎
1、女子多肝鬱之證
女子屬陰,以血為本,在生理上有經、帶、胎、產之特點;同時,又屢傷於血,使機體處於“有餘於氣,不足於血”的生理欠平衡狀態。婦科疾病亦自然從這幾方面反映出來,有餘於氣則肝氣易郁易滯,不足於血則肝血易虛,情緒易於抑鬱,導致肝功能失常的病變。肝為剛髒,最易動盪,情緒激動則勃然大怒,所欲不遂則抑鬱不樂,甚至不悲自泣,暗自哀慟。並且,女子陰類,陰性凝結,易於怫鬱,而諸郁不離肝,郁怒傷肝而致肝之功能失常,此為婦科病主要病理基礎。
2、女子多肝血不足之證
肝藏血,因胎產眾多或脾胃不足,或久病耗血,遂致肝血虛虧;又女子數脫其血,血傷則肝先受累,所以婦女病的特點均表現為耗精傷血。又,肝腎同源,沖任兩脈都隸屬於肝腎;腎與肝是“母”與“子”關係,肝血腎精,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休戚相關,子病及母。又,肝血虛則腎精虧,肝陰虛則腎陰虛,肝腎陰虛,亦不離女子肝血不足之證所引發。
3、肝鬱化火之證
肝之病變反映於婦科方面,其中涉及的病理基礎還包括肝鬱化火。肝鬱則氣盛,氣盛則化火,火性炎上,肝火旺盛,則肝氣容易上逆,從而引發婦科病證。若肝經濕熱下注,亦可見化熱化火之婦科病。
4、肝臟兼證
肝有本髒自病,或他髒之病轉致肝病,或有肝病累及他髒發病之種種變化。如肝鬱乘脾,脾之化源不足則脾虛血少,沖任失養;若肝鬱脾虛,則水濕不化;或肝氣橫逆犯胃,胃失和降則致惡阻;及肝鬱傷肺,則肺失肅降;肝鬱傷心,心陰暗耗,營血不足等等,皆屬於肝臟兼證。
三、女子以肝為先天的臨床意義
由於女子生理功能無一不依賴於肝,肝失條達,疏泄紊亂,氣血失常,沖任不調,常導致婦科疾病,臨床常用調肝法治療。 1、調肝對月經病的治療意義
月經病之原因,其中與肝病有關的為肝鬱氣滯、肝血不足、血熱妄行及腎氣虧虛所致的月經病。臨床上治療用舒肝、疏肝、抑肝、鎮肝、泄肝法時一般以肝鬱為主,而清肝、瀉肝、柔肝、養肝則適用於肝鬱化火證。至於平肝法則適用於陰虧血少於內而表現肝風肝火於外的病證。總之,皆不離調和肝臟之治則,方法或有異,卻殊途同歸。
2、調肝對帶下病的治療意義
帶下病與肝的關係主要反映的病變在肝鬱、肝熱、肝腎陰虛上。帶下病屬濕熱為患,如脾濕肝熱蘊結於下則用清熱利濕法,如濕熱邪毒內侵則用清熱解毒法。帶下病,如脾虛下陷,當以健脾益氣為法;如肝腎虧損,治療又應滋補肝腎。
3、調肝對妊娠病的治療意義
(1)妊娠惡阻:平素肝氣偏旺,或胃氣虛弱,孕後陰血聚下以養胎,使肝血不足,肝失所養,肝氣偏旺,或因恚怒傷肝,致使肝氣夾沖氣上逆犯胃,發為噁心,嘔吐酸水,或苦水。治宜抑肝和胃,降逆止嘔。
(2)妊娠腹痛:婦女孕後血聚養胎,肝血較虛,肝氣易郁,郁則氣滯,滯則血行不暢,胎脈受阻而腹痛。治宜舒肝解郁,理氣行滯。
(3)妊娠腫脹:素有憂鬱,氣機不暢,當妊娠四月以後,胎體漸大,有礙氣機升降,遂致氣滯腫脹,先見腳腫,漸及於腿,膚色不變,隨按隨起。治宜理氣行滯,健脾利水。
(4)妊娠癇證:素體肝腎陰虛,孕後陰血養胎,則陰虛陽亢,引動心火,風火相熾,筋脈失養,出現抽搐,風火挾痰上擾,則神志昏迷,仆倒發為子癇。治宜育陰潛陽,平肝熄風,化痰開竅。
4、調肝對產後病的治療意義
產後病與肝有關之病變為情志所傷而引發,因為產後亡血傷陰,肝氣偏旺,容易被情志所傷。故臨床治療對於產後惡露未盡,產創出血未復,治以調肝理氣活血。
5、調肝對婦科雜病的治療意義
(1)不孕症:後天病理性的不孕,多愁善感,肝氣鬱滯,心脾氣結,氣血失調,沖任不能相資或因氣滯血結,瘀阻胞宮,均可引起不孕。臨床上與肝病有關為肝鬱不孕,治宜疏肝解郁,養血理脾。
(2)症瘕:症瘕的發生,有氣滯、血瘀兩種原因。多因七情內傷,肝氣鬱結,氣血運行受阻,滯於小腹,聚而成瘕。臨床上症瘕與肝病變相關的以氣滯證為主。治宜行氣導滯,消症瘕。
(3)陰癢:陰癢主要與風盛蟲動有關,如血燥風盛治宜滋陰養血、潤燥祛風法;亦可用滋陰降火、調補肝腎法。如濕熱蟲動則治宜清熱滲濕、殺蟲止癢法;亦可治以清肝瀉熱利濕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