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基督教

奧地利基督教各派的統稱。奧地利總人口約821.1萬(2000年),基督徒約737.1萬,約占總人口89.77%,其中新教有宗派38個,約36.7萬人,獨立宗派有6個,約3.5萬人,聖公會有宗派1個,約3000人,天主教有宗派1個,約586萬人,東正教有宗派11個,約15.5萬人,新興宗派有18個,約6.5萬人。奧地利的天主教會有大主教2位,主教6位,實行分權治理。大主教分別駐於薩爾斯堡維也納,後者為奧地利的首席大主教和羅馬樞機主教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奧地利基督教
  • 外文名:Christianity in Austria
  • 基督徒人數:約737.1萬人
  • 教派:新教、獨立宗派、聖公會、天主教、東正教、新興宗派
歷史背景,教會發展,社會影響,

歷史背景

公元3世紀,基督教傳到拉伊蒂阿(今奧地利)。7世紀時,薩爾斯堡主教區成立,與羅馬教廷保持密切聯繫。955年,薩爾斯堡主教向外派遣傳教士。1468年,維也納教區設立主教。16世紀宗教改革影響到奧地利,許多奧地利人於1570年前後皈依新教,但哈布斯堡王朝反宗教改革和強化天主教的舉措迫使許多奧地利人重新皈依羅馬天主教會。1731年,大約有2萬新教徒被驅逐出薩爾斯堡省。1781年,約瑟夫二世(JosephⅡ)頒布《新教、東正教寬容法案》,對天主教加強控制,使新教等有可能傳入。1861年,奧地利憲法提供更大的宗教自由空間;此後,新教浸禮會於1869年傳入;循道宗於1870年傳入;古老公教會(亦稱“老公會”)因反對梵一會議宣布教宗“永無謬誤”論而於1871年成立,於1877年獲得奧地利法律承認;摩拉維亞派教會亦於1880年獲奧地利法律承認。

教會發展

一戰後,奧地利成立第一共和國,絕大多數居民信仰羅馬天主教。羅馬天主教會與奧地利政府於1933—1934年間簽有政教協約;一些天主教徒及其社會組織於1934—1938年試圖建立天主教國家,未獲成功。二戰期間,奧地利新教會一度併入德國福音教會。二戰後,奧地利新教獨立地位得以恢復,天主教神職人員退出政黨政治,其天主教會則於1952年發表宣言,宣布收回其成為國家教會的要求,不再參與政黨政治,選擇走在“自由社會中”的“自由教會”之路。1957年和1962年,天主教會與奧地利政府曾針對其政教協約而重新談判。1961年,奧地利政府與新教教會亦達成類似協定。在20世紀普世教會合一運動的影響下,奧地利新教各派及東正教於1958年在維也納成立奧地利教會普世會議,1961年成立奧地利普世青年會議,1963年成立奧地利宣教會議;天主教於1964年創立促進與東方教會對話的親東方基金會,東方教會、東正教會東儀天主教會於1969年成立東方教會法學會等機構。1998年頒布新法,嚴格限制新成立或規模較小的宗教團體的資格。

社會影響

天主教徒設立維也納和薩爾斯堡2個大主教區、7個主教區,有教堂6000多座,神職人員6000多人,平均每1600個教徒中有一名神父;有200多所教會學校,國家給予大量補助;全國28所師範學院中,有14所系天主教會所辦;在國立維也納格拉茲、薩爾斯堡、因斯布魯克大學,設有天主教神學系。此外,天主教會在維也納、因斯布魯克設有修道院,神學院。在廣播與電視中,有固定的天主教節目。傳統上維也納大主教是紅衣主教,並為奧地利天主教會首席大主教,經常代表教廷與東歐教會聯絡。奧地利新教教徒集中在卡里什達特地區,主要有信義宗改革宗基督復臨安息日會衛理公會浸禮會五旬節派、老公教會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