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香夫人(奢香)

奢香夫人(古代彝族女政治家)

奢香一般指本詞條

奢香夫人(1358年-1396年),彝族名舍茲,又名朴婁奢恆。元末明初人,中國古代傑出的彝族女政治家,是中國歷史上為維護地方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建立了豐功偉績的巾幗英雄。

元朝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奢香出生於四川永寧;系四川永寧宣撫司、彝族恆部扯勒君亨奢氏之女;彝族土司、貴州宣慰使隴贊·藹翠之妻,婚後常輔佐丈夫處理政事。1381年(明洪武十四年),藹翠病逝,因兒子年幼,年僅23歲的奢香承擔起重任,攝理了貴州宣慰使一職。奢香攝理貴州宣慰使職後,築道路,設驛站,溝通了內地與西南邊陲的交通,鞏固了邊疆政權,促進了水西及貴州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1396年(明洪武二十九年),奢香夫人病逝,年三十八歲。

朱元璋特遣專使弔祭奢香,同時敕建陵園、祠堂洗馬塘畔。對於奢香夫人的功績,朱元璋曾贊道:“奢香歸附,勝得十萬雄兵”。

奢香夫人是彝族著名女政治家,作為一個民族頭人,在國家加強西南地區統治的形勢下,為貴州建省創造了必要條件,客觀上維護和促進了祖國統一。交通條件的改善,促進了水西地區的經濟發展和文化交流。鞏固了西南邊疆,促進了各民族的團結;她改良本民族文化、學習漢文化的舉措,促進了彝族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奢香夫人
  • 別名:奢香,舍茲,朴婁奢恆
  • 國籍:中國(明朝)
  • 民族:彝族
  • 出生地:四川永寧
  • 出生日期:公元1358年
  • 逝世日期:公元1396年
  • 職業:政治家
  • 主要成就:開驛路,改良彝族文字,引進文化
  • 父親:扯勒君亨奢氏
  • 丈夫:隴贊·藹翠
  • 兒子:阿期隴弟
人物生平,聞名水西,支持明軍,忍辱負重,開闢驛道,傳播文化,主要成就,維護統一,開路設驛,發展農業,貿易建設,改革彝文,傳播儒學,人物評價,歷代評價,史書評價,綜合評價,史書記載,影視形象,後世紀念,博物場所,奢香公園,奢香陵園,奢香廣場,

人物生平

聞名水西

元末川南彝族土司(今存四川古藺奢王府遺址)彝族部落的公主奢香,自幼聰明能幹,好學深思,1375年(明洪武八年),奢香與貴州宣慰使、水西彝族默部首領隴贊·靄翠結婚,時年十七歲,人稱奢香夫人。隴贊·藹翠的祖先從陝西南下入,後由蜀入滇,傳至隴贊·靄翠時,正是元明朝交替時期。早在宋朝末年,靄翠家族以鴨池河為界,分貴州為水東、水西兩部分。隴贊·靄翠家族世居大方,稱為水西家。奢香婚後成為靄翠的賢內助,經常輔佐丈夫處理宣慰司政事。在與丈夫共同生活的過程中,奢香逐步增長了攝政理事的政治才能,以賢能聞名水西各部,受到族人愛戴,被尊稱為“苴慕”(君長)。
貴州宣慰府貴州宣慰府

支持明軍

1381年(明洪武十四年),隴贊·藹翠因病去世,奢香代替年幼的兒子,世襲了貴州宣慰使職。奢香攝政後,值明太祖朱元璋派傅友德沐英等從四川、湖南出兵,經貴州入雲南,以討伐元梁王巴匝剌瓦爾密的殘餘勢力。盤踞於雲南的元蒙勢力正暗中與烏撒(今威寧)、芒部(今雲南鎮雄)等地的土勾結,於黔西北境內屯兵,企圖阻止明軍入滇。奢香審時度勢,積極獻糧通道,支持明軍。還憑藉宗族關係,親赴烏撒、芒部,對諸土酋闡明形勢,勸說開導。使明軍得以順利進拔雲南,促進了祖國的統一。

忍辱負重

1384年(明洪武十七年),明廷派駐貴州的都指揮馬曄,出於民族的偏見,視奢香為“鬼方蠻女”,對她攝貴州宣慰使職忌恨不滿;馬曄在役使官兵開置普定驛時,驕縱蠻橫,大肆殺戮彝族人民,並強迫奢香交納賦稅。貴州正遭大旱,糧食無收,人民生活極端困苦,賦稅無從徵集。奢香多次行文陳訴,而馬曄卻藉機將奢香抓到貴陽,指令壯士裸露奢香的身體,鞭笞奢香的背部,企圖激怒彝族兵釁。奢香屬下四十八部頭人,早已恨透馬曄,得知奢香受辱,更加憤怒,即帶領兵丁聚集。戰事一觸即發,奢香深明大義向屬下表明不願造反的態度,當眾揭露了馬曄逼反的用心,從而避免了一場殃及貴州各族人民的戰禍。同年,奢香經貴州宣慰副使宋欽之妻劉淑貞的引薦,走訴京師,向朱元璋面陳馬曄逼反的真象。朱元璋欲除馬曄,便問奢香“以何報答”,奢香回稟:“願令子孫世世不敢生事”。並即表示“願意刊山鑿險、開置驛道”。朱元璋大喜,封奢香為“順德夫人”,賞賜金銀和絲織品等物,並將馬曄召回京都治罪。奢香回到貴州,屬下無不感服朝廷的威德。
奢香雕像奢香雕像

開闢驛道

回到貴州後,奢香親率各部落開置以偏橋(今施秉縣境)為中心的兩條驛道。一條向西,經貴陽,過烏撒,達烏蒙(今雲南昭通);一條向北,經草塘(今甕安縣境)到容山(今湄潭縣境)。置龍場、陸廣、谷里、水西、奢香、金雞、閣鴉、歸化、畢節等九個驛站於貴州境內。驛道縱橫貴州,打開了與川、滇、的通道,促進了各民族的交往,推動了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穩定了西南的政治局面,確定了與明王朝的臣屬關係。朱元璋說:“奢香歸附,勝得十萬雄兵”。

傳播文化

開置驛道後,奢香多次到金陵,通過朝覲稟呈政務、輸賦進貢地方物產和馬匹等活動,使貴州和明王朝中央政權的關係更加密切起來。通過廣泛地接觸漢族地區文化,奢香深受中原文化的影響,決心親身倡導文明。奢香攝職期間,向外廣聘漢儒,多方接納文人學士,興辦宣慰司學培養各族子弟;招來能工巧匠,傳授先進的耕織技術,開置農田,發展生產;倡導彝漢融和,安居樂業。公元1390年(洪武二十三年),奢香將長大成人的獨子阿期隴弟送入京師太學讀書,明太祖朱元璋特下詔告訴國子監官,善為訓教阿期隴弟,不要辜負遠來求學的人。公元1392年(洪武二十五年),阿期隴弟學成而歸,朱元璋賜予三品朝服襲衣金帶等,並欽賜姓“安”,漢名叫“安的”。同年十月,奢香派遣子媳奢助,以及把事頭目允則隴,帶上水西名馬60匹入朝謝恩。經過奢香的勤政治理,苦心經營,使水西地區社會安定,民族和睦相處,經濟發展,文明氣象日昌。

主要成就

維護統一

歸順明朝是奢香對水西的一大貢獻。時明朝已統一了大半箇中國,就剩下了西南地區。可當時西南地區的統領和所謂的智者們還想與明軍負隅頑抗從而保住家園。只有奢香能清醒地認識到這個時候如與明軍相抗衡無異於與卵擊石,最好的辦法只能是接受朝廷的安撫,走歸順這條路線,這樣才能保一方平安,從而走上發展道路。她的這一想法開始遭到強烈的反對,在她的力主與勸說下,永寧、水西歸順了明朝;使得永寧和水西的子民則免除了這無謂的犧牲。這一貢獻除顯示了她高瞻遠矚的眼光之外,還包含著她對漢文化孔孟仁愛思想的吸取和運用。孔孟思想宣揚大愛,故而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間,她選擇了歸順明朝,挽救了水西。

開路設驛

奢香當政時,組織領導貴州境內各族人民鑿山開道、修建驛路,下令“各部落劈山開道,遇水架橋,一直把道路從水東修到烏蒙、客山,貫通貴州宣藯府全境。”她規定“凡參與者,配給糧食,免除全家賦稅,修橋修路的支付銀兩全由貴州宣慰府支付。”這充分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道路的開鑿把雲、貴、湘、川、桂幾省分管地域聯繫起來,將境內的驛路納入全國的驛路網路,溝通了貴州周圍四省,打通了交通的大動脈;在水西彝家乃至整個西南地區都是史無前例的創舉,為水西的經濟發展打下了基礎,這也是她對水西的突出的貢獻。

發展農業

為了發展水西的農業,奢香做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引進。對於農業的改革,她採取了亦兵亦民的政策。農忙時,兵即是民;閒暇或戰爭時,民亦是兵,這樣兩方面都不耽誤,保證了農業生產順利進行。同時她還人去漢家請耕作好手,來幫助彝家子民改進耕作方法。

貿易建設

水西地處偏僻,地勢險要,道路不通,與外界不相往來,導致水西的鹽極其昂貴(兩匹馬換一斤鹽),老百姓吃鹽困難。奢香看到了這一問題的根源所在,於是採取了保護商人的措施,用殺一儆百的方法保護了自由貿易,解決了老百姓吃鹽的問題。

改革彝文

奢香夫人對彝族文字的使用與傳播進行了有效的改革。她把彝族文字從神秘中解放出來,打破了傳統禁忌的堅冰,使彝文成規模地出現在金石等載體上。彝文的使用範圍也逐漸擴大,從傳統的傳經記史的功用,擴大到記賬、契約、記錄歌謠、書信往來等日常生活中。其影響不單在當時的貴州宣慰司轄地,還輻射到周邊的彝區,如烏撒地區(今貴州威寧赫章一帶)、四川的永寧宣撫司地區(今古藺敘永一帶)、雲南的烏蒙(今昭通市)、閟畔(今東川會澤一帶)、磨彌(今宣威霑益一帶)等地區。

傳播儒學

奢香夫人早年就酷愛讀書,尤其是漢書。在漢學中她吸取了不少養分,從中也認識到了漢學重要性,為此她想要開辦漢學,她認為:“漢家孔孟文化,能修德潤身,進而化育天下,布澤萬民。”當政後,奢香夫人在貴州宣慰使司地置儒學,設教授。為了學習和引進漢族文化,加強和促進彝漢文化交流,奢香夫人帶頭遣子弟到京師入太學。在奢香夫人的帶動和影響下,烏撒烏蒙、芒布、永寧地區各土司先後送子弟進京入學。

人物評價

歷代評價

朱元璋贊道:“奢香歸附,勝得十萬雄兵”。
黃宅中有詩評論道:“女官恰英舉,萬里朝天字。參政禮賢儒,心折書一紙。”
程恩澤在《水西懷古》中作出如下評論:“奢香辱,遭裸撻,銀刀健兒怒植髮,欲擒馬督碎其骨,…飛書詔香香乃來,啼裝印面東風哀。…馬督伏誅宣慰歸,宮袍珠珥相追飛。…古來英雄貴見機,成大功者忍詬譏。”
吳嵩梁在《明順德夫人奢香墓》一詩中敘述了奢香不遠萬里,上京師告馬煜的情形,讚揚她深明大義,對國家和人民忠誠負責,對西南的開發和穩定作出了重要貢獻。
余上泗在《蠻洞竹枝詞》中描述了水西彝族對奢香爭取和平、引進禮樂的懷念:“風煙濟火舊岩疆,禮樂千村變卉棠。際得承平遺事遠,部人猶自說奢香。”
田雯在《奢香論》對奢香作出高度評價:“一乘間而遠奔,一聞召而即至;先機之智,應變之勇,丈夫之所不能,而謂遐方女子能之乎?觀其置驛通道,則又功過唐蒙矣。”

史書評價

清代《敬業堂詩集》卷三《水西行》贊曰:“淵源請自先朝始。洪武初年禍亂平,遠略傖荒來越雟。是時奢香一巾幗,躍馬金陵謁天子。承恩歸去立奇功,一諾西南九驛通。卻笑五丁開不到,亂山高下隔蠶叢。二百餘年太平業,世世分藩比臣妾。”
清代《懷清堂集》卷七中有《黔陽絕句》:“依稀九驛認龍場,烏撒平開蜀道長。莫怪西溪水嗚咽,至今婦女說奢香。”

綜合評價

奢香夫人是彝族著名女政治家,作為一個民族頭人,在國家加強西南地區統治的形勢下,為貴州建省創造了必要條件,客觀上維護和促進了祖國統一。交通條件的改善,促進了水西地區的經濟發展和文化交流。鞏固了西南邊疆,促進了各民族的團結;她改良本民族文化、學習漢文化的舉措,促進了彝族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
從彝文古籍和彝族學者著述、漢文史志,以及明清大量漢文詩文作品中關於奢香的記載和評論可以看出,史學家、文學家乃至於普通百姓對奢香都持肯定與讚揚的態度。這些封建漢族士大夫們被她的盡忠職守和機智勇敢折服,修築驛路和引進漢文化所帶來的風俗理念上的改進也成為水西各族人民懷念她的重要原因。奢香的一生雖然短暫,但她為國為民的精神卻永載青史,值得後人永世繼承。

史書記載

炎徼紀聞》卷三
讀史方輿紀要》卷一百二十一
《裴妥梅妮——蘇嫫(祖神源流)》中《撒氏奢香》
西南彝志》第8卷
明史紀事本末》卷十九《開設貴州》
明史·貴州土司傳》
《大定縣誌》卷五
弇山堂別集》卷二十一
大清一統志》卷四百一《大定府》
貴州通志》中《奢香論》

影視形象

年份
電視劇名
演員
1985年
胡爾西德·吐而地
2011年
2017年
參考資料:

後世紀念

博物場所

奢香博物館,以奢香夫人命名的彝族歷史文化綜合博物館,始建於一九九三年三月,一九九四年四月竣工並對外開放。1997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為“貴州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6年被國家民委命名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博物館仿造古代彝族土司莊園建築而成,占地面積20666平方米,建築面積1380平方米,由五個展廳、資料中心和館藏書法作品展館等組成。

奢香公園

奢香公園位於瀘州市酒城大道北段、東段和濱江景觀路交匯處,奢香夫人雕塑佇立在公園最高位置的平台上,顯得端莊、氣派。而公園內,台階、綠植、觀景平台、廣場、小型雕塑交相輝映,內容豐富、極具內涵。公園於2014年7月動工修建, 2015年1月30號正式竣工。

奢香陵園

奢香墓位於貴州省大方縣城北面雲龍山下、烏龍坡頭的洗馬塘畔,是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清康熙初年,平西王吳三桂率兵“平南蠻”、“剿水西”時,奢香墓及附屬設施皆毀於兵燹。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奢香後裔安淦辛呈文大定府,請予修葺,後由大定知府與黔西知州主持,進行了部分維修。1949年時,只剩清代石墓和罩碑殘存於迷離荒草之中。墓葬幾度毀興,1964年,貴州省人民政府將奢香墓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79年初步修復。1985年正式重建。1988年,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奢香墓為石圍土封,圓形,墓高4.5米,直徑6米,圓轉帳18.84米,採用須彌座式,分九盤圍石安砌。墓裙有龍虎高浮雕石9塊,飾以彝族圖案花紋。墓碑高3.6米,寬1.45米。下面以彝、漢主席並“明順德夫人攝貴州宣慰使奢香墓”各14字;背面刻《奢香夫人贊》五言長詩,共248字。墓前依地形築平台兩道,左右各有兩級立柱花板刻石欄桿,分別由58柱嵌54板組成。立柱為虎頭(彝族圖騰)圓雕,花板以動植物圖紋裝飾。墓地四周以仿古馬頭形牆圈保護,中建水池亭榭、石欄小橋、花圃草坪。樓廳內設有彝族歷史文化陳列館。整個墓園,占地20000平方米。

奢香廣場

為了表達對這位傑出女子的懷念與崇敬,2008年,古藺縣在百年縣慶之際,修建了古藺奢香廣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