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用型高校產教融合動力研究》是陳星創作的教育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20年12月。
該書立足合作的視角,通過綜合國內外有關合作的經典理論和新進展,以利益和制度為核心構建了一個合作的分析框架,據此對套用型高校產教融合動力問題進行了比較全面深入的調查分析。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套用型高校產教融合動力研究
- 作者:陳星
- 首版時間:2020年12月
- 字數:354千字
- 類別:教育學著作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思想,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總結國內外關於合作的相關研究,梳理合作的基本理論體系,構建合作的分析框架;根據合作分析框架對套用型高校產教融合動力問題進行分析,結合預調研和文獻綜述,提出套用型高校產教融合動力不足及其原因的研究假設;對套用型高校產教融合動力的理念、利益、資源、制度進行分析,探明套用型高校產教融合動力狀態,總結研究假設驗證結果,形成初步結論;對假設驗證結果進行討論和反思,解釋其深層原因,得出最終的解釋性結論;根據解釋性結論,提出增強套用型高校產教融合動力的對策建議。
作品目錄
第一章 理論基礎:合作理論及分析框架 | 第五章 套用型高校產教融合動力的資源分析 |
第二章 研究設計與資料收集 | 第六章 套用型高校產教融合動力的制度分析 |
第三章 套用型高校產教融合動力的理念分析 | 第七章 研究結論與對策建議 |
第四章 套用型高校產教融合動力的利益分析 | 結語 |
創作背景
以深化產教融合為突破口推進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套用型高校轉變,是化解高等教育同質化發展、大學生就業難就業質量低、高等教育與經濟社會結構性矛盾等問題的重要國家戰略。在改革探索中,許多套用型高校的產教融合出現了舉步維艱或華而不實的現象,其源頭性因素在於部分利益相關主體深化產教融合的動力不足。基於此,《套用型高校產教融合動力研究》對這一主題展開了研究。
作品思想
該書運用訪談法、問卷調查法、文獻法蒐集資料並基於合作理論分析資料發現:套用型高校產教融合動力總體不足,理念的困惑、利益的不足與不相容,資源的匱乏和制度的低效共同制約了套用型高校產教融合動力。出現上述結果的深層原因是:(1)套用型高校的產品無法滿足行業企業需求,縮減了行業企業深化產教融合的需求和動力;(2)高等教育機會市場長期供不應求,削弱了套用型高校深化產教融合的危機和動力;(3)高等教育系統的“中心—邊緣”結構,限制了套用型高校產教融合的資源和動力;(4)政府對高校辦學自主權的控制,消減了套用型高校產教融合的權力和動力;(5)職責不清、監督乏力的委託代理關係,弱化了套用型高校產教融合的責任和動力。根本的原因是:以政府為主導的高等教育治理體制在市場經濟大範圍擴展的社會中根本無法有效調動套用型高校產教融合主體的合作動力。
增強套用型高校產教融合動力的對策為:(1)秉持開放多元的高等教育理念,明確套用型高校產教融合的內涵、尺度和手段;(2)弱化高等教育系統的“中心—邊緣”結構,促進教育資源向套用型高校傾斜;(3)以下放專業設定權為突破口,擴大和落實套用型高校辦學自主權;(4)為政府和套用型高校制定責任清單與問責機制,依法追究其產教融合責任;(5)以人事制度和評價制度改革為核心,多方面變革相關制度體系;(6)倡導教育情懷,“一分為三”地提升套用型高校產教融合動力。關鍵的解決思路是:建立以市場治理為中心的高等教育共治機制,推動高等教育有底線地市場化,利用市場機制激發產教融合主體的合作動力,並通過政府治理和自組織治理彌補市場失靈。
出版信息
書名 | 出版時間 | 出版社 | ISBN |
---|---|---|---|
《套用型高校產教融合動力研究》 | 2020年12月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978-7-5203-6575-8 |
作者簡介
陳星,男,1989年10月生,山西澤州人,教育學博士。2011年于山西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獲教育學學士。2017年於西南大學教育學部以碩博連讀獲教育學博士。現在浙江師範大學教師教育學院工作,兼任中國教育經濟學會理事,主要研究方向為教育經濟、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