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和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重要指示精神,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對標2025年基本建成高質量教育體系以及2035年建成教育強省的目標,以學科為基礎,以一流為目標,加強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建設,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學和優勢學科,為國家重大戰略及四川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建設原則
堅持立德樹人。突出人才培養中心地位,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初心使命,以全面提升培養能力為重點,更加注重三全育人模式創新,不斷提高培養質量,著力培養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堅持一流目標。紮根中國大地,匯聚創新資源,深化內涵發展,積極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建設之路,瞄準世界一流,培養一流人才、產出一流成果,引導高校在不同領域和方向爭創一流。
堅持問題導向。緊盯建設的困難問題、薄弱環節,聚焦短板、精準發力、重點突破,從學科特色、科研能力、社會服務、人才培養等方面全面提升學科水平。
堅持特色發展,引導高校科學定位、聚焦重點、對接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行業新趨勢新機遇,緊扣“高、精、尖、缺”,最佳化學科專業布局、彰顯學科優勢特色、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和科研範式,突出一流師資隊伍建設、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高水平科研能力提升及優秀文化傳承創新,打造學科高峰,推動高校發揮優勢、辦出特色。
堅持服務急需。強化建設高校在國家和四川創新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國家重大戰略和四川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為導向,聚焦四川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需求,圍繞四川學科專業布局,進一步完善大學創新體系,發揮培養急需高層次人才和基礎研究人才主力軍作用。
堅持戰略定力。充分認識建設的長期性、艱巨性和複雜性,遵循人才培養、學科發展、科研創新內在規律,把握內涵式高質量發展要求,突出重點、聚焦難點、久久為功。
建設目標
到2025年,力爭打造高峰學科30個左右,達到國內學科排名前10%;力爭打造高原學科70個左右,進入國內學科排名前10%-30%;培育一批基礎紮實、特色鮮明的支撐學科,進一步夯實高峰高原學科建設基礎;大力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創新等哲學社會科學學科建設,扶持“絕學”、冷門學科。在學科國際可比領域,力爭超過100個學科進入世界高水平學科行列,約10個學科進入世界高水平學科前列。
“貢嘎計畫”按I類、Ⅱ類、Ⅲ類學科進行建設,各類學科建設目標如下:
I類建設學科:處於國際學術前沿,對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具有引領作用,整體達到世界一流、國內領先的高水平學科,擁有高水平人才隊伍和國家級科研創新平台從全省高校擇優遴選基礎力量雄厚、發展潛力大的強勢學科,實施強化建設,打造學科高峰。
Ⅱ類建設學科:對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需求具有支撐作用,達到或接近國內一流並在若干領域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擁有高水平人才隊伍和省部級以上科研創新平台。從全省高校擇優遴選基礎紮實、有發展潛力的優勢學科,實施重點建設,構築學科高原。
Ⅲ類建設學科:滿足四川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急需,學科整體水平位於全省同類高校前列。從全省高校中擇優遴選有相當基礎、具有四川特色的學科進行培育,夯實高峰高原學科建設基礎。
建設任務
(一)強化立德樹人,推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創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政治標準和政治要求貫穿辦學治校、教書育人全過程各方面。開全開好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實施“四史”學習教育引領工程,支持有條件的高校建設“四史”實踐教學基地。實施“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提升工程”,統籌實施“大思政課”建設方案,形成高校思政課教學資源研究、開發、交流使用創新平台和創新體系.加強思政課教師基礎理論素養培訓,實施輔導員隊伍建設五年行動計畫、思政工作骨幹培養工程。
(二)強化人才培養中心地位,加快培養急需高層次人才建立健全高質量本科教育和卓越研究生教育體系,打造一流人才方陣。深入實施“六卓越一拔尖”計畫2.0,啟動省級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基地建設,探索拔尖創新人才選拔培養機制。強化科教融匯和產教融合,支持建設高校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強化基礎文科、基礎理科、基礎醫學人才培養,擴大建設高校基礎學科博士、碩士研究生招生計畫、加強積體電路、人工智慧、儲能技術、數字經濟等關鍵領域交叉學科人才培養。支持建設高校參與“國家急需高層次人才培養專項”。深入實施國家卓越工程師培養計畫,推進工程碩博士培養改革,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積體電路、基礎軟體、新能源汽車、航空航天等重點產業領域相關急需緊缺人才培養,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高層次人才和哲學社會科學拔尖人才培養。
(三)創新體制機制,打造高水平師資隊伍。進一步完善人才引進、培養培訓、評價激勵、考核管理、晉升發展、條件保障等政策和制度體系,為人才幹事創業提供良好的條件和環境。按照《四川省支持高校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工作獎勵辦法》等相關檔案,安排支持高校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獎勵資金,喵準前沿領域和關鍵技術,加大“高精尖缺”人才培養引進力度,著力打造一支數量充足、結構最佳化、高端引領,具有充足發展後勁和良好師德師風的高素質人才隊伍、提升高校自主創新能力和發展競爭力。把政策重心和工作重點放在培育青年科技人才上,完善優秀青年人才全鏈條培養制度和青年教師多元補充機制,加大對青年教師的服務保障力度。實施“高校教師素質能力提升“雙百’計畫”和“高校院士後備人選培養計畫”,打造西部高等教育創新人才聚集高地。
(四)強化服務需求導向,最佳化學科專業布局。緊密對接國家和省戰略需求,強化省級統籌,布局建設一批國家急需、有效支撐行業和區域重大需求的學科專業;深入實施“新增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立項建設綜合支持計畫”,建立學科專業動態調整機制,推動不同類型高校準確定位、錯位發展、優勢互補,進一步最佳化學科科類結構和區域結構。實施一流本科專業遞進培育計畫,推進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通過專業認證,建成400個國家級一流專業,400個省級一流專業。實施套用型高校品牌工程。建成50個套用型品牌專業,支持高校參與本科專業三級認證用好學科交叉融合“催化劑”,打破學科專業壁壘,布局交叉學科專業、探索建立基礎學科、套用學科、交叉學科分類發展機制,推動新興交叉學科專業特別是複合型學科專業集群發展、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交叉融合,培育學科增長點。
(五)完善高校創新體系,提升科學研究水平。支持高校積極承擔國家和省重大科研項目,聚焦國家戰略需求開展基礎研究和套用基礎研究,著力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完善科研創新平台體系,支持高校建設全國重點實驗室,基礎學科研究中心等重大科技創新平台,深度融入天府實驗室建設,推進新型智庫建設。推動高校進一步增強服務產業和區域發展的能力,強化有組織的科研,加強對四川急需發展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與高端製造。生物醫藥、積體電路、數字經濟、人工智慧、生物種業等重點領域的攻關創新,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支撐科技自立自強。深化科研體制機制改革,強化高校內部人才,學科、平台的協同以及高校之間、高校與其他創新機構之間的協同,加強在川高校釩鈦材料、玄武岩纖維等協同科創平台建設,實現創新要素深度融合。深化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混合所有制改革,進一步健全科技成果轉化體系。落實國家和省級財政科研經費管理意見,完善高校科研經費管理制度。
(六)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提升人才培養國際競爭力。深入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搭建中外教育文化友好交流的合作平台,促進和深化人文交流。支持建設高校加強與世界一流大學和學術機構合作,開展人才聯合培養和科學研究,提升中外合作辦學水平,逐步實現與國外合作高校學分互認、學位互授聯授。支持建設高校拓展國際化辦學空間,穩妥有序開展境外辦學。鼓勵建設高校發起國際學術組織和大學合作聯盟,舉辦高水平學術會議和論壇,參與國際重大議題研究、創辦高水平學術期刊,加大國際組織人才培養力度,規範來華留學生管理,吸引優秀外國留學生來川攻讀學位、從事研究,最佳化來川國際學生結構,提升來川留學教育質量。鼓勵建設高校積極開拓優質教育資源合作渠道,聚焦世界科技前沿和國內急需領域,加強高精尖人才培養。
組織實施
(一)實施範圍及建設周期
“貢嘎計畫”在全省具有學士及以上學位授予權的高校中組織開展。每五年一個建設周期,本輪建設周期自2021年開始。建設高校及學科實行總量控制、開放競爭、動態調整。
(二)確定建設學科
1.按照質量、特色、服務、貢獻的原則,遴選一批符合國家和省重大戰略需求,對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突出貢獻、滿足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對人才培養要求的學科納入“貢嘎計畫”。
2.教育廳會同財政廳、省發展改革委,根據四川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組織遴選確定建設學科。
3.根據四川省第一輪“雙一流”建設成效評價結果,對建設成效明顯的建設學科,加大四川省高校共建與發展專項資金(“雙一流”建設)支持力度;對建設成效不明顯、考核不合格的建設學科、減少支持。
(三)制定建設方案
1.編制建設方案。建設高校按照本方案要求,釐清發展思路和定位,明確建設目標,結合學校發展定位、辦學特色,以五年為建設周期、編制建設方案。
2.確定建設方案。建設商校制定方案要嚴格履行民主程式,組織專家對方案進行論證,形成論證意見:教育廳會同財政廳、省發展改革委組織專家對建設方案進行審核,提出意見建議:建設高校根據專家的意見建議,進一步修改完善,報教育廳、財政廳和省發展改革委備案。
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教育廳、財政廳、省發展改革委負責組織專家評審、確定立項建設學科、監督工作進展和實施績效考核等工作。各建設高校切實履行主體責任,堅持和完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健全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部門各負其責的體制機制,使“雙一流”建設與黨的建設同步謀劃、同步推進、激發師生員工參與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二)引導多元投入。建設期內,對納入“貢嘎計畫”的在川部委屬高校建設學科,由學校統籌四川省高校共建與發展專項資金(“雙一流”建設)等中央和省級專項資金安排。對地方屬高校建設學科,按自然科學類、人文社科類對入選“貢嘎計畫”I類、Ⅱ類的建設學科在四川省高校共建與發展專項資金(“雙一流”建設)中給予經費支持。地方屬高校入選“貢嘎計畫”I類、Ⅱ類的建設學科,按照學科類型,採用分層分類、總體穩定的原則進行支持。“貢嘎計畫”Ⅲ類建設學科,由高校自行統籌建設。“貢嘎計畫”建設高校應積極拓寬資金渠道,匯聚社會資源、擴大社會合作,爭取中央、省級、地方政府和社會各方在資金、政策和資源上的支持,實現多元投入、合力共建。
(三)強化績效考核。建立學科建設水平監測評價制度,研究制定“貢嘎計畫”建設成效評價辦法。由教育廳、財政廳、省發展改革委按建設目標實施中期考核和期滿評價。評價結果分為成效顯著。比較顯著和不顯著三個等次。對建設高校強化績效問責,對中期考核成效不顯著的,減撥或停止其支持經費,約談學校主要負責人,並責令整改;對期滿評價成效不顯著的,扣減直至全部收回四川省高校共建與發展專項資金(“雙一流”建設)預算,並調整出“貢嘎計畫”建設範疇。
(四)提升治理能力。落實和擴大高校辦學自主權,完善學校內部治理結構,深化人事制度、人才評價改革、充分激發學校內生動力和辦學活力;建設高校要健全工作協同機制,完善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組織體系,提高資源配置效益和管理服務效能,加快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