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寇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yí kòu,意思是指外族入侵的戰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夷寇
- 拼音:yí kòu
- 注音:ㄧˊ ㄎㄡˋ
- 釋義:外族入侵的戰禍
夷寇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yí kòu,意思是指外族入侵的戰禍。
夷寇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yí kòu,意思是指外族入侵的戰禍。解釋外族入侵的戰禍。1出處《後漢書·宦者傳·曹節》:“州牧郡守承順風旨,辟召選舉,釋賢取愚。故蟲蝗為之生,夷寇為之起。”...
三襄夷 三襄夷,讀音是sān xiāng yí。意思是 漢 時 蜀 郡少數民族之一種。解釋 漢 時 蜀 郡少數民族之一種。出處 《後漢書·西南夷傳·莋都》:“ 延熹 二年, 蜀郡 三襄夷 寇 蠶陵 ,殺長吏。”
《老鴉林謠》是明代詩人楊慎創作的一首雜言詩。作品原文 老鴉林,水塘鋪,夷寇劫商斷行路。人不行,蔓草荒,官道變為蛇虺場。今日再逢太平日,冷場來往由康莊。何年始,昔年巳酉今壬子。竹嘂金拆聲相聞,九哨連連矗雲起。老鴉革其音,水塘復清泚。商歌旅舞一千里,雲誰之思郝御史。作者簡介 楊慎(1488-...
黃雲龍:程襄毅哈密(此處或有誤,程信並未主持哈密邊事)之功,吾州首出,然蕞爾荒徼,零星夷寇,計績無多。(《寄開府石汀殷老師書》)張岱:王忠肅(王翱)以下五人,俱以經濟大才,揚歷中外,輒著聲績。其箕疇所謂“有為有守”者乎!然非款款朴忠、光明磊落者,余無取焉。(《石匱書》)查繼佐:襄...
《東南嘆》是明代詩人歐大任創作的作品。作品原文 東南夷寇經年月,吳越丁男厭骸骨。尚書持律保孤城,赤縣蒼生日流血。四方遣使募材官,椎髻花蠻拜將壇。嗚呼此恨終何已,夜向星前把劍看。作者簡介 歐大任, 明廣東順德人,字禎伯。嘉靖間由歲貢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詩。為“廣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
(26)是歲,寧州刺史王遜到官,表李釗為朱提太守。時寧州外逼於成,內有夷寇,城邑丘墟。遜惡衣菜食,招集離散,勞來不倦,數年之間,州境復安。誅豪右不奉法者十餘家;以五苓夷昔為亂首,擊滅之,內外震服。(26)這一年,寧州刺史王遜就任官職,表奏李釗任朱提太守。當時寧州外受成漢逼迫,內有夷人...
弘治元年(1488),朝廷以廷選才幹出眾,準備提拔他,他因母親去世回鄉守孝。孝滿升任監察御史。巡按廣西,屬夷寇犯平樂府,討平之。他還彈劾幾個不稱職的武官和郡守。朝廷嘉其戰功,賜以金幣,遷浙江僉事,轉浙江副使。弘治十八年(1505年),林廷選升任廣東按察使。廣東民眾打官司,他都能以公正的判決解決爭端。正德...
十三年,川南叛夷犯邊,師久無功,傑疏言:“川夷作亂,提督桂涵連戰克捷,生擒首逆,清溪近邊遂無夷蹤。楊芳繼任,用兵之區僅峨邊一處,夷寇不過數部落,當易獲勝。惟夷巢跬步皆山,夏令河水盛漲,徒涉尤難。楊芳自抵峨邊,頓兵三月。臣思其故,必逆夷退伏老巢,水潦既降,不易深入。楊芳不敢以軍情入...
當時寧州外被李雄所威脅,在內有夷寇,官員士人散失,城邑變成廢墟。王遜斬除荒草糾正邪惡,收攏聚集離散的人民,專斷刑罰使有威嚴,征服西南夷邊遠之地。王遜還沒到州城時,就遙舉董聯為秀才,建寧功曹周悅認為董聯不是人才,就不下達任命文書。王遜到州後,把周悅抓來殺了。周悅的弟弟陰謀要殺王遜,讓前建寧太守...
故蟲蝗為之生,夷寇為之起,天意憤盈,積十餘年,故頻歲日食於上,地震於下,所以譴戒人主,欲令覺悟,誅釒甘無狀。昔高宗以雉雊之變,故獲中興之功;近者神祇啟悟陛下,發赫斯之怒,故王甫父子應時馘截,路人士女莫不稱善,若除父母之仇。誠恐陛下復忍孽臣之類,不悉殄滅。昔秦信趙高,以危其國;...
鄭芝龍對朝廷表示以“剪除夷寇、剿平諸盜”為己任,詔授海防游擊,任“五虎游擊將軍”,離開他多年經營的海上根據地台灣,坐鎮閩海。此時,鄭芝龍有部眾3萬餘人,船隻千餘艘,仍率領原部,為明廷守備沿海以防海盜倭寇和荷蘭人進攻,官至總兵。不久便返回福建泉州南安老家。崇禎三年(1630年)季春,鄭芝龍在晉江安...
僧言普陀雖島寺,荷夷英夷兩窺伺。台灣舟山割據還,歸帆輒艤普陀次。炮艘倏若颶潮至,不乾老僧坐禪事。荷蘭夷寇當國初,敕空島寺遷僧徒。沿海徙界三十里,更無漁艇與樵蘇。海水自當廣長舌,供養獨有群龍趨。島民徙盡寇影絕,十載海禁空天吳。舟山地詎台灣比,彈丸亦若普陀爾。與以甌脫騷中原,盍棄珠厓...
程襄毅(謂程信)哈密之功,吾州首出,然蕞爾荒徼,零星夷寇,計績無多。近時惟胡梅老(謂胡宗憲)總制浙江,弭清狂倭,勛名振世。曾未幾年,吾師奮起南服,鏟盤根之寇,樹無前之功,百城懾肅,山海晏然,皆所謂名世之功也。然梅翁擁大斾于海甸,來則擊之。吾師撲剿諸寇,皆束馬懸車,深入其阻,勞佚殊矣。且...
面臨十幾倍於己之敵人,便取出印信交給隨身親兵,叮嚀道:“此乃朝廷信物,不能陷入敵方,請交大營,並請速速發兵進剿,我若死而有知,當化厲鬼協剿夷寇。”又告知同鄉親兵,“是我盡忠之時已到,請代慰老母:節哀保重,轉告兒孫:要奮發圖強,繼我殺敵衛國志向。”交代完畢後,眼看英軍逼近土城時,揮刀大吼...
西陽夷寇江夏,太守楊珉請督將議之。諸將爭獻方略,騎督朱伺獨不言。珉曰:“朱將軍何以不言?”伺曰:“諸人以舌擊賊,伺惟以力耳。”珉又問:“將軍前後擊賊,何以常勝?”伺曰:“兩敵共對,惟當忍之;彼不能忍,我能忍,是以勝耳。”珉善之。詔追復楊太后尊號;丁卯,改葬之,謚曰武悼。庚午...
安維峻赤膽忠心冒死直陳,連上奏疏至光緒皇帝與太傅,面對倭夷寇朝,剖析政局為國謀策,力主抵抗,拒絕求和,議懲辦敗軍將,撫恤有功臣,誅殺賣國賊;敵我分析籌劃軍略,舉薦良帥名將,招募能戰之軍,定營務糧台之員。尤為舉薦董提督福祥,謂“唐之郭汾陽,宋之岳武穆也”。又言唐用郭子儀,故肅宗得以中興。...
越伊優亞生,是作者為避文網而用的筆名,真實姓名無從查考。在鴉片戰爭時,作者在揚州,耳聞目睹英軍在沿江許多城市所作的暴行,寫下了《夷寇紀事》七律三十首,篇前有小序說:“詩名紀事,以抒憤也”。這裡選錄了其中的兩首。寫作背景 萬民含憤是鴉片戰爭時,英國侵略軍進攻長江,有江南義民義啟雲組織起一百...
清 閻爾梅 《上史閣書》:“今天下夷寇交訌,陵畿淪沒,正志士撫膺,貞夫抱慟之秋。”②指妻死不再娶的男子。《魏書·列女傳·刁思遵妻魯氏》:“貞夫節婦,古今同尚,可令本司依式標牓。”唐 李公佐 《謝小娥傳》:“如 小娥 ,足以儆天下逆道亂常之心,足以觀天下貞夫孝婦之節。”許地山 《綴網勞...
我聞李毅有女名雲秀,父死保城殄夷寇。至今人稱天女城,德源無乃輝先後。成敗詎足論英雄,忘仇負義真遺臭。更有阿南夫死身自焚,名先寧北青史聞。星回六月燃松炬,南與北與說紛紛。不列寒食禁菸火,義取光焰燭滇雲。我來鄧賧考前志,父老猶能談遺事。四詔同冤松明樓,鐵釧約臂何其智。舁歸窀穸妃之仁,...
百萬貔貅屯遠壘,三千戈艦列安流;從今夷寇寒心膽,永固皇圖億萬秋。”不久,有倭寇向南洋突圍,盧鏜率軍攻擊,斬殺倭寇數百。嘉靖四十年(1561年)四月,倭寇近二萬,連舸數百,犯台、溫,入昌國(今屬寧波市)。盧鏜與戚繼光、參將牛天錫等在翁山馬岙沙蛟、長白港等地合力圍剿。台州一戰,殲殺倭寇魁首。仙居...
已巳,北虜寇甘州,公令人畜悉入城堡,簡銳精,選騎射,躬擐甲冑,出屯山隘以伺。虜聞,遁去。西邊方倚公,而以乞疾忤旨,乃命致仕,景泰庚午也。甲戌,兩廣夷寇擾壤,朝廷召王翱忠肅公還為吏部尚書,起公代忠肅總督兩廣軍務兼巡撫,便宜行事。公乃大布朝廷威德,帥總兵、方岳,並土官兵民,剿其為暴害...
沒有比“避兵道”更加怕死的人了,穿著件短衣,日中逃命到江都。作者簡介 越伊優亞生,是作者為避文網而用的筆名,真實姓名無從查考。鴉片戰爭時,作者在揚州,耳聞目睹英軍在沿江許多城市所作的暴行,寫下了《夷寇紀事》七律三十首,篇前有小序說:“詩名紀事,以抒憤也”。這裡選錄了其中的兩首。
辛卯,雲南白夷寇雲龍州。辛丑,敕:“諸王私入京者,勿供其所用;諸部曲宿衛私入京者罪之。”衛輝路汲縣河溢。九月,戊申朔,分天下為十八道,遣使宣撫。詔曰:“朕祗承洪業,夙夜惟寅,凡所以圖治者,悉遵祖宗成憲。曩屢詔中外百官,宣布德澤,蠲賦詳刑,賑恤貧民,思與黎元共享有土之樂。尚慮有司未體...
在他看來,“英夷寇清國,聲勢相逮”,局勢十分嚴峻。他清醒地看到,在國際關係中,“各國自營其利,欲網世界之利,故興邪欲”,從而導致戰爭的爆發。在這場戰爭中,“就其細言,唐國人民年年受鴉片之害甚夥,故唐國官府嚴禁,本有其理”,明顯地同情中國的遭遇。同時,象山也看到,“英國為其自國利益,犯...
光緒《慈谿縣誌》卷四載:“建炎四年(1130),金寇至,學(孔廟)毀……元貞二年(1296)(孔廟)毀,主薄皇甫蒞重建於扉門南……嘉慶三十年(1551)(孔廟)毀於夷寇,三十六年(1557)即其故址重建……”慈城孔廟因損毀、戰亂等原因,據史料記載,歷代重建、擴建達50多次。古碑石刻 現孔廟內保存有康熙二十八...
言語不通,數為小吏黠人所見侵奪,窮恚無聊,故致反叛。夫蠻夷寇亂,皆為此也。舊制,益州部置蠻夷騎都尉,幽州部置領烏桓校尉,涼州部置護羌校尉,皆持節領護,理其怨結,歲時循行,問所疾苦。又數遺使譯通動靜,使塞外羌夷為吏耳目,州郡因此可得儆備。今宜復如舊,以明威防。(《後漢·西羌傳》)
尾聯則對清軍的軟弱無力表示惱恨。全詩描繪鮮明,情感強烈,具有深刻的認識作用和教育意義。作者簡介 越伊優亞生,是作者為避文網而用的筆名,真實姓名無從查考。鴉片戰爭時,作者在揚州,耳聞目睹英軍在沿江許多城市所作的暴行,寫下了《夷寇紀事》七律三十首,篇前有小序說:“詩名紀事,以抒憤也”。
由於月港的繁榮富庶,引起海盜夷寇的覬覦。據《海澄縣誌》載:“明正德間,豪民私造巨舶,揚帆外國,交易射利,因而誘寇內訌,法繩不能止”。“明嘉靖三十六年夏六月廿五日,海寇許朝光、謝策犯月港……焚千餘家,擄千餘人而去。”“明嘉靖二十八年至隆慶三年,先後二十一年,倭寇騷擾月港。”明政府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