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廟(浙江省寧波市孔廟)

孔廟(浙江省寧波市孔廟)

慈城孔廟始建於宋雍熙二年(984),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光緒《慈谿縣誌》載:縣令李照文建於縣治西北四十步……慶曆八年(1048)縣令林肇徙建於縣治東南一里處(即今址)。

現存慈城孔廟除大成殿在抗日戰爭期間被日軍戰機轟炸倒塌為近年重建之外,其餘建築均為歷代真跡,光緒原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孔廟
  • 位置:寧波市慈城
  • 始建:宋雍熙二年
  • 現為:近年重建,光緒原貌
布局,歷史,

布局

慈城孔廟建築以中、東、西三條軸線縱向貫穿為布局。
慈城孔廟的正門為欞星門,在中軸線上。欞星是古代天文學上的文星之一,把孔子比作文星,就是要我們尊重天一樣敬重孔子。欞星門平時關閉,僅在有重大祭祀活動或重要貴賓蒞臨時才暫時開放。
欞星門內呈半圓形的水池叫“泮池”,上有泮橋三座,依古制,天子之學四周必環以圓形流水。古時只有考中秀才,有資格進入諸侯之學者,才能經泮橋,入拜孔子;其次為大成門,“大成”二字取自《孟子》中的“孔子之謂集大成”,讚頌孔子集古聖先賢之大成的至高境界;過了大成門為大成殿,大成殿左右側為東廡、西廡,裡面擺放著後世供奉的鄉賢鄉儒的牌位;再後是明倫堂,明倫堂是以前生員上課的地方,當年剛入學的生員拜祭完孔子,都要到明倫堂去拜見老師,然後就在此上課;過了明倫堂是梯雲亭,梯雲亭寓意學子要爬樓梯一樣一步一步奮進,才能登上“梯雲”,成為“人中之人”。梯雲亭左右則是“進士第”,裡面陳列著慈城唐宋至明清500多名進士的名單。如:王來、王復、姜宸英等先賢。
東軸為魁星閣、文昌閣、土地祠、崇聖祠。魁星閣和文昌閣是中國傳統祭祀建築,是祭祀傳說中掌管文運的功名祿位之神;土地祠是土地神的祠堂,可保一方平安、五穀豐登;而崇聖祠是奉祀孔子父親叔梁紇和孔子五代祖先及其家族的地方。
西軸為尊經閣、節孝祠、忠義孝悌祠、名宦鄉賢祠。尊經閣舊時是存放儒家經典書籍的地方;節孝祠則有慈城當地5000多名賢妻良母、節烈孝女的名單及一些事跡的介紹,如:姚女撫弟、賢妻相夫、六女抗倭等;忠義孝悌祠內陳列介紹了慈城忠義孝悌人物,如漢代董黯、唐代張無擇、宋代孫之翰及慈城抗倭、抗英等壯士;名宦鄉賢祠顧名思義是祭祀本地有政績的官員及對儒學傳播作出貢獻的人員。
慈城孔廟建築,中、東、西三條軸線,各自布局完整又相互依存、和諧統一,體現了中國傳統建築既綜合又取捨,平穩、靜穆、壯闊的建築藝術風采。
孔廟四周以紅色宮牆相圍,在南面紅色宮牆上刻有“萬仞宮牆”四字,意喻孔子學問高深。
在南面紅色宮牆左右各有一“下馬碑”,上書“一應文武官員軍民人等至此下馬”,提醒人們路過此地時,下馬、下轎步行,以示對孔子的敬重。
前通衢東西設有“騰蛟”、“起鳳”二坊,“騰蛟”,蛟龍騰躍,“起鳳”,鳳凰起舞,出自唐代詩人王勃《滕王閣序》:“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之句。

歷史

光緒《慈谿縣誌》卷四載:“建炎四年(1130),金寇至,學(孔廟)毀……元貞二年(1296)(孔廟)毀,主薄皇甫蒞重建於扉門南……嘉慶三十年(1551)(孔廟)毀於夷寇,三十六年(1557)即其故址重建……”慈城孔廟因損毀、戰亂等原因,據史料記載,歷代重建、擴建達50多次。
現孔廟內保存有康熙二十八年(1689)御製《先師孔子贊》及《顏曾思孟四子贊並序》勒石置碑、清鹹豐九年(1859)重刻,王安石撰寫的《慈谿縣建學記》碑,此碑由宋慶曆八年(1048)縣令林肇所立,明倫堂御製臥碑等20餘方古碑。康熙二十四年(1685)御書“萬世師表”、雍正三年(1725)御書“生民未有”、光緒元年(1875)御書“斯文在茲”等額懸於孔廟。
孔廟中還存有大量的碑刻及畫像,是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寶貴財富。慈城孔廟亦是目前浙東地區保存最為完整的文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