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民含憤

《萬民含憤》是清代越伊優亞生創作的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萬民含憤
  • 作品別名:詩詞
  • 作者:越伊優亞生
  • 創作年代清代
  • 文學體裁七言律詩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全文翻譯,作者簡介,寫作背景,

作品原文

萬民含憤
百三十萬聚奇男,  義啟遙傳江以南。
氣憤椎牛雄赳赳①, 視同猛虎志眈眈②。
議和無奈攻心蠹③, 喪恥偏容食葉蠶④。
我聽蒹葭秋水外⑤, 恨聲常與浪聲涵⑥。

作品注釋

①椎牛:椎是樸實粗魯的意思,椎牛,這裡指一般純樸的農民和老百姓。
②眈眈:威嚴地注視貌,《易經·頤》:“虎視眈眈”。
③議和句:議和,指清政府對英國的喪權辱國的和議。攻心蠹,是說把人心蛀壞了,心已死了的意思。
④食葉蠶:指英國侵略者對中國得寸進尺的無饜的領土要求,象蠶吃桑葉一般。
⑤蒹葭秋水:蒹葭(念jian jia )蒹是沒長穗的蘆葦,葭是初生的蘆葦,長在河邊水中;這裡蒹葭秋水指江南一帶水鄉。
⑥涵:包容,沉浸。

全文翻譯

聽說江南有位志士,名叫義啟雲,
振臂一呼,集合起一百三十萬好民兵。
人人象野牛,雄赳赳,氣昂昂,怒氣填膺,
個個象猛虎,威風凜凜,誓滅洋人。
可恨朝中大臣死心要求和息兵,
讓敵人得寸進尺,真是廉恥喪盡。
我聽得廣大江南水鄉的波濤聲,
其中包含著一片人民的怨恨。

作者簡介

越伊優亞生,是作者為避文網而用的筆名,真實姓名無從查考。在鴉片戰爭時,作者在揚州,耳聞目睹英軍在沿江許多城市所作的暴行,寫下了《夷寇紀事》七律三十首,篇前有小序說:“詩名紀事,以抒憤也”。這裡選錄了其中的兩首。

寫作背景

萬民含憤是鴉片戰爭時,英國侵略軍進攻長江,有江南義民義啟雲組織起一百三十萬民兵,上書清政府,要求抗擊洋人,沒有被官府批准。作者非常讚美這種愛國的旺盛的民氣,而對清政府的違反民意、一味求和的無恥賣國行為深惡痛絕;詩中最後兩句表達了當時廣大愛國民眾的一致的感情。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