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雲飛

葛雲飛

葛雲飛(1789年-1841年10月1日),字鵬起,又字凌召,號雨田,漢族,清代紹興府山陰縣天樂鄉(今屬杭州市蕭山區)人,是中國統率一軍、鎮守一方的武將,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抗英民族英雄

葛雲飛出生在下級軍官家庭,七歲進私塾,同時習武。嘉慶十九年(1814)應試,補本學武生。嘉慶二十四年(1819)考中武舉人。道光三年(1823),中武進士。歷任千總、守備、游擊、參將、副將、總兵。先後在寧波、黃岩、溫州、乍浦、瑞安、定海、以及福建烽火門等地水師營任職,鎮守東南海疆16年。官至定海總兵。清道光二十一年八月十七(1841年10月1日),在著名的“定海保衛戰”中壯烈犧牲。殉國後,謚“壯節”,誥授振威將軍,追贈太子少保。同治十年(1871),加贈提督、建威將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葛雲飛
  • 別名:字鵬起,號雨田
  • 國籍:中國(清朝)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紹興府山陰縣天樂鄉
  • 出生日期:1789年
  • 逝世日期:1841年8月17日
  • 職業:將領
  • 主要成就:保衛定海,抗擊英國侵略者
  • 職務:定海總兵
  • 諡號:壯節
  • 追贈:太子少保、建威將軍
人物生平,家庭背景,早期經歷,長遠謀略,保衛定海,戰死沙場,個人作品,史書記載,後世評價,家庭成員,後世紀念,故居,葛雲飛墓,紀念館,三忠祠,

人物生平

家庭背景

葛雲飛是西漢軍事家張良後裔,系張良第66代孫。元朝時,由河北定興遷居蕭山南街,為避“三丁抽戍”之役,張良46世孫張招,將其中一個兒子張素,從岳父改姓葛。葛素先後由蕭山南街遷入臨浦西葛、東葛,葛素之子道翁再由東葛遷山頭埠。山頭埠葛氏尊張招為始祖,已傳28世,葛雲飛為20世孫。

早期經歷

葛雲飛出生於軍人家庭,葛雲飛從小種田,後在父親培育下,讀書習武,學得一手良好射技,挽弓發必中,因而認為練武才是有用的”,而不屑讀朱熹的朱子章句。葛雲飛16歲時,能開六鈞硬弓,31歲時,能用60公斤大刀,挑起一抱粗、兩丈長的約重200公斤的棟樑,足見其臂力大得驚人。年少時曾去杭州西湖遊玩,拜祭了岳飛墓。他對岳飛“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這兩句名言,尤其讚賞;而且,還將兩漢至明代的十一位著名將領事跡,編成《名將錄》,以勉勵自己。三十歲時,中武舉人。道光三年(1823年)成武進士。道光四年(1824年),葛雲飛當上了守備,先後在浙江寧波、黃岩、溫州、乍浦、瑞安、定海和福建的烽火門等地水師營任職,因緝捕“海盜”,屢建軍功,而後經過五次提拔到了總兵的位置。道光十八年(1838年)代理定海鎮總兵,不久後正式任命。
葛雲飛塑像葛雲飛塑像

長遠謀略

道光十九年(1839年)因父親逝世,葛雲飛便丁憂回籍。臨行之前,他曾上書籌海八十七條,認為廣東查禁鴉片,外夷陰險,恐有兵事,波及浙洋,應當事先定謀。道光二十年(1840年)六月七日,英軍侵占定海
道光二十年(1840)七月,葛雲飛奉諭來鎮海主持浙江防務。當時一個姓哈的浙江巡撫烏爾恭額的衛兵強取百姓財物,葛雲飛下令逮捕了他。烏爾恭額遣人來說情,葛雲飛對來人說:“葛某奉大人鈞諭統軍守邊,理當盡心辦事,如果對破壞軍紀者徇以私情,不唯有負烏大人重託,而且今後難以節制部下。請轉告烏大人見諒!”事後,烏爾恭額對衛兵們說:“葛總兵鐵面無私,執法如山,你們要謹慎辦事。”
道光二十年(1840)6月7日,英軍派遣四十多艘船艦侵犯和侵占定海,浙江巡撫烏爾恭額與浙江提督祝廷彪商討守御之計,從中烏爾恭額得知葛雲飛“謀略可任”,並以其“曾官定海,熟悉洋島情形,馳書邀之。”七月,葛雲飛抵鎮海,烏爾恭額前來問計,葛雲飛對他說:“今日所急,當先守後戰”,積極備防,並呈上《滅夷十二策》。於是,烏爾恭額便委任他主持鎮海軍事。葛雲飛提出“先言守,後言戰”的戰略方針,以勁兵扼守招寶、金雞兩山,關內安設巨炮,江岸築土城,而江心及隘巷,則樹木樁、排筏,以阻遏英軍來犯。“三天過後,防守工作做好了,人心定了下來,密上《十二策》,多次施行。”不久,伊里布奉命出使浙江,葛雲飛請準閱兵海上,大振軍勢。同年八月,王錫朋吳淞調赴寧波,任鎮海諸軍翼長,葛雲飛與他曾請求迅速出兵收復定海,但被一意妥協求和的欽差大臣伊里布所拒絕。伊里布甚至還打算邀請英國全權代表義律來鎮海談判,要求葛雲飛也參加,葛雲飛斷然拒絕。直到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一月,琦善與義律議訂《穿鼻草約》,英軍強占香港之後,表示願意歸還定海,伊里布便派人前往與英將胞詛聯繫。二月,由葛雲飛和壽春鎮總兵王錫朋、處州鎮總兵鄭國鴻,帶兵三千人,渡海接收。接收期間,葛雲飛堅持先退城,後釋俘,否則施以兵威,逼令英軍撤出定海。
在捕盜中,他總是身先士卒。道光二十一年(1841)六月二十九日,定海花鳥洋面發現海盜船隻,雲飛率部出海,並且親自掌舵,從上風逼近盜船。當兩船相距兩丈左右時,雲飛手握佩刀,縱身躍上盜船。這次捕盜戰績輝煌,雲飛“親擒大盜邱親等十一名,斬取首級十二顆,又拿獲盜船三隻,燒毀盜船一隻。”雲飛與群盜在船上短兵相接,奮力搏鬥,顯示了他的無畏精神和高超的武藝,鼓舞了士兵的鬥志。

保衛定海

主詞條:定海保衛戰
自道光帝於正月初,發布對英宣戰詔令後,曾命伊里布進兵,“收復定海”,但伊里布畏縮不前,一再要求對敵妥協,被道光帝嚴斥,改派江蘇巡撫裕謙為欽差大臣代替伊里布主持浙江軍務,負責浙江前線指揮。二月二十五日英軍退出定海。閏三月,裕謙被任命兩江總督。葛雲飛經裕謙同意從小竹山至城東青壘頭,修築土城,長達一千四百三十餘丈,又在城東南關山,修建鎮遠城,周邊一百三十丈,即關山炮台。為增強定海防務,他請求在曉峰嶺上築炮台,小竹山下塞江路,以便杜絕偷越,並在五奎山增築炮台,吉祥門、大渠門、毛港、虎頭頸諸島,各置防守,互為犄角,裕謙因為費用太高不許。葛雲飛請借三年薪俸,自費修築,裕謙怒斥:“是挾我也!”堅決拒絕。後來,葛雲飛又請求塞竹山門狹港,使這裡不能通船,也沒有結果。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七月,當英軍侵擾廈門時,認為土城守兵單薄,曉峰嶺背負海,且有間道,他又上書要求增炮和營船,以備水戰,仍未引起裕謙重視,反而禁議水戰,並下令將定海營船押過鎮海。葛雲飛苦於掣肘,心知只守不攻必敗,於是起誓竭力殺敵,以身殉國。
葛雲飛葛雲飛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八月間,英艦二十九艘,結集舟山群島黃牛礁一帶,偵察定海洋面。三鎮總兵原先皆守城,事急便申軍約,激重賞,分守要地。壽春鎮總兵王錫朋出守曉峰嶺,處州鎮總兵鄭國鴻守衛竹山門,而定海鎮總兵葛雲飛則率部踞守土城,當敵要衝。
九月二十六日,敵軍進攻定海竹山門,葛雲飛下令開炮,擊斷敵船桅,敵軍倉皇退去。二十七日,英軍向土城開炮,葛雲飛指揮各營開炮猛烈還擊,敵人慌忙敗退。二十八日至三十日,侵略軍向定海竹山門、五奎山進攻,企圖登入,被葛雲飛、王錫朋、鄭國鴻擊退。於是敵人調集兵力,集中進攻定海,定海守軍一共只有四千多人,且武器彈藥不足,處境危急,因此,三總兵聯名飛書向鎮海大營告急。但大營懷疑是誇大敵情,拒絕發救兵。十月一日,英軍從小路攻上定海北面的曉峰嶺。王錫朋壯烈犧牲。接著英軍進攻竹山門,鄭國鴻率軍誓死抵抗,也英勇犧牲。王、鄭犧牲後,英軍向土城進逼,葛雲飛捧抱四千斤炮回擊。葛雲飛率二百多名士兵,大呼殺入敵陣,劈死敵軍多人。葛雲飛全身受傷四十餘處。最後,一顆炮彈擊中他的胸部,英勇殉難,二百多名士兵也全部壯烈犧牲。

戰死沙場

王、鄭犧牲後,英軍向土城進逼。葛雲飛捧抱四千斤炮回擊。葛雲飛率二百多名士兵,大呼殺入敵陣,劈死敵軍多人。面臨十幾倍於己之敵人,便取出印信交給隨身親兵,叮嚀道:“此乃朝廷信物,不能陷入敵方,請交大營,並請速速發兵進剿,我若死而有知,當化厲鬼協剿夷寇。”又告知同鄉親兵,“是我盡忠之時已到,請代慰老母:節哀保重,轉告兒孫:要奮發圖強,繼我殺敵衛國志向。”交代完畢後,眼看英軍逼近土城時,揮刀大吼,一躍而出,帶領兩百餘人一口氣砍倒十多個英軍。當他發現英軍頭目安突德正揮舞綠旗驅兵衝鋒時,葛雲飛萬丈怒火湧上心頭,對著安突德怒吼道,看刀,話出刀落,安突德被劈成兩半。因用力過度,長刀也被砍斷了,就拔出兩口佩刀,左右開弓,英軍紛紛倒地。從土城殺出二里地,準備登山時,被一顆突如其來的槍彈擊中左眼,還迎面一刀砍來,他躲閃不及,被劈去右邊半個面部,頓時鮮血直流。他忍著劇痛仍繼續抗戰,又連中四十多發槍彈,終因傷勢過重,依崖身亡,壯烈殉國。因此,定海再度失陷。
葛雲飛塑像葛雲飛塑像

個人作品

葛雲飛雖過著戍伍生涯,但生平卻愛好讀書,旁涉子史,間為詩詞,慷慨言志。著有《名將錄》、《制械要言》、《製藥要言》、《水師緝捕管見》、《浙海險要圖說》及詩文,凡數十卷。當時人稱讚他“兼嫻文藝,筆札頗短峭明達,性愛書畫,謙抑下士,士流多樂與交。”

史書記載

文獻
《清史稿·葛雲飛傳》
《清葛雲飛將軍年譜》
《清朝柔遠記》
《山陰天樂葛氏宗譜》
節選
事母孝,母亦知大義,喪歸,一慟而止,曰:“吾有子矣!”(參考資料來源於《清史稿
定海戰爭時,東進英軍進入關山炮台南部,而停泊東港浦戰艦和五奎山炮隊,便發射猛烈炮火相配合,妄圖三面夾攻關山炮台。葛雲飛朝北拜天自語:“臣力竭矣,崎嶇海外,七閱月,不能為國滅賊,死不足塞責!”一面取敕印遣校交繳裕謙,請發兵進剿;一面帶領親兵二百餘人,迎敵奮戰。侵略軍曾經這樣記載:“當亞當斯陸軍中校指揮第十八團登入……,進入臨海的炮台的南端。正在沿著長堤退卻的中國人趕緊集合在他們的勇敢的葛將軍的領導下,作了一次很體面的抵抗。”葛雲飛從關山炮台,轉戰竹山門,將士也人人持刀械與敵搏鬥。他刀折,就拔出二把佩刀,沖入英軍搏殺,轉戰二里許,格殺無數。到竹山門,剛仰登,不幸被敵人長刀劈面,去其半,並以火槍圍攻,攢擊,身受四十餘創;炮洞胸背,遂立竹山門崖石,手擎刀殺敵狀,屍直立不仆,左目霍霍如生,表現著寧死不屈反抗侵略,死而猶生的崇高戰鬥精神。三總兵身先士卒,英勇抵抗,最後相繼陣亡,履行了“城亡我亡,不離定海半步”的誓言。同治十年(1871)追贈太子少保、建威將軍。

後世評價

《傲骨亭碑記》:雲飛葛公,奪丁憂之私,膺干城之寄。昭勇成忠,銘兩刀而作誄;同仇袍澤,統三鎮以為駢。龍戰六日,城摧黑雲;虎賁五千,氣壯白刃。奮袂西崦,魯陽揮返日之戈;斷頭東海,乾戚作行天之舞。終致霧失曉峰潮哭竹山。葛公單騎突陣,多彈貫胸,舉寶刀而怒目,倚危內崖而裂恥。將星沉海,捧淚盤而成珠;傲骨擎天,補碧落之不墮。悠悠蒼天,曷有其極!
葛雲飛像葛雲飛像
《清史稿》:葛雲飛,勤於緝捕,常微服巡洋,屢獲劇盜,有名。雲飛兼能文,著有名將錄、制械製藥要言、水師緝捕管見、浙海險要圖說及詩文集。
陳康祺:至於陳忠愍公之守吳淞,葛壯節、王剛節、鄭忠節三公之守定海,及公之守虎門,皆以同舟匪夫,援絕鼓死,結纓免胄,頹我長城。餘生庚子,世貫海東,采父老之傳聞,睹近年之世變,濡筆紀此,憤氣填膺。
閻受鵬:古往今來,每一個王朝將要崩潰時,都會在人們眼前亮出葛雲飛這樣的民族英雄——宋末的文天祥、岳飛,明末的史可法。王朝的腐朽、無能、無情,反襯出他們大智大勇可親可敬可歌;民族英雄所處的王朝早已壽終正寢,而英雄們煅鑄的精神文明之鏈條卻永久閃耀著動人的光芒。通常,活著的他們和王朝都將是不幸的,而死後的他們和精神文明都是幸運的。葛雲飛以身作則,治軍素嚴,行軍紮寨,不損百姓分毫,執法如山。。在黃岩鎮標中營任守備時,一次,一卒偶然取老百姓一個芋艿頭,便受到鞭子責打,立即命令他歸還主人。因此,雲飛所率領的隊伍一向秋毫無犯。

家庭成員

父:葛承升,武舉出身。
子:葛以簡,於道光二十三年(1843)中舉人,歷官直隸州知州,寧夏府鹽捕通判,甘肅平涼府鹽茶同知,慶陽府知府,平、慶、涇兵備道。
子:葛以敦,官至副將,無後。

後世紀念

故居

葛雲飛故居宮保第在進化山頭埠村。村西有故里表,建於民國27年(1938),基層陰刻四面均有“民族英雄”四字,表高4.18米,下端寬大而逐漸向上微收。東面刻“清壯節公故里表”。旁有葛雲飛紀念亭,亦建於民國31年(1942),後毀於文革期間。現於1983年重建。
葛雲飛、王錫鵬、鄭國鴻三總兵雕像葛雲飛、王錫鵬、鄭國鴻三總兵雕像

葛雲飛墓

葛雲飛墓位於石板山的南麓,向南偏東五十度,用石塊砌。築圍牆,石板壓頂,並雕出筒板瓦。面闊五間,中部三間向內凹進,明間立碑,上刻“誥授振威將軍追贈太子少保葛壯節公之墓”,正脊刻“忠藎可風”,系清鹹豐帝親筆。前設祭桌,石板鋪地。兩梢間向外凸出,與明、次間前室的前沿齊,封以欄板。碑兩側有鹿、鶴、麒麟、鸞等石雕,望柱鐫石獅,墓頂堆土,遠處叢山迭起,近處果樹蔥鬱,環境肅穆幽靜。清王端履撰聯:“視死竟如歸,遇大節不可奪志,臨難無苟免,惟殺身乃得成仁。”
葛雲飛墓葛雲飛墓

紀念館

葛雲飛紀念館建於所前山前王村黃灣寺內,於2009年12月30日舉行開館儀式。第一進為葛雲飛坐像。第二進為葛雲飛、湯金釗、朱鳳標和蔡東藩史跡陳列館。展廳中有葛雲飛練功用的石樁、兒時戴過的帽子、畫像等與葛雲飛有關的古物,獲得舟山鴉片戰爭紀念館、蕭山博物館、區歷史學會等單位專家大力支持。

三忠祠

三忠祠是清光緒年間的建築物。三忠祠碑,高2.17米,寬1.65米,共鐫碑文1044字,記述當年三總兵抗英的英雄事跡。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英國發動了鴉片戰爭,6月7日攻陷定海,知縣姚懷祥等殉職。1841年3月,定海總兵葛雲飛,壽春總兵王錫朋,處州總兵鄭國鴻率兵3000進駐定海,英軍退出。8月12日,英兵2萬餘人大舉進犯定海,攻打竹山門,偷襲東港浦,進逼土城,均被守軍打退。後來英軍從這裡和土城登入,三總兵率眾英勇搏鬥,浴血奮戰六晝夜,斃敵1000多人。但終因城內彈盡,援兵不到,三總兵相繼在竹山門和這裡殉難。定海這一仗,是鴉片戰爭中我國軍民抵抗最壯烈的戰役之一。在曉峰嶺山崗上,還可以見到古炮台遺址。旁邊供著三尊神像,就是當年戰死沙場的民族英雄葛雲飛、王錫朋和鄭國鴻。
三忠祠三忠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