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姥銀針是極品白毫銀針中的極品,是根據傳統“白毫銀針”的工藝,選取高海拔,采自明前頂芽,芽頭肥壯、根根勻齊、挺直如針、滿披白毫、色澤如銀,單芽長在2.7cm以上,每百克單芽數不多於3200枚之優質獨芽,經攤晾、萎凋精心製作而成,湯色淡黃明亮,有天然馥郁毫香,滋味鮮醇清甜。
基本介紹
簡介,產地來源,制茶歷史,太姥銀針的泡法,加工工藝,篩分,揀剔,復火,裝箱,功效與作用,
簡介
產地來源
地理位置
風景優美
制茶歷史
白茶是六大類茶中最先被製成的茶,古人在周朝就採取了“曬乾或陰乾”這種與製作現代白茶相類似的方式對茶葉進行簡單加工,保存茶葉以備祭祀、治病、靜修、品飲等不時之需,我們稱之為古白茶。太姥山古白茶在唐朝時就已很有名,明末清初時,太姥綠白茶聲名更盛。清嘉慶初年(1796年),白茶形成現代製法。
太姥銀針的泡法
1、器皿亮相:採用左手自然取茶具,右手微翹蘭花指,以中指虛托茶具的手勢,輕輕提起茶具,在茶具原位上方稍作停頓,展示玻璃杯、茶葉罐與茶荷;以右手單手取茶刮,舉至與鼻樑同高,從表演者左側開始向右以弧形展示;提梁壺與水盂的展示只需以一手輕示,不用托起;杯墊不須展示。
2、巧煮甘泉:以右手示意提梁壺,表示內中為甘泉即可。
3、佳茗出宮:左手取茶荷,放至身前桌面上,在取茶荷的過程中,適時以右手相接。左手取茶葉罐至身前,用雙手拇指和食指圈住罐蓋,頂起茶葉罐蓋,放於左側,然後右手輕巧握住茶葉罐,左手取茶刮,將茶葉從罐中取出,攤放於茶荷。接著放回茶刮,左手取茶葉罐蓋蓋上,順勢握住茶葉罐,右手微翹中指虛托,將茶葉罐放回原位。左手拿起茶荷,右手輕托,從表演者左側開始向右以弧形展示,茶荷需向外傾斜四十五度,以使觀眾欣賞到茶葉。最後將茶荷輕放回原位。
4、滌器靜心:右手提起提梁壺,左手微翹蘭花指,中指輕蓋壺蓋頂,以逆時針迴旋手法將甘泉依次注入三個玻璃杯中,水量約為玻璃杯容量的五分之一。然後將提梁壺放回原位。接著左手端起表演者左邊的玻璃杯,右手微翹蘭花指,以中指虛托杯底,開始洗滌玻璃杯。玻璃杯的洗滌採用迴旋式,杯口順時針方向轉動。旋轉兩周后,將杯中水倒入水盂,玻璃杯輕放回原位。以同樣的手法洗滌另外兩個玻璃杯。
5、初撒甘露:右手提起提梁壺,手法與"滌器靜心"中同,將甘泉依次注入玻璃杯,水量約為玻璃杯容量的五分之一。然後將提梁壺輕放回原位。
6、落英繽紛:右手取茶荷,左手取茶刮,將茶葉輕輕撥入玻璃杯中,每杯投放量約為4克。然後先將茶刮輕放回原位,接著左手拿茶荷,右手輕托,放回原位。
7、搖曳生姿:左手端起表演者左邊的玻璃杯,右手微翹蘭花指,以中指虛托杯底,開始以杯口順時針方向轉動玻璃杯。旋轉兩周后,將玻璃杯輕放回原位。以同樣的手法輕旋另外兩個玻璃杯。這是為了讓茶葉和甘泉充分接觸,使茶出味。
8、滿天雪舞:右手提起提梁壺,手法與"滌器靜心"中同,將甘泉依次注入玻璃杯,每個杯都採用鳳凰三點頭的方式,將水注至八分滿。然後將提梁壺輕放回原位。
2、巧煮甘泉:以右手示意提梁壺,表示內中為甘泉即可。
3、佳茗出宮:左手取茶荷,放至身前桌面上,在取茶荷的過程中,適時以右手相接。左手取茶葉罐至身前,用雙手拇指和食指圈住罐蓋,頂起茶葉罐蓋,放於左側,然後右手輕巧握住茶葉罐,左手取茶刮,將茶葉從罐中取出,攤放於茶荷。接著放回茶刮,左手取茶葉罐蓋蓋上,順勢握住茶葉罐,右手微翹中指虛托,將茶葉罐放回原位。左手拿起茶荷,右手輕托,從表演者左側開始向右以弧形展示,茶荷需向外傾斜四十五度,以使觀眾欣賞到茶葉。最後將茶荷輕放回原位。
4、滌器靜心:右手提起提梁壺,左手微翹蘭花指,中指輕蓋壺蓋頂,以逆時針迴旋手法將甘泉依次注入三個玻璃杯中,水量約為玻璃杯容量的五分之一。然後將提梁壺放回原位。接著左手端起表演者左邊的玻璃杯,右手微翹蘭花指,以中指虛托杯底,開始洗滌玻璃杯。玻璃杯的洗滌採用迴旋式,杯口順時針方向轉動。旋轉兩周后,將杯中水倒入水盂,玻璃杯輕放回原位。以同樣的手法洗滌另外兩個玻璃杯。
5、初撒甘露:右手提起提梁壺,手法與"滌器靜心"中同,將甘泉依次注入玻璃杯,水量約為玻璃杯容量的五分之一。然後將提梁壺輕放回原位。
6、落英繽紛:右手取茶荷,左手取茶刮,將茶葉輕輕撥入玻璃杯中,每杯投放量約為4克。然後先將茶刮輕放回原位,接著左手拿茶荷,右手輕托,放回原位。
7、搖曳生姿:左手端起表演者左邊的玻璃杯,右手微翹蘭花指,以中指虛托杯底,開始以杯口順時針方向轉動玻璃杯。旋轉兩周后,將玻璃杯輕放回原位。以同樣的手法輕旋另外兩個玻璃杯。這是為了讓茶葉和甘泉充分接觸,使茶出味。
8、滿天雪舞:右手提起提梁壺,手法與"滌器靜心"中同,將甘泉依次注入玻璃杯,每個杯都採用鳳凰三點頭的方式,將水注至八分滿。然後將提梁壺輕放回原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