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傳說從東漢時期道教的創始人張道陵在龍虎山煉九天神丹伊始,張氏子孫在龍虎山承襲了六十三代,歷經一千九百多年,是我國一姓嗣教時間最長的宗派,曾被元世祖忽必烈官封一品(相當於宰相官職),天師府被稱為“龍虎山中宰相家”。
嗣漢天師府是歷代天師生活起居和祀神之處,原稱真仙觀,建在龍虎山腳下。
嗣漢天師府始建於宋
崇寧四年(1105年),道教正一道龍虎宗第三十代天師
張繼先由於道法高深,醫治瘟疫有功,得到宋徽宗的賞識和嘉獎,遂敕建天師府於關門口(今天師府府門東)。
元
延祐六年(1319年),道教正一道龍虎宗第三十九代天師張嗣成遷宋代天師府於長慶里(今府門西)。
元末明初,道教正一道龍虎宗第四十二代天師張正常為明太祖
朱元璋發告天文書有功,朱便於洪武元年(1368)封張正常掌管天下道教事務,擴建天師府,此次擴建使天師府初定規模。
明嘉靖年間(1522年─1566年),
嘉靖皇帝命中官吳猷同江西撫按根據洪武年間的建置對嗣漢天師府進行了大規模的修建和擴建。
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龍虎山上清一帶發生動亂,嗣漢天師府被焚毀。
清乾隆四十三年(1779年),道教正一道龍虎宗第五十七代天師張存義根據明朝的建置進行重建。
清鹹豐七年(1857年),清末農民起義政權
太平天國攻占上清,天師府又遭兵火之災。
清同治年間(1862年─1875年),道教正一道龍虎宗第六十一代天師張仁晸再次仿照明時的建置進行維修。
1950年,嗣漢天師府內設貴溪縣上清區糧管所。
1953年,鷹廈鐵路鐵道兵後勤部占用嗣漢天師府。
1961年,上饒地區教師進修學校設於嗣漢天師府內。
1978年,上清師範學院設於嗣漢天師府。
1982年,貴溪三中設於嗣漢天師府。
1986年2月5日,成立了貴溪縣上清嗣漢天師府管理委員會。
1993年9月18日,嗣漢天師府劃歸鷹潭市風景旅遊區管理。
1998年5月,嗣漢天師府劃歸鷹潭市宗教局管理。
建築格局
綜述
天師府是一座王府式的道教古建築群,依山傍水,規模宏大,氣勢非凡。府內豫樟成林,蔭翳蔽日,鳥栖樹頂,環境堪幽。因道教興起于山澤草莽之間,道士追求超凡脫俗、清靜無為的境界,因此天師府內多植奇花名木,以增秀色,暗寓仙境。天師府建築工藝群,整個府弟由府門、大堂、後堂、私第、書屋、花園、萬法宗壇等組成,在布局和風格上保持了道教正一派神道合居的鮮明特色,是我國私第園林和道教建築的藝術瑰寶。
嗣漢天師府總占地面積4.2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4萬平方米,整體坐北朝南,在保持明清建築格局的基礎上,以府門、二門、私第為中軸線,修有玉皇殿、三省堂、玄壇殿、法籙局和提舉署、萬法宗壇、授籙院等,宮觀與王府建築合為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