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之性,文化術語,拼音是tiānmìngzhīxìng,意思是天所賦予人的道德本性,又稱“天地之性”,與“氣質之性”相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天命之性
- 外文名:Nature of destiny
- 類別:文化術語
天命之性,文化術語,拼音是tiānmìngzhīxìng,意思是天所賦予人的道德本性,又稱“天地之性”,與“氣質之性”相對。
天命之性,文化術語,拼音是tiānmìngzhīxìng,意思是天所賦予人的道德本性,又稱“天地之性”,與“氣質之性”相對。解釋天所賦予人的道德本性,又稱“天地之性”,與“氣質之性”相對。先秦時期即有儒者提出人的道德本性...
義理之性是理學家提出的一種純善的人性。亦稱“天地之性”、“天命之性”、“本然之性”、“理性”。與“氣質之性”相對。宋張載最先將人性分為天地之性與氣質之性,前者是純善的,後者有善有不善。程顥、程頤認為義理之性本於...
《天命人性論》是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出版的圖書,ISBN是9787501351695。內容介紹 人性論是中國哲學的基本理論之一。先秦時期,人性論就被思想家們熱烈討論。其中特別是孟子和荀子,一個主張人性本善,一個主張人性本惡,幾乎成為家喻戶曉的中國...
《天命:之謂性!》是北京大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伍曉明 內容簡介 《“天命:之謂性!”片讀《中庸》》分上下兩篇,上篇分析“命”的意義結構以重讀《中庸》首句“天命之謂性”。下篇則從“誠”這一概念來重讀《中庸》中對誠的系統...
天地之性與氣質之性是中國宋明理學人性論的一對重要範疇。天地之性的最初含義,系指自然界的本性,子產說:“哀樂不失,乃能協於天地之性,是以長久”(《左傳》昭公六年)。後來“天地之性”又混同於《中庸》的“天命之謂性”,有...
一些大國諸侯為了爭奪霸權的需要,紛紛把自己說成是天神的代理人,他們保留了天命範疇原來的宗教神學的意義而在用法上僭越。變化之二表現為擺脫其中所蘊含的天神觀念,用來表示客觀事物發展的某種不可抗拒的必然性。如鄭大夫裨諶分析鄭國的...
天命之謂性²,率性之謂道³,修道之謂教⁴。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⁵,恐懼乎其所不聞⁶。莫見乎隱⁷,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⁸。喜怒哀樂之未發⁹,謂之中;發而皆...
天命之謂性”,章文“慎求之於己”參照《大學》的“慎獨”,都不難窺見其間的脈絡。郭店簡《六德》申論六位,當在此篇之後,屬同一著作。原文 成之聞之曰:古之用民者,求之於己為恆。行不信則命不從,1 信不著則言不樂。
中國孔子說“性相近也,習相遠也”,將人性分為天性與天習得;北宋張載的性二元論,又把人性劃分為氣質之性與天命之性。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不存在先驗的人性和先驗的善惡之分,任何現實的人性都是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在社會環境中,人...
’人之心,只有此箇生理,故其真誠惻怛之意流行,於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以至萬事萬物之間,親親疏疏,厚厚薄薄,自然各有條理,不俟安排,非由外鑠,是所謂天命之性,真實無妄者也。自堯、舜以來,其聖君賢相,名儒哲士,相與講求...
中庸之道亦被古人稱為中道或中和之道。【原文】天命之謂性(1),率性之謂道(2),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3)。故君子慎其獨也...
在人性論上,朱熹認為人有“天命之性”和“氣質之性”,前者源於太極之理,是絕對的善;後者則有清濁之分,善惡之別。人們應該通過“居敬”、“窮理”來變化氣質。理學復興 學術風氣 從時間上講,道光二十年(1840年),唐鑒“再官...
“性”,是《中庸》第一句所說的“性”,也就是性中可稱為“天命”的那部分。《中庸》原文是:“天命之謂性”。原文描述 這是《中庸》對道的重要描述。[注釋]1、率,循也;循性行至是謂道。《中庸》原文是:“天命之謂性”...
在韓愈看來,封建帝王都是天生應當發號施令統治人的上等人,勞動人民則是天生應當受統治的下等人,這是天命,也是永恆不變的聖人之道。如果帝王不發號施令,臣子不按照帝王的旨意去統治人民,就是失職違道,會受到天命的懲罰。如果人民“...
大人與聖人屬於現實世界,大人是有德之人,聖人是指已經覺悟了,已經見到本性的人,恢復了性德,證達了天命。原文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聖人之言。——《論語·季氏...
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的境界。“與天地參”是天人合一。這才是《中庸》天人合一的真實含義。因而《中庸》始於“天命之謂性...
” (《孟子·萬章上》)“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壽不貳,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孟子·盡心上》)這是他對於天與命、事天與立命關係的看法,而以獲得“正命”作為人生追求的目標。盡人事而聽天命,這是孔子和...
王國維有關探討命的理論。認為“命”有兩種意義:一種是所謂人的禍福壽天皆為命中注定的,如“死生有命”的“命”,可稱為定命論(宿命論);一種是所謂人的善惡賢不肖之“命”,一切動作皆由前定的,如天命之謂性,可稱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