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聖劈掛

大聖劈掛

劈掛拳,古稱披掛拳,一個古老的拳種,早在明代中業就流行於民間。大聖劈掛是武術流派的一種。由耿德海將大聖門及劈掛門兩種功夫溶匯而成。武打明星陳觀泰也是這門派的高手。圖為大聖劈掛現掌門人黃秋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聖劈掛
  • 分類:拳術
  • 起源:明代
簡介,歷史,練法,南傳,

簡介

大聖劈掛門是一項集結兩門功夫的武術流派。“大聖”是指齊天大聖孫悟空,亦即猴拳;“劈掛”,即劈掛拳,是中國北方一種長橋大馬之拳法,又稱披卦拳,始於明代。
猴拳,或稱大聖拳,乃由陝西人寇四所創,傳人耿德海自幼學劈掛拳,後來又得寇四猴拳真傳,之後便創立了“大聖劈掛門”。大聖拳主攻下三路,而劈掛拳就主攻上三路,又有七十二把擒拿手主攻關節。
明代名將戚繼光(1528–1587) 在「紀效新書」中對劈掛拳有精闢的論述。他在「拳經捷要篇」中說『披掛橫拳,快也。「披」者披掛戰衣之意。 「劈,橫」皆為拳術招式。猶如轆使翻扯,立劈橫抽,直來橫擋,橫來直擊,轆敵進犯不得,勝似戴盔披甲。』又說『活足朝天而其柔也。』這是指劈掛拳腿法之靈活。正是對劈掛拳中提膝護胸,勾足蹶肋,左右抹面等腿法的讚譽。劈掛門的步法靈活多變,步步連環,形成逢進必跟,逢跟必進,要求迫 步入馬,動作特點為擰腰切胯,前握後扣,大開大合,兩臂調直,摟臂合腕連環劈掛,做到腰似轉軸, 手似鞭桿,渾身之力通於肢端如大河奔流,一瀉千里之氣勢。

歷史

作為一門古老的拳術,大聖門為陝西人寇四所創,寇四生性任俠,武功高強,以保鏢為生。民國初年,押鏢去南方,適逢爆發南北戰爭,兵荒馬亂,交通切斷,被迫流落北平,暫時棲身,等機回鄉。一日遇見軍閥爪牙橫行霸道,欺壓平民,忍無可忍下出手打傷多名官兵,被軍閥追捕,在走投無路之際闖進一間武館藏身。武館館主耿榮貴為北平有名之劈掛拳名師,知道寇四的遭遇後,耿榮貴叫寇四換上武館的制服混在其徒弟中練習,瞞過官兵。寇四得耿榮貴幫助,逃過一場災難,衷心感謝。看見耿榮貴兒子聰明伶俐,便收為徒弟,傳以武功。一次因事外出,被官兵認出被捕,判了八年監禁。寇四身陷牢獄長日無聊,腦海中只好玄思默想,研究功夫。在監獄附近,有一大群猴子聚居,時常闖入監獄庭院,打鬥嬉戲。寇四慢慢察覺到猴子的打鬥一樣有進退攻防之分,經過長時間細心觀察鑽研,最後領悟出猴子的動態並將之分為:輕、靈、跌、撲、刁等。再配合陰、毒、損、滑、奸的心法。構成一種形與意雙結合的獨特攻防技術,並創出猴子天門棍及五路猴拳(迷猴、醉猴、企猴、石猴及木猴)。時光飛逝,八年刑滿,寇四出獄。那時耿榮貴已歸道山。他的兒子耿德海亦已長大,寇四念耿家恩情,把猴拳絕技傳授給耿德海。
大聖劈掛大聖劈掛
耿德海為人正直,功夫精湛,在北平一帶響負盛名,曾在馮玉祥將軍部隊教授軍中大刀隊國術技擊。其後又被當時政府聘請到南京中央國術館任職。耿德海除盡得其父及寇四真傳外,亦曾隨多位名師,如杜心五、劉寬德等學藝,可謂博大精深。但耿德海並不自滿,更要追求完美國術,因此他將所學之劈掛拳猴拳自然門太祖拳形意拳、八卦、太極、黑虎門等等的功夫溶匯貫通,去蕪存菁,創立了大聖劈掛門

練法

劈掛拳主快攻,大開大合,腰馬發勁,強勁無匹,主上三路;猴拳靈活多變,虛實飄忽,可剛可柔,五路猴拳(迷猴、醉猴、企猴、石猴及木猴)五訣、主下三路。凡學猴拳者必先學「地蹚四平拳」,以練好磙地和撲跌的功夫。
除了跌法,還有打法與拿法。大聖劈掛門共有七十二把擒拿手,主拿人體各主要關節,而每一拿法又有三種破法,共二百一十六把。
拳術除了劈掛拳三路、猴拳五路、太祖、八卦、太極、形意之外,還有燕青拳八極拳黑虎拳二郎拳迷蹤拳和摔角等共三十八套。
兵器有單刀、九州棍、劈掛劍、蛇矛、劈掛棍、真武劍、猴子天門棍、武當劍(劍士郭歧鳳傳)、地蹚鳳凰輪、六合判官筆、虎頭雙鉤、十三節獨龍鞭、大哨子、攔馬橛、蛇茅槍、春秋大刀、形意刀、對坼兵器有對棍、單刀對槍、雙刀對槍、三節棍對槍、大哨子對槍等。
練功快門有功力球、鐵沙包、指力包、沙包...等。

南傳

耿德海後來成為鏢師,且在南京中央國術館任刀、劍科總教練。在八年抗戰時期,更在東北軍執教大刀隊,因而成為日軍針對目標。往後,耿德海前赴廣州再執教數年,最後植根香港,1930年成立民眾國術社,開始發揚大聖劈掛門拳術,成為一代宗師,在眾多弟子中,最享負盛名的有“馬騮王”之稱之陳秀中
1954年,陳秀中接踵而至得到耿德海許可之下開館授徒,培育了另一群出色之拳手,亦有部份成為香港功夫電影影星,分別有:陳觀泰、陳少川、萬榮佳、劉偉民、周強、冼林沃、黃秋生高雄黃志偉冼灝英何家輝、梁富新、錢嘉樂錢小豪白彪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