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9年工作回顧
2009年,是我區近年來經濟社會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年。由於經濟結構性問題,我區是全市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最大的區縣之一。全區第一季度GDP增長0.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下降15%,一般預算收入下降45.7%,增速遠低於全國、全市平均水平,列主城末位。
面對嚴峻形勢,區政府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要求,在區人大及其常委會、區政協的監督和支持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效能建設年”為主題,強力推進“四大工程”,加快“三個轉型”,迅速打響止滑促增攻堅戰,實現了經濟社會平穩發展。
初步統計,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49.6億元,比上年(下同)增長10.0%;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7974美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120.7億元,增長35.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3.0億元,增長19.0%。在增值稅轉型抵扣和礦產品稅率調整減少9.7億元稅收的情況下,轄區稅收及各項收入實現31.2億元,增長6.3%;區級財政總收入18.8億元,增長38.7%;一般預算收入8.7億元,增長11.7%。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83元,增長9.5%;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7736元,增長12.0%;新增城鎮就業人員1.4萬人;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降低5.2%;城區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到275天。
一年來,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全力以赴止滑促增,推動經濟平穩發展
面對危機,我們堅定信心、迎難而上,將提振工業、促進投資作為工作的著力點,努力推動全區經濟發展。
堅持把保工業增長作為止滑促增的重中之重,舉全區之力推進工業經濟企穩回升。及時出台《關於應對危機促進工業平穩較快發展的意見》,建立10億元扶持專項資金,制定了9個方面總計27條政策措施,落實新型工業化發展資金2.8億元。獲得國家和市級支持經濟發展專項資金2000餘萬元,落實兌現支持企業發展的財稅、市場準入等政策,發放困難企業穩崗補貼和待崗培訓補貼258.3萬元;指導企業用好用足擴大內需、出口退稅等政策,為企業減負解困。建立止滑促增工作例會制度,協調解決企業生產發展中存在的資金緊張、項目建設前期工作推進不理想等問題。為鈺鑫實業、萬噸冷儲等24戶企業落實了西部大開發優惠政策,為太倉科技、華倫醫療等11戶企業完善了產權手續。全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4.4%,其中第四季度增速達到10%,較第一季度提高25個百分點,實現了工業經濟止跌回升。
堅持把投資作為止滑促增的重要抓手,拉動經濟成長。抓住中央、市里出台促進經濟成長的一攬子政策的契機,用活用好各類政策,爭取到中央、市級資金5.1億元。做大政府融資平台,增強政府投資項目資金保障能力。政府融資平台資產總規模達到178.5億元,完成政府融資41.3億元。以“四大工程”建設為載體拉動投資高位增長。實現基礎設施投資38.5億元,增長29.9%;工業投資37.4億元,增長12.9%。組建住房建設辦公室,加大安置房建設和房地產開發協調服務力度,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32.8億元,增長48.5%。全區固定資產投資的大幅增加,帶動建築業產值增長60.9%,拉動GDP增長2.2個百分點。
這些措施,使全區經濟在二季度止滑,三、四季度實現恢復性增長,總體呈現出了回升向好的發展態勢。
(二)著力調整產業結構,促進二三產業協調發展
面對逆境,我們努力化危為機,推進工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培育新的產業支撐。
積極支持重鋼環保搬遷,以建橋工業園為載體,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推動產業最佳化升級。長征重工年產5000輛鐵路貨車和特種貨車技改項目完工,首批產品下線。梅林今普、宗申派姆、三峰卡萬塔等14個重點項目建成投產。桑德科技、科力實業等14個項目開工建設。支持長征重工、國際複合等企業做大做強,延伸產業鏈。南海水泥、秋田齒輪、朝陽氣體等企業快速發展。重鋼集團收購澳大利亞礦山、鈺鑫集團投資澳大利亞商業項目進展順利。長征重工、勤牛機械產品出口歐美等地區。以擇商選資推動產業最佳化升級,全年招商引資簽約項目12個。實際利用外資1.18億美元,增長76.4%。利用內資52.6億元,增長75.1%。堅持自主創新引領結構調整。召開科技大會,重獎創新項目。被確定為重慶市統籌城鄉信息化示範區、市信息化和工業化“兩化”融合實驗區。重慶市科學技術研究院創新產業基地落戶我區。新增2個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市級科技企業孵化器,4家企業獲得科技部技術創新基金。新增高新技術企業6家、重慶市著名商標4件。新增授權專利214項,增長57.35%,其中授權發明專利21項。建橋工業園被確定為重慶市首批智慧財產權示範試點園區、全國加工貿易梯度轉移重點承接地和國家級服務業標準化試點園區。
緊緊抓住打造重慶主城大型都市商圈和發展現代物流業兩個重點,推動現代服務業發展。制定《關於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意見》,對商貿流通、現代物流等九大產業發展進行規劃,出台相關支持政策。完成步行街二期工程東半幅建設,開工建設九宮廟地下人防工程。新增商業設施13萬平方米。新增連鎖商業企業總部2家,新世紀百貨、美嘉森奧特萊斯、義烏商貿城、春光購物廣場等知名商家落戶商圈,商圈商業設施招商完成80%以上。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龍文金屬材料市場、中油燃氣液化儲配庫建成投用。茄子溪碼頭、中石油國家商業儲備庫、萬噸冷儲等項目順利推進。改善金融生態環境,促進金融業發展。新引進金融分支機構2家,小額貸款公司2家。轄區金融機構存貸款餘額分別達到186億元、211億元,分別增長45%、56%;全區金融業稅收增長31.4%。華生園成功創建AAA級旅遊景區,實現星級旅遊景區零的突破。
(三)加快推進城市各項設施建設,增強城市競爭力
堅持打造宜居環境、提升城市品質,塑造內惠民生、外樹形象的城市品牌。
在城市環境建設方面。重鋼片區、釣魚嘴片區城市設計形成初步成果。拆遷危舊房39.02萬平方米,完成年度計畫的121%;48%的被拆遷居民享受到45平方米的最低住房保障。完成“城中村”房屋拆遷13.5萬平方米。完成居住區綜合整治65.1萬平方米。建成百花廣場、強音廣場、天安廣場和四書廣場,新增廣場面積4.2萬平方米。義渡公園、思源公園、雙山公園三期綠化工程基本完工。建成思賢園等拆危建綠項目6.68萬平方米。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5平方米,增長26.6%。新增、改造森林面積25270畝,森林覆蓋率達到32.6%。成功創建市級森林式單位3個、園林式單位2個、園林式小區1個、園林市街1條。建橋工業園通過全國綠化模範單位檢查驗收。伏牛溪、跳磴河流域綜合整治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推進。建成主城排水工程三級管網5公里。公共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成功創建市級無煤社區3個、綠色社區2個、安靜住宅小區1個。提前47天完成藍天行動目標。完成數位化城市管理平台建設。
在道路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新增城市道路12.5公里。魚洞長江大橋北引道二期工程主線基本完成,金建路、福茄路部分投用,雙山片區道路加快推進,濱江路茄子溪碼頭段啟動建設。新建和改造農村公路26.8公里。啟動公交樞紐站場建設前期工作。新增和延伸公交線路5條,快速公交延伸至我區。規範道路交通秩序,從嚴整治交通違法行為。實施智慧型交通工程,新增交通信號燈45處,電子警察18處。建成標準示範路段3條和標準示範路口5個。
在衛生體育事業方面。區第一人民醫院、區疾控中心主體工程完工。完成2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15個村衛生室的標準化建設。7300餘名困難民眾享受免費體檢。甲型H1N1流感得到有效防控。加強食品藥品監管,確保民眾飲食藥品安全。區體育館改造工程完工,建成全民健身路徑47套,農民體育健身工程8個。成功舉辦全國青少年武術錦標賽。連續13年被評為全國全民健身活動先進單位。成功創建全國民眾體育先進單位2個。競技體育1項獲亞洲冠軍、9項獲全國冠軍。我區輸送的運動員參加第11屆全運會,獲羽毛球雙打項目銅牌、武術項目第4名,區政府受到市政府表彰。
在民眾文化活動方面。新中國成立60周年系列慶祝活動精彩紛呈。我區幹部參與編劇的電影獲文化部華表獎優秀編劇提名。參加第十一屆中國老年合唱節,獲得最高獎“紅岩杯”。“麥草藝畫”、“石工號子”列入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區圖書檔案綜合大樓竣工。在全市率先實現鄉鎮綜合文化站全覆蓋。出版了《神奇的土地》等9部作品。實施文化惠民工程,開展民眾文藝演出45場,免費放映電影519場次,送戲下鄉(進社區)12場。開展非法娛樂場所專項整治,文化市場經營秩序明顯好轉。
在公共安全方面。建成主城首個區級應急避難場所,完善應急預案61個。全區安全生產形勢總體穩定,全年未發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較大事故,安全事故實際死亡人數為控制指標的80%。開展幹部大走訪攻堅行動,積案化解率達100%,信訪總量下降16%。8類主要刑事案件發案率下降9.3%,民眾安全感指數達94.67%,提高1.34個百分點。成為全市唯一由中央綜治委成員單位聯繫的區縣,與國家工商總局共建“平安示範區”。
(四)切實保障民生,積極構建和諧社會
堅持把增進民眾福祉放在政府工作的首位,在財政收支壓力巨大的情況下,將60%以上的一般預算支出用於改善民生。
把擴大就業作為保障民生的頭等大事。幫助指導1703名就業困難對象實現就業再就業,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12%。完成就業再就業等各類培訓7850人次。完成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1262人次,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2183人次。
全面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兌現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原征地農轉非參保人員等群體養老保險待遇和失業人員失業保險待遇。成為全市首批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區縣。在全市率先統一城鄉低保標準。高齡老人營養補助標準全市第一。新建16個殘疾人康復示範社區,成為全市首批殘疾人社區康復示範區。跳磴敬老院一期竣工投用。建成安置房32.1萬平方米,開工建設安置房38.9萬平方米,啟動5.5萬平方米廉租房建設。2148戶征地農轉非人員入住安置房。“藍領公寓”建設模式全市推廣。九宮廟街道新工社區被命名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社區。成功創建全國和諧示範街道、示範社區各1個。
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制定《關於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的意見》。編制完成教育發展戰略規劃。中考高分段人數居全市前列,職高畢業生高考升學率和本科上線率居全市第一。三十七中學生公寓、商務學校建橋分校二期、旅遊學校學生實訓綜合樓建設順利推進。商務學校成為國家級重點中職學校。成功舉辦“職業教育國際論壇”、全市首屆“教育督導論壇”和“中職學生田徑運動會”。投入1736萬元,免除全區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和教科書費。安排落實資金1.1億元,兌現教師績效工資。
此外,完成全國第二次經濟普查、對口支援任務。深入推進“雙擁共建”和國防教育活動。民宗僑台、婦女兒童、人口計生、司法援助、檔案、修志、消防和民兵預備役等工作取得新進展。
(五)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全力推進“四大工程”
圍繞“效能建設年”主題,狠抓政府自身建設,大力改善發展環境,切實提高政府服務水平。
堅持“重點工程重點抓,最佳化環境促發展”,紮實推進“四大工程”建設。制定了重要工作推進責任追究制、效能建設責任制、“四大工程”效能考核制等規定。對照止滑促增和“四大工程”重點目標任務,逐一落實責任主體,建立督辦台帳,實施工作倒逼,對209項議定事項進行了跟蹤督查。加快電子監察系統建設。在全市率先推行稅務登記“兩證合一”和“工商、質監、國稅、地稅”四方聯合辦證模式,辦證時限平均縮短二分之一。深化和拓展“四大工程”綠色通道,提高行政審批效能,全區發展“軟環境”有所改善。“四大工程”建設在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快速推進,重點項目完成率較上年提高31.5個百分點。
嚴格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式履行職責。自覺接受區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區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提案,建議、提案辦理的滿意和基本滿意率分別為91.5%和98%。完成政府機構改革。深入推進財政管理、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嚴格控制機關運行經費。規範政府投資和採購行為,強化對重點工程、重點領域和重要環節的資金監管。國有資金投資項目公開招標率達97.4%,政府採購節約率達23.5%,政府投資項目綜合審減率達14.6%。加快推進政務公開和電子政務建設,政府入口網站受理民眾留言3000餘條,辦理回復率達98.2%。反腐敗鬥爭和政風行風建設深入推進。
各位代表!在特殊的經濟環境和特別困難的情況下,我們取得上述成績,確實來之不易!2009年,我區GDP、財政總收入、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主要指標,提前達到“十一五”規劃目標。這要歸功於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堅強領導,歸功於全區人民特別是廣大企業職工迎難而上、共克時艱的精神和勇氣。在此,我謹代表大渡口區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行各業的全區勞動者,向給予政府工作積極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老幹部及社會各界人士,向駐區企業和所有關心支持大渡口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回顧2009年,我們清醒地看到,全區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一是受金融危機的衝擊,GDP、工業增加值等指標未完成年度目標。二是在重鋼環保搬遷的背景下,經濟結構性矛盾更加突出,實現調結構的目標任重道遠。三是征地拆遷體制機制尚不健全,征地周期過長,安置房建設仍然滯後,民眾安置問題未能妥善解決,維護社會穩定的壓力較大。四是城市管理水平亟待提高,民眾對交通出行、市容環境等問題的反映較大,違法建設未得到有效遏制。五是在危機與困難面前,部分政府工作人員的思想意識、工作作風、綜合素質與新形勢新要求相比還有差距,發展環境還需進一步改善。這些問題,我們將採取有效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二、2010年工作安排
縱觀國際國內形勢,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全球性影響仍未消退,世界經濟全面復甦的不確定因素依然較多;國內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問題在外需萎縮的情況下更加嚴峻;沿海地區正加快轉型,國內競爭將更趨激烈;隨著重鋼主線搬遷的完成,全區工業經濟將失去“半壁河山”,我們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壓力。
機遇與挑戰並存,危機孕育著希望。世界經濟有望恢復性增長,國家巨觀經濟政策保持連續性和穩定性,提高針對性和靈活性,外部環境將整體好於去年。“314”總體部署和國發3號檔案政策效應進一步顯現,新一輪西部大開發啟動又添動力,全市的發展步伐將進一步加快。重慶主城全面進入外環時代,拉開1000平方公里、1000萬人口特大城市建設序幕,我區作為兩山兩江之間的中心城區,隨著“五縱五橫”的陸續建成,區位優勢更加明顯,必將成為主城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重鋼主線搬遷後,我區生態環境將得到極大改善,城市大開發大建設的時機已經到來,把我區打造成重慶CRD的條件更趨成熟。隨著百億長征重工以及中石化潤滑油等重大項目的深入推進,新的產業支撐正在形成。商圈的人氣、商氣、財氣與日俱增,服務業將加快發展,二三產業協調發展的條件更加有利。
綜上所述,國際國內的有利形勢,為我們推進“三個轉型”提供了難得的機會。我們一定要更加奮發有為,搶抓機遇,努力實現大渡口的大發展和新突破!
2010年政府工作的總體思路是: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全面落實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和區委十屆十次全委會精神,以“作風建設年”為主題,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開拓奮進、真抓實幹,紮實推進“四大工程”,加快“三個轉型”,努力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全面完成“十一五”規劃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
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建議2010年全區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為: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5%;工業增加值增長1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2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5%;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11%;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7%。
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我們將圍繞“三個轉型”,努力在“調結構、抓城建、惠民生”上取得新突破:
一是調結構、促發展。圍繞“1544”工業經濟發展目標,做大做強建橋工業園,培育新的工業支柱;鼓勵企業自主創新,培育優勢企業,推動工業經濟最佳化升級。加快發展商貿、物流等現代服務業,促進二三產業協調發展。二是抓城建、促宜居。抓住主城“擴城”契機,超前規劃建設市政基礎設施,推進城區向南、向北拓展。堅持生態宜居方向,突出“山、水、林、文”特色,提升城市規劃建設的檔次和水平。按照“月月賞花、四季聞香”的要求,加快建設“兩帶七廊四十二園”,改善人居環境。完善城市功能,加強城市管理,提升城市文明水平。三是惠民生、促和諧。把更多的財力用於改善民生;把促進增長與擴大就業、改善民生緊密結合起來,加大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投入,切實關心困難群體,讓人民民眾共享更多的改革發展成果。
今年,將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著力培育支柱產業,調整最佳化經濟結構
圍繞促進經濟平穩增長,繼續集中精力抓好止滑促增,全力鞏固和保持經濟回升向好的勢頭,推進經濟轉型。
加大工業結構調整最佳化力度,培育新的支柱產業。加快培育裝備製造、新型材料、食品醫藥等百億級產業集群,推動工業經濟上檔升級。促成長征重工船用鑄鍛件及風電鑄件、三一重工等項目建成投產。開工建設中石化潤滑油項目。支持國際複合、秋田齒輪、南海水泥等大型骨幹企業加快發展,扶持長鵬內飾等成長型企業做大做強。支持朝陽氣體、三峰卡萬塔等重鋼非鋼產業發展。力爭開工建設重鋼非鋼產業科技孵化樓、中冶建工科技樓。加快重慶五金機電產業園建設。加大生產要素保障力度,支持企業穩定生產。深入推進節能減排。完善政策措施,加強協調服務,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全面推進建橋工業園國家級服務業標準化試點工作。大力推進技術創新,支持企業建設研發中心。加快推進重慶市科學技術研究院創新產業基地建設。力爭新增高新技術企業6家、授權發明專利25項、中國馳名商標1件、重慶市著名商標2件、重慶市名牌產品2個。
發展商圈經濟,壯大現代服務業。圍繞打造重慶CRD,夯實商業發展基礎。建成步行街二期工程、錦霞街及九宮廟地下人防工程。最佳化交通組織,提升商圈配套服務功能。完善商業業態,引進一批有影響、上檔次的“賣場”。促成新世紀百貨、美嘉森奧特萊斯、義烏商貿城開業,引進洲際假日酒店、商社電器等知名企業。做大做強現代物流產業,建成中石油國家商業儲備庫、茄子溪碼頭一期、萬噸冷儲等重大物流項目,支持龍文金屬材料市場設立鋼材期貨交割庫,加快鑫鵬金屬材料加工倉儲基地遷建。積極創建金融生態城區,促成三峽銀行、泰康人壽開業。助推南海溫泉、華生園等旅遊項目上檔升級。加大統籌力度,發展都市觀光農業。
(二)拓展城市發展空間,提升城市品質
主動對接國家、市級投資,爭取更大支持,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城市功能,推進城市轉型。提速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城市開發力度。以“五縱五橫”道路骨架網路為載體,帶動城市向雙山片區及上界路以南區域拓展。一季度實現魚洞長江大橋北引道二期工程全線雙幅通車,上半年完成金建路、福茄路建設。建成雙山路和二郎迎賓大道南延伸段,開工建設輕軌二號線延伸段和上界立交。加快袁茄路雙山路口至上界路口段拓寬改造工程和濱江路建設。推進白居寺長江大橋、中壩路前期工作。力促五台山立交建成通車。以全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為契機,健全與市級土地儲備機構的聯動機制,全年力爭徵用土地4000畝。完成危舊房拆遷22萬平方米、“城中村”房屋拆遷27.5萬平方米。大力推進雙山片區開發,支持中交、保利、東海、朵力、晉愉等企業開發項目建設。積極引進知名房地產企業,力爭出讓經營性土地1000畝。
不斷完善城市功能,打造宜居環境。堅持以科學規劃引領城市建設。配合市里完成重鋼片區、釣魚嘴片區城市控規整合。在城市開發及公益設施、園林廣場建設中更多地融入人文元素,規劃建設一批建築精品。完成居住區綜合整治206萬平方米。新增、改造森林面積4000畝。建橋工業園爭創國家級生態工業園區。建成雙山公園三期、中梁山公園二期、思源公園二期和東海明珠廣場。開工建設愛情公園、攬月公園和樂居公園,推進中華美德公園三期建設。力爭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6.5平方米。建成主城排水工程三級管網4公里。完成敖山220千伏變電站建設。開工建設伏牛溪等次級河流綜合整治工程。完成智慧型交通監控指揮中心建設。紮實推進“四大行動”,提升區域環境質量。堅持建管並重,通過“市級衛生城區”創建複查,成功創建“市級文明城區”,積極推進“國家衛生區”創建工作。大力整治袁茄路等主幹道沿線和城市視窗地區、背街小巷的市容環境,堅決消除“五亂”現象。進一步完善公交線路,方便市民出行。
(三)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抓住全市建設內陸開放高地的大好時機,創新招商模式,深化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招商引資格局。加強與重慶保稅港區、重慶對外經貿集團、西永微電園的合作。利用“渝洽會”等大型招商活動和深圳外商投資企業協會等中介平台,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抓好重點在談項目跟蹤落實,力爭利用外資1.5億美元、內資60億元。力爭釣魚嘴片區開發等重點招商引資項目取得突破。積極支持長征重工、國際複合、三峰卡萬塔、秋田齒輪等企業產品出口,力爭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5.4億美元。做大政府融資平台,力爭資產總規模達到200億元。完成政府融資25億元,其中危舊房改造專項融資10億元。深入推進人才強區戰略,加大開放型人才培養力度。
(四)強化民生保障,全面發展社會事業
堅持惠民生與擴內需相統一,加大財政投入,強化公共服務,提升民生保障水平,推進社會轉型。切實加強就業和民生保障工作。完成就業再就業培訓2200人,指導幫助3000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就業再就業,動態消除城鎮零就業家庭,力爭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完成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1200人次,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3000人次。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標準和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待遇。進一步完善統籌城鄉社會保障制度,繼續推進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出台城鄉居民臨時困難救助政策。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開工建設安置房100萬平方米,建成安置房40萬平方米,農民工公寓1萬平方米。開展安全生產“基層基礎突破年”活動,努力消除安全隱患。完善應急管理體系,提高政府應急管理水平。
協調發展各項社會事業。著力建設“五個校園”,推進教育現代化進程。建成三十七中學生公寓、旅遊學校學生實訓綜合樓、商務學校建橋分校二期、九十五中綜合樓。力促旅遊學校升級為國家級示範中職學校,組建重慶旅遊職業教育集團。實施本區戶籍學生就讀區內公辦普通高中免學費政策。積極備戰市三運會,力爭取得好成績。加快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深入實施食品藥品放心工程。建成區第一人民醫院和區疾控中心,支持重鋼醫院創建三級醫院,力促市人民醫院落戶我區,鼓勵社會資本投資醫療衛生事業。大力實施文化發展“五大戰略”,啟動文藝人才聚集工程。啟動建設重慶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重慶工業遺產博物館。加強城鄉社區建設和陣地建設,做好村(居)換屆工作。做好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人口計生、司法援助、雙擁、民兵預備役、民宗僑台、婦女兒童、殘疾人保障、對口支援、檔案、修志、消防、老齡等工作。
(五)切實轉變工作作風,建設人民滿意政府
以作風建設推動政府職能轉變,不斷增強服務發展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堅持依法行政、科學理政。貫徹落實區委的決策部署,自覺接受區人大、區政協的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提案,充分發揮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的參政議政作用,主動聽取各人民團體的意見。深入推進政務公開,落實重大事項科學、民主決策制度。加強行政複議工作。加大政府投資項目監管力度,強化監察、審計監督。科學編制“十二五”規劃。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工作。
以“作風建設年”為主題,切實提高行政效能。開展自查自糾,切實增強責任意識、效率意識、服務意識,堅決克服工作漂浮、推諉扯皮、辦事拖拉、政令不暢等突出問題。大力倡導想幹事、會幹事、乾成事的工作作風,嚴格執行責任追究制,著力解決行政不作為、亂作為、慢作為等問題。繼續抓好“送溫暖、惠民生”活動,切實關心困難民眾。進一步精簡會議和檔案,提倡開短會、講短話、發短文。嚴格控制各類檢查評比和達標表彰活動,不搞形式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