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口區2006年政府工作報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渡口區2006年政府工作報告
  • 時間:2006年
  • 地點:重慶市大渡口區
  • 性質:工作報告
大渡口區2006年政府工作報告
一、“十五”和2005年工作回顧
“十五”是大渡口發展史上極不平凡的時期。五年來,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領導下,在區人大及其常委會、區政協的監督支持下,我們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富民、強區”的目標,謀劃發展、完善思路、創新工作,提出和完善了“一二三四”的發展思路,全力推進建橋工業園、商業中心、物流園區、“五縱五橫”等一批事關大渡口發展全局的重點項目,全區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取得長足進步,“十五”計畫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全面完成。
這五年,是全區人民推進第二次創業,同心協力、艱苦奮鬥的五年,是抓住機遇加快發展,經濟與社會、城市與農村、速度與效益長足進步的五年,是大渡口經濟運行質量最好、城市面貌變化最大、人民民眾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五年。大渡口經過“十五”時期的發展,已經打下了加快發展的堅實基礎,進入一個新的歷史階段,站在一個新的發展起點上。
——經濟實力大幅躍升。初步統計,2005年區內生產總值達到70.2億元,比上年增長13.7%,是2000年的2.08倍;人均區內生產總值達到3373美元,比2000年增加1735美元;稅收及各項收入13.12億元,比上年增長20%,是2000年的3.69倍;地方財政總收入6.21億元,比上年增長50.7%,是2000年的4.44倍;財政一般預算收入3.3億元,比上年增長46.3%,是2000年的3.83倍。五年累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39億元,是“九五”時期的3.69倍,其中2005年48.4億元,比上年增長54.6%。外貿進出口總額2.78億美元,是2000年的6.95倍。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64億元,比上年現價增長19.8%,是2000年的2.58倍。2002-2004年連續三年進入全市工業十強區縣,2004年排全市第四名。
——基礎設施明顯改善。上界路、陳庹路(東半幅)、華福路建成投入使用,新增了3條出區幹道。完成一批城市次支幹道建設;五年建設改造公路32.95公里,轄區路網進一步完善。建成長途汽車站,公交線路達到23條,基本形成了獨立的水、電、氣、通訊、廣播電視等公用設施體系,城市功能日趨完善。
——城市面貌煥然一新。高標準推進西南新城建設,大力開展城市形象設計,對一批重大項目的設計實行國際招標。五年新增城市建成區面積7平方公里,2005年達到17平方公里。房屋竣工面積五年累計完成308萬平方米,是“九五”時期的3.28倍。2005年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6.89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75平方米。實施城市“四化工程”,市容環境明顯改善。
——社會事業長足發展。五年完成國家級科技項目5項,市級科技項目26項,建成一批國家級和市級重點學校,相繼被評為全市職教先進區、科技進步先進區、文化先進區,連續10年被評為全國全民健身先進區。進行了醫療資源重組,被評為初級衛生達標區。實施了一批“星光計畫”項目,建成一批有示範帶動作用的特色社區。五年共指導幫助下崗職工和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實現就業、再就業約2.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4%以下。
——人民民眾生活水平顯著提高。2005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0180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321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1.5%和13.3%,比2000年增長70.1%和48.5%。城市居民家庭人均住房面積達到29平方米,農村居民家庭人均住房面積達到44.8平方米,分別比2000年增加9.48平方米和12.8平方米。人均受教育年限達9.8年,比全市平均水平多1.6年。固定電話、行動電話、網際網路大規模進入市民生活中,人民生活步入了寬裕型小康階段。
各位代表,剛剛過去的2005年,是實施“十五”計畫的最後一年,也是大渡口建區四十周年和區劃調整十周年。一年來,我們突出“重點工程建設年”主題,調整充實工作機構,健全完善目標責任制、分工負責制,堅持每周“四大工程”督辦例會制度。組建金融辦、征地辦和重點辦,加強溝通協調,積極爭取上級的資金、政策支持,著力突破資金、土地制約。“四大工程”60%的項目實現開工建設,其餘項目的前期工作順利推進。一年來,我們在狠抓“四大工程”建設的同時,圍繞經濟和社會事業全面發展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把握關鍵,推進經濟快速健康發展
強化經濟調節力度。引進了中信實業銀行、光大銀行來區設立機構。主動協調全市金融機構加大對我區的貸款支持力度,全區新增貸款38.2億元,其中區外金融機構23.3億元,區內金融機構14.9億元。落實國家開發銀行基礎設施貸款4.76億元,中小企業貸款2.02億元。新征(用)土地近5000畝。積極協調能源供應,企業生產的水、電、氣需求基本得到保障。推進質量興區,國際複合無捻粗紗榮獲中國名牌產品稱號,新創市級名牌2個,著名商標2個。整頓規範市場經濟秩序,對一批污染環境、存在安全隱患、偷逃稅費的企業依法進行了整治。圓滿完成第一次經濟普查任務。繼續打造“金融安全區”,追收變現“三金三亂”資金4000萬元。
調整最佳化經濟結構。建橋工業園A區建橋大道建成投入使用,水、電、氣、通訊、閉路等基礎設施全面建成,7戶企業建成投產;B區新征土地約440畝,國際複合二期11萬噸玻璃纖維擴建項目開工建設;C區啟動建設,完成石林大道、雙石河整治工程和農轉非安置房前期工作。入園投產企業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25.8億元,實現工業利潤2.6億元,實交稅費2.14億元,分別增長89.2%、96.1%、143%。積極支持重鋼、十八冶、重鑄廠等駐區企業的改革和發展。圍繞重鋼形成300萬噸鋼生產能力,營造良好的生產經營環境,做好4號高爐技改、新港碼頭建設等方面的協調服務工作。重鑄廠、小南海水泥廠等企業經濟效益穩步提高。
2005年,全區完成工業投資24.5億元,增長62.6%,新增規模以上企業45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工業利潤7.1億元,工業經濟發展勢頭強勁。商業中心全面開工建設,核心區內的國瑞城、金地廣場、香港城等項目迅速推進。成功引進重百、陶然居等知名企業,易初蓮花、福建永輝、沃爾瑪等著名商業企業簽訂入駐協定。全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8億元,增長15.4%。物流園建設提速,金屬材料加工配送中心、中醫藥商務中心開工建設。完成南海生態園市級水土保持工程,沙沱特色農業園建設順利推進,扶持培育今普、紅九九等農業龍頭企業成效明顯。
加大改革開放力度。石棉廠整體劃轉到市物資集團,有機化工廠、紡器廠完成職工安置,國有工業企業改制基本完成。市政府關注的單軌交通、數碼模具兩大合資項目落戶建橋工業園,重鋼股份公司、國際複合材料公司獲全市十佳外商投資企業稱號。全年實現出口9511萬美元,增長22%;協定引資30億元,實際利用外資418萬美元;到位內資(市外境內)4.7億元,增長751%。
(二)夯實基礎,努力提升城市功能和形象
強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陳庹路西半幅開工建設,魚洞長江大橋主橋建設順利推進,大橋北引道工程完成全部前期工作。輕軌大渡口段初步通車。華福路竣工投入使用。袁茄路改造八一村至劉伏路口段竣工投入使用,上界路出口至八一村段改造接近尾聲,水碾至九校段完成拆遷。翠柏路一期、湖榕路一期建成投入使用。新九中路二期開工建設,金建路、福茄路、中壩路建設和雙山路改造前期工作全面完成。
大力實施城市開發。加快新城開發和舊城改造,晉愉綠島、錦天康都、金都會廣場等一批樓盤相繼開盤,新城農轉非四期安置房和華福路、長江鋼廠等安置房建設順利推進,全年房地產投資達13.3億元,增長64.2%。成功召開房地產交易會,全年交易額達10億元。
加強人居環境建設。以迎接亞太市長峰會為契機,紮實推進“四化工程”。雙山公園一期(320畝)輪廓初現,110畝月亮岩中華美德公園完成道路建設和植物栽植,全年新增綠地43公頃。完成雙山隧道和一批小區的夜景燈飾工程,基本消滅城市無燈區。新建一批城市雕塑,完成商業中心景觀設計。提前31天完成市政府下達的“藍天行動”目標任務,滿足Ⅱ級以上空氣品質天數達到224天,比上年多30天。免費開放公園、公廁。城市環境衛生明顯改善,全市排位靠後的狀況徹底改變。
(三)以人為本,積極促進社會和諧
大力發展社會事業。籌集社會資金3000餘萬元用於國小教育設施建設,學校建設開工面積近7萬平方米。新城國小竣工,95中、37中、鋼城中學順利整合,國有企業附屬中國小和鎮屬學校全部移交區教委管理,“普九”欠債全面償清。教學質量進一步提高,中考、高考成績喜人。謀劃促進科技發展的“215”工程,重獎科技功臣和科技工作者,科技工作有了新進展。圍繞建區四十周年暨區劃調整十周年和亞太市長峰會,廣泛開展民眾文化活動,“堰興剪紙”在亞太市長峰會上得到高度評價。
積極推進區疾控中心和跳磴鎮醫院建設,加強衛生防疫,妥善處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競技體育全年獲國家級金牌2枚。完成老年大學遷建。八橋消防站、區人武部遷建暨民兵訓練基地開工建設,青少年婦女兒童活動中心、老幹部活動中心等一批社會事業建設項目順利推進,“雙擁”活動深入開展。精神文明建設、計畫生育、民族、宗教、僑務、對台工作得到加強,普法、人防、檔案、保密、審計、殘聯等工作取得新進步。
加強基層建設和社會保障。完善街鎮財政體制,街鎮平均財力比上年增長32.8%,並將增加的財力主要用於社區建設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拓展社區服務,完善社區功能,提高社區工作者待遇,完成第四批“星光計畫”項目建設,特色社區建設取得初步成效。改善一批村委會辦公條件,新建便民路68公里,硬化跳陶路,新建拱新路,解決3400人飲水困難。城鎮新增就業4870人,指導幫助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就業、再就業3122人,幫助1352名大齡人員實現再就業。首次向市外輸出一批農村勞動力。全區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07%以內。全面完成養老保險征繳、發放工作。推進新型社會救助體系建設,建立無主病人救治制度,提高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對一批“雙困”家庭發放了廉租住房租金補貼。
全力維護社會穩定。信訪秩序明顯好轉,信訪量下降42%,群體性事件下降61.2%。完善安全生產監管網路,開展系列專項整治,防止了重特大事故的發生。圍繞“平安大渡口”創建,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厲打擊各種違法犯罪活動,依法處理“法輪功”等邪教組織,保持了社會穩定,人民民眾安全感增強。
(四)狠抓落實,努力提高政府行政能力
進一步推進依法行政和民主決策。自覺接受人大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決定,積極辦理落實人大建議、政協提案。加強政府投資項目、國有資產、招商引資等方面的監督管理,嚴格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推進政務公開,規範政府涉法事務的辦理。認真編制“十一五”規劃,成立政府決策諮詢委員會和城建、科技專家顧問團,加強城市發展戰略研究。
強化作風建設。加強執行力建設,進一步開展政風行風評議,民眾對7個重點被評議單位的滿意率上升14.9個百分點,發展環境明顯改善。以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為契機,落實34條整改措施,收到良好成效。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查處各種違法違紀行為,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十五”期間和剛剛過去的2005年,發展歷程極不平凡,成績來之不易。我們取得的每一項成就、大渡口發生的每一處變化、人民民眾得到的每一點實惠,都是市委、市政府和區委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全區人民共同努力的結果。在此,我謹代表大渡口區人民政府,向做出無私奉獻、付出辛勤勞動的全區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向給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民主黨派、工商聯、老紅軍、老同志及社會各界人士,向駐區企業、單位和所有關心支持大渡口經濟社會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過去的五年成績令人鼓舞,但我們還面臨許多長期積累起來的困難:一是城市功能、城市形象與主城核心區的定位不相稱,基礎設施仍然薄弱;二是經濟結構不合理,主導產業單一,沒有形成產業多點支撐的格局,第三產業依然“短腿”;三是社會事業發展不平衡,加快文化、衛生等社會事業發展的任務比較艱巨。同時,在工作中還存在一些突出的問題:一是部分重點項目未達到預定的目標;二是違法違章建設仍未得到有效遏制;三是政府系統部分公務員執行力不強、抓落實力度不夠。對這些困難和問題,我們將採取有效的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二、“十一五”發展的主要目標和2006年的重點工作
“十一五”期間,是大渡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實現現代化的承前啟後的重要時期,更是我們打基礎、築平台、樹形象、增後勁的關鍵時期。今後五年,我們要突出“加快基礎設施建設、調整最佳化經濟結構、加快推進城市化進程”三大核心任務來全面推進各項工作。
一是要加快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建成“五縱五橫”,打通對外通道,完善路網結構,增強城市功能;
二是要加快城市化進程,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高水平地推進城市向北向南雙向拓展,掀起大開發、大建設的新高潮;
三是要進一步做大經濟總量,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橋工業園建設,支持重鋼調整產業結構,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實施品牌帶動戰略,以物流業發展為龍頭,帶動商貿流通業的繁榮;
四是要全面推進社會和諧,大力發展社會事業,改善人居環境,讓人民民眾的生活更加殷實。要通過五年的努力,實現“基礎設施明顯完善,經濟實力明顯增強,城市形象明顯提升,人居環境明顯改善,改革開放全面推進,社會事業全面發展,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全面加強,城鄉居民生活全面提升,構建和諧社會取得新進步”的奮鬥目標,為把大渡口建設成為新型工業發達區、現代物流發展區、文化休閒功能區、生態和諧宜居區奠定堅實的基礎。
具體目標是:2010年,區內生產總值達到123億元,年均增長12%;地方財政總收入達到19億元,年均增長2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23億元,年均增長16%;城市建成區面積達到27平方公里。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13平方米。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25%,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0%。
2006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第一年。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實施“十一五”規劃開好局、起好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繼續全力推進“四大工程”,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積極發展現代商貿流通服務業,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成長方式轉變,大力發展社會各項事業,著力解決人民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推動和諧社會建設,實現經濟社會快速、協調、可持續發展。建議全年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調控目標為:區內生產總值增長1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4%,一般預算收入增長25%,地方財政總收入增長30%,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8%。
今年政府工作的主題是:“重點工程提速年”。我們要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切實做到高效率、快節奏、超常規、滿負荷,以重點工程的提速,推進“四大工程”的大部分項目出形象、見成效、顯功能。進一步擴大融資規模,加強項目策劃包裝,努力爭取用地指標。堅持安置先行,民眾利益優先,全力以赴確保如期完成征地拆遷任務。加強專業人才的引進,強化項目監督管理,高標準、高質量地建設一批精品工程。要以“四大工程”建設的提速,實現“十一五”規劃的良好開局。2006年,我們要重點抓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堅持基礎設施先行,加快構築城市發展框架
加快城市路網建設。完成陳庹路西半幅建設,開工建設魚洞長江大橋北引道,進一步暢通出區通道。完成袁茄路水碾至九校和劉伏路口至四三六處兩個路段的拓寬改造。完成新九中路二期、翠柏路二期、湖榕路二期和迎賓道建設,打通、硬化一批斷頭路,基本完成上界路以北片區城市路網建設。啟動金建路、福茄路和建橋大道延伸段建設,爭取中壩路、雙山景觀大道、雙山路年內開工。配合市輕軌公司全面完成輕軌大渡口段建設和調試,確保輕軌通車營運。
進一步完善城市配套設施。完善公交站點布局和設定,增加公交線路,更新和完善一批消防設施。加強供電、供水、供氣、排污、通訊等設施建設,支持燃氣公司完成天然氣調壓站建設和管網鋪設,新建1個電力客戶服務中心,支持電力部門實施重鋼廠電分離客戶低壓部分工程改造,推進大渡口、中梁山污水處理廠建設,不斷增強城市綜合服務功能。
(二)推進“兩園一圈”建設,調整最佳化經濟結構
以建橋工業園為重點,加快新型工業化步伐。完善建橋工業園A區各項配套功能,啟動藍領公寓建設,進一步做好入園企業的服務,大力培育單軌交通、數碼模具、汽車配件等新興產業,促進入園項目早日建成投產。做好B區國際複合二期擴建項目的協調服務,儘快形成22萬噸玻璃纖維生產能力。全面開展C區征地拆遷,推進石林大道、雙石河整治工程及農轉非安置房建設,掀起C區開發建設的熱潮。入園企業產值力爭達到50億元,上交稅費突破3億元。進一步支持重鋼、十八冶公司、重鑄廠改革發展,積極協調重鋼九號公路建設,支持新港擴大輻射範圍,促進重鋼300萬噸鋼生產能力發揮更大效益。繼續扶優扶強,支持小南海水泥廠新建100萬噸水泥生產線和鈺鑫集團新建10萬噸啤酒、5萬噸飲料生產線。
積極推進物流園區和商業中心建設,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加快金屬材料加工配送中心、中醫藥商務中心建設,開工建設危險化學品物流中心、物資倉儲加工配送中心和茄子溪碼頭等物流項目。加快商業中心景觀打造,引進名商名店,快速推進商業中心建設。召開城市開發高峰論壇,積極培育房地產業,大力發展餐飲、休閒產業。繼續推進“金融安全區”的打造,加強信用體系建設,支持銀行、保險、證券等金融企業來區發展,拓寬融資渠道,擴大區域信貸規模。
最佳化農業產業結構,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繼續扶持重點龍頭企業做大做強,促進高效、優質、生態和特色農業發展。抓好農村人飲工程建設,切實解決部分村社飲水難問題。加強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建跳伏路7公里,新建便民路30公里,加快推進城鄉統一、相互融合的交通、通訊、水電等基礎設施體系建設。啟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加強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和勞動力轉移工作,積極處理拖欠農民工工資、工傷事故等突出問題,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加強招商引資,大力發展開放型經濟。加強對外宣傳,加強利用內資工作,抓好項目的包裝、策劃,到國內發達地區舉辦項目推介會。堅持招大引強,瞄準世界500強和國內500強,做好重大項目的跟蹤、服務,引進一批技術先進、科技含量高、富有競爭力的企業群體和項目。落實各項政策措施,加快民營經濟發展。提高外資利用率,擴大對外貿易,全力推進冶金、玻璃纖維、機車等產品出口。
(三)加大城市開發建設力度,努力提升城市形象
加大城市開發建設力度。按照城市發展戰略規劃,調整完善分區規劃。全面推進雙山片區建設,支持地產集團整治雙山片區,力爭雙山片區北側用地掛牌上市。抓住經濟適用房試點區的機遇,規劃、建設一批經濟適用房。加大舊城改造力度,啟動文體路北側、九宮廟、環湖濱路、建設村等片區舊城改造。
加強城市生態環境建設。開工建設馬桑溪橋頭公園,啟動大渡口公園改造,進一步擴大雙山公園建設面積,全面完成月亮岩中華美德公園建設,建成市級山水園林城區。完成大渡口森林公園總規及詳規。加大環保工作力度,加強塵污染控制,進一步改善城區空氣品質。注重城市重點部位、重要建築的文化品位,加強城市景觀建設,形成一街一景、一路一景的良好城市形象。加大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鞏固市容環境長效管理機制,加強以市容市貌、環境衛生、交通秩序為重點的城市管理,強化日常保潔和巡查考評,大力整治建章建築,營造整潔、美觀、有序的城市形象。
(四)更加注重統籌兼顧,深入推進社會各項事業發展
大力推進科教事業。大力實施“215”工程,促進科技進步,推進城市“一卡通”、經濟社會綜合資料庫、數字社區等信息化工程建設。鞏固“兩基”教育成果,啟動“雙高”普九,促進教育均衡發展。加快“教育六大工程”建設,壯大優質教育資源,推進品牌學校建設,抓好37中創建示範高中工作,著力抓好一批教育重點工程項目建設,確保實驗國小錦天分校、育才國小晉愉分校、南海國小、旅遊校實訓大樓建設和95中改造見實效、出形象,做好大渡口國際外語學校建設前期工作。繼續深化教育改革,擴大教育對外開放。
大力發展衛生、文化、體育等社會事業。推進區疾控中心、跳磴鎮醫院建設。啟動農村標準化衛生室、社區衛生規範醫療點建設工程,健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體系,做好重大傳染病防治工作。加強文化設施建設,加快圖書館、檔案館遷建。抓好文藝創作,豐富廣場文化活動,活躍社區、村鎮、企業、校園等民眾文化活動,進一步培育和發展堰興剪紙。建設一批社區健身場地,做好體育中心籌建工作。啟動城市養老院、托老所和殯葬服務中心建設。繼續做好民族、宗教、僑務、對台、民兵預備役、保密、檔案、修志等各項工作。
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完成青少年婦女兒童活動中心建設,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深入開展各種公民道德實踐活動,提高社會公共道德水平和市民的文明素質。進一步鞏固精神文明創建成果,啟動市級文明城區創建工作。支持市人武乾訓中心建設,進一步加強“雙擁”工作,爭創重慶市雙擁模範城。
(五)夯實基層基礎工作,進一步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進一步加強基層建設。完成全區社區建設布點規劃,加大社區建設的投入,繼續實施一批“星光計畫”項目,改造一批社區辦公活動用房,創建一批特色示範社區。充分調動社會各類組織和社區民眾參與社區建設的積極性,加快發展社區服務業,充實社區功能,改進社區管理。將環衛工作延伸到社區,加強社區環衛設施建設,逐步理順躍進村片區城市管理體制。
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完善促進就業的政府和社會責任體系,城鎮新增就業人員4000人,指導幫助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就業、再就業2000人。進一步做好各類社會保險費的征繳工作,擴大社會保險的覆蓋面,確保退休人員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完善城鄉“十項”救助體系建設,啟動廉租住房建設,認真落實醫療救助、最低生活保障等措施,做好社會幫扶工作,改善困難民眾生活。
切實維護社會穩定。切實解決好事關人民民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完成新城農轉非四期安置房建設,新開工一批農轉非安置房,確保建設質量,按期交付使用。加強信訪工作,完善社會輿情匯集和分析機制,暢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引導民眾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達要求,妥善處理和解決征地拆遷、企業改制、民眾生活困難等方面的矛盾和問題。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重視和加強安全生產工作。開工遷建公安指揮中心、區檢察院辦公樓,完成區法院遷建。深入開展“平安大渡口”創建活動,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加強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構建和諧大渡口。
(六)著力提高行政能力,打造服務型政府形象
依法行政,樹立法治政府形象。完成行政審批服務大廳遷建,完善政府公眾信息網。啟動“五五”普法工作,深入推進行政執法責任制和政務公開,提高幹部隊伍依法行政意識。加強政府債務管理,控制債務風險,樹立誠信政府形象。自覺接受人大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不斷改進和加強政府各項工作,認真執行人大的決議、決定,堅持重大事項報告制度,認真接受述職評議,支持政協履行職能,認真辦理人大議案、建議和政協提案。支持各民主黨派、工商聯更好地發揮參政議政作用。
牢記宗旨,樹立親民政府形象。高度重視和切實加強基層基礎工作,按照了解民情、吃透上情、把握區情的要求,使政府基礎工作得到明顯加強,決策水平和工作效能得到新的提高。進一步調整區與街鎮的事權,使街鎮切實把工作重心轉移到城市社區建設和農村社會事業發展上。堅持把廣大人民民眾的根本利益作為制定政策、開展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切實關心民眾的生產生活,深化和完善為民辦實事制度。
強化執行,樹立高效政府形象。啟動行政學校遷建,全面實施《公務員法》,圍繞“四大工程”創新公務員的培訓方式和內容,加大引才、引智工作力度,提高公務員隊伍整體素質。著力打破按部就班的工作格局,提倡奉獻精神,對上多爭取、多匯報,左右多溝通、多協調,對下多服務、多指導,不斷提高工作效率。堅持實事求是,狠抓工作落實,對確定的工作任務加強督查督辦,把各項工作真正落實到位、抓出成效。
加強監督,樹立廉潔政府形象。切實加強審計監督,逐步實施審計公開制度。深化領導幹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和延伸審計,對審計發現的問題,嚴格追究責任,督促整改落實。強化對權力運行的制約監督,繼續加強對重點工程、政府採購、征地拆遷等方面的監督管理。健全和完善反腐倡廉的監督制約機制,加強領導幹部廉潔自律,深入開展反腐敗鬥爭,嚴肅查處各類違法違紀案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