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起信論義記》,佛典註疏。唐法藏撰。三卷(或五卷、七卷)。是南朝陳真諦譯《大乘起信論》的注釋書。與慧遠的《義疏》、元曉的《疏》並稱為“起信...
《大乘起信論》(梵文 Mahāyāna śraddhotpada śāstra),大乘佛教重要論書,相傳為古印度馬鳴著,南朝梁真諦譯,一卷;唐代實叉難陀重譯,作2卷;以真諦譯本較...
起信論三疏,指隋慧遠的《大乘起信論義疏》(簡稱《淨影疏》)、唐法藏的《大乘起信論義記》(簡稱《賢首疏》)、唐新羅僧元曉的《大乘起信論疏》(簡稱《...
性起,佛教名詞。中國佛教華嚴宗教義之一。謂一切世間出世間法,均由先天之真如法性所生起。據《華嚴經·如來性起品》和《大乘起信論》的“真如緣起”說,以為...
系大乘起信論義記卷中論真如與無明之作用所立之名目。即‘隨緣真如’與‘成事無明’二者相對,且二者各具有違自、順他、違他、順自等四種性質,然違自即含...
[大乘起信論義疏卷上之下、大乘起信論義記卷下](參閱‘三細六粗’617、‘六染心’1278)[1] 參考資料 1. 能見心不相應染 .佛學知識[引用日期2012-12-...
1843 44 大乘起信論義疏 4卷 隋‧慧遠撰1844 44 起信論疏 2卷 新羅‧元曉撰1845 44 大乘起信論別記 2卷 新羅‧元曉撰...
《大乘起信論》:“始覺義者,依本覺故而有不覺,依不覺故而有始覺。”《大乘起信論義記》卷三解釋:“謂即此心體隨無明緣動作妄念,而以本覺內薰習力故,...
違自順他佛學術語,‘違他順自’之對稱。謂違背自家之本性而隨順他性。系大乘起信論義記卷中論真如與無明之作用所立之名目。...
法藏《大乘起信論義記》卷中(本)雲(大正44?251b)︰‘言一心者,謂一如來藏心,含於二義︰(一)約體絕相義,即真如門也(中略);(二)隨緣起滅義,即生...
[大乘起信論義記卷中] [1] 參考資料 1. 佛學知識 詞條標籤: 語言 V百科往期回顧 詞條統計 瀏覽次數:次 編輯次數:4次歷史版本 最近更新: 創建者:河南棗園...
大乘起信論所載三種發心之第三。指從初地至第十地菩薩之發心。於此等階位之菩薩,證得真如法身,發起真心、方便心、業識心,以利益眾生。[十地經論卷二、大乘...
佛教術語,指如來藏心之體。又作真如門。為大乘起信論所說一心二門之一。與“心生滅門”並稱。分別而言,心真如門認為一心之本體為超越迷悟等一切差別之絕對...
蓋佛智之一念為彌陀之本願,行者之信念能與佛心相應,則能所無二,信智唯一,念念相續,必定往生。[大乘起信論義記卷中本、四教義卷八]...
即大乘起信論義記卷三所載之寄生、住、異、滅四相之粗細(生相為細,其他三相為粗),以顯示不覺、相似、隨分、究竟四覺之分齊。十信位中之凡夫,就三細六粗...
慧遠、吉藏即準此而立教判,大別佛教為二。[菩薩地持經卷十建立品、大乘起信論義記卷上]詞條標籤: 社會, 宗教人物 , 宗教 圖集 二藏圖冊 V百科往期回顧 ...
大乘起信論(大三二·五七六中):‘如法身菩薩等,覺於念住,念無住相,以離分別粗念相,故名隨分覺。’此外,隨分覺之結果,稱為隨分果。[大乘起信論義記卷...
法性,和佛性、實相、如來藏等概念,義一而名異。《大乘玄論》卷三稱:“經中有名佛性、法性、真如、實際等,並是佛性之異名。”《涅盤經》也說“佛性有...
法藏之大乘起信論義記卷中末除了五意之第二稱為轉識外,亦以‘事識’稱轉識。若配於八識,則五意之第二為轉識者,屬於第八識;事識為轉識者,屬於前六識。...
’[瓔珞本業經卷下大眾受學品、大乘起信論、大乘起信論義記卷下末](參閱‘無明’5094)[1] 《佛光大辭典》:“即諸煩惱之根本,不覺迷妄之心。於真如之海...
《大乘起信論義記》《法界無差別論疏》《入楞伽心玄義》《梵網經菩薩戒本疏》《新華嚴經略疏》(《新華嚴經料簡》)《華嚴三寶禮》《華嚴贊禮》《華嚴翻梵語...
指無分別,彼此平等之真如理體;亦即天台宗所稱之諸法實相,華嚴宗所說之一真法界,大乘起信論所說之真如門,又作一心法界、萬法歸宗、一真無礙法界。...
《密嚴經疏》4卷、《般若心經略疏》1卷、《入楞伽心玄義》1卷、《大乘起信論義記》5卷、《大乘起信論別論》1卷、《法界無差別論疏》1卷、《華嚴經傳記...
(上);《維摩經略疏》卷八;《大乘法苑義林章》卷二(末);《勝鬘經述記》卷下;《法華文句記》卷二(下);《大乘起信論義記》卷下(本);《瑜伽論記》卷三...
據大乘起信論義記卷上所載,如來藏隨緣成阿賴耶識,此即理徹於事;亦可依他緣起無性同如,此即事徹於理。然尚非佛智之最高認識。 (四)事事無礙法界,指現象...
[參考資料] 《鞞婆沙論》;《法界次第初門》卷上之上,《勝鬘經》〈一乘章〉;《大乘起信論》;《大乘起信論義記》卷中(末);《大智度論》卷七、卷二十...
隨佛方所,端身正向,能於一佛念念相續,即是念中,能見過去、未來、現在諸佛。’[大寶積經卷四十七、大品般若經卷五、大智度論卷四十三、大乘起信論義記卷...
以隨緣真如故,真如即萬法;以不變真如故,萬法即真如。[大乘起信論義記卷上] (二)指離言真如與依言真如。中文名 二如 詞義 即隨緣真如與不變真如 拼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