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夔(483年-538年),字季龍。譙郡銍縣(今安徽省濉溪縣)人。南北朝南梁時期名將,尚書左僕射夏侯詳次子、豫州刺史夏侯亶之弟。
夏侯夔在南齊末年為荊州刺史蕭寶融府僚,在蕭穎胄、蕭衍等西軍舉義時,與父兄同為西朝臣僚。南梁建立後,歷任太子洗馬、中書郎、大匠卿、吳興太守等職。普通七年(526年),出任信武將軍、司州刺史。後改為北司州刺史,累官至右衛將軍,封保城縣侯。自中大通四年(532年)起,接連鎮南豫州、豫州,並加使持節、督七州軍事。大同四年(538年),夏侯夔在州鎮去世,年五十六。獲贈侍中、安北將軍,諡號“桓”。
夏侯夔為人豪奢,禮敬賢才,府中文武幕客常滿座。他為將十餘年,先隨名將裴邃平義州之亂,北伐壽陽;後更督率二將連破三關,收取廣陵;再敗魏將元顯伯部,克楚城,絕義陽北道。鎮豫州七年,修水利,勤農桑,養部曲萬人,甚有聲績。清人朱軾贊其“武略既振,復能留心民事,用克懷柔遠近,保固邊圉”,有衛文公之遺烈。
基本介紹
人物生平,歷諸僚佐,入內出外,攻降二州,總鎮豫部,晚年及逝世,主要成就,政治,軍事,人物評價,軼事典故,奢豪愛士,前兄後弟,親屬成員,文獻記載,
人物生平
歷諸僚佐
夏侯夔為南梁開國功臣夏侯詳的次子。在南齊末年,夏侯夔最初擔任南康王蕭寶融(即後來的齊和帝)荊州刺史府的行參軍一職。齊和帝中興(501年-502年)初年,夏侯夔改任司徒掾屬。在此期間,夏侯夔與父親夏侯詳、長兄夏侯亶同在西朝(齊和帝名義下與東昏侯相抗衡的政權)供職,為江陵政權的臣僚。
入內出外
普通五年(524年)至普通六年(525年)間,裴邃兩次進攻北魏壽陽城,“攻狄丘、甓城、黎漿等城,皆拔之。屠安成、馬頭、沙陵等戍”,又大破魏軍五萬人。夏侯夔亦參與此役。
攻降二州
戰事一直持續到九月,湛僧智已將北魏東豫州刺史元慶和圍困於廣陵城中,並攻破廣陵城郛,迫使元慶和在內城“築柵以自固”。魏將元顯伯率軍赴援,也被湛僧智擊破。此時,夏侯夔自武陽關(義陽三關之一)引兵助湛僧智,斷絕魏軍歸路。十月,夏侯夔兵至廣陵城下,元慶和在重壓之下,遣使請降。夏侯夔念及湛僧智圍城之功,想要讓他主持受降儀式,湛僧智卻說:“元慶和想向您投降,不願降於我,我如今前往,一定違背了他的本意。而且我所統領的都是應募入伍的烏合之眾,不能以軍法統御。您治軍向來嚴整,一定不會對廣陵城有侵凌的暴行,招降納附,正是恰如其分的。”夏侯夔於是登城,撤下魏軍旗幟,改樹南梁旗鼓,元慶和整兵出降,梁軍順利接收廣陵防務,官民安定如舊,市井一無侵擾。在此期間,攝於夏侯夔的威嚴,眾軍都不敢妄動。廣陵一役,梁軍獲男女四萬餘口、粟六十萬斛。
元顯伯得知廣陵陷落,連夜撤退,夏侯夔指揮梁軍追擊,生擒魏軍兩萬餘人,斬獲頗多(《資治通鑑》稱“斬獲萬計”)。戰後,夏侯夔改屯安陽,派偏師攻克楚城,“盡俘其眾”,並移屯此城。義陽北道自此於魏境隔絕。
大通二年(528年)四月,北魏郢州刺史元願達請降,蕭衍命郢州刺史元樹前往納降,夏侯夔也從楚城出兵會師,遂留鎮此州。蕭衍改北魏郢州為北司州,以夏侯夔為北司州刺史,兼督司州。夏侯夔分兵進逼新蔡郡,並親自領軍攻毛城,被北魏尚書行台源子恭擊退。
總鎮豫部
豫州連年遭戰火塗炭,百姓流離失所,遊蕩無事。夏侯夔為改變這種局面,於是親自率領軍人在蒼陵建造大堰,灌溉田地一千餘頃,每年可以收穫穀物一百餘萬石。這些糧食既可以充實倉儲,又能救濟貧民,豫州官民都頗為依賴此堰。
夏侯夔在豫州任職七年,聲名遠揚,遠近之人都歸附於他。夏侯夔養有部曲(私兵)一萬人,戰馬二千匹,這些人都嫻熟武藝、精悍強壯,號稱“當時之盛”。
晚年及逝世
主詞條:侯景陳慶之淮上決戰
大同二年(536年),東魏定州刺史侯景領軍七萬入侵楚州,俘楚州刺史桓和,乘勝進抵淮上,遣使勸降南、北司二州刺史陳慶之。蕭衍聞訊,命夏侯夔與湘潭侯蕭退一併赴援。夏侯夔進軍至黎漿時,陳慶之已擊破侯景,夏侯夔遂撤兵歸鎮。
主要成就
政治
夏侯夔屢次出任州郡守臣,有著豐富的治理地方的經驗。他鎮守豫州七年,大興水利,勸課農桑,充實倉儲,撫恤孤貧,政績突出,深得豫州遠近民心。
軍事
- 破北魏
普通二年(521年),夏侯夔隨信武將軍裴邃討平義州刺史文僧明叛亂,收復義州。大通元年(527年),率軍北上,攻克北魏平靜、穆陵、陰山三關;又赴援譙州刺史湛僧智,招降北魏東豫州刺史元慶和,克廣陵,獲男女四萬餘口;再追破魏將元顯伯等部,生擒魏軍兩萬人,斬獲眾多;旋即以偏師克楚城,使“義陽北道遂與魏絕”。次年,再自楚城出兵,收取郢州,並襲擾新蔡郡鄰近諸縣。
- 訓精卒
夏侯夔在豫州時,蓄養部曲一萬人、戰馬兩千匹,使其成為了一支強悍的戰力。
人物評價
百姓歌之曰:我之有州,頻仍夏侯(一作“賴彼夏侯”);前兄後弟,布政優優。(《夏侯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