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豫州
太元五年(380年)十二月,前秦設定東豫州,任命毛當為東豫州刺史,鎮守許昌。北魏因之,治南新息(河南息縣)。 ...
豫州,中國古代地理區域名,指的是漢籍《禹貢》所描述的九州之一。因位於九州之中,故別稱中州。當今河南省大部分屬豫州,故簡稱“豫”。史載:荊河惟豫州。伊、洛...
太元五年(380年)十二月,前秦設定東豫州,任命毛當為東豫州刺史,鎮守許昌。 [16] 毛當戍衛洛陽 太元八年(383年),慕容垂暗中圖謀復興燕國,便請求苻堅讓他去鎮撫...
廣陵城,古地名,在息縣西南。《讀史方輿紀要·卷五十·河南》記載:廣陵城在縣西南。本新息縣地也。魏收《志》:太和十七年,光城蠻田益宗來降。十九年,置東豫州...
泰始二年(466),改屬東豫州。三年(467),復入揚州。五年(469),復入南豫州,兼州治。旋罷南豫州,復揚州。七年(471),仍立南豫州於歷陽,宣城郡屬之。...
景明元年,承襲爵位,官至輔國將軍、汲郡太守,永平二年卒,時年二十七。追贈持節、征虜將軍、東豫州刺史,諡號為恭。 [1] 本名 元冏 字號 字曇朗 所處時代...
東豫州 荊州 并州 秦州 揚州 涼州 河州 南秦州 梁州 寧州 益州 130郡,742縣 開始為關中,後來統一了北方,滅亡時在陝西西部、甘肅中部 後秦 北地(陝西耀縣) ...
(今安徽亳州)東漢時期,州成為一級行政區,其中豫州刺史部治所為譙(今安徽省亳州)[1]轄區在今河南南部、今淮河以北伏牛山以東的河南東部、安徽北部、江蘇西北角...
東魏時復為東豫州汝南郡治所。北周時改置息州,為州治所在地。隋朝開皇初年廢汝南郡,大業初年廢息州,以汝陽縣為汝南郡治,新息縣屬該郡管轄。唐朝武德四年(...
泰始二年(466年)九月,歷陽郡改屬東豫州(仍治歷陽);三年五月辛酉,又屬豫州(治睢陽)。 南朝齊初歷陽郡屬南豫州(治歷陽,今和縣歷陽鎮)。永明二年(484年)...
公元527年秋季,七月,北魏陳郡百姓劉獲、鄭辯在西華造反,改年號為天授,並與湛僧智合謀,北魏任命東豫州刺史譙國人曹世表為東南道行台來討伐劉獲等人,源子恭...
南朝宋分置南北二縣:南新息治所在原新息縣,先後為汝南郡及東西豫州、淮州治所。北新息治所在今河南息縣東,北齊時併入南新息,復名新息。蒙古至元三年(1266年)...
北魏又增置東豫州。南朝蕭梁先置豫州汝南郡,後又改稱淮州。東魏時復為東豫州汝南郡治所。北周時改置息州,均為州郡治所在地。隋開皇三年(583年)廢汝南郡,...
後魏置東豫州,梁曰西豫州,又改曰淮州,東魏復曰東豫州,北齊因之。六十九 信州,治項城。東魏置揚州,梁改為殷州,東魏又改為北揚州,後齊改為信州。...
太和二十年( 496 年),拓跋慶和為東豫州刺史。蕭衍攻時,舉城降之。孝文帝封拓跋天賜另一孫拓跋景和為汝陰王。528年。地入南粱,國廢。汝陰國都在汝陰縣(...
夏侯夔(483年-538年),字季龍。譙郡銍縣(今安徽省濉溪縣)人。南北朝南梁時期名將,尚書左僕射夏侯詳次子、豫州刺史夏侯亶之弟。夏侯夔在南齊末年為荊州刺史蕭...
北魏又增置東豫州。南朝蕭梁先置豫州汝南郡,後又改稱淮州。東魏時復為東豫州汝南郡治所。北周時改置息州,均為州郡治所在地。...
秋七月,魏陳郡民劉獲、鄭辯反於西華,改元天授,與湛僧智通謀,魏以行東豫州刺史譙國曹世表為東南道行台以討之,源子恭代世表為東豫州。諸將以賊眾強,官軍...
後來朝廷詔令宇文福代理豫州事務,與東豫州刺史田益宗相互支援,安撫並遏制南方蠻楚地區。宇文福回到朝廷後,擔任光祿大夫,改任太僕卿。 [14]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