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迫性蕁麻疹

壓力性蕁麻疹一般指本詞條

壓迫性蕁麻疹現象是:用手搔抓或用鈍器划過皮膚後,沿劃痕發生條狀隆起,伴有瘙癢,不久消退。可單獨發生或與蕁麻疹伴發。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常無明顯的發病原因,也可由藥物(特別是青黴素)引起。也有認為與皮膚肥大細胞存在某種功能異常有關。

基本介紹

  • 中醫病名:壓迫性蕁麻疹
  • 常見發病部位:皮膚
  • 常見症狀:條狀隆起,伴有瘙癢,不久消退
治療方法,中醫治療,治療須知,一般治療,臨床表現,

治療方法

中醫治療

中醫治療壓迫性蕁麻疹,在進行治療的時候很多的患者都需要根據用藥的反應進行藥物調整。中醫治療壓迫性蕁麻疹,在用藥的時候不僅需要根據患者的症狀用藥還需要結合患者的體質進行藥物的選擇,只有對症用藥才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最好的治療效果,讓患者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得到最好的症狀緩解。在進行治療的同時患者需要對自己的飲食和生活習慣進行調整,這樣才能夠得到很好的治療效果。

治療須知

壓迫性蕁麻疹皮損很少擴展到受壓以外的部位。如果用拇指和食指擠皮膚,皮膚可呈橘皮樣外觀,表明皮膚深部有水腫。多數患者風團有癢感,還可有灼痛、燒灼、刺痛感,尤其多見於跖部和頭部皮損。自覺症狀輕重不一,有些患者皮膚深部水腫波及到附近的關節和肌肉,可有劇烈的疼痛和不適。那么怎樣科學治療壓迫性蕁麻疹呢。患者平時要注意觀察過敏原,如發現某種食物或藥物過敏時,應立即停用,對可疑致敏原應儘量避免接觸。剪短指甲,勿用力搔抓,否則可引起皮損顯著增多,瘙癢劇烈。在進行治療的同時患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針對性的藥物使用,這樣可以在保護患者皮膚的同時有效的這對病因進行治療。

一般治療

目前西醫對蕁麻疹尚無特效療法,多採用以內服抗組胺藥物 , 皮質激素類藥物臨時抑制為多,如口服西藥 , 口服激素 , 外用溶液洗劑、乳劑、泥膏、油劑、軟膏、乳劑、塗膜劑酊劑及硬膏等。長時間或大劑量外用使用皮質激素類藥物,會成癮導致藥物依賴性 , 最常見的是用藥後病情好轉,一旦停藥後,用藥部位原發病變加重。當重新用激素後,上述病情好轉或消失;如再停藥,反跳性再發,而且比以前更嚴重。
患者為了避免停藥後的痛苦,完全依賴於激素。會皮膚明顯變薄,毛細血管擴張,有時出現紫癜等,特別是在面部可出現更深的持續性紅斑。用激素時間越長、產生反跳性過敏也就越重。可使皮膚變薄、脆弱、萎縮、毛細血管擴張紫癜真菌感染痤瘡皮炎等。變得易受損傷;還可出現輕度多毛、多汗皮下出血傷口癒合困難等。 尤其是一些皮膚病更不適宜使用激素類製劑。
如果長期或短時間大劑量注射或內服地塞米松康寧克通強的松等皮質類激素藥物治療,還可引起肥胖、多毛、痤瘡、血糖升高、高血壓、水腫、血鉀降低、月經紊亂骨質疏鬆無菌骨質壞死、胃及十二指腸潰瘍併發症。對腎臟也可造成一定損害,如加重腎小球疾病蛋白尿、加重腎小球硬化、易致腎鈣化結石,誘發或加重腎臟感染性疾病、引起低鉀性腎病等。還會引起機體糖、蛋白質、脂肪及水電解質等一系列物質代謝紊亂,破壞機體的防衛系統和抑制免疫反應能力。
如果有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因使用皮質激素類藥物,並對激素產生了的依賴性,停藥後原發病變反跳加重與繼發的副作用,可使患者產生很大的痛苦,患者家屬應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對激素的作用及副作用要有充分的認識,增強其戰勝疾病的信心。並在正確選擇治療藥物和逐漸減量直至撤除停用皮質激素的情況下,選用對抗以上副作用和不良反應的方法與中藥。達到安全徹底治癒疾病的目的。

臨床表現

皮膚症狀
皮損好發於身體受壓部位,如掌、跖、臀、上背,少見於面部。皮膚受壓後4-8小時局部發生風團,皮損持續時間為8—72小時,平均20小時左右。皮損為大的紅斑,深部水腫,中央血管受壓呈白色。皮損很少擴展到受壓以外的部位。
全身症狀
約半數患者有全身症狀,如畏寒發熱多汗眩暈、噁心、頭痛關節痛、疲勞、呼吸團、慮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