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裂腹魚

塔里木裂腹魚

塔里木裂腹魚,Schizothorax (Racoma) biddulphi (Günther, 1876),鯉科裂腹魚亞科裂腹魚屬的一種魚類,棲息在高原地區的河流中。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塔里木裂腹魚
  • 拉丁學名:Schizothorax (Racoma) biddulphi (Günther, 1876)
  • 別稱:尖嘴魚
  • 二名法:Tarim schizothoracin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硬骨魚綱
  • 亞綱:輻鰭亞綱
  • :鯉形目
  • 亞目:鯉亞目
  • :鯉科
  • 亞科:裂腹魚亞科
  • :裂腹魚屬
  • :塔里木裂腹魚
  • 分布區域:棲息在高原地區的河流中
  • 瀕危等級:瀕危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生存狀態,歷史來源,經濟價值,發現,

形態特徵

體長,略側扁,體背稍隆起,腹部圓。頭小,錐形。吻尖。口亞下位,近馬蹄形。唇光滑。下頜內側稍具角質。下唇特別細狹,分為左右兩葉。須2對,等長或口角須稍長,其長度約等於眼徑。眼小。鱗細小,胸部裸露,腹部具臀鰭2行,側線鱗110-118個。背鰭硬刺發達,後緣有鋸齒,背、腹鰭起點相對;尾鰭葉端稍圓。體背藍灰,腹部銀白,胸、腹、臀鰭淺黃,尾鰭淺紅色。塔里木河特有的經濟魚類。吻部尖而突出。下頜無銳利角質前緣。下唇分左、右兩葉,無中間葉。須2對,其長度約等於眼徑。背鰭最末根不分枝鰭條強壯,具鋸齒。體鱗細小,胸部裸露。

生活習性

冷水性魚類,生活於河流流水及湖泊環境。肉味鮮美,深受當地民眾所喜愛,曾是產地的主要經濟魚類。由於引種等人為影響,其資源日趨枯竭,現已十分稀少.
棲息在高原地區的河流中,也進入湖泊。靜水、微流水中均能生活。常以底棲無脊椎動物、藻類或植物碎屑為食。春末在流水中產卵,5-6月為盛產期。

生存狀態

塔里木裂腹魚是新疆特有魚類,分布於塔里木水系。原來是塔里木水系特有的主要經濟魚類。自1960年始,捕撈數量不斷增加,造成過度的現象,補充群體的數量不足,故種群減少速度加快。同時,由於外來種的引進,在外來物種與土著種競爭中,外來魚類占優勢,加之為發展生產而大量開墾荒地,引水灌田而導致水流枯竭,生態環境惡化,使這種生長緩慢、成熟年齡較遲的魚類,資源量逐年下降,已經臨近瀕危。
塔里木裂腹魚塔里木裂腹魚

歷史來源

由於高原地區,冬季冰凍時間長,即使夏季,水溫也很低,因此塔里木裂腹魚類多蟄居雜食,以至體鱗逐步退化,下咽齒行數趨於減少,口須也因喪失作用而消失。一些無須,下咽齒1~2行,身體裸露的種類分布於高原中心的湖泊和江河緩流之中;另一些具須和細鱗、下咽齒3行的種類則生活於高原周圍的江河急流中。在這種嚴峻環境中生活的塔里木裂腹魚生長緩慢,性成熟較遲,繁殖力低。個體較大的種類,需經6~9年體重才能達到0.5千克,一般要3~4齡才能性成熟,而雌魚懷卵量僅3000粒左右。雌魚產卵於用尾部在河灘沙礫上掘成的坑中,受精卵沉入坑內孵化。塔里木裂腹魚雖然生長慢,繁殖力低,但由於高原魚類區系組成簡單,敵害少和種間競爭不激烈,所以多種群還較繁盛。塔里木裂腹魚類的卵均有毒,必須在100℃高溫5分鐘後,毒蛋白方能破壞。食用時應注意。
根據中國西藏北部發現的化石證明,塔里木裂腹魚類可能是在第三紀的晚期起源於原始的䰾亞科魚類。

經濟價值

塔里木裂腹魚為新疆大理塔里木河特產的一種經濟魚類,歷史上占塔里木河漁獲物的30%左右,體型雖不大(大者可達體長200-300毫米,200-250克,小的只有50-100克),但產量很大。
肉厚多脂,營養豐富,肉味腴美;其魚卵與裂腹魚亞科的許多種類不同,卵無毒,味美,可供食用,故民眾喜食之,向稱為名產。除供應當地鮮食外,經加工醃製,行銷全省,且有一部分出口外銷。
其肉供藥用,鮮食具有滋補、止血、解毒之功效,主治婦女勞損、崩漏下血、小兒痰熱、風痛、丹毒等症。

發現

新華網烏魯木齊11月22日電 11月19日,博湖一工作人員向人們展示新發現的野生塔里木裂腹魚。近日,在若羌縣境內的濕地發現了瀕危魚類——野生塔里木裂腹魚。塔里木裂腹魚是新疆特有魚類,分布於塔里木水系,現已十分稀少,已臨近瀕危,屬國家二級保護魚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