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濕地

新疆濕地

新疆各類濕地148.35萬ha(包括水稻田6.40萬ha),其中河流濕地45個20.57萬ha、湖泊濕地108個69.69萬ha、沼澤濕地148個36.93萬ha、庫塘濕地134個14.76萬ha。其中,自然濕地127.19萬ha,占國土面積的0.76%,中國濕地的平均比重高於新疆濕地比重的近4倍;加庫塘濕地14.76萬ha共141.95萬ha,占國土面積的0.85%;再加水稻田濕地6.40萬ha共148.35萬ha,占國土面積的0.89%。新疆濕地的垂直分布從-155m至山地4 800m,形成了複雜多樣的內陸濕地生態系統,與沿海地區和中部地區相比,有一定的特色,主要是孤島性、多變性、富營養、礦化度高、原生濕地的特徵減弱或消失等特點。

新疆濕地比重雖然遠低於中國的平均水準,但是,新疆在西北濕地比重較高,列入中國重點濕地也較多,到2007年,列為國家重點保護濕地名錄有22個。其中以沼澤的1個,以河流的5個,以湖泊的16個。

新疆濕地面積主要分布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阿勒泰地區,分別占新疆濕地面積的39.43%、13.64%、11.22%。3個地州占新疆濕地面積的61%以上。喀什地區、阿克蘇地區、和田地區、塔城地區占4.54%~2.17%;、哈密地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直屬縣市、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克拉瑪依市、昌吉回族自治州、吐魯番地區占1.74%~0.48%。從濕地在各地區分布狀況可以看出,濕地主要分布於塔里木河流域、阿勒泰地區和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疆濕地
  • 地點:新疆
  • 級別:全球三大生態系統之一
  • 作用:調蓄洪水、防止自然災害
濕地作用,濕地特點,自然資源,植被資源,野生動物資源,自然保護區,濕地特點,河流濕地,湖泊濕地,沼澤濕地,人工濕地,主要問題,對策建議,

濕地作用

新疆濕地類型、分布、面積和特點濕地與森林、海洋並稱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它不僅具有維持生物多樣性、調蓄洪水、防止自然災害、降解污染物、調節氣候、涵養水源、促淤造陸等巨大的生態功能,而且還為人類生產、生活提供多種資源,如水資源、糧食、肉類、魚類、藥材、能源、礦產以及多種工業原料。濕地獨具特色的生態景觀也是開展生態觀光與旅遊、宣教與科研的基地。濕地是人類生存與發展基本條件之一。

濕地特點

一是孤島性。新疆的濕地與沙漠綠洲密切相關,河流水系大多互不相通,湖泊相互隔離,其阻限為水生生物及許多隱域性動物難以逾越的荒漠,呈島狀孤立分布於全疆各地的荒漠景觀中,狀似被海水隔離的海島,濕地即是荒漠海洋中的海島,形成了乾旱區特殊的島嶼生物學現象。
二是多變性。乾旱區的濕地水資源補給季節性變化很大,多數河流依靠山地冰雪和降雨補給,只有在6~8月才能形成穩定的水源。受農業灌溉和補水減少的影響,一些水庫湖泊被抽空,形成人為枯水期,在沙漠地帶還常常出現河流改道、滲流、湖泊游移甚至消失,如瑪納斯湖、羅布泊、台特瑪湖等。
三是富營養。濕地植物聚集區,大部分湖泊、水庫地處平原地區,湖面開闊底部平坦,深度多在1~5m2之間,光照充足,水中有機物含量豐富,水生浮游生物及水生植物繁衍很快,給濕地動物提供了豐富的飼料和良好的棲息地,同時,隨著漁業生產的發展,濕地區成為人類經濟活動中生產力很高的地區,但是山區,水溫較低,水生物較貧乏,如賽里木湖、天池等。
四是礦化度高。乾旱少雨的氣候使得濕地蒸發量遠遠大於降水量,在徑流補給不足時,水體的礦化度明顯增高,而湖泊常位於盆地的中心地帶,鹽分無法排出,日積月累,湖中含鹽量逐年增高,如艾比湖、鹽湖、巴里坤湖、鯨魚湖等。
五是原生濕地的特徵減弱或消失。乾旱區人群生存的立足點必定是水域附近,近幾十年的經濟活動的影響,已使得很多濕地面目全非,其原因是:人類活動範圍擴大,開發利用程度逐漸增強,人工植被引種和家養魚類及家禽部分取代了土著種類,生物結構變化強烈。乾旱區濕地與其周圍區域自然環境條件反差強烈,濕地以外不存在濕地物種生存條件,很多濕地種類嚴格限於濕地分布,因而對濕地變化極為敏感,加之濕地水源單一,易受人類活動支配和分配,導致濕地及其生存動植物易受人類活動的干擾和影響。

自然資源

植被資源

由於新疆地處中亞、西伯利亞、蒙古、西藏的交匯處,境內自然地理條件在歷史上幾經變遷,因而給多個植物區系成分接觸,混合和特化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因此新疆的植物區系的地理成份是十分複雜的。地中海成分在濕地區系組成中也占有一定地位。
 新疆濕地維管植物總計68科182屬463種,約占新疆植物總種數的13.5%,其中蕨類植物12科15屬20種,占新疆蕨類種數的87%,裸子植物2科3屬13種,占新疆裸子植物種數的65%,被子植物54科164屬430種,占新疆被子植物種數的12.7%。新疆地域廣闊,地質地貌複雜多變,植被類型主要有針葉林濕地植被、闊葉林濕地植被、灌叢濕地植被和水域植被四種類型,58種群落。
新疆區域廣闊,濕地分布零星,植物資源十分豐富,有些種類在不同地區先後利用,有些已經廣為利用,形成規模生產。從用途分析,濕地植物大致可歸為食品類、藥品類、輕工業類、手工業類、花卉類、外貿商品類7類。
新疆由於自然條件惡劣,濕地資源有限。人口增長、經濟發展、工業化生產,對新疆的河流、湖泊、溪流、水庫都有一定程度的污染,威脅著濕地植物的生存和發展。有些對污染敏感的種類,數量有一定的減少。一些地方將沒有經過任何處理的工業污水直接排入河流、湖泊,使許多植物失去原來的食用價值,植物中含有許多有毒物質,這些毒物隨食物進入人體及濕地動物體內,日積月累就會導致人或動物致病死亡。另外,還有一些因素使濕地植物資源大量減少,如過渡放牧、水源減少、荒漠化。要實現濕地植物資源的永續利用,首先是加強濕地植物資源的保護,要嚴格管理,有計畫科學地利用,保護與開發利用並重;其次是嚴格管理污水的排放,對污水進行科學處理,回收有毒物質,保護濕地植物中關鍵物種的健康發展。

野生動物資源

水禽類。據調查統計,新疆共有濕地鳥121種,隸屬於8目19科。在新疆繁殖的鳥類有81種(包括留鳥22種和夏候鳥59種)占總數的66.94%;不在新疆繁殖的鳥類有40種(包括冬候鳥12種及旅鳥28種)占總數的33.06%。可見新疆的濕地鳥類以繁殖鳥類為主。
魚類。新疆濕地有各種魚類87種,其中本地土著魚類51種隸屬6目10科27屬。2005年,水產品7.93萬t,是1978年0.57萬t、1990年2.32萬t的13.91倍和3.42倍。湖泊養殖產量占總水產量的71%。有經濟價值魚類40種,其中土著魚類24種。魚類主要分布於以下的河流和湖泊中:額爾齊斯河。主要產鯉魚、銀鯽、哲羅鮭等魚種,魚產量每年在400t以上。烏倫古河及烏倫古湖,主要經濟魚類有東方歐鯿、雅羅魚、鯉魚、河鱸、鯽魚等,年產魚量可達4000t左右。伊犁河。主要以鯉魚為主,還有伊犁裂腹魚、赤花魚、裸腹鱘、東方歐鯿、伊犁鱸、新疆裸重唇魚、貝加爾雅羅魚等。博斯騰湖。過去以盛產尖嘴臀鱗魚和新疆大頭魚而聞名,由於進行了魚類的引種移殖馴化工作。在人為的影響下,魚類種群組成改變,以生產池沼公魚、鯽魚、鯉魚、尖嘴臀鱗魚、雅羅魚等為主年產量3000t以上。塔里木河。隨著水庫和其它水利工程的建成,魚類資源產量有所提高,魚類有鯽魚、細鱗斜頜鯝、塔里木裂腹魚、斑重唇魚、鱅等,年產在500t以上。
新疆2007年有經濟魚種40種,其中土著魚類24種,如哲羅鮭、細鱗鮭、貝加爾雅羅魚、東方真鯿、河鱸、新疆大頭魚等。引進的魚種有鰱、鱅、草魚、長春鯿、池沼公魚、赤梢魚、羅非魚等。在博斯騰湖、烏倫古湖等主要湖泊水面的經濟魚類的養殖占整個新疆魚類養殖業的50%以上。新疆經濟魚類主要分布在塔里木河區、準噶爾區、伊犁區、額爾齊斯河區4個區。
兩棲類。新疆濕地兩棲類1目1科6種,爬行類2目7科20種,分別占新疆各類總種數的10%和46.5%。本區兩棲爬行類種類較少,主要種類有中亞北鯢、阿爾泰林蛙、極北蝰等,數量較少,其中中亞北鯢已建立保護區以加強保護和開展研究活動。
獸類。濕地中獸類種類較少,有12種,主要是食肉目和齧齒目的種類。占新疆獸類總種數的9.0%,其中齧齒目3科10種,食肉目1科2種,一類保護野生動物有河狸;二類保護野生動物有水獺,嚙齒類為濕地獸類的優勢種。
這些野生脊椎動物中的絕大多數均是可供人們利用的資源動物,可利用種類200餘種。按用途可分為5種類型:食用、羽毛及皮革利用、藥用、對農林牧業生產有益、觀賞及其它。其中有不少種類有多種用途。可作為食用的有各種魚類、牛蛙、雁鴨類、雉類、白骨頂等;毛皮革羽的有蒼鷺、大白鷺、雁鴨科鳥類、河狸等;藥用的有林蛙、黃鱔、綠蟾蜍、河狸等;對農林牧有益的有林蛙、湖蛙、紅腳鷸、白翅浮鷗等;觀賞及其它方面的有中亞北鯢、白鵜鶘、白鸛、黑鸛、天鵝、灰鶴、黑頸鶴、白鶴、蓑羽鶴、水獺、河狸等。

自然保護區

對於內陸乾旱地區,濕地所占據的面積雖小,發揮的作用卻很大,它不僅是維持生命活動的蓄水池,而且是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系統的重要場所,具有調節氣候,淨化環境,緩解旱澇等諸多功能。然而,以過多犧牲濕地的自然屬性來發展社會經濟,不科學利用嚴重,並仍呈加劇發展的態勢。忽視了濕地自然生產力本身也能為人們提供的經濟效益,且也能從根本上維護人們賴以生存的濕地環境。建立濕地保護區是加強濕地保護措施中的一個重要手段。到2007年底,在新疆已建立的37個自然保護區中,有25個自然保護區中均有濕地存在,其中10個是專門為濕地建立的自然保護區,面積1.15萬km2,占自然保護區總面積22.18萬km2的5.17%。其它涉及到保護濕地及其生態系統的保護區有:新疆哈納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新疆托木爾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新疆塔里木胡楊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新疆天池自然保護區、新疆夏爾希里自然保護區、新疆阿爾泰山兩河源頭自然保護區、新疆哈密東天山生態功能自然保護區、新疆阿瓦提胡楊林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新疆甘家湖梭梭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新疆阿爾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新疆阿爾金山羅布泊野駱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新疆布爾根河狸自然保護區、新疆霍城四爪陸龜自然保護區、新疆塔什庫爾乾自然保護區、新疆溫泉新疆北鯢自然保護區。
新疆自然保護區的微生物資源豐富、代謝類型多樣。到2007年,科研人員已發現了放線菌新屬2個,放線菌新種24個,根瘤菌新屬1個,嗜鹽古生菌2個,食用真菌195種,藥用真菌97種。同時,分離並鑑定出5屬27種叢枝菌根真菌,其中新記錄種1個。分離得到能夠降解有機物蒽、菲、芘的細菌1株和寡營養細菌5株,並發現1株寡營養細菌具有明顯的固沙作用。
從2007年至2030年的20多年時間裡,重點應是兩個方面工作:一是把已建立的濕地保護區建設好、保護好,科學的利用好;二是應再建立一些有影響的濕地保護區,主要是設定圍欄、封湖育林育草、建設檢查站、野生動物救護站、植物病蟲害防治檢疫站及森林防火設施等。

濕地特點

河流濕地

河流是陸地表面上經常或間歇有水流動的線形天然水道。河流在中國的稱謂很多,較大的稱江、河、川、水,較小的稱溪、澗、溝、曲等。新疆是乾果地區,加之開發的較晚,可開墾的面積潛力很大。新疆開發的地區幾乎都在河流兩岸,河流養育了兩岸人民,孕育了燦爛的文化,與人類的生產、生活更是息息相關,因此,我們應該保護好、利用好河流。
新疆地形地貌上的“三山夾兩盆”,即北面雄踞著階梯狀的阿爾泰山、中部橫亘著高大雄偉的天山、南面是高峻陡峭的崑崙山及喀喇崑崙山山脈三大山係為主的特點形成眾多的河流。河流從高山流出,大多散失於灌區或荒漠,有的進入水庫,少數在低洼部位積水成湖泊。加之新疆地區乾旱環境特徵明顯,河流在流量上表現為“虎頭蛇尾”。河流上游山區段, 峽谷深切,支流眾多,水量充盈,風景非常優美;出山口後水量急劇損耗,成了涓涓細流,乃至斷流變成季節河。
新疆多年(1956~2000年)降水量2544億m3,折合降水深155mm。新疆山區約占新疆國土面積的43%,年均總降水量為2048億m3,占新疆年均總降水量的81%,平均每年的冰川融水達170億m3,冰川融水約占新疆年徑流量的20%。從1956~2002年的資料分折,降水量有逐年上升的趨勢。2002年,新疆水資源量評價為789億m3,地表年總徑流量879億m3。連續最大4個月水量占年水量43%~90%;春季7%~54%,夏季34%~81%,秋季7%~24%,冬季0%~20%。新疆單位水面年蒸發量700~2600mm。
新疆河流570條(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分布在新疆各地,在570條河中,兵團轄區內有河23條,總長1 703km,流域面積1350km2,流經兵團團場的河流有400多條),另有山泉溝272條。年徑流量小於1億m3的487條,年徑流量1~10億m3 65條,年徑流量大於10億m3的河流僅18條,分別占85%、12%、和3%,但徑流量分別占9%、31%和60%(527億m3)。河流的數量多且以小河為主,但年總徑流量以10m3大河為主。在中國列出的11條大的內流河,10條分布在新疆,以內流河為主。另外,新疆有33條國際河流,其中從國外流入中國新疆的15條,流出國境的河流12條,界河流6條。
新疆的河流年徑流量年際變化比較平穩。河流徑流量季節變化大,夏季(6~8月)徑流量占年徑流量60%~70%。許多河流的的含沙量比較大,河流懸移質泥沙量介於0.05~13Kg/m3,南疆河流含沙量普遍較大,北疆河流含沙量普遍較小,年輸沙總量為2.02億t,年平均含沙量為2.28 Kg/ m3,新疆高於中國平均含沙量的77%。河流的洪水相當大。2005年,新疆在監測的47條河流117個斷面中,水質總體達標率即1~3類為65%。河流水質基本良好,但水質總體呈下降趨勢。

湖泊濕地

湖泊陸地上窪地積水形成的,水域比較寬廣﹑換流緩慢的水體。中國習慣用陂、澤、池、海、泡、盪、淀、泊、錯和諾爾等都是湖泊之別名。湖泊是由湖盆、湖水及水中所含的礦物質、有機質和生物等所組成的。它是大陸封閉窪地的一種水體,並參與自然界的水分循環。通常按湖水含鹽量的高低,湖泊可分為淡水湖(礦化度≤1g/l)、鹹水湖(微鹹水湖礦化度1~3g/l、鹹水湖礦化度3~35g/l)和鹽湖(滷水湖礦化度≥35g/l、乾鹽湖)三類。
湖泊是一種資源,如同礦產、森林、土地、河川、海洋一樣,是國家重要的自然財富。湖泊水利資源豐富,對調節河川徑流,提供工農業生產和人們飲用的水源,發展航運,繁衍水生經濟動植物,穩定生態平衡等方面,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根據1995~2001年中國濕地調查規定,面積≥1km2以上的湖泊,新疆有108個,面積6969km2,占中國湖泊總面積8.35萬km2的8.34%,僅次於西藏自治區的2.42萬km2,青海省的1.23萬km2。湖泊濕地占新疆濕地總面積的47%,其中永久性淡水湖46個,面積達2008km2,占湖泊濕地的28.82%,永久性鹹水湖60個,面積為4953km2,占湖泊濕地的71.08%,季節性鹼水湖2個,面積為730km2(福海縣),占湖泊濕地的0.1%。
若羌縣是新疆湖泊最多和面積最大的縣,有湖泊16個,面積1 291km2,占新疆湖泊面積18.52%。2006年11月,若羌縣縣城北90km左右境內、塔克拉瑪乾沙漠東面邊緣的“康拉克”(維吾爾語意為沼澤之地)發現“湖泊群”,已發現大小面積不等的湖泊10個,湖泊面積均在30km2左右,水域共200km2左右。其次是博湖縣、福海縣、精河縣和博樂市,擁有博斯騰湖、艾比湖、艾比湖和賽里木湖等大湖、著名湖。
新疆湖泊的成因複雜,目前有沉降湖、陷落湖、冰川終磧湖、冰川阻塞湖、河間湖、牛軛湖、風蝕湖、潛水溢出湖、人工湖9種類型。新疆湖泊的分布十分廣泛,這些湖泊星羅棋布,分布在高山、盆地、森林、草原、沙漠中。最南面---和田縣境內的阿克薩依湖海拔竟高達4 963m,有“懸湖”之稱;而吐魯番地區的艾丁湖水面高度為-155m,是中國陸地的最低點,位於世界第二;大型湖泊面積可達千km2,博斯騰湖面積972km2,小型湖泊不到1km2;有深的哈納斯湖水最深188.5m(除中朝邊境的白頭山天池最深312.7m外,它是中國內陸最深的湖泊);有的湖水近於乾涸的湖泊和乾涸湖泊。
新疆湖泊貯水量520億m3左右,占中國湖泊總貯水量7088億m3的7.3%左右,其中淡水貯水量23億m3,淡水貯水量僅占湖水總貯水量的4.42%,其餘均為鹹水湖和鹽湖。微鹹水湖和部分鹹水湖也可利用。新疆湖泊,由於遠離海洋,氣候乾燥,降水稀少,湖水日益濃縮,湖水礦化度普遍較高,多屬鹹水湖泊和鹽水湖。這些湖泊大多是硬水或極硬水,既不能飲用,也不宜作為工農業的水源。
新疆大於100km2的鹽湖有13個,它們是羅布泊、阿牙克庫木湖、艾比湖、阿其克庫勒湖、鯨魚湖、瑪納斯湖、艾丁湖、加依多拜湖、烏尊布拉克湖、牙克薩拉依湖、青格力克湖、馬里坤湖、曲曲克蘇湖。
新疆湖泊水產資源豐富,主是有魚,也有少量的蝦、蟹、貝等水生動物,又有蓮、蘆葦等水生植物,供人們捕撈、採收、刈割後利用。新疆湖泊面積占新疆總水面的70%以上,湖泊養殖產量占總水產量的71%。湖泊中生長的大型水生植物包括蕨類植物和種子植物約有50餘種。
新疆湖泊為內流湖區,多數湖泊補給的水量不足,成為鹹水湖和鹽湖。湖泊資源的利用主要是開採鹽湖中的鹽、鹼等無機鹽類。新疆湖泊資源的開發利用與保護,主要是3個方面:一是湖泊灘地利用;二是防止污染,提高水資源的利用;三是維護生態平衡,保護生物資源。

沼澤濕地

沼澤是地表過濕或有薄層積水,土壤水分幾達飽和,並有泥炭堆積,生長著喜濕性和喜水性沼生植物的地段。沼澤主要分布在濕潤氣候地區,不論寒帶、溫帶、熱帶都有。新疆沼澤的成因:主要有湖泊沼澤化、泥砂淤積、生物沉積物淤積;河流泛濫沼澤化、三角洲、河幔灘;泉水湧出的沼澤化終年潮濕;積水地的沼澤化;森林和草地沼澤化。
沼澤生態系統不但有維持自身穩定存在的基礎和本能,而且還具有巨大的環境調節功能效益。(1)沼澤生態系統具有很高的生物生產力。就單位土地面積而言,比其他生境(包括排水後農用)要高得多。(2)沼澤有調節流量,控制洪水,滯留沉積物和降解有毒物質的功能。(3)沼澤具有防止風暴和控制水土流失的功能。(4)沼澤對周圍環境有調節功能。沼澤是重要的水源,它通過水平方向的熱量和水氣交換,對周圍環境的溫度和濕度有良好影響。湖沼對周圍氣溫有明顯的調節作用,距湖沼越近,其影響越大。(5)沼澤生態系統是重要的物種基因庫,沼澤濕地是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
新疆的沼澤類型主要阿爾泰苔草沼澤、帕米爾苔草沼澤、針葉苔草+阿爾泰苔草沼澤、蘆葦沼澤、蘆葦+苔草沼澤、南疆克拉莎+蘆葦沼澤、鹽鹼沼澤7類。進入20世紀50年代以來,正當國際上保護沼澤濕地的呼聲越來越高時。人們發現沼澤面積大幅度的減少,由於不合理的人類活動,使沼澤面臨圍墾、污染和過度獵取等嚴重威脅,沼澤面積日益縮小。有的沼澤面積由大變小;有的沼澤由比較典型的逐步變成非典型;尤其是鹽鹼沼澤集中分布的哈密地區和吐魯番地區,由於沼澤地鹽漬化危害,乾旱、缺水、鹽鹼對沼澤干擾威脅嚴重。
據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遙感動態調查統計,1990~2000年淨增加70817ha。新疆地區沼澤濕地面積擴張強度在近十幾年雖沒有大幅度增長,但擴張面積基本遍布於全新疆,這主要是新疆近十幾年平均氣溫的不斷上升,高山冰雪融水和降水的不斷增加及人為因素如築壩截流等原因。
新疆沼澤大部分分布在各泉眼附近和湖河旁,由河灘地淹沒和湖泊或水庫進、出水區淤積而成,以博斯騰湖西部,大小尤爾都斯盆地,伊犁河、額爾齊斯河和塔里木河上游分布最廣,面積大於1000ha的沼澤有76片。從行政區看,沼澤分布最多是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直屬縣市、阿勒泰地區和博爾塔拉蒙古族自治州。鹽鹼沼澤集中分布在哈密地區和吐魯番地區。

人工濕地

人工濕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運行的與沼澤地類似的地面。主要有水等。新疆人工濕地資源主要是水庫水庫、池塘、稻田等。根據新疆1997~2001年濕地調查,面積在100ha(1km2)以上的庫塘(水庫和大型池塘)共134個,面積14.76萬ha,占新疆濕地148.35萬ha的10%(到2006年匡算在14.76萬ha基礎上增加2萬多ha)。到2005年,新疆大中小水庫501座。其中大型20座、中型117、小型364座,設計庫容84.66億m3。
庫塘對於調節氣候、儲存降水,提供農田灌溉及生活用水,漁業養殖、防洪、防暴、節省能源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新疆有山區和平原水庫,主要是平原水庫。平原水庫的入庫區和庫外溢水區多有沼澤分布,成為候鳥的繁殖地,明水區為漁業基地與水禽覓食地。山地水庫岸形陡峭,生物多樣性較貧乏。
到2007年,克孜爾水庫設計庫容6.4億m3,是新疆庫容最大的水庫;小海子水庫設計庫容5億m3,是新疆兵團庫容最大的水庫,水庫水面面積174 km2,是新疆水庫水面最大的水庫,號稱西北第一;烏魯瓦提水庫,是下游影響人口最多的水庫,為67萬人。克孜爾水庫控制灌溉面積16.7萬ha,是新疆控制灌溉面積最大的水庫。
新疆吐魯番的坎兒井是世界最多最長的地區。新疆的坎兒井,有2 000多年的歷史。2003年普查為614條。其中吐魯番地區的坎兒井的404條。在新疆境內的坎兒井如果連線起來全長5 400多km,其中吐魯番地區的坎兒井全長約5 000km。吐魯番地區的坎兒井年徑流量3億m3左右,占吐魯番地區年徑流量的1/3左右。坎爾井與萬里長城及大運河齊名的中國古代三大工程之一,是偉大的地下灌溉工程。
新疆是中國排鹽鹼渠道最長的省區。新疆鹽鹼土總面積8.48 km2,現有耕地中31%的面積受到鹽鹼危害。農作物無法生長,因此首先要去掉土壤中的鹽鹼。到2006年,新疆地方建成修建排水渠道約10萬km,兵團建成修建排水渠道4.3萬km。
2005年,新疆的坑塘和人工池塘水面3.5萬多ha,約占新疆人工養殖水面5.5萬多ha,占新疆水產品產量6萬t的各一半左右。

主要問題

(一)新疆濕地保護管理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
1992年,中國正式加入《濕地公約》後,新疆的濕地保護管理工作得到了進一步加強。近15年,在認識上,經歷了把濕地看成是荒灘荒地到把濕地作為重要的生態系統的轉變。在思想理念上,經歷了由注重開發利用到保護與利用並重,並逐步做到保護優先的轉變。在行為上,經歷了由大量開發到合理利用的轉變。這些轉變對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新疆由於自然環境差異明顯,擁有多樣的濕地自然景觀,分布著豐富而獨特的野生動植物資源。隨著濕地保護力度的增強,濕地各種獨特的動植物資源基本上得以完好的保存,物種的瀕危速度和滅絕速度減弱,生物的多樣性得到保護。
濕地保護管理機構。新疆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辦公室負責濕地保護管理工作,各地州、縣市也相應建立了保護管理機構,形成自上而下的濕地保護機構。全疆從事這一工作的專職人員有250餘人。保證了濕地資源保護事業的順利發展。
濕地保護區建設。建立濕地保護區是保存具有特殊意義的濕地生態系統,以達到保護濕地物種及其遺傳多樣性的目的。新疆有關部門探索性地開展了濕地保護和恢複試點,積累了一些成功經驗。新疆已建的37個自然保護區中有10個是濕地類型保護區,其它涉及到保護濕地及其生態系統的保護區有還有15個。這些自然保護區形成了合理的保護布局,在保護濕地生態系統功能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濕地管理法規、政策和措施。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關於實施的若干規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實施辦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環境保護條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實施辦法》等法規頒布之後,又制訂了一系列的法規,如《喀納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巴音布魯克天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等一系列管理辦法和配套法規。全面實行了許可證制度,使濕地保護工作的法規體系逐漸完善。各地和保護區還制定了相應的措施。
濕地資源調查和濕地科學研究。有效保護濕地資源,新疆組織國內外的科學研究和教學部門,對新疆的濕地資源進行了多種類型的考察、研究。在對新疆濕地進行了較為全面調查的基礎上,形成了《新疆濕地資源調查報告》,制定了相應的規劃,為濕地保護管理與規劃提供了決策性依據。同時積極的開展濕地科學研究工作。完成了一批成果,有的還發揮了重要作用。
宣傳與教育。在新疆各地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教育活動,全方位、多形式、多渠道的開展濕地保護宣傳教育,把濕地功能和效益的宣傳作為濕地宣傳工作的長久性任務來抓。並且利用“世界濕地日”、“愛鳥周”、“野生動物保護月”等時機,宣傳濕地保護的機制和法規。在實際工作中,一頭是各級領導幹部,另一頭是廣大公眾。
(二)濕地保護與恢復面臨的主要問題
新疆生態環境非常脆弱,人類活動範圍的擴大和對生物資源的不科學開發利用,導致濕地功能不斷下降,保護與管理的形勢嚴峻。一是經濟的快速發展與保護制度的不協調性;二是法制體系不完善,在中國三大生態系統中,森林和海洋均已通過立法得到保護,唯獨濕地無法可依,這是導致濕地問題形勢嚴峻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制約濕地保護管理工作有效開展的重要因素;三是濕地開發利用與管理不協調,開荒、養殖、捕魚、造紙、採鹽、狩獵、旅遊等都在向濕地要資源,要效益,而出現問題又難以協調和解決;四是濕地水資源的不合理利用,一方面,濕地存在著水資源浪費嚴重、效益不高、水質污染等諸多問題,另一方面,規劃不夠科學而造成濕地惡化;五是濕地污染加劇,主要是未經處理的“三廢”、生活污水和化肥、農藥等有害物質直接向濕地水體排放;六是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不到位;七是濕地保護宣傳教育滯後;八是科學研究水平低,研究的深度度和廣度不夠;九是資金較缺乏。

對策建議

濕地的保護是人類生存和發展及社會穩定的需要、是落實《中國濕地保護工程規劃(2002~2030)》和國務院關於加強濕地保護管理有關政策及戰略的需要、是搶救性保護和恢復濕地生態功能的需要、是全面提高濕地保護能力的需要。濕地資源保護、管理與科學利用,應從一些方面加大力度:一是在一些重要濕地處建立濕地保護區,成立專門機構進行管理,並對原有機構認員進行充實;二是多數濕地雖然沒有建立保護區,但農、林、水、環保、城建等部門應有相應機構或相關部門對濕地進行必要有管理;三是通過各種渠道,積極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公眾保護意識、科學意識、持續開發的意識;四是制定和完善的法律、法規、條例、辦法,強化濕地保護的法制監督;五是建立和完善濕地環境監測網路,發現問題有重點的解決;六是多層次、有重點開展濕地的科學研究,並將研究套用到實際中去;七通過建立限制威脅濕地生態系統的活動,鼓勵有利於濕地資源保護活動的政策,協調濕地保護與區域經濟發展對濕地生態系統的壓力;八是加強與國際組織、有關國家的聯繫與合作,引進資金和技術,促進濕地和水禽保護工作、科學利用及永續為人類造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