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稅分類
可分為普通關稅、優惠關稅和差別關稅三種;
報復關稅:是指他國
政府以不公正、不平等、不友好的態度對待本國輸出的貨物時,為維護本國利益,報復該國對本國輸出貨物的不公正、不平等、不友好,對該國輸入本國的貨物加重徵收的關稅
價格補貼
價格補貼是
政府按照出口商品的數量或價值給予一定的現金補貼。在國際市場上,同等條件(相同樣式、件能、構造以及質量等)下,商品的競爭力主要來自於價格,不同形式的補貼在保證企業在
利潤率一定的情況下降低成本,從而降低產品的價格,進而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如
加拿大政府專門成立了奶製品委員會,負責設定工業奶的價格、制定年度生產
配額、參與執行特別分類,
政府對每升牛奶補貼0.0304加元,以補貼出口牛奶與國內銷售牛奶的價格差。
1970年前後,
美國政府開始實施“目標價格-價差
補貼系統”,對農產品
出口提供
價格補貼。1945年,
美國政府給予農場主的價格補貼為7.4億美元,1983年達到93億美元,1987年最高達到167.5億美元。1985年,
美國通過《農業安全法案》,通過凍結價差
補貼、凍結補貼基礎面積、鼓勵和補貼土地休耕、擴大
出口補貼等措施,運用生產環節的限制和流通環節的補貼來提升
農產品價格水平和
出口競爭力。 1996年,
美國通過《農業法案》,暫停實施“目標價格-價差
補貼系統”,在2002年之前用固定補貼取代。
收入補貼
收入
補貼即直接對出口商品的企業(生產者)進行收入方面的補償。在1995年關貿總協定談判取得一定成功之後,
美國和
歐盟都減少了對
價格支持的依賴,以提高競爭機制,減少以高昂的
支持價格來維持的沉重的庫存負擔,控制不斷增長的農產品計畫運作成本。近年來,
美國在
農業補貼政策上注重發揮市場機制的導向作用,傳統的以目標價格、
保護價格、
貸款差額支付為主的
價格支持政策,逐漸轉向以直接收入支付、
反周期支付等為主的收入支持政策。
加拿大在成為世貿組織成員後,修改了過去對
出口奶製品直接進行
價格補貼的政策,制定了牛奶特別分類計畫,通過法律保障出口牛奶的生產者得到“足以補償其加工成本和投資回報的差額”,並從牛奶銷售總收入中劃出一塊補貼給出口牛奶的生產者。
1999年
歐盟委員會通過《歐盟2000年議程》,將歐盟
農產品價格支持體系,轉變為與農產品產量限制相結合的價格補助體系,在降低主要農產品的行政定價同時,對因降價給農民帶來的收入
損失進行直接補貼:用兩年時間將糧食
支持價格下調15%,對糧食的直接補貼額提高到每噸63歐元,相當於抵償糧食支持價格降幅的50%。1992年
歐盟對生產者的直接收入補貼為農業淨收入的20%,1997年則達到農業淨收入的37%。
1994年,
墨西哥政府發起了新農場支持計畫,向占墨西哥農民絕大多數的穀物和油菜籽生產者提供直接收入
補貼,作為取消作物保護價後對生產者的補償。
出口補貼
金融性出口補貼政策是一種
間接補貼政策,它通過對本國出口進行補貼或支持,以國家的力量來提高企業在對外活動中的競爭力,該政策最基本的作用就是通過為企業提供
優惠利率貸款對企業進行補貼。
英國
如英國出口信貸擔保局、
美國進出口銀行和海外私人投資公司、法國
對外貿易保險公司和法國對外貿易銀行,以及一些多邊出口補貼金融體系(世界銀行的多邊
投資擔保局、歐洲重建和開發銀行、非洲進出口銀行等),這些機構在
買方信貸、供應商
信貸融資(
賣方信貸)、信貸額度和出口項目融資計畫等領域,為
出口商(生產者)提供融資便利,同時通過出口保險單、海外投資保險等提供保險便利。
美國
歐盟各國也均對其出口提供信貸。出口信貸的利率低於市場利率,其差額由國家財政負擔,以吸引
資金短缺的外國進口商使用出口信貸購買貸款國的產品。
日本
日本政府於上世紀50年代頒布了出口保險法,隨後不斷完善和充實,相繼建立了普通出口保險、出口
貸款保險、
出口信貸保險、出口廣告保險、出口
匯票保險、出口擔保保險以及海外投資保險、
匯率變動保險等出口保險,確定出口商在外國實行
匯兌和
進口限制、發生戰爭和內亂而蒙受損失時,或者因發生非常危險和買方倒閉等而收不到出口貨款時,國家將按一定比率予以補償。
英國出口信貸擔保局則為英國
出口商提供一站式服務,根據該機構與其他國家的出口信貸機構達成的合作協定提供出口信貸服務。另外,該機構還對小
出口商提供一攬子服務計畫。在通常情況下,中小企業面臨著大企業的競爭而處於劣勢,它們信譽較低、資金實力較差,很難從
商業性金融機構獲得貸款、
擔保以及保險;且由於單項
業務量太小而不具規模效益,商業性金融機構一般不願意為它們提供服務。英國出口信貸擔保局明確承諾對小企業提供服務,而且把這項服務列為重要業務,通過國家擔保的形式以降低小企業面臨的買賣違約、買者無力償還和國家風險。
出口退稅
出口退稅是一國為了獎勵出口,退還
出口商已繳納的(部分)
稅款,有的國家全部退還,有的退還大部分,還有些國家則規定了期限,逾期不退還。出口退稅的
項目有(特別)
銷售稅、貨物稅、
關稅、增值稅等,還有些國家(韓國)對酒等特殊商品實行出口退稅。
20世紀60年代,
歐盟為了統一管理農產品市場而制定
歐盟統一農業政策(PAC),其條款便包含對農產品出口商提供
出口退稅的優惠,以彌補在歐盟境內生產的用於出口到第三國的農產品,在成本或價格方面與國際市場上現行的成本或價格之間的差異,從而促進歐盟各國農產品的出口。在這一政策的指導下,各成員國在實行
出口退稅過程中,不同的商品種類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適時地改變其退稅率,並依靠退稅率的不同有針對性地調整農產品的出口種類及鼓勵企業向哪些國家出口。
歐盟委員會根據其在全世界的農業發展戰略,制定不同商品的
退稅率,並根據具體情況,適時改變,各成員國則完全根據歐盟委員會公布的退稅率來執行本國商品的退稅。成立於1964年的歐洲農業指導和保證基金便有助於保障歐盟
出口退稅的政策。這筆基金由
歐盟統一管理,其開支情況列入歐盟的預算計畫。
歐盟根據各成員國每年的國民生產總值來確定應交的份額,然後由歐盟按比例將基金分配給各成員國。
其他相關
日本首次對貿易夥伴徵收報復性關稅
由於
美國拒絕廢除被世界貿易組織裁決為非法的《伯德修正案》,
日本政府8月1日正式決定,從9月1日開始對美國部分產品徵收報復性
關稅。這將是
日本首次對貿易夥伴徵收報復性
關稅。
日本政府已經決定從可以實施報復性
關稅的371種產品中,將軸承、鋼鐵及其製品等15種產品作為這次徵收報復性關稅的對象。
日本企業在進口這些產品時,需在一般
關稅的基礎上再追加15%的報復性
關稅。
主要針對美《伯德修正案》
2000年10月,
美國國會通過《伯德修正案》。該修正案規定,
美國政府將上一年度向外國公司徵收的
反傾銷和反補貼稅款,按比例直接分配給提起
反傾銷和反補貼訴訟的本國公司,而不是上繳財政部門。因此,
歐盟、
日本、
加拿大等
美國貿易夥伴認為,《伯德修正案》實際上對外國公司構成了雙重懲罰,從而鼓勵美國公司濫用發起反傾銷和
反補貼訴訟的權利。據
日本媒體報導,
美國自2001年實施了《伯德修正案》後,給日本企業造成了總額約為3.9億美元的損失。
2000年12月,日本和
歐盟等9個國家和地區以
美國違反有關協定為由,向世界貿易組織提起訴訟,要求美國立即廢除《伯德修正案》。2003年1月,世貿組織裁定《伯德修正案》非法,並限期
美國予以廢除。然而,
美國國會卻一直置之不理。為此,
日本和
歐盟等國家和地區於2004年1月向世界貿易組織申請對
美國產品實施徵收報復性
關稅的措施。同年11月,世貿組織認定《伯德修正案》使
日本每年對美
出口減少5210萬美元,並同意日本可在這一範圍內通過實施報復性
關稅減少
美國對日的出口。據報導,
歐盟和
加拿大從今年5月開始已對美纖維、農產品等追加了15%的報復性關稅。
不會引發日美貿易戰
日本經濟界人士認為,儘管
日本政府已經正式決定對
美國徵收報復性
關稅,但如果
美國能在9月1日之前宣布取消《伯德修正案》,日本將會終止對
美國這部分產品徵收報復性關稅的措施。但是,布希
政府雖然敦促議會廢除《伯德修正案》,但依靠
美國有關
行業團體支持的議員們依然十分強硬,目前還看不到
美國議會廢除該法律的可能。
關於日本啟動
報復關稅措施對日美關係的影響問題,日本經濟
產業大臣中川昭一8月2日會見記者時認為,如果僅僅是這個問題應該不會對日美經濟貿易關係產生不良影響。因為2004年
日本從美國進口的上述15種產品的總額僅為133億日元(約合9.66億元人民幣),在日本從美國進口的6.7633萬億日元的商品中所占比例很小,不會對美國的對日
出口貿易造成打擊。不過,中川希望
美國不要將這個問題同目前正在談判的
日本進口美國牛肉問題聯繫起來。中川還希望
美國能夠儘快廢除《伯德修正案》,為
公平貿易做貢獻。
日本媒體也認為,日本決定對
美國上述15種產品徵收報復性
關稅不至於導致日美兩國全面爆發
貿易戰。實際上
日本對美國徵收報復性
關稅的象徵性意義大於實際意義。《讀賣新聞》8月2日發表的文章認為,
日本政府決定對美國實施報復性
關稅的主要目的是要向國際社會表明日本重視世界貿易組織規則的姿態,同時也給美國一種要調整世界貿易戰略,將日本的對外貿易基軸逐步從美國轉移到亞洲地區的印象。
鋼鐵業成歐美雙反重點
美國商務部(DOC)的一紙公告,最終帶給大洋彼岸部分中國鋼企的是無奈。
雖然,最終的裁定結果預計將在7月14日左右公布,因為,尚需在
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裁定美國國內生產商受到進口損害後,上述
關稅決定才能生效。但國內被點名企業似乎早已意興闌珊。
6月2日,被課以44.86%
關稅的金洲集團一位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雖然
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還有一次抗辯的機會,我們也早在2007年6月就請了律師,但是希望已經不大。”
創紀錄關稅下的放棄
美國商務部公告顯示,將向天津雙街鋼管集團出口的標準鋼管課以615.92%的
反補貼關稅,以抵消中國
政府的補貼,另外還對之徵收85.55%的
反傾銷稅,以抵消其鋼管售價“低於
正常價值”的狀況。
除此之外,還將對另外31家中國鋼鐵企業課以69.20%的
反傾銷稅、對江蘇玉龍鋼管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其他企業課以88.55%的反傾銷稅、對
濰坊東方鋼管有限公司和金洲集團分別課以29.57%和44.86%的
關稅、對其他中國鋼管供應商則普遍徵收37.22%的關稅。
事實上,此次
反傾銷調查從2007年6月就開始了,由
美國商務部率先對原產於中國的標準鋼管發起
反補貼立案調查。
據記者了解,相關中國企業都接受並且配合了相關工作。江蘇玉龍鋼管股份有限公司銷售部的蔣經理告訴記者:“今年春節期間,
美國商務部的人來公司呆了一個星期,我們都有配合工作。”
而在
美國商務部對原產中國的標準鋼管進行
反補貼立案調查之初,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秘書長戚向東就曾表示,中國對鋼鐵產品的出口退稅已一降再降,並且對這些產品沒有進行國家補貼,在他看來,“認為中國產品存在傾銷”是不正確的。
天津雙街集團的經理助理也對媒體表示:公司
出口的產品全部為焊接管,不享受任何出口退稅,也不存在所謂的
政府補貼。一旦上述的高額
反補貼關稅和
反傾銷稅成立,公司將基本喪失
美國市場,損失不可預計。
然而,除了天津雙街集團已表示“正在全力配合
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的調查工作、並準備積極應訴”之外,記者了解到,相當多的企業已準備“放棄”美國市場。
江蘇玉龍鋼管公司負責
美國市場的林凱對記者表示:“目前情況有點難,這也是美國方面的習慣做法。這樣的話,
美國市場我們就不做了,我們企業有自己的考慮。”
補貼之爭
事實上,我國鋼鐵行業遭遇的
貿易摩擦和由此帶來的“雙反”調查正呈上升趨勢。僅金洲集團一家,自2007年7月以來就先後遇到了
美國、
歐盟、
加拿大反傾銷和
反補貼立案調查。 2007年6月,
美國商務部對原產於中國的環型碳素焊管進行
反傾銷、
反補貼立案調查,涉案三家企業。2007年10月,
歐盟反傾銷當局(調查機關)對原產於中國的焊縫鋼管新產品反傾銷立案調查,並以80%的高額
關稅反傾銷起訴,涉案企業有六家。2008年1月24日,
加拿大政府正式立案對原產或
出口自中國的碳鋼焊縫管(即標準管)進行
反傾銷和
反補貼合併調查,涉案企業共有六家。
此次
美國商務部態度強硬的理由在於,其手中一系列的數據。其調查顯示:來自中國的標準鋼管在
美國的售價比正常價格低了69.20%至85.55%。商務部表示:“有理由相信中國的生產商(
出口商)接受了29.57%至615.92%的補貼。”
同時,根據
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的統計數據顯示,美國自中國進口的標準鋼管數量從2005年的337,835,108千克逐年增長,2006年達到589,680,201千克,2007年則為876,577,151千克。
但是,相對應的進口額的增幅卻沒有這么顯著,2005年的進口額為214,276,106美元,2006年為332,158,803美元,2007年為547,911,147美元。
對此,
美國鋼鐵行業認為,在
能源價格不斷上漲的情況下,中國的鋼鐵產品還能維持低價,很難讓人不懷疑“這其中有補貼的存在”。
中國鋼企的委屈
上述金洲集團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事實上,國家給予的很多是技術性補貼,這是正常的、國外也通行的補貼,對此他們也計算在內,我們沒有辦法。”
她頗感無奈地告訴記者:“
美國方面認為,對我們加收44%的
關稅,是因為我們有採購國有企業熱軋鋼板,並將之計算為
補貼。他們甚至拿第三方的利率標準來衡量我們獲得的
銀行貸款,認為這其中也存在
補貼,其實,就是他們不承認中國的
市場經濟地位。”
貿易保護主義危機重抬頭
全球應對危機受到持續關注的
政府補貼中,引人注目的
出口補貼又稱
出口津貼,是指為了鼓勵出口,一國
政府對本國企業在出口商品(包括技術和服務)時給予現金津貼或財政稅收補貼,提高出口商品的國際競爭能力。
金融危機下的貿易保護
在
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下,
貿易保護主義抬頭,進口限令、
進口關稅、報復性關稅、
反傾銷調查、反傾銷補貼、環保標準、智慧財產權等“保護”措施在最近的國際貿易活動中愈演愈烈。 “BuyAmerica”概念來自
美國1933年頒布的《購買
美國產品法》,規定聯邦
政府在物資採購和公共建設時,必須承擔購買“美國製造”產品的義務。2009年初,該概念被重新使用,規定除非聯邦
政府認定購買
美國鋼鐵產品成本過高,會損害公眾利益,否則900億美元的基礎設施投資項目所需鋼鐵,要由美國企業在國內生產。為了鼓勵本國生產的生物柴油
出口,美國
政府為生產商提供每噸300美元的
出口補貼。
歐盟委員會宣布,在金融危機時期,放寬成員國對企業的補貼政策,在今後兩年里允許成員國
政府向得不到銀行貸款的受困企業發放補貼或貸款,還允許各國政府向銀行提供
貸款擔保時降低保險金額,收費可低於市場價格。另外,
歐盟委員會允許
政府為投資成本30%來自私人投資的中小企業提供最高250萬(原來為150萬)歐元的風險資金援助。
義大利
政府計畫採取特殊稅收政策,如削減工商業地稅(IRAP)等,減少金融危機對出口企業造成的影響。
挪威
政府決定,將出口企業信貸擔保數額,從600億克朗提高至1100億克朗,以確保出口企業能夠獲得足夠資金以抵禦金融危機衝擊,政府還計畫將提供給中小企業的
貸款擔保從10億克朗增加到25億克朗。
俄羅斯計畫放棄原木出口的所有出口
關稅,給予國內五六家大型木材商以
零關稅的優惠政策。
巴西財政部採取改善兌換形式(執行有利於出口的匯率)和刺激更多出口(
出口補貼、信貸優惠)的措施,促進國內企業的出口。
印度則不斷出台鼓勵企業增加出口的政策,在
稅收、出口信貸等方面實行優惠政策,以擴大信息軟體業、生物製藥業、汽車零部件加工業與電子產品的出口,挽回不斷擴大的外貿
逆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