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經濟地位

市場經濟地位

市場經濟地位(MarketEconomyStatus,簡稱MES)是一個經濟學上的名詞,它表示一個國家的市場經濟的狀況。按照一個國家市場經濟在全國經濟中的重要性,以及國家政府對於經濟的干預程度,一般可區分為完全市場經濟國家和非市場經濟國家。此外,市場經濟地位是反傾銷調查確定傾銷幅度時使用的一個重要概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市場經濟地位
  • 外文名:MarketEconomyStatus
  • 簡稱:MES
  • 所屬範疇:經濟學名詞
簡介,背景,中國市場,積極態度,現狀,美歐態度,完全市場,概述,源何而來,外貿環境,不公平性,中美談判,首輪,中美第二輪,中美貿易摩擦,

簡介

市場經濟地位是反傾銷調查確定傾銷幅度時使用的一個重要概念。反傾銷案發起國如果認定被調查商品的出口國為“市場經濟”國家,那么在進行反傾銷調查時,就必須根據該產品在生產國的實際成本和價格來計算其正常價格;如果認定被調查商品的出口國為“非市場經濟”國家,將引用與出口國經濟發展水平大致相當的市場經濟國家(即替代國)的成本數據來計算所謂的正常價值,並進而確定傾銷幅度,而不使用出口國的原始數據。如20世紀90年代,歐盟對中國的彩電反傾銷,就是將新加坡作為替代國來計算我國彩電的生產成本。當時,新加坡勞動力成本高出中國20多倍,中國的產品自然被計算成傾銷。
市場經濟地位
過去20多年來,中國在建立市場經濟體制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但是,包括美國、歐盟在內的許多西方國家截止2009年7月仍沒有正式承認中國為市場經濟國家。自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中國政府一直在努力爭取國際貿易各國承認中國的完全市場經濟地位獲得市場經濟地位將有利於中國外貿進出口的發展。

背景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時,主要貿易夥伴因多種原因,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檔案中堅持加入了幾項對中國貿易不利的條款。“非市場經濟”條款存在明顯問題,因為不能反映中國產品的實際情況,客觀上鼓勵了一些國家運用“市場經濟條款”作為貿易保護主義的手段。
據統計,截至2004年2月,中國遭受的外國反傾銷已經超過600起,為全球之最。由於其他世貿成員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使得中國企業在應訴國外反傾銷調查時處境極為不利,不但敗訴率高,而且被裁定的傾銷稅率也讓很多企業難以承受。最重要的是,不承認中國為市場經濟國家的規定嚴重背離了中國經濟發展的現實,是不公平的。

中國市場

積極態度

市場經濟地位”不過是一種生態發展的環境,是一個國家、政府要身體力行要絕對真刀真槍去做的實事。2004年5月、12月初,中國總理溫家寶出訪歐盟、數次向歐盟領導人提出,希望“儘早承認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2004年4月21日,中國副總理吳儀在主持第15屆中美商貿聯委會會議上再次提出“希望美國政府能早日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美方則回應道:中美雙方則一致同意,在中美商貿聯委會框架內,成立6個工作小組,分別研究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中美貿易救濟措施、農產品檢驗檢疫、紡織品貿易、智慧財產權和貿易額統計方法等問題展開對策——有評論說,這是美方第一次針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所進行的正面表態。
而在此之前的2004年4月14日,自中國官方最高層傳出訊息說:只有410萬人的紐西蘭成為55年以來第一個“吃螃蟹”,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待遇的第一個國家。紐西蘭(到2003年底,紐西蘭人均國民總收入為13700美元)除了承認中國“市場經濟體系”之外,還將於2005年與中國就自由貿易和經濟合作框架談判並達成協定——這能成為中國市場經濟地位、55年來第一塊多米尼骨牌倒下、接著紛紛而來的市場經濟地位效應嗎?5月14日,新加坡國副總理李顯龍來中國訪問時宣布“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同月24日,到訪的巴西國家總統盧拉宣布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5月29日,中國和馬來西亞發表聯合公報,馬來西亞宣布承認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這是繼紐西蘭和新加坡之後,第四個承認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的國家。但有專家隨即評論說,中國與以上四國的市場經濟地位締約及正式實施生效,怕最快也要到簽約實施的一整年之後(通常國際慣例的過度緩衝期是一年時間)。
2003、 2004年以來,溫家寶總理出訪西方各大國,取得了中國20年以來歷史空前的成果。除了危機公關台灣“公投”“獨立”和“美中貿易戰”取得關鍵突破之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歷史性使命,就是希望美國和加拿大等國政府,能早日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這幾乎是所有的西方經濟列強、所有國家都關注中國的第一大問題。

現狀

到2004年底,中國已經進行了25年多的改革開放,加入WTO也滿第三個年頭,而中國的市場經濟狀況究竟怎么樣呢?為什麼全球幾乎所有的市場經濟國家已開發國家(是指人均國民收入超過10000美元以上、全球包括美日德法英意等共有25個左右高收入國家)都不承認、也不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呢?中國所實施的市場經濟體制,與全球已經實施了100年的市場經濟到底有哪些差別和距離呢?為什麼到2004年底之前,全球絕大多數市場經濟國家,竟沒有多少國家承認、給予、並生效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
2004 年5月前後,據說中國官方以《2003中國市場經濟發展報告》藍本及原班人馬課題組,參加美國商務部中國市場經濟地位聽證會,但結果是一邊倒而沒有任何進展。據該報告課題調查向全世界發布的結論是:到2003年“中國市場化程度69%”。該報告又稱“這說明中國已經是發展中的市場經濟國家了”。有國際觀察家一語雙關說:這份《中國報告》(簡稱)背後的目的非常明確,就是想藉此甩掉中國戴了40多年“非市場經濟國家”的帽子,讓中國企業在“國際反傾銷訴訟中擺脫尷尬的身份”。由此可以看出,這是中國政府和企業界、國人們在加入WTO之後,夢寐以求的一個重要的“國是”與國際化環境。
截止2008年2月,全世界已有77個國家承認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

美歐態度

美國拒絕在12月自動授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無獨有偶,美國的歐洲盟友也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提出質疑。歐盟委員會副主席於爾基·卡泰寧(Jyrki Katainen)表示,歐盟不準備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因為擔心該國產能過剩。
美國直截了當:拒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在當地時間14日的世界貿易組織(WTO)貨幣貿易理事會正式會議上,當中方提醒各方《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議定書》(下稱《中國入世議定書》)第15條(a)規定將在2016年12月11日到期後,美方首次對中方的聲明作出回應。
美方提出:其一,到期並不意味著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自動授予;其二,中國市場經濟改革尚未達到預期,特別是在鋁業和鋼鐵行業,還存在著產能過剩等問題。
一位WTO官員表示,美國不會像中國要求的那樣,在12月11日自動授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實際上,此種反應早有端倪。6月初來華出席第八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S&ED)期間,美國財長雅各布·盧在清華大學的一場論壇上,被問及是否他認為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可以“自動獲得”時,他回答:“市場經濟地位並不是一種自動認可的地位,這將取決於美國商務部進行的分析和評估。”
中方在7月14日的會議上提醒,在12月11日之後,WTO成員國應停止對中國使用那些“替代國”反傾銷調查措施,並以中國企業所上報的價格和成本為基礎,定奪傾銷幅度。
歐盟態度曖昧暗示:或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相對於美國直截了當的拒絕承認,歐盟的態度極為曖昧,幾名歐盟高官的意見都不統一。
7月13日,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在北京表示,為應對產能過剩問題,將設定中歐鋼鐵工作組對數據進行確認和檢測,同時歐盟將在7月20日開會討論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問題。同時,容克在同中方領導人會見時,均表示歐方將遵守承諾,認真討論如期履行《中國入世議定書》第15條承擔的義務。

  

完全市場

概述

2004年11月29日,在第八次中國-東協領導人會議上,東協宣布承認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此前胡錦濤主席訪問拉美國家和出席APEC會議期間,巴西、阿根廷、智利和秘魯四國宣布承認中國的完全市場經濟地位。至此,已有24個國家承認中國的完全市場經濟地位。
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而在2005年7月底,只有9個國家承認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經過不斷的外交努力,中國與澳大利亞、韓國、巴基斯坦、印度等國就此問題的磋商也取得積極進展。歐盟、加拿大、澳大利亞、韓國、印度已經在個案中給予部分中國企業市場經濟地位。
截止2006年已有57個國家承認我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

源何而來

在長達十幾年的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談判中,一些國家對中國的完全市場經濟地位表示懷疑。在最終簽署的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中,中國接受了一些限制性的條款,一是對中國實行12年特殊保障的條款;二是對中國紡織品出口的相關條款;三是對中國出口產品反傾銷調查的“非市場經濟地位”待遇。
議定書第15條規定:“如接受調查的生產者不能明確證明生產該同類產品的產業在製造、生產和銷售該產品方面具備市場經濟條件,則該世貿組織進口成員可使用不依據與中國國內價格或成本進行嚴格比較的方法”,此項規定“應在加入之日後15年內終止”。也就是說,中國15年內不自動具有市場經濟地位。要取得完全市場經濟地位,需要得到進口國的承認。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後,中國一直與相關國家進行完全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談判。2004年4月14日,紐西蘭率先承認中國的完全市場經濟地位。這意味著中國在獲得完全市場經濟地位問題上首次取得突破,也表明作為西方已開發國家的紐西蘭對中國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給以客觀承認。

外貿環境

承認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是對中國二十多年改革開放的承認,也是對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認可,對於改善中國的外貿環境,保證中國正常的外貿出口也有著相當大的影響。
中國一直是遭受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據商務部統計,自1979年8月歐盟對中國出口的糖精和鹽類進行反傾銷調查以來,共有34個國家和地區發起了673起針對或涉及中國產品的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及特保措施調查案件。一些國家頻繁啟動各種調查,嚴重限制了中國產品出口,減損了中國產品在當地的市場競爭力,影響了中國與這些國家和地區之間的正常貿易關係。
在反傾銷調查中,一些世貿組織成員濫用貿易救濟措施貿易保護主義,他們採用最多的手段就是不承認中國的完全市場經濟地位。他們不是看中國的企業在生產、銷售中有無政府補貼,而是選一個參照國來比較,這種做法使中國企業在應訴部分國家反傾銷調查中遭受到不公平待遇,拿這種不公正的做法去裁決中國企業進行了傾銷,處以高關稅或其他方面的保護措施,使中國產品不得不退出當地市場。

不公平性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對外貿易快速發展,已經成為世界第三大貿易國家。對外貿易特別是外貿出口,對於中國經濟發展、稅收、就業等都有著重要影響。在成為世貿組織正式成員後,中國理應得到公正的待遇。給予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是對客觀事實的承認,也是實事求是的做法。
許多國家已經客觀公正地認識到中國市場經濟體制建設所取得的成績,承認了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但是也要看到,占中國進出口總額45%的前三大貿易夥伴歐盟、美國和日本,無一承認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對中國發起貿易救濟措施調查前十位國家和地區中,絕大多數沒有承認中國的完全市場經濟地位,對中國應對國際貿易摩擦十分不利。要最終解決中國的完全市場經濟地位問題,還需要做大量艱苦細緻的工作,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中美談判

首輪

2009年8月5日中國政府公布了首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框架下經濟對話聯合成果情況說明,稱美方承認中國在市場改革方面不斷取得的進展,並將切實考慮中方關切,通過中美商貿聯委會以一種合作的方式迅速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首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於7月27日至28日在華盛頓舉行。這份情況說明凝聚了兩國在確保經濟可持續和平衡增長、構建強有力的金融體系、貿易和投資、國際經濟和金融機構等5方面的共識。在貿易和投資方面,這份說明稱,中美兩國是全球貿易體系的受益者和參與者。兩國致力於構建更加開放的全球貿易和投資體系,並將共同抵制貿易保護主義
雙方呼籲世界貿易組織(WTO)各成員按照多哈發展回合的授權,在包括談判模式有關內容在內的已有成果的基礎上,於2010年達成一個積極平衡的協定。雙方重申,在當前經濟不確定時期,正在進行的雙邊投資協定談判有助於落實20國集團G20)峰會對更加開放的全球經濟的承諾。說明稱,為促進貿易和投資,中方將逐步提高中央政府審批下限,進一步下放外資審批許可權,簡化外資審批程式。中方承諾遵守主權財富基金普遍接受的原則和做法。
為促進貿易和投資,美方確認,美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的審查過程確保所有外國投資,不論其來源地,得到一致和公平的待遇。美方重申美國對經合組織確定的接收主權財富基金投資的開放和非歧視原則的承諾。美方承認中國在市場改革方面不斷取得的進展。中美雙方同意抓緊落實《中國-美國高技術與戰略貿易發展指導原則》,加快制訂《擴大中美高技術與戰略貿易重點領域合作行動計畫》。
這份說明稱,雙方認識到非歧視性的政府採購政策的重要性。為此,雙方同意加強合作,加快中國加入《政府採購協定》(GPA)進程。這將包括中國在WTO政府採購委員會2009年10月會議前向該委員會提交一份報告,明確中方將在修改後出價中的改進之處。此外,中方承諾按照政府採購法的規定,平等對待外商投資企業和中資企業在中國生產的產品。美方確認在其採購規定下,在美國建立的企業,不論所有權性質,其在美當地生產的產品將視同於美國國內產品。
說明還稱,雙方一致肯定貿易融資對加快經濟可持續增長的重要性,雙方進出口銀行將在該領域繼續合作。雙方還將在反洗錢和反恐融資(包括偽鈔問題)方面加強合作。
第20屆中美商貿聯委會2009年10月28日到29日在杭州舉行,中美雙方簽署《促進兩國間投資的意向備忘錄》等11個經貿合作檔案。美方承認中國在市場改革方面不斷取得的進展,將儘快召開市場經濟地位工作組會議,討論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問題。美方歡迎中國企業赴美投資,將確保中國企業,包括國有企業得到公平對待;也將進一步簡化中國公民赴美簽證手續,為簽證申請提供便利。

中美第二輪

2010年5月24日至25日,中美第二輪戰略與經濟對話在北京舉行。對話成果豐碩。其中重要一項:美方承諾將在貿易救濟調查中,認真考慮並給予提出“市場導向行業”申請的中國企業公正、合理的待遇,並通過中美商貿聯委會,以一種合作的方式迅速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中美貿易摩擦

據商務部網站訊息,2012年5月25日,中國就美國對華22類產品反補貼調查中的錯誤做法,在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下向美國提起磋商請求,正式啟動世貿爭端解決程式。
其實,針對近期中美貿易摩擦頻仍的情況,早在5月3日至4日舉行的第四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上,雙方均一致承諾,將致力於構建更加開放的全球貿易體系,共同抵制貿易保護主義。從2012年的情況看來,美國似乎是說一套做一套。其中很大程度上與當前美國經濟不振有關。5月24日,美國勞工部公布的最新報告顯示,上周(5月13日至19日)美國首次申請失業救濟的人數為37萬,較前一周修正後的數據小幅減少2000人。美聯儲公布的4月會議記錄則顯示,儘管承認就業市場狀況最近幾個月已改善,但幾乎所有委員表示,他們認為失業率仍將居高不下。會議記錄同時指出,美聯儲決策者仍對新一輪貨幣刺激措施打開大門,指溫和擴張的經濟面臨下行風險。穆迪在近日公布的資本市場研究周報中稱,預計美國5月非農就業人口增幅將提高至15萬人,失業率將維持在8.1%。
顯然,美國為了應對經濟的穩定發展,雖然都明確反對貿易保護主義,但是這並沒有消除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隨著經濟危機的不斷深化,失業的民眾將會把更多的怨氣發泄到外國人身上,某些政治家看到這一機會必將全力加以利用,因此保護主義勢力將得到“茁壯成長”。
2017年,據美國《華爾街日報》11月30日報導,特朗普政府已正式拒絕中國根據《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議定書》第15條獲得市場經濟地位的要求。美國於11月中旬向世貿組織(WTO)提交了這項決定,11月30日被公開。報導稱,雖然美國官員早就暗示過這一立場,但這是美國首次公開亮明立場並闡釋理由。“正式拒絕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將加劇兩國的貿易關係緊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