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準劑量水平

基準劑量水平(Benchmark dose, BMD)是依據動物實驗劑量-反應關係結果,用一定的統計學模型求得的受試物引起一定比例(定量資料為10%,定性資料為5%)動物出現陽性反應劑量的95%可信區間下限值,即指ED1、ED5或ED10的95%可信限下限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基準劑量水平
  • 外文名:Benchmarkdose
簡介,套用,

簡介

基準劑量(benchmark dose,BMD)是指能使某種效應增加到一個特定反應水平的劑量,此時的反應就是基準劑量反應(Benchmark dose response,BMR)。另外,BMD值是採用引起反應劑量值的95%可信限下限,在計算式必須把試驗組數、試驗動物數及指標觀察值的離散度等作為參數納入,這樣BMD的值可反應了劑量-反應關係和所用資料的質量的高低。

套用

基準劑量法作為一種新的確定參考劑量的方法,在運用於水質基準風險評價中制訂非致癌物的可接受水平時,彌補了以往採用未觀察到不良效應水平(NOAEL)作為指標的不足。 該方法能從數理統計學的角度解釋和發展劑量反應關係,體現了顯著的科學性,已成為毒理學界確定參考劑量(RFD)的一種有效方法。
水質基準和水質標準是一個完整的水環境管理體系不可或缺的兩個方面。作為制定水質標準的根據, 水質基準(WaterQuality Criteria)是一個自然科學範疇的概念,是依據污染物和生物體之間的濃度—反應關係結合相關理論推導,進行科學研判而得到的客觀結果,技術上的可行性、 經濟效益是否顯著等因素在獲取水質基準的過程中並未考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