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城市形態學理論的形態控制規劃技術研究

《基於城市形態學理論的形態控制規劃技術研究》是依託北京大學,由宋峰擔任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基於城市形態學理論的形態控制規劃技術研究
  • 項目負責人:宋峰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依託單位:北京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傳統城市空間的轉型和最佳化是新型城鎮化戰略中的一項重要任務,而形態控制規劃技術又是城市空間轉型和最佳化過程中的重要技術途徑。城市形態研究關注於城市物質空間及其演化規律,是進行形態控制規劃的理論前提。本研究是在城市形態學理論系統研究的基礎上所提出的對於城市物質空間的規劃控制要求和技術流程,使得傳統規劃中的數量控制轉變為形態控制,以達到提高建成環境質量,最佳化傳統城市空間的目的。在理論研究層面上,本研究在系統分析城市形態學方法論的基礎上,重點關注於城市形態過程和形態分區,探索形態分區對於城市社會經濟環境的綜合影響效應和反饋。在實踐研究層面上,本研究將引入國外先進的形態區劃思想,並與完成的城市形態理論研究進行結合,發展出一套符合中國國情的形態控制規劃技術,提出規劃的控制目標和技術流程,並在北京、上海等案例地進行實踐檢驗。

結題摘要

近年來,新型城鎮化、保護和展示歷史文化等議題日漸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在最佳化城市建成環境,保護歷史遺產,管理城鎮景觀,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工作中,控制和引導城市形態是一項重要任務。不過長期以來,這方面的工作多依賴城市規劃和建設從業者的感性認知,同時受到我國一段時期以來重速度、輕質量的粗放建設方式的影響,城市形態管理工作的科學性較為欠缺,成果也較為粗疏。為此,課題組在研讀城市形態學領域主要理論成果的基礎上,在我國選取數個不同地域、不同類型、不同演化歷史的地塊開展案例研究,與經典理論對比,總結出中國城市形態演化過程的一般模式,展現中西城市形態演化之間的差異,並分析不同形態分區城市形態的綜合影響效應。在理論和案例研究的基礎上,課題組開展了廬山牯嶺鎮保護管理規劃、西湖居民點調控規劃等數個實際規劃項目,根據城市形態學理論梳理當地形態演化歷史,從而識別遺產價值、劃定保護分區、明確形態問題、制定形態管理導則,用以管理和最佳化城鎮景觀,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形態控制規劃技術。最後,課題組梳理了我國現行不同類型規劃在城市形態控制上的作用和不足,並根據形態學理論、我國城市形態演化模式和形態控制規劃技術,提出現行城市規劃體系的最佳化建議,嘗試將課題成果與我國城市規劃體系相對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