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約型城市街區的形態生成技術及其管控機制

《集約型城市街區的形態生成技術及其管控機制》是依託東南大學,由韓冬青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集約型城市街區的形態生成技術及其管控機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韓冬青
  • 依託單位:東南大學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城市街區是城市物質空間形態的基本構成要素之一,是城市規劃編制和管理的基本單元,是城市建築最直接的環境依託。集約型街區形態生成技術及其管控機製作為提高土地資源和能源利用效率的一項關鍵技術,將有效提高城鎮人口承載能力,促進功能複合和空間緊湊的開發模式,提升人居環境品質,催化城市活力。本項目從面廣量大的“街區”這個微觀操作層面切入城市集約化發展的重大前沿問題。在研究方法上,融合多學科相關知識,以理論探索為前導,以基於數位技術的形態生成為核心,以政策管控機制為保障,以設計實踐為驗證,形成觀念、技術、政策相統一的綜合創懂犁微新路徑。在研究成果上,將形成包括基礎理論、模型創建及形態生成技術、管控機制、和規劃設計示範四位一體的集約型街區理論與方法體系。本項目在相關技術法規制定、規劃設計編制、土地管理、建設管理、建築設計等方面具有廣闊的套用前景。

結題摘要

本項目自2016年3月以來,按預定計畫執行,在技術思路上進行了局部最佳化,增強了成果的運用驗證和國際交流,對研究起到了良好的反饋和最佳化作用。研究內容已基本完成。在集約化城市街區形態生成技術的基礎理論方面,提出了承促槳察層級結構與入徑結構相結合的城市街區形態表述體系及方法,揭示了城市街區形態適度的複雜性對提升街區集約性的積極意義;針對空間句法、路徑結構分析等經嘗盛愉套典方法不能完全適用於中國城市微觀路網構型研究的問題,在路徑結構分析的基礎上對節點建構原則和指標系進行最佳化,提出“深度—連線”圖示法及深度、連線度、複雜度等街道網路構型指標體系;從層級性、結構性、體驗性三個方面建立量化指標,形成了超級街區功能布局的架構。在集約化城市街區形態生成設計的策略與方法上,該項研究創新構建了基於連線密整應項度、要素交疊和深度級差三者聯動的集約型街區形態的基本模型和設計生成譜系,從而使街區形態的科學認知與設計實踐有機地聯繫起來。在集約化城市街區形態章諒的評價方法上,該項目探索形成了由案例數據採集、測算、評價等階段共同構成的基於數字運算技術的集約型街區形態評價體系,獄墓雄探索了基於深度學習技術的集約化形態最佳化模型。在實證研究和成果推廣運用方面,項目團隊通過城市設計和建築設計實踐,結合研究進展展開了實驗性運用,得到行業和學界的充分肯定,推動了研究成果的最佳化,達到了預期的效果。該項目在集約型城市街區形態生成技術的基礎理論、策略方法、評價體系等方面比較完整地達到了預期目標。在城市街區形態的科學認知、集約化內涵認識、集約化街區機構模型創建等方面形成了創新性成果。研究期內發表國內外期刊論文10篇。頁雅只參加國際國內重要學術會議並做學術報告17次。發表學術會議論文10篇。完成博士學位論文2部、碩士學位論文3部。完成與本項目有關的城市設計和建築工程設計6項,並獲教育部優秀設計一等獎2項。《集約型城市街區形態生成技術及其管控機制》專著擬於年內發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