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城市設計理論與方法

生態城市設計理論與方法

《生態城市設計理論與方法》是2010年2月中國城市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林姚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生態城市設計理論與方法
  • 作者:林姚宇
  • 出版社:中國城市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0年2月1日
  • ISBN:9787507421064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生態城市設計理論與方法:營造當代都市的綠色未來》立足於城市設計學科在物質空間環境營造層面對生態學知識和原理的借鑑,從理論基礎和實踐操作兩方面著手進行交叉性套用研究,旨在從牛態學和城市人居環境生態建設角度為城市設計理論和實踐尋求新的增長點。其理論基礎部分包括牛態城市設計的對象、要素、議題、目標、原則、價值準則以及相關原理、模型等內容,在此基礎上從設計創造和實施管理兩方面進一步探討實踐操作方法,包括生態城市設訂‘對策、手法、程式、技術、成果以及實施管理技巧、工具、策略等。

圖書目錄

第1章 導論
1.1 研究背景
1.1.1 國內外城市設計學科發展概況
1.1.2 生態學與人居環境建設學科的共同發展
1.1.3 城市設計同生態學的學科相關性
1.2 內涵與意義
1.2.1 內涵闡釋
1.2.2 研究意義
1.3 研究方法和內容
1.3.1 主要研究方法
1.3.2 研究內容與結構
第2章 生態城市設計的要素與議題
2.1 對象系統的再認識
2.1.1 多元視角轉化:從“空間設計”到“關係設計”
2.1.2 對象系統構成:從“空間元素”到“環境框架”
2.1.3 物質系統屬性:從“視覺特性”到“物理特性”
2.1.4 動態開放特徵:從“功能形式”到“能量流動”
2.2 三類要素及其特性
2.2.1 自然要素及其物理特性
2.2.2 人工要素及其物理特性
2.2.3 人類的心理和生理特性
2.2.4 人、人工和自然的對話
2.3 議題的發展與界定
2.3.1 生態學觸及城市問題的多個層面
2.3.2 城市設計對生態課題的綜合關注
2.3.3 生態城市設計議題三角形的建立
第3章 生態城市設計的價值與準則
3.1 價值基點的確立
3.1.1 人地關係的演變與生態文明覺醒
3.1.2 城市人居環境建設的生態觀植入
3.1.3 四種城市設計自然觀的演變軌跡
3.1.4 生態城市設計的哲學思考與定位
3.2 目標框架的建構
3.2.1 總目標:保障空間生態安全與生態健康
3.2.2 自然生態目標:自然系統的良性維繫
3.2.3 人工生態目標:人造環境生態化設計
3.2.4 物理生態目標:健康舒適的環境營造
3.2.5 能源生態目標:城市能源的高效利用
3.2.6 人文生態目標:功能一行為一信息協調發展
3.3 設計原則的歸納
3.3.1 總結與分類
3.3.2 系統性原則
3.3.3 過程性原則
3.3.4 限制性原則
3.3.5 最佳化性原則
3.4 評價準則的建立
3.4.1 城市設計一般評價與雙重準則的提出
3.4.2 生態城市設計評價的自然向度與準則
3.4.3 生態城市設計評價的人文向度與準則
3.4.4 建立空間環境生態化的綜合評價準則
第4章 生態城市設計的原理與模型
4.1 生態學及相關原理的借鑑
4.1.1 生態學:人工與自然要素在空間及過程上的協同
4.1.2 空間環境生態學:理想空間環境與城市健康人居
4.1.3 城市生態學:城市作為人工與自然的生態複合體
4.1.4 景觀生態學:以“格局-過程-尺度-等級”為重點
4.1.5 城市形態學:空間形式影響環境性能及能源使用
4.1.6 生物、氣候、物理、能量等多因子的交叉與關聯
4.2 基於人工——自然空間整合的城市模型與圖式
4.2.1 原始模型:自下而上適應和生長的活“教科書
4.2.2 理想模型:基於集中或分散思想的“城市圖景
4.2.3 科學模型:源自科學理論與實踐的生態城市指向
4.2.4 有機模型:城市形態發展的生態主義經驗總結
4.3 致力於人居環境生態設計的代表人物及貢獻
4.3.1 實踐發端:生態學向規劃、景觀、建築領域的滲透
4.3.2 綜合拓展:生態城市、生態設計理論與實踐的興起
4.3.3 縱向延伸:生態可持續理念在城市設計領域的深化
第5章 生態城市設計的對策與途徑
5.1 生態城市設計對策的歸納與分類
5.2 基本對策1:針對自然生態系統的設計對策
5.2.1 基於自然生態的適應性對策
5.2.2 基於自然生態的保護性對策
5.2.3 基於自然生態的補償性對策
5.3 基本對策2:針對人工生態系統的設計對策
5.3.1 和諧有機的城市形態模式
5.3.2 集約高效的土地利用方式
5.3.3 綠色生態的開放空間營造
5.3.4 崇尚自然的城市景觀塑造
5.3.5 其他層面的生態設計對策
5.4 專項對策:物理生態與能源生態設計對策
5.4.1 基於環境舒適性的物理最佳化設計對策
5.4.2 基於能源和資源高效利用的設計對策
5.5 不同類型生態城市設計的實踐途徑與要點
5.5.1 主城區和邊緣區的生態城市設計實踐要點
5.5.2 新城開發與舊城更新的生態城市設計要點
5.5.3 區域、分區、場地尺度生態城市設計要點
5.5.4 山地、濱水、寒地生態城市設計實踐要點
5.6 三種生態城市設計手法
5.6.1 生態城市設計的仿生設計手法
5.6.2 生態城市設計的豎向設計手法
5.6.3 基於生物氣候的生態城市設計手法
第6章 典型生態城市設計項目的程式與技術
6.1 問題引出:操作程式、技術、成果的反思與調整
6.1.1 現有規劃設計程式、技術、成果的反思
6.1.2 生態城市設計調整:程式、技術與成果
6.2 以生態環境分析和評價推進整個設計程式
6.2.1 城市設計全過程中的分析、評價與決策
6.2.2 評價作為城市設計過程的重要環節之
6.2.3 建立“生態優先”的城市設計操作程式
6.3 典型生態城市設計項目的分析、評價方法與技術
6.3.1 基於時空觀和系統論的多元生態分析法
6.3.2 環境評價和生態環境(影響)評價工具
6.3.3 進行生態和環境模擬、分析的技術工具
6.4 體現生態議題的典型項目設計成果
6.4.1 框架與系統設計:成果內容上積極強化生態議題
6.4.2 藍圖與導則制定:以多種成果形式貫徹生態策略
第7章 城市設計的空間環境生態管理與實施
7.1 市場與法律保障
7.1.1 經濟槓桿:基於“市場”的城市設計
7.1.2 法律保障:走向“法定”的城市設計
7.1.3 獎懲結合:“軟硬兼施”的導控方式
7.2 機構職能與平台
7.2.1 城市生態環境的公共管理機構及其職能
7.2.2 城市設計空間環境生態管理職能的發揮
7.2.3 城市設計的工作團隊與組織平台的建立
7.3 管理技術與工具
7.3.1 城市設計施行空間環境生態管理的技術性工具
7.3.2 城市設計施行空間環境生態管理的程式性工具
7.4 實施技巧與策略
7.4.1 基於生態控制的強制性策略
7.4.2 基於生態獎勵的激勵性策略
7.4.3 基於生態共建的公私合作策略
7.4.4 基於自我管理的公眾生態教育與宣傳
7.4.5 綜合策略——城市設計的生態經營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