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逆向規劃建設:基於城市生長點形態與機制的研究

城市逆向規劃建設:基於城市生長點形態與機制的研究

《城市逆向規劃建設:基於城市生長點形態與機制的研究》是2015年9月東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芳。

基本介紹

  • 書名:城市逆向規劃建設:基於城市生長點形態與機制的研究
  • 作者:張芳
  • ISBN:978-7-5641-5977-1
  • 定價:¥39元
  • 出版社:東南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年9月
  • 開本:16K
  • 版次:1/1
  • 字數:344千字
  • 印張:13.5
內容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城市是一個聯動、開放、有機的複雜系統,其局部與整體之間存在著相互作用的辯證關係。基於城市生長點微觀層面的逆向研究,期望為城市局部作用於整體的過程提供一種全新的思路,更加有機辯證地解決城市發展建設問題。本書分為三部分:首先,從城市發展背景入手,揭示城市發展存在的生長點現象,提出“城市生長點”的概念;其次,在時間維度、空間維度建構城市生長點的形態生長模型,對其形態演化及作用機制進行綜合研究;最後,結合我國城鎮化特點,提出城市生長點開發機制的總體原則,並最終提煉出典型的開發模式,並輔以典型案例。本書可供從事建築設計、城市規劃、城市設計的人員參考,也可供相關專業技術人員、專業教師與學生學習使用

目錄

前言 /1
0 緣起與背景 /1
0.1 緣起 /2
0.1.1 城市發展的複雜背景 /2
0.1.2 我國新城鎮化進程 /2
0.2 相關研究 /3
0.2.1 城市規劃建設理論發展 /3
0.2.2 工業革命後城市局部作用於整體的相關研究 /5
0.2.3 國內城市局部作用於整體的相關理論 /8
0.3 城市逆向規劃建設思路 /10
0.3.1 逆向研究視角與城市生長點概念引入 /10
0.3.2 逆向研究核心問題 /10
0.4 研究目標及思路 /11
1 城市與城市生長點 /13
1.1 城市的起源與生長 /14
1.1.1 城市生長起源 /14
1.1.2 城市生長的向心傾向 /15
1.1.3 城市具有生命周期 /16
1.2 城市生長中的城市生長點 /17
1.2.1 “自上而下”的城市生長 /18
1.2.2 “自下而上”的城市生長 /18
1.2.3 城市生長的自組織性與可干預性 /18
1.3 城市動態發展背景下的城市生長點 /19
1.3.1 城市的發展造就城市生長點 /19
1.3.2 城市生長中城市生長點貫穿始終 /22
1.3.3 不同時間、空間維度中城市生長點呈非均衡發展 /24
1.4 本章小結 /25
2 城市生長點概念及解析 /27
2.1 城市生長點 /28
2.1.1 定義 /28
2.1.2 概念解讀 /28
2.2 城市生長點與其他城市“點” /29
2.2.1 形態層面的比對——城市生長點與其他城市“點”的相同與差異 /29
2.2.2 作用原理層面比對——與城市生長點相似的作用原理的相關概念 /31
2.3 城市生長點屬性 /33
2.3.1 內在屬性 /33
2.3.2 外在空間屬性 /35
2.4 城市生長點在城市中 /37
2.4.1 點之於點 /37
2.4.2 點之於城市 /38
2.5 本章小結 /40
3 城市中不斷演化的城市生長點 /42
3.1 “點” /43
3.1.1 “點”的城市特性 /44
3.1.2 “點”之於城市生長 /44
3.1.3 城市生長點“布點” /47
3.2 “軸” /48
3.2.1 “軸”的城市特性 /48
3.2.2 “軸”之於城市生長 /50
3.2.3 “軸”與城市生長點布點 /51
3.3 “網” /52
3.3.1 “網”的城市性 /53
3.3.2 “網”之於城市生長 /54
3.3.3 “網”與城市生長點布點 /56
3.4 “點”—“軸”—“網”空間形態演化機制 /58
3.4.1 城市生長點空間演化內在動力與制約機制 /58
3.4.2 “點”—“軸”—“網”演化與城市生長點 /59
3.4.3 “點”—“軸”—“網”演化與城市生長 /60
3.5 本章小結 /61
4 城市生命周期中的城市生長點 /64
4.1 城市發展的不同階段 /65
4.1.1 城市生命周期及其不同階段 /65
4.1.2 混合與側重 /66
4.2 城市生長點對城市的作用力 /67
4.2.1 三種作用力 /67
4.2.2 三種作用力之於城市生命循環的意義 /69
4.2.3 三種作用力的混合與主導表現 /71
4.3 城市生長點的生長作用力 /72
4.3.1 生長點更替伴隨城市發展演化 /72
4.3.2 生長點促進城市副中心形成 /74
4.3.3 城市生長點促進新城建設 /79
4.4 城市生長點的再生作用力 /82
4.4.1 城市生長點與城市更新 /82
4.4.2 城市生長點與城市改造 /83
4.4.3 城市生長點引發的再生 /92
4.5 城市生長點的跨界耦合作用力 /98
4.5.1 城市生長點之空間功能跨界協同 /98
4.5.2 城市生長點之時間跨界平衡作用 /100
4.6 本章小結 /102
5 城市生長點的開發機制與模式 /105
5.1 城市生長點的開發機制與模式 /106
5.1.1 城市生長點的開發目標 /106
5.1.2 城市生長點開發機制的總體原則 /107
5.2 公共開放空間模式 /111
5.2.1 背景及範圍 /111
5.2.2 開發機制與作用特點 /113
5.2.3 公共開放空間模式布點要點 /115
5.3 交通樞紐模式 /116
5.3.1 背景及範圍 /116
5.3.2 開發機制與作用特點 /117
5.3.3 交通樞紐模式布點要點 /118
5.4 CBD/SubCBD模式 /120
5.4.1 背景及範圍 /120
5.4.2 開發機制與作用特點 /120
5.4.3 CBD/SubCBD模式布點要點 /121
5.5 城市事件啟動的公共建築模式 /123
5.5.1 背景及範圍 /123
5.5.2 開發機制與作用特點 /124
5.5.3 城市事件啟動的公共建築模式布點要點 /125
5.6 行政中心模式 /127
5.6.1 背景及範圍 /127
5.6.2 開發機制與作用特點 /127
5.6.3 行政中心模式布點要點 /128
5.7 開發機制與模式的混合 /130
5.7.1 混合 /130
5.7.2 案例:巴黎萊阿勒 /130
5.7.3 萊阿勒改造對我國城市再開發的啟示 /138
5.8 本章小結 /140
6 開發案例 /142
6.1 公共開放空間模式案例一:巴黎貝爾西公園改造實踐 /143
6.1.1 巴黎貝爾西地區的複雜背景 /143
6.1.2 城市生長點布點 /143
6.1.3 經驗與反思 /148
6.2 公共開放空間模式案例二:蘇州工業園區金雞湖 /149
6.2.1 建設背景 /150
6.2.2 城市生長點布點 /150
6.2.3 經驗與反思 /152
6.3 交通樞紐模式案例一:南京南站 /152
6.3.1 建設背景 /152
6.3.2 城市生長點布點 /154
6.3.3 經驗與反思 /155
6.4 交通樞紐模式案例二:東京澀谷 /157
6.4.1 建設背景 /157
6.4.2 城市生長點布點 /157
6.4.3 經驗與反思 /162
6.5 CBD/SubCBD模式案例一:浦東新區陸家嘴 /164
6.5.1 建設背景 /164
6.5.2 城市生長點布點 /166
6.5.3 經驗與反思 /168
6.6 CBD/SubCBD模式案例二:鄭東新區CBD/SubCBD /169
6.6.1 建設背景 /169
6.6.2 城市生長點布點 /171
6.6.3 經驗與反思 /173
6.7 城市事件啟動的公共建築模式案例一:法國國家圖書館 /174
6.7.1 建設背景 /174
6.7.2 城市生長點布點 /175
6.7.3 經驗與反思 /179
6.8 城市事件啟動的公共建築模式案例二:南京奧體中心 /180
6.8.1 建設背景 /180
6.8.2 城市生長點布點 /181
6.8.3 經驗與反思 /183
6.9 行政中心模式案例:洛南新城行政中心 /185
6.9.1 建設背景 /185
6.9.2 城市生長點布點 /186
6.9.3 經驗與反思 /187
7 結語 /191
7.1 城市生長點的概念 /192
7.2 城市生長點的基本特徵 /193
7.3 城市生長點的空間演化特點 /193
7.4 城市生長點的時間演化特點 /194
7.5 現代城市中城市生長點的開發機制與模式 /194
7.6 研究的分析方法 /195
7.7 研究的拓展方向 /196
參考文獻 /197
圖片來源 /202
表格來源 /206
致謝 /207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