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基因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依託:中山大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基因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成立於:2000年8月
  • 依託中山大學
  • 面積:3000多平方米
實驗室-屬性,實驗室-團隊,實驗室-成果,實驗室-評估,

實驗室-屬性

基因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是成立於2000年8月,以中山大學生物工程研究中心與植物基因工程國家專業實驗室為依託,2005年10月通過驗收,2010年9月25日順利通過現場評估。實驗室現共擁有實驗室3000多平方米,溫室、網室200多平方米,儀器設備1300多件(套),總值2500多萬元。另有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可共享使用的公用設備120多件(套),價值5000多萬元。

實驗室-團隊

現任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孔祥復院士,實驗室主任屈良鵠教授,副主任陳月琴教授。實驗室現有固定科研人員31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 9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4人。實驗室先後組建了以屈良鵠教授為學術帶頭人的“RNA科學與技術”和以莊詩美教授為學術帶頭人的“腫瘤分子生物學”兩個“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研究團隊。科研隊伍中既有從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遺傳學、細胞生物學、微生物學的專家,又有從事農學和醫學等方面的專家,是一支充滿朝氣與活力的高層次科研隊伍。實驗室作為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有害生物控制與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和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國家重點學科的主要支撐基地之一,承擔了遺傳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學科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學任務。開設遺傳學、細胞生物學、植物分子生物學、功能基因組學、分子生物學等主要課程。已培養碩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後400多人。

實驗室-成果

實驗室先後主持承擔了一大批國家、省部級重點項目。2005年以來承擔的主要項目有“973” 首席科學家項目2項(首席科學家屈良鵠教授、徐安龍教授),“973”子項目2項,“863”高科技項目6項,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5項(含B類),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6項,以及省部級等共160多項,科研經費8000多萬元。實驗室具有強大的技術創新和知識創新能力。近年來在功能RNA組學、動植物基因工程、基因工程新藥物、中藥現代化研究、人類疾病的分子基礎、新的基因資源開發和利用、酶化學與酶工程、生物防治與環境保護的分子生物學等理論與套用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其中屈良鵠教授學術團隊的“新的snoRNA結構與功能研究”獲2007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李寶健教授(為第二單位)與省農科院合作的“黑色食品作物種質資源研究與新品種選育及產業化利用”獲2008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此外,還獲得省部級科學獎一等獎5項;獲得國家專利60多項;出版專著11部;發表論文400多篇,其中SCI論文為80%,已有多篇論文發表在《Nature Medicine》、《SCIENCE》、《Systematic Biology》、《PNAS》和《Hepatology》等國際著名刊物上。

實驗室-評估

2010年9月25日,由段樹民院士(浙大)任組長,王曉民(首都醫科大學)、羅躍嘉(北師大),陳軍(四軍大),顧曉松(南通大學)教授,以及教育部領導池穎等人組員組成的教育部評估專家組蒞臨我校對“基因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進行了現場評估。當天上午,評估學術報告會在生命科學學院賀丹青堂會議室舉行。我校副校長許寧生院士到會向各位專家致辭表示歡迎和感謝,並誠摯希望各位專家為“基因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的建設提出寶貴意見。出席本次報告會的還有校科技處董美玲副處長,生命科學學院黨委書記武少新,院常務副院長束文聖教授,副院長馮雙副教授。“基因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的全體老師也參加了會議。
“基因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屈良鵠教授向專家組作了“基因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工作報告”。他向專家組介紹了實驗室自2005年以來實驗室的總體目標、研究方向、科研團隊和取得的科研、教學成績,以及人才培養、運行管理機制等有關情況。並提出了實驗室的中長期工作的構想。隨後邵鵬博士,陳月琴、莊詩美、施蘇華、劉建忠教授分別代表所在的研究團隊作了代表性成果的學術報告。專家組通過聽取實驗室的工作報告、代表性成果學術報告。現場考察實驗室,與骨幹教師、青年教師訪談,並查閱所提交的科研項目與經費、發表的論文、申請的專利,獲得的獎勵,學術交流與人才培養及有關管理的相關證明資料後,專家組對實驗室的評估反饋了意見。
專家組認為:基因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自2000年立項,2005年通過驗收之後,一直立足華南以及全國重大社會需求,瞄準國際學科前沿,在基因資源、重要農作物育種、人類某些重大疾病的相關基因調控、微生物與藥物基因工程的方面開展研究。建立了RNA組學、植物基因工程、醫藥基因工程研究平台。實驗室在科研與技術創新、人才隊伍建設和學術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進展。在建設期內,實驗室通過培養、引進和留用一批優秀的中青年學術骨幹,逐步形成了一支梯隊年齡結構合理、學歷層次高、專業覆蓋面廣、技術力量雄厚的科研隊伍。共有教授14人,院士1人,其中“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人,國家傑青基金獲得者4人,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副教授9人。共承擔國家、省(部、委)級項目共155項,其中承擔科技部“973”等國家重點、重大項目9項,“863”計畫項目6項,國家傑出青年基金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4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41項,總經費7239萬元,到位4579萬元。獲得省部級以上獎狀7項,其中包括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和廣東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發表論文307篇,其中在《Science》、《Nature Medicine》等雜誌上發表SCI論文250篇,SCI影響因子783.3。出版專著3部,參編5部。獲專利52項(授權45項)。研究工作成績顯著,某些方向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其中非編碼RNA的研究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徐安龍副校長出席了專家反饋意見會議,他對專家組的辛勤勞動致以感謝,並表示會爭取在學校的層面上加大支持實驗室的建設,使實驗室有更大的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