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化工助劑化學與技術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依託陝西科技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是在已經運行並開放10年的“輕工業部套用化學重點實驗室”和已建設4年的 “陝西省輕化工助劑重點實驗室”基礎上整合組建而成的。2008年11月18日,經省科技廳和教育廳組織專家評審,“輕化工助劑化學與技術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通過論證,並正式開始組建。
簡介:,研究方向,方向一:造紙助劑化學與套用技術,方向二:皮革助劑化學與技術,方向三:染整助劑化學與技術,方向四:陶瓷助劑化學與技術,方向五:食品助劑化學與技術,方向六:新材料助劑化學與技術,研究隊伍,學術委員會人員:,對外開放,
簡介:
本重點實驗室成已為西部地區研究與開發、成果轉化和人才培養基地之一,同時為陝西乃至於全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重點實驗室在造紙、皮革、染整、陶瓷輕工業領域涉及的各種助劑進行合成及其套用進行套用基礎研究,重點利用現代功能分子設計思想、探索新型輕化工助劑的合成及與蛋白纖維、纖維素纖維、陶瓷漿料等作用機理,探索利用各種化工中的高新技術改造傳統輕工業中所需的各種化學品進行理論創新與技術創新
研究方向
方向一:造紙助劑化學與套用技術
( 1 ) 新型造紙助劑的合成及其套用: 針對造紙工業在原料、污染、能耗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通過新型造紙助劑的開發及套用實現利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造紙工業。利用納米材料製備技術、反相微乳液製備技術等合成的超高分子質量陽離子聚丙烯醯胺系列助留劑、助濾劑和廢水處理劑、聚氨酯改性有機矽高分子防水塗布劑、聚醚改性有機矽消泡劑、超分子丙烯酸系分散劑,特別在提高箱板紙環壓強度和抗水性能、提高造幣紙濕強度及耐水洗性、利用短纖維和二次纖維製備高強度紙、減少造紙廢水污染和節能減排方面,涉及到高分子合成及改性的前言課題和創新領域的研究,獲得多項國家攻關項目及陝西省重大攻關項目的資助。
( 2 ) 新型造紙助劑與纖維作用機理: 系統研究造紙助劑微觀結構對紙張的微觀結構影響,重點研究各種新型無污染製漿用蒸煮助劑、漂白助劑、助留劑、助濾劑合成及套用,特別相關作用機理的探討;型造紙助劑在表面處理中對紙的結構形態和紙張強度的影響,研究助劑對紙漿的膠體化學體系和性能的影響,完善和發展製漿造紙基礎理論和助劑套用技術,該方向的研究成果可為造紙助劑新品種的設計、製備以及新造紙原料開發提供重要的理論和技術的指導。該方向已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博士點基金項目等項目的資助。
該方向的研究在國內處於領先水平,利用無皂乳液和微乳液技術合成中性施膠劑及表面施膠劑、中性松香施膠劑、環壓增強劑和挺度劑的研究、合成聚氨酯改性聚醯胺多胺增濕強劑以及新型育果袋紙均曾獲得陝西省科學技術獎;該方向同時還為企業提供成熟技術16項。
方向二:皮革助劑化學與技術
( 1 )綠色皮革助劑的合成理論及套用技術: 合成水性高分子表面活性劑及高分子助劑,研究聚合物結構對皮革纖維結構及性能的影響,通過合理的工藝配合,進行皮革和毛皮的表面修飾和改性,以改善其手感、彈性、強度、感觀等性能。主要研究代替鉻鞣劑的高分子鞣劑及復鞣劑,重點研究無鉻鞣劑、酶法脫毛等綠色皮革加工理論及生產新技術,進行製革清潔工藝與環境保護。膠原蛋白化學及其複合材料、生物工程技術在皮革工業中的套用研究,該方面研究曾獲得多項國家級及省部項目的資助。
( 2 )皮革助劑與膠原纖維的作用機理研究: 研究新型皮革助劑對膠原蛋白的作用方式及影響,探討脫脂、鞣製、染色、加脂及整飾等機理,研究新型助劑對成革強度、彈性及表面性能的影響,豐富和發展製革和毛皮加工製備基礎理論和套用技術。新型乙烯基聚合物鞣劑及其作用機理研究多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
該方向的研究在國內處於領先水平,乙烯基聚合物鞣劑及其作用機理2006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磷酸酯化羊毛脂加脂劑於2005年獲陝西省科學技術二等獎,水性有機矽改性聚氨酯加脂劑、戊二醛鞣劑、植物單寧的提取與研究、製革清潔工藝列入國家攻關項目,並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全氟烷基聚氨酯防油劑、有機矽微乳液皮革防水塗飾劑、水性聚氨酯塗飾光亮劑等,為企業提供成熟技術近20餘項,取得了重大經濟效益。
方向三:染整助劑化學與技術
( 1 )功能性有機矽高分子染整助劑 :以有機矽單體為原料,利用開環共聚、線性縮聚/平衡、化學接枝等方法設計合成了一系列功能型聚有機矽氧烷織物整理劑,形成了獨特的微乳液和納米粒子合成技術,在氨烴基聚矽氧烷、羧烴基聚矽氧烷、環氧矽油、聚醚/環氧矽油、聚醚/氨基矽油製備及套用技術上處於國內領先水平,將進行低泛黃超柔軟氨基矽系列織物柔軟劑、高性能有機矽羊毛衫平滑整理劑系列、納米級親水性聚醚/氨基矽整理劑等。改性氨基矽油柔軟劑、反應性有機矽滑爽劑、親水性有機矽系列整理劑研究及套用機理研究。
( 2 )功能性有機氟高分子染整助劑 :將以全氟烷基醇和全氟烷基丙烯酸酯為主要原料,通過聚氨酯預聚體改性和擴鏈,形成了全氟烷基聚氨酯微乳液,作為防水防油防污劑,在製備及套用技術方面達美國杜邦公司同類產品水平。該方向將進一步進行其理論研究,其研究成果將完全代替目前已經在國外禁用的全氟辛酸、全氟辛醯胺類防油劑,對於打破國際壁壘,對紡織製品出口創匯具有重大意義。
該方向的研究取得了多項成果,改性氨基矽油柔軟劑於2005年獲得陝西省科學技術三等獎,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陝西省和浙江省重大科技攻關項目5項,為企業提供成熟技術10餘項。
方向四:陶瓷助劑化學與技術
( 1 )有機高分子陶瓷助劑合成及套用: 主要研究各種有機高分子分散劑、坯體增強劑、聚合物陶瓷無模成形劑等新型陶瓷助劑及其在陶瓷生產過程中的套用及機理,以期解決傳統無機助劑導致陶瓷坯體在傳送過程和乾燥過程的開裂,成品率下降,企業生產成本上升等缺點,合成穩定性和分散性聚羧酸類高分子超分散劑、氨基磺酸鹽分散劑,研究其在漿料和釉料粒子表面可形成雙電層結構,同時本身靜電穩定和高分子位阻穩定和空位穩定的三重機制,可使膠體穩定或使在溶劑中不溶的粒子繼續保持高度分散的狀態等。
( 2 )陶瓷釉面功能化學品合成及套用: 主要研究高分子含氟處理劑的合成及其在陶瓷表面抗油、抗污處理中的套用,將有機氟和可聚合的苯乙烯基類單體共聚,製備以水作為連續相的系列新型陶瓷表面處理劑,尋求一種全新的陶瓷表面處理方法,以替代目前使用含有有機溶劑類有機矽陶瓷表面處理劑。
該方向的研究於2006年陝西省高校科學技術二等獎,目前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陝西省和浙江省重大科技攻關項目5項,為企業提供成熟技術10餘項。
方向五:食品助劑化學與技術
微生物性危害、化學性危害、生物毒素、食品摻假以及基因工程食品的安全性及分析檢測技術的研究。本研究方向的特色是以分子生物學、生物化學、現代儀器分析技術和食品科學與工程知識相結合為基礎,研究開發食品微生物、農藥殘留、抗生素、生物毒素等的快速檢測方法與套用技術;以食品衛生學、食品毒理學為基礎,;以電子技術、光學器件和技術、超音波器件和技術以及感測器製作套用技術為基礎,與我校微機所、特種材料研究所聯合,研究開發快速、準確、價廉的分析儀器及線上檢測設備。
方向六:新材料助劑化學與技術
(1) 清潔生產配套用化學品與技術 本研究方向重點合成節能減排高分子化學品,套用於輕化工廠的廢水處理,為減輕我國製漿廢水及製革污染提供理論指導和生產工藝技術。多次承擔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其中完成國家“八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紅麻全稈化機漿廢水處理研究”,研究成果居國際先進水平;完成國家“九五”科技攻關項目“藍桉、尾葉桉CTMP、APMP置換漂白研究”,為速生材無污染製漿提供了理論基礎和技術方案;完成中國輕工總會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竹子磺化化機漿漂白技術的研究”;完成西安市重點科技項目“鹼法草漿黑液SW-CC-A處理研究”。目前承擔陝西省教育廳重點科技項目“造紙廢水內循環-膜生物反應器研究與套用”等4項。製備出適合於中小型以草類原料為主的製漿造紙企業的蒸煮黑液、中段廢水和白水處理的工藝技術及配套高分子化學品。
(2) 環境友好助劑與材料方面 主要研究聚乳酸(PLA)、聚羥烷基酯(PHA)、聚ε-己內酯(PCL)、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聚碳酸亞丙酯(PPC)及其共聚物、聚乙烯醇(PVA)和澱粉類生物可降解材料的合成及改性基礎理論及技術,並開發出高性能且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研究初步控制降解速度、酶降解和酶再聚合的機理,構建生物降解材料再生循環利用機制;目前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生物降解材料的降解速度可控及循環再利用的機理研究” 等項目。解決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聚乳酸(PLA)、聚羥烷基酯(PHA)、聚ε-己內酯(PCL)、聚碳酸亞丙酯(PPC)等材料降解速度控制及資源循環再利用的問題。 方向七:能源助劑化學與技術
主要研究鑽井用化學劑、採油用化學劑、提高採收率化學劑,如AMPS 多元共聚物抗溫鑽井液處理劑,無機-有機聚合物,環保鑽井液材料,鑽井液固相化學清潔劑等等,注重開發可生物降解的天然改性產物及類天然產物結構的聚合物,以實現石油化學品的綠色化。
科學研究:近年來,重點實驗室共承擔國家級、省部級向項目65項。國家級項目24項,其中國家“863”項目1項、“十五”國家科技攻關項目1項、“十一五”科技支撐計畫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8項,經費737.2萬元;省部級項目41項,經費291萬元;承擔橫向項目53項,項目經費合計1820萬元,,項目經費合計2848.2萬元。
重點實驗室在近年來共獲得國家和省部級各類獎項10項,其中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1項,陝西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5項、三等獎2項;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申請授權發明專利40項。出版國家級著作32部。三大檢索收錄論文280篇。
研究隊伍
概 況: 實驗室現有固定人員60餘人,有一批高水平的輕化工助劑化學專家和數名國內知名的學科帶頭人。其中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中國青年科學獎獲得者1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專家和國務院津貼獲得者1人,陝西省突出貢獻專家2人,教育部跨世紀人才2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1人,陝西省跨世紀人才3人,博士生導師 12人,正副教授30人。四十五歲以下青年教師中,留學歸國博士、博士後6人、在國外進修或合作研究半年以上的10餘人。目前已經建立起年齡結構、職稱結構、學歷結構較為合理且具國際競爭力的學術團隊。
教 授 :沈一丁,馬建中,張美雲,黃劍峰,安秋鳳,董文賓,韓 卿,張光華,王海毅,夏新興,徐永建,張素鳳,李小瑞,王學川,呂生華,強西懷,樊國棟,劉玉婷,李運濤,薛朝華,王秀峰,朱振峰
副教授 :薛朝華,黃良仙,曹麗雲,蒲永平,黃鳳萍
講 師 :李剛輝,費貴強,張 輝,馮見艷,王海花,辛 華,盧 靖,李翠艷,賴小娟
學術委員會人員:
主 任 :姚 穆 ( 西安工程技術大學,中國工程院院士)
副主任 :陳克復 ( 華南理工大學製漿造紙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工程院院士)
段鎮基 ( 中國皮革工程研究院,中國工程院院士)
委 員: 沈一丁 ( 陝西科技大學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張淑芬 ( 大連理工大學精細化工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張美雲 ( 陝西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王堯宇 ( 西北大學化學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馬建中 ( 陝西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何北海 (華南理工大學製漿造紙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黃劍峰 ( 陝西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張秋禹 ( 西北工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對外開放
實驗室要貫徹“開放、流動、聯合、競爭”的方針和運行機制,設立開放研究基金和開放課題,創造優良的研究工作環境,推進人才培養、學術交流與合作及學科建設等工作的開展。
(1)加強與國內外各重點實驗室、研究機構的合作。
該實驗室與製漿造紙國家重點實驗室、皮革化學與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等已經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將進一步加強合作,進一步進行聯合申請研究課題,互派研究人員及研究生去對方實驗室進行交流。
(2)設立專項對外開放課題基金。
定期發布開放課題申請指南,吸引國內外研究人員來實驗室工作,在公平競爭、擇優支持的原則下,經學術委員會審議批准後,對外公布執行。本實驗室歡迎國內外專家學者、特別是已獲得博士學位或相當水平的優秀中青年人員來實驗室進行合作研究。通過項目合作不斷引進國外先進技術,並有計畫的向國外一流的研究機構選派本實驗室的學術帶頭人進行學術交流與項目合作,鼓勵所有研究人員積極申請、承擔國家和省部級各類科研項目,為本實驗室的研究工作和建設提供充足的經費支撐。
(3)實驗室的大型儀器堅持對外開放。
該實驗室是陝西省大型儀器協作網會員單位,與西北大學、陝西師範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的大型儀器可以共享,並為國內研究單位、企業提供分析測試及相關技術服務。
(4)建立動態的科研隊伍。
實驗室在鼓勵科研人員服務於國家的同時,積極為青年科技人員創造出國留學、進修和合作研究的機會,聯合組建跨國的合作研究隊伍,促進固定人員在一個開放、流動的環境中工作。固定人員的相對流動有利於吸收國內外前沿研究信息,穩定青年核心隊伍,吸引海外學者。實驗室培養的研究生,畢業後分配在全國各地或國外高校、科研機構,實驗室注意加強與他們在學術上的聯繫,積極尋找合作機會。
(5)加強對外學術合作與交流。
實驗室加強與國內企業、科研單位的合作與學術交流,每年邀請國內大型企業的技術人員到實驗室進行學術交流以及科研合作。歡迎企業工程技術人員來實驗室進行產業化開發前期研究,並接受校外科研單位、企業的委託進行專項科研和工程課題研究,爭取多承擔企業的新產品開發、難題攻關及技術改造項目,爭取能主動為省內外的輕工企業遇到的技術難題提供技術支持和服務。
每年邀請一定數量的國內外相關學科的著名學者到實驗室進行學術報告、講座,接收博士後等人員的進修以及合作研究,積極鼓勵實驗室人員到國內外各著名高等學校、科研機構深造,攻讀學位,以加強青年學術骨幹的培養,促使其早日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