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大學

海南大學

海南大學(Hainan University),簡稱海大,坐落於濱海之城海口,是海南省屬綜合性重點大學,教育部財政部海南省人民政府合作共建高校,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畫”、首批“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畫”改革試點高校,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教育部來華留學示範基地建設高校,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國家“中西部高校綜合實力提升工程”入選高校,“中西部“一省一校”國家重點建設大學(Z14)聯盟”主要成員。海南大學由天津大學對口支援。

2008年,成為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2012年,躋身國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計畫”建設行列,先後獲得“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中西部高校綜合實力提升工程”等建設支持;2017年,被列為海南省“國內一流大學建設”重點支持高校,入選國家“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作物學入選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名單;2018年,入選 “部省合建”高校,納入教育部直屬高校排序。

截至2019年3月,學校海甸、城西和儋州三個校區占地面積5160多畝,下設31個學院(部),94個本科專業;2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0個一級學科博士點、32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7個專業碩士學位點;教職工3765餘人,專任教師2073人;全日制在校學生38000餘人,其中普通本科生33000餘人,碩士研究生4300餘人,博士研究生300餘人,國際學生400餘人。

基本介紹

基本信息,知名校友,歷史沿革,辦學條件,院系專業,師資力量,教學建設,學科建設,對外交流,學術研究,科研機構,科研成果,學術資源,文化傳統,校訓,校徽,校歌,校花,校旗,學校領導,現任領導,歷任領導,校園環境,知名校友,國際交流,合作辦學,舉辦研究中心,

歷史沿革

  • 私立海南大學
1947年初,由宋子文陳策顏任光梁大鵬等具有社會影響力的仁人志士發起,聯合當地社會名流和一些瓊籍愛國僑胞共同成立了私立海南大學籌委會,開啟了海南歷史上創建高等教育的先河。
1947年11月,海南農業學校改建為私立海南大學,私立海南大學成立。
私立海大學校在前後三年多的辦學時間裡,艱苦創業,為當地培養了近2000餘名人才。
1949年8月中旬,國民政府教育部正式批准海大立案。1950年4月,海南島解放,隨即私立海大撤銷,在原址上建起了南方大學海南分校。1952年南方大學撤銷。
  • 華南熱帶作物學院
1958年,在海南儋州市寶島新村成立了華南熱帶作物學院。與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緊密結合,並稱“熱作兩院”,被譽為中國熱帶農業科教領域的“雙子星”。
1996年,華南熱帶作物學院更名為華南熱帶農業大學
  • 原海南大學
1983年5月,位於海口海甸島上,原海南大學成立。在原海南師範專科學校、海南醫學專科學校和海南農學院的基礎上合併而成的,初設師範部、醫學部、農學部。校名由原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親筆題寫。
1986年和1989年,師範部和醫學部相繼獨立,脫離海南大學並分別成立海南師範學院海南醫學院
  • 海南大學
2007年8月14日,由華南熱帶農業大學與原海南大學合併組建新的海南大學,新海南大學的歷史以原華南熱帶農業大學的創建時間為起點(1958年)。
2007年11月,新海南大學成為海南省與教育部共建的高校。
2008年12月,海南大學獲準進入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行列。
2012年2月,海南大學列入國家“中西部高校綜合實力提升工程”重點建設的14所院校之一。5月,被教育部評為“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
2017年9月,入選國家首批“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名單。11月12日,海南大學寮國分校在寮國萬象市巴巴薩技術學院掛牌成立。11月17日,獲評第一屆全國文明校園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截至2019年3月,學校下設31個學院(部),94個本科專業。
院系專業
熱帶農林學院(海甸校區)
動物科學、動物醫學、風景園林、環境科學、農學、農業資源與環境、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生物科學類(生物科學、生物技術)、園林、園藝、園藝(卓越人才班)、植物保護、植物保護(卓越人才班)
熱帶農林學院(儋州校區)
財務管理(企業理財方向)、電子科學與技術、俄語(商務俄語方向)、風景園林(園林工程技術方向)、會計學(涉外會計方向)、物聯網工程、行政管理(行政文秘方向)、英語(旅遊英語方向)、園藝(草坪科學與工程方向)、植物保護(農藥與農產品安全方向)
國際旅遊學院
酒店管理、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行政管理
海洋學院
海洋科學、水產養殖學、藥學
材料與化工學院
材料類(高分子材料與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生物工程、套用化學
土木建築工程學院
工程管理、海洋工程與技術、建築學、土木工程
食品學院
食品科學與工程類(食品工程與科學,食品質量與安全)
機電工程學院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機械類(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車輛工程)、交通運輸、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自動化
信息科學技術學院
電子信息類(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計算機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安全、網路工程)、軟體工程、數學類(數學與套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
經濟與管理學院
財務管理、工商管理類(工商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市場行銷)、管理科學與工程類(物流管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國際經濟與貿易、會計學、金融學、經濟統計學、農林經濟管理
法學院
法學、法學(卓越人才班)
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公共管理類(行政管理,公共關係學,土地資源管理)
馬克思主義學院
思想政治教育
旅遊學院
會展經濟與管理專業(中外合作辦學)、旅遊管理類(旅遊管理,酒店管理,會展經濟與管理)、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
人文傳播學院
人文傳播學院介紹、戲劇影視文學(影視編導方向)、新聞傳播學類(傳播學,廣告學)、中國語言文學類(漢語言文學,漢語國際教育)
外國語學院
俄語、日語、外國語言文學類(商務英語,英語)
藝術學院
服裝與服飾設計(服裝表演方向)、環境設計、繪畫、設計學類(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服裝與服飾設計)、舞蹈編導、音樂表演(聲樂,器樂方向)
註:以上專業不完整,詳情請查看海南大學官網
以上表格資料來源於學校官網:

師資力量

截至2018年3月,學校有教職工3570餘人,專任教師1930餘人,其中具有正高職稱378人、副高職稱的615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占36%,具有海外一年以上訪學經歷的教師322人。擁有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國家教學名師、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國務院特貼專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人選等各類優秀專家300餘人。此外,還聘請了“兩院”院士、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歐元之父”蒙代爾、“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博螯亞洲論壇秘書長龍永圖等310多名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擔任兼職或客座教授。
兩院院士(4人):中國工程院院士(黃宗道、林浩然(雙聘))、中國科學院院士(袁承業(雙聘)、謝華安(雙聘))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李建保(1993年)(1996年)
中科院“百人計畫”入選者(1人):何朝族(2010年)
國家級教學名師獎獲得者(2人):譚兵(2007年)、王崇敏(2011年)
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王毅武、陳學光、李建保、潘賢麗、李會師、季小琴、譚兵、曹錫仁、廖建和、林強、馮永勤、孫紹先、安應民、耿占春、周永燦、吳興亮、姜宏、傅國華、楊小波、王崇敏、張歧、肖水平、劉康德、周兆德、曹陽、胡國柳、陳國華、劉復生、王家儒
全國優秀教師(1人):周永燦(2004年)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6人):羅素蘭(2004年)、周永燦(2005年)、林仕偉(2009年)、胡國柳(2010年)、羅紅麗(2011年)、潘勤鶴(2011年)
“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9人):林強、周永燦、姜宏、曹陽、羅素蘭、傅國華、王崇敏、鄧湘雲、張玉蒼

教學建設

據2017年6月海南大學官網顯示,學校有16個國家級教學質量工程項目,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國家級教學團隊2個,國家級特色專業8個,國家級精品課程2門,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1門,全國專業技術人才先進集體2個。
國家級特色專業(8個):園藝(2007年)、食品科學與工程(2007年)、水產養殖學(2007年)、法學(2008年)、植物保護(2008年)、農林經濟管理(2008年)、農學(2009年)、農業資源與環境(2010年)
國家精品課程(2門):《城市生態學》(楊小波)、《民事訴訟法學》(譚兵)
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1門):《西方經濟學》(蔡東宏)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海洋生物實驗教學中心
國家級教學團隊(2個):植物學課程群教學團隊(楊小波)、民法學國家級教學團隊(王崇敏)
“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畫”創新團隊(1個):熱帶特色海洋藥物芋螺素資源的研究與利用(羅素蘭)
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項目(1個):探索適應國際旅遊島建設需要的人才培養模式
卓越計畫項目(2個):“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2011年)、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2012年)
教育部“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建設項目”(1個):“海南大學法學教育實踐基地”(2013年)

學科建設

據2019年3月海南大學官網顯示,學校擁有3個“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3個國家重點學科(含1個培育學科),12個省級特色重點學科;2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0個一級學科博士點、32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7個專業碩士學位點。
  • 重點學科
國家重點學科(2個):作物遺傳育種、植物學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個)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
農業部重點學科(2個)作物遺傳育種、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
海南省一級學科重點學科(4個):化學工程與技術、法學、作物學、馬克思主義理論
海南省一級學科重點(培育)學科(4個):套用經濟學 、植物保護 、園藝學 、中國語言文學
海南省二級學科重點學科(6個):水產養殖、材料物理與化學、旅遊和管理、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通信與信息系統、農業經濟管理
  • 博碩士學位授予
博士後流動站(1個):作物學生物學
一級學科博士點(5個):作物學、法學、生物學、信息與通信工程、生態學
級學科碩士點(24個):作物學、法學、植物保護、信息與通信工程、農業資源利用、套用經濟學、畜牧學、生物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土木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食品科學與工程、園藝學、水產、藥學、工商管理、馬克思主義理論、生態學、風景園林學、軟體工程、草學、美術學、中國語言文學
專業學位(7個):法律碩士、工商管理碩士(MBA)、公共管理碩士(MPA)、農業推廣碩士、工程碩士等

對外交流

截至2013年10月末,學校與境外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95所海外友好院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校際關係,有校際交換學生項目、中外人才培養項目、SAF項目、海外帶薪實習項目、假期遊學項目等多種形式的聯合培養計畫,每年選派上百名優秀本科生、研究生前往美國、英國、法國、加拿大、新加坡、俄羅斯、日本等國家和台灣地區的高校學習深造。
學校實施“請進來”戰略,邀請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阿爾費羅夫教授等100餘位境外著名專家學者來校講學和交流;實施“走出去”戰略,大力資助教師和管理幹部出國(境)留學、訪問交流、參加國際會議和開展科研合作;實施校際交換學生項目、中外人才培養合作項目和學生海外高技能培訓、專業實習和暑期帶薪實習項目;學校利用理事會平台,聘請海外僑領、企業家、政府官員和著名學者擔任理事會成員,積極吸納各方力量,促進學習各項事業的發展。
學校作為國務院僑辦批准設立的首批全國22家華文教育基地之一,先後培養留學生近3000餘名;面向國內在加深與天津大學對口支援合作基礎上,與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開大學、中國農業大學、武漢大學、南昌大學、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高校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合作;與海口市、省科技廳、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等建立了更加緊密的合作關係。
2017年6月20日,中國首個旅遊類中外合作辦學機構——海南大學亞利桑那州立大學聯合國際旅遊學院經教育部批准設立,並將於2017年正式招生,其成立將有助於為中國培養一批具有國際視野、熟悉旅遊新業態、通曉旅遊政策與公共服務的高水平旅遊業管理人才。

學術研究

科研機構

據2018年10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有2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含1個培育基地)、9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4個省部級工程研究中心,4個海南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個海南省省級研究所,4個聯合研究機構,3個省級協同創新中心,1個教育部“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畫”創新團隊,1個農業部科研創新團隊。
級別
項目名稱
國家重點實驗室
省部共建南海海洋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
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
海南省熱帶生物資源可持續利用重點實驗室-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熱帶生物資源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熱帶島嶼資源先進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熱帶作物新品種選育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熱帶多糖資源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農業部實驗室
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實驗室(海口)
海南省重點實驗室
海南省耐鹽作物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
海南省熱帶動物繁育與疫病研究重點實驗室
海南省熱帶水生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
海南省精細化工重點實驗室
海南省矽鋯鈦資源綜合開發與利用重點實驗室
海南省特種玻璃重點實驗室
海南省INTERNET信息檢索重點實驗室
海南省人文社科基地
海南省歷史文化研究基地
海南省南海政策與法律研究中心
海南省全域旅遊研究基地
高等學校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與海南文化資源研究中心
海南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海南省海洋通信與網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海南省精細化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海南省院士工作站
侯保榮院士工作站
海南省“海智計畫”工作站
海南省“海智計畫”海南大學工作站
海口市重點實驗室
海口市動物基因工程重點實驗室
海口市環境毒理學重點實驗室
海口市海洋藥物重點實驗室
海口市新藥研發檢測中心
海口市固廢物資源利用及環境保護重點實驗室
海口市綠色催化與反應工程重點實驗室
海口市電子農務重點實驗室
海口市信息安全綜合技術創新實驗室
海口市生物活性物質與功能食品開發重點實驗室
海口市熱帶農產品深加工技術重點實驗室
海口市無人智慧型裝備與海洋信息技術重點實驗室
聯合研究院
海南國際旅遊島發展研究院
海南低碳經濟政策與產業技術研究院
海南省智慧城市研究院
司法文明協同創新中心南方基地
省級協同創新中心
海南省天然橡膠協同創新中心
海南省優質矽資源先進利用及特種玻璃協同創新中心
海南省綠色智慧島協同創新中心
海南省研究所
海南省食品科學研究所
校級研究所
海南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
海南大學中國現代經濟理論研究所
海南大學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海南大學格更路簿究中心

科研成果

據官網2014年8月信息,“211工程”三期建設以來,先後獲得紐斯塔特國際文學獎、教育部高校科研優秀成果獎、海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特等獎、海南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海南省科技成果轉化獎一等獎、海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等省部級以上獎勵近百項,獲授權專利近百項。
2009年-2014年,學校承擔的“973”、“863”、科技支撐計畫、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項目數量逐年增加,科研立項經費快速增長,2011年突破1.2億元,比2008年增加了近5倍。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教育部高校科研優秀成果二等獎1項,海南省社科科學優秀成果特等獎1項、海南省科技成果轉化獎一等獎1項、海南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項、海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6項、紐斯塔特國際文學獎及其它省級以上獎勵30多項,獲授權專利27項。
  • 自然科學類科研成果 (2008年—2013年)
序號
成果名稱
完成人(前三位)
獲獎級別
年度
1
石斑魚遺傳多樣性及其種質評價技術的研究
尹紹武 陳國華 張本
海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8
2
流動沙丘的固定和綠化用新材料、新結構及其野外實踐效果研究
李建保 陳永 周青平
2010
3
熱帶水產養殖動物微生物性疾病檢測及其安全高效控制技術研究
周永燦 謝珍玉 王世鋒
2011
4
高溫氣固分離陶瓷過濾管材的研製及套用
李建保 鄧湘雲 姬忠禮
2012
5
極值圖論的相關度序列理論及其套用
尹建華 高澤圖 尹夢曉
2012
6
中國棉葉蟎各近似種的研究
程立生 蔡雙虎 蔡篤程
海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8
7
綠色環保型農藥----16%氟矽唑水乳劑與10.5%阿維.噠微乳劑的研製及套用
李嘉誠 馮玉紅 林強
2008
8
一種補償網路控制系統隨機時延的新方法
杜峰 杜文才 雷榰
2009
9
幾種魚鰾的成分分布規律及魚鰾寡肽的製備技術研究
段振華 易美華 汪菊蘭
2009
10
海巴戟(NONI)規範化種植和精深加工技術及套用
符文英 邢詒旺 雲韻琴
2009
11
海南城市與農村生態環境理論研究與套用
楊小波 吳慶書 李東海
2010
12
馬氏珠母貝育種和養殖新技術
王愛民 王 嫣 顧志峰
2010
13
金、磷酸鈣和氧化鈦光功能納米材料及性能研究
劉鐘馨 曹獻英 文 峰
2010
14
三維醫用體數據穩健多水印算法研究
李京兵 杜文才 黃夢醒
2012
15
轉基因水稻穎花突變體形態學鑑定、遺傳學分析和基因克隆
羅麗娟 何朝族 張 艷等
2012
16
優質“定安黑豬”標準生產技術體系的研究與示範推廣
王鳳陽 吳科榜 李笑春
海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8
17
長豐2號紫長茄引進、試驗與示範推廣
林師森 成善漢 符海秋
2011
18
海巴戟(NONI)產業化技術集成及推廣套用
符文英 邢詒旺 符傳賢
2012
19
綠色農藥新製劑的產業化及套用推廣
李嘉誠 林強 李鵬
海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2
  • 社會科學類科研成果 (2008年—2012年)
序號
成果名稱
完成人(前三位)
獲獎級別
年度
1
世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比較研究
趙康太 沈德理 張雲閣
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2009
2
海南歷史文化大系(10卷104本書)
曹錫仁(參與)
海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特等獎
2009
3
中國共產黨農村思想政治教育史
李德芳 楊素穩
海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
2009
4
現代化背景下的海南大特區
曹錫仁 魯兵
2009
5
海南農村基層政治與社會發展研究
李德芳
2012
6
股權結構與企業資本支出決策:理論與實證分析
胡國柳 黃景貴 裘益政
2009
7
論黎族文身的倫理隱喻
鄭小枚
2009
8
論我國民法典總則中的智慧財產權保護規則
王崇敏 張麗娜
2009
9
股權分置、公司治理與股利分配決策:現金股利還是股票股利?
胡國柳等
2012
10
高校創新性基礎科學研究團隊特徵研究——以湯姆遜—盧瑟福團隊為例
夏代雲等
2012
11
什麼是當代文學批評?——一個理論論綱
劉復生
2012
12
多變數整體模式累加多層統計模型的建立及其在組織績效預測上的套用研究
劉殿國等
2012
13
海南農村基層政治與社會發展研究
李德芳
2012
14
股權分置、公司治理與股利分配決策:現金股利還是股票股利?
胡國柳等
2012
15
高校創新性基礎科學研究團隊特徵研究——以湯姆遜—盧瑟福團隊為例
夏代雲等
2012
16
什麼是當代文學批評?——一個理論論綱
劉復生
2012
17
多變數整體模式累加多層統計模型的建立及其在組織績效預測上的套用研究
劉殿國等
2012
18
民間資本投資基礎設施領域研究
王麗婭
海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2009
19
中國天然橡膠經濟問題研究
柯佑鵬 過建春
2009
20
《企業柔性管理——獲取競爭優勢的工具》
安應民、郝冬梅
2009
21
貫徹科學發展觀——海南幹部讀本
王毅武 彭京宜
2009
22
丘濬集(10冊)
(明)丘濬著 周偉民 王瑞明 崔曙庭 唐玲玲點校
2009
23
商法學
徐民
2012
24
制度遞延逆反論——一個典型制度變遷的案例描述與推論
張爾升
2009
25
蛻變中的歷史復現——從“革命歷史小說”到“新革命歷史小說”
劉復生
2009
26
海南文物保護、開發、利用與發展戰略
閻根齊 梁小平
2009
27
海南農業保險補貼與需求研究
王芳
2012
28
我國高校防範和處理邪教問題研究
趙康太等
2012
29
海上侵權法律制度研究
張麗娜
2012
30
商法學
徐民
2012

學術資源

  • 館藏資源
據2017年6月海南大學官網顯示,海南大學由海甸總館、儋州校區和城西校區兩個分館及19個二級館組成,館舍面積總計46296平方米。其中海甸館33206平方米,儋州分館6506 平方米,城西校區分館面積3200平方米,19個二級館面積總計3384平方米,全校生均圖書館舍面積1.2平方米,共有閱覽座位5178個。
海南大學圖書館有藏書471.07萬冊,其中,紙質文獻(含紙質圖書、期刊合訂本)270.69萬冊,電子圖書200.38萬冊,生均圖書總量122.35冊,其中生均紙質文獻70.3冊,生均電子圖書52.01冊。 另外,還有中外文電子資料庫,如維普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萬方數據資源系統等中文資料庫和Science Direct、SCI、SciFinder、EI等國際知名的外文資料庫,可查詢檢索國內外重要的哲學、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期刊題錄與全文資料。
  • 學術期刊
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83年創刊,是海南省惟一進入CSSCI的學術期刊;連續四次被評為“全國百強社科學報”的期刊;2000年被評為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2001年獲《CAJ-CD規範》執行優秀獎。
熱帶生物學報》由海南大學主辦,海南省教育廳主管,公開發行。選登熱帶生物領域學術論文、研究報告、專題評述、學術問題討論、研究簡報(或快報)、成果摘要等稿件。該刊已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萬方數據(CHINAINFO)系統科技期刊群》和《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等資料庫收錄。2013年9月被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評為“中國科技核心期刊”。

文化傳統

校訓

海納百川,大道致遠
 “海納百川 大道致遠”,通過上下句的相互承接,實際上構成了三層邏輯遞進關係。
第一層意思彰顯出海大人以博大的胸懷和氣魄,以開放、包容的辦學理念和治學精神,積極獲取、吸納和消化全人類的文明成果,無論在何種環境下都能兼容並包;
第二層含義表達了海大人對人類社會精神世界和物質世界諸學科領域之真諦的探索和追求,並較全面地反映了海大人在追求人類社會普世價值、追求科學真理的大道上孜孜不倦,上下求索,追求卓越,不斷進取的精神狀態和精神訴求;
最後一層意思則顯示出海大人對學校發展。對人生社會未來美好願景的理想企盼、展望和追求。這三層意思共同構成了海大精神的豐富內涵。

校徽

校徽由中英文校名、海水紋、椰樹、“HN”外文字、創辦年份等要素組合而成,整體造型採用國際著名學府普遍使用的象徵權威教育機構的盾牌形狀,設計風格簡潔大方、嚴謹高雅、清新自然,具有時代感和國際化特色,易於傳播。
校徽校徽
抽象的海水紋圖和椰樹淺影體現了海南的熱帶區位優勢,彰顯了學校“熱帶、海洋、特區、旅遊”的辦學特色,在視覺上也增加了校徽的層次感、節奏感和空間感;校徽中心位置代表“海南”的外文字“HN”穩重有力地抓住了客群的視覺,字母H、N左右重疊交融而成,被漸行漸遠的海水托起,既反映了兩校合併的歷史淵源,又蘊含了“海納百川、大道致遠”的校訓精髓。
校徽主色調採用校色“海大藍”單色設計,代表廣闊海洋和藍天,象徵著科技、嚴謹、理性和智慧;彰顯了海大的治學態度和大學精神,與學校的整體文化融為一體。

校歌

作詞:李叔同,作曲:沈一
峨峨五指蕩蕩南溟,
海南大學校歌石碑海南大學校歌石碑
際區宇兮競進,
斯吾校兮誕降,
試看波濤壯闊長風卷處,
中有園林幽勝黌舍連綿;
更英英多士濟濟群賢,
奮雲霄而振翮,
勵德業以日新;
偉哉華夏,爛哉文明,
誰與開來繼往,
懸此的兮共赴,
垂校譽兮萬年!

校花

海南大學的校花是-鳳凰花。鳳凰木(Delonix regia),豆科鳳凰木屬的植物。原生非洲馬達加斯加。野外屬瀕危物種。在海南大學海甸校區和儋州校區為常見的觀賞品種落葉喬木。

校旗

校旗校旗

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黨委書記
校長、黨委副書記
黨委副書記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副校長
傅國華、胡新文、陳險峰、王崇敏、梁謀
信息來源:

歷任領導

姓名
簡介
(1947-1948 )著名物理學家、教育家。
(1948-1949)中國數學學會第一屆常務理事,中國最早研究複變函數論的學者之一。
(1949-1950)留美博士著名政治學者,教授。
(1957-1978)農學家,原農業部部長、黨組書記,中國科協副主席。
(1978-1981)原海南區黨委農場部部長、海南農墾局黨組副書記。
(1981-1991)橡膠栽培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研究天然橡膠栽培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1991-1994)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
余讓水
(1994-1998)農業學家。
(1998-2007)熱帶農業學家,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院長。
(2002-2007)著名青年法學家。
(2007-2018)材料科學學家,中國十大傑出青年。

校園環境

據學校官網2014年8月信息顯示,學校有海甸、儋州和城西三個校區,海甸校區為主校區,校園總占地面積5200餘畝,校舍建築面積130萬平方米,圖書館藏書314餘萬冊,建有體育館、田徑場、游泳池、籃球場、排球場和網球場等完備的場館服務設施。
海南大學圖書館屬海南省建省十周年的重點文化教育項目,它由海甸總館、儋州校區和城西校區兩個分館及19個二級館組成,館舍面積總計43632平方米。其中海甸館33106平方米,儋州分館6500平方米,城西校區分館面積2300平方米,19個二級館面積總計1726平方米,全校生均圖書館舍面積1.41平方米。全校圖書館共有閱覽座位4587個,海甸館有3704個,儋州校區和城西校區分館合計閱覽座位200個,19個二級館有閱覽座位503個,多媒體閱覽座位180個。
  • 海甸校區
海南大學海甸校區位於海口市海甸島上,占地3000餘畝。分為教學區,學生區,教工區,旅院區,為一本生源就讀主校區。其被譽為“海甸島人民公園”,是整個海甸島內最大的單位。校區新南門是世紀大橋,直通橋西教師區,再往西就是美麗的海口灣。北門附近有著名的白沙門公園瓊州海峽海灘。南門附近是海口市教育局和海南廣播電視大學海甸校區。東門對面為海口市人民醫院
住宿:學校內有學生宿舍24棟,教師宿舍76棟.教學樓11棟,二級學院樓7棟。
餐飲:校內有學生食堂七個,合計餐廳16個,第一、二、三、四(麵食餐廳)五、六、七號學生食堂、清真食堂、複合餐廳、西餐廳等,此外還有水吧、私營咖啡廳、西餐廳、中西混合餐廳等。
交通:校區內有單行道7處,三岔路口30個,十字路口21個,校內保全崗亭8個。此外還有便利的校車服務系統,每次乘坐需要一元。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美蘭區人民大道58號。郵政編碼:570228
  • 城西校區
  • 儋州校區
海南大學儋州校區是原華南熱帶農業大學校區。位於海南西部素有“詩鄉歌海”之稱的儋州市,毗鄰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院區,校區面積占地1700餘畝,截止2012年9月,校區在校學生人數4000餘人。
地址:海南省儋州市寶島新村。郵政編碼:571737

知名校友

姓名
簡介
農業部農墾司司長,高級工程師,中國熱帶作物研究會副理事長。
原海南省政協副主席,民革海南省委主委,第八、九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二屆海南省政協常委,第八、九屆民革中央委員、第十屆民革中央常委
博士生導師,原國務院扶貧辦副主任,中國農業學院院長、黨組書記、中共十五大代表、候補中央委員。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
博士生導師,教授,原南京農業大學校長,江蘇省第十屆人大代表。
曾獲得“賈烏德·海珊”青年科學家獎,我國著名的熱帶生物學專家,曾任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農業大學校長等職,全國政協常委,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
美國馬里蘭大學博士後,加州大學植物科學系教授,現任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中國農業大學特聘專家,長江學者,08年成為中央“千人計畫”特聘專家。
諾丁漢大學當代中國學學院院長,諾丁漢大學孔子學院院長,著名華人經濟學家,經濟學教授,聯合國開發計畫署世界銀行經濟顧問。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植物生理與生物化學學術帶頭人,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博士後,博士生導師,長江學者,先後主持國家基金委重點項目、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規劃(973計畫)項目等多個科研項目。
海南大學黨委書記,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園藝所所長;海南省科技廳副廳長;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華南熱帶農業大學黨委書記。
長江學者,中國農業科學院博導,加州大學終生教授,在《Nature》、《Science》、《PNAS》、《Plant Cell》等國際著名刊物上發表論文多篇。受聘為湖南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學科帶頭人。
海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環境與植物保護學院院長。為國務院第六屆學位委員會學科組成員,
農業部南亞熱帶作物病蟲害監測防控項目牽頭專家,熱帶作物學會植保專委會主任。
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國橡膠研究所副所長,國際橡膠研究與發展委員會(IRRDB)理事。
1957年出生,研究員,博士研究生導師;現任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所長。
康奈爾大學博士後,國家“千人計畫“引進學者,北美葡萄育種協會主席,中國園藝學會葡萄與葡萄酒分會會長顧問,佛羅里達州園藝學會副主席。中國農業大學教授
新加坡國立大學分子農業生物學院Res博士後,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生命科學學部教授,中科院“百人計畫”成員,中科院微生物所植物基因組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博導,現任海南大學農學院院長與國家重點(培育)實驗室主任
博導,現任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院長、國家重要熱帶作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海南省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
海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原海口市市長
現任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博士研究生導師。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熱帶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黨委書記,博士研究生導師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椰子研究所所長,碩士研究生導師。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國際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
《世界經濟》編輯部主任。商務部WTO司顧問,中央電視台財經頻道特約評論員、新華社特約觀察員、
世界經濟論壇(達沃斯)青年全球領袖、北京大學等高校兼職教授。
研究員,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熱帶生物技術研究所課題組長(PI),國家甘蔗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
《Sugar Cane International》編委,國際糖業科技協會(IAPSIT)理事,海南省生物工程學會、
海南省遺傳學會理事,博士研究生導師。
突出貢獻優秀專家;熱帶農業科學院環境與植物保護研究所所長,博士研究生導師,國家麻類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
海南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辦公廳黨組成員;中共海南省瓊海市委書記、海南省科學技術廳廳長、黨組書記、曾任海南省農業廳廳長、黨組書記,兼任海南省農業科學院黨委書記,三沙市首任市長。
畢業於油畫系,是首屆博鰲論壇的形象代言人,06年亞洲小姐中國內地賽區亞軍。
曾任廣東省吳川市副市長。現為九三學社中央委員會委員,廣東省政協常委,廣東省中華職業教育社副社長。
經濟學博士,美國加州州立大學訪問學者。現為廣州市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經濟學研究員。
農業部南海區漁政局副局長
英國劍橋大學植物科學系博士後,研究員。華南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植物病理學會副理事長、廣東省植物病理學會理事長、廣東省青年科學家協會常務理事等職。
華南農業大學教授,博導。華南農業大學熱帶亞熱帶真菌研究室主任,美國植物病理學會外籍會員。
作家,書法家。著作《長路》 ,《天眼》等
美國密西西比州立大學生化與分子生物學系博士,美國西維吉尼亞大學MBR腫瘤中心及微生物免疫與細胞生物學系副教授。
現任海南省農墾科學院院長,中國生態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天然橡膠協會常務理事。
海南省教育廳副廳長,兼任中國農業技術經濟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高等農業教育後勤研究會常務理事。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中外葡萄與葡萄酒》編委。
甘肅農業大學農學院教授,博導,農學院副院長,甘肅省作物遺傳改良與種質創新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作物種質資源首席研究員, 博導。現任吉林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農業部東北作物基因資源與種質創製重實驗室、 農業部植物新品種測試中心 主任,吉林省政協第十屆委員
海南海聖源旅行社有限公司董事長
溫州市副市長,溫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擅長版畫、水彩畫。現任海南農墾報主任主編。
作家,原名王碩,曾出版個人詩集《椰島抒情》,現為吉林省作家協會會員
昌江黎族自治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曾任海南省海洋廳廳長,海口市長,海南省副省長。現為海南省政協副主席。
寧波大學法律研究所所長
廈門福信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
王凌雲
作家,筆名一行,任教於雲南大學哲學系。
為82級校友,愛伲集團創始人,董事長。愛伲集團為國家重點龍頭企業,星巴克亞太地區唯一合作夥伴。
著名電競解說,GTV人氣最高的女主持。前星際爭霸2職業選手,並擅長DOTA、魔獸爭霸、LOL等,曾多次獲得國際賽事的冠軍,被國內玩家稱為“MISS大小姐”,2013年7月參與江蘇衛視《非常了得》。
陳烈貴
84級法學專業,先後創辦了海南金桃李實業有限公司、海南中嘉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海南凝聚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並擔任公司董事長。

國際交流

合作辦學

2017年9月25日上午,海南大學亞利桑那州立大學聯合國際旅遊學院(下稱海南大學國際旅遊學院)在海口舉行揭牌儀式。該學院是我省首箇中外合作辦學機構,也是我國首個旅遊類中外合作辦學機構。
據介紹,海南大學國際旅遊學院設有酒店管理專業、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以及行政管理專業,首屆新生共268名(含保留學籍)。本學期,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將派出6位核心教師到該學院授課,學院還將公開招聘4名外籍教師承擔學院英語教學工作。值得一提的是,該學院同時也被認定為雅思認可機構,將使用雅思考試作為學生畢業的語言測試衡量標準。

舉辦研究中心

2017年9月25日上午,由海南大學和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聯合舉辦的國際旅遊研究中心宣告成立。
國際旅遊研究中心旨在推動中國旅遊研究的國際化進程,對旅遊領域相關的地區性、全國性和國際性的重要問題進行研究,為國際旅遊提供一個研究和討論的平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