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教育公平

城鄉教育公平,是指在城鄉範圍內統籌教育資源的配置,打破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和社會結構的束縛,構建動態均衡、雙向溝通、良性互動的教育體系和機制,推進教育的經濟功能、政治功能、社會管理功能和文化功能的實現,廣泛地提高城鄉勞動者的素質,增強我國人力資源優勢,促進城鄉經濟協調發展,縮小城鄉貧富差距,最終實現教育機會均等、教育過程公平、教育結果公平,實現不同教育層級包括初級教育、義務教育、職業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均衡協調發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城鄉教育公平
  • 外文名:urban-rural educationfairness
性質,套用,

性質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教育改革經歷了恢復秩序、變革體制、深化改革、追求質量四個階段的發展,尤其是近年來我國在教育方面投入了很大力度,取得了顯著的教育成果。然而我國教育投資在城鄉方面的投入還存在較大差距,教育機會的差異、師資力量的差距以及農民工子女受教育歧視的現象仍然存在。教育投入總量的增加並沒有實現我國城鄉教育公平,反而一定程度上拉大了城鄉教育的差距。基於這一背景,可知城鄉教育公平是我國構建城鄉一體化勞動力市場的重要條件,也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根基,打好這一根基對於提高國民精神文明素質,提高勞動者的收入和消費水平,擴大內需,刺激經濟發展,拉動就業,具有循環促進的作用。

套用

在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所作政府工作報告中對2020年前我國教育改革發展作了全面部署,把促進教育公平排在首位。足以體現國家對教育公平的重視,城鄉間教育公平是教育公平的重要內容,在城鄉統籌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背景下更應該得到政府的重視,有關的研究也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城鄉教育公平的實現有利於提高我國人力資本的數量和質量,提升我國總體教育水平,為我國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智力支持、人才支撐和知識貢獻。當前我國農村人口仍然占總人口的大多數,實現城鄉教育公平更有助於開發農村的人力資本,實現人力資本增值,提高我國的生產力,促進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加快我國城鎮化建設,有效發揮教育在經濟成長和社會進步中重要作用和突出貢獻。
以城鄉教育公平促進城鄉社會公平,加強社會的穩定團結,激發全體勞動人民的勞動創造積極性,共同為創建和諧社會出力,有利於加強我國的家庭美德、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建設,夯實我國執政興國的基礎。
統籌城鄉教育發展,有利於“三農”問題的解決。促進城鄉教育公平是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加快城鎮化建設步伐、統一城鄉勞動力市場的重要前提,因而實現城鄉教育公平有利於徹底破除城鄉分割的二元經濟社會結構,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