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不同交通方式可達性對居民小汽車出行的影響研究

城市不同交通方式可達性對居民小汽車出行的影響研究

《城市不同交通方式可達性對居民小汽車出行的影響研究》是依託陝西師範大學,由黃曉燕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城市不同交通方式可達性對居民小汽車出行的影響研究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黃曉燕
  • 依託單位:陝西師範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小汽車迅速發展引發的負面效應成為制約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瓶頸,相關政策的制定迫切需要研究的支撐。本研究從現實社會需求及多學科前言聚焦的減少小汽車出行,引導綠色低碳交通出行方式等理念出發,首先構建多尺度不同情景下交通方式可達性測度方法,分析交通方式可達性的空間差異;其次,採用結構方程模型的方法分析不同交通方式可達性對小汽車出行的總體影響;第三,細化科學問題,剔除居民自選擇的混淆效應,分析交通方式可達性對不同社區類型和居民群體的影響;最後進行理論總結及政策意義解讀,並提出引導合理交通出行方式的城市建成環境調整的政策途徑。本研究理論分析與實證研究並重,力圖為城市地理學、交通地理學相關理論和分析框架提供補充,為城市規劃提供空間思路和政策途徑。

結題摘要

小汽車迅速發展引發的負面效應成為制約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瓶頸,相關政策的制定迫切需要研究的支撐。本研究從現實社會需求及多學科前言聚焦的減少小汽車出行,引導綠色低碳交通出行方式等理念出發,在構建多尺度不同情景下交通方式可達性測度方法的基礎上建立模型分析了捷運、常規公交、公共腳踏車、小汽車等不同交通方式可達性對城市居民小汽車擁有及出行的影響。在研究中細化科學問題,剔除居民自選擇的混淆效應,考慮了不同交通方式可達性和建成環境對不同偏好和不同收入居民群體影響的差異性。項目主要使用了城市建成環境和城市交通網路等空間信息和屬性數據以及西安市捷運對出行行為的影響1151份調查問卷數據,公共運輸可達性對保障房居民出行的影響1251份調查問卷數據,公共腳踏車使用420份調查問卷數據。項目發現公交可達性對小汽車擁有的負向效應,公共運輸可達性越好的社區,小汽車擁有的機率越低;發現捷運發展可以抑制小汽車和電動腳踏車擁有量的增加,捷運社區的居民,擁有小汽車和電動腳踏車的機率小於非捷運社區居民,擁有腳踏車的機率高於非捷運社區居民,搬到捷運社區居住的人,小汽車和電動腳踏車擁有量增長的速度慢;發現捷運有利於提高居民的公共運輸使用頻率減少私人小汽車駕駛里程;發現公共腳踏車對於小汽車出行替代率較低僅為5%,公共腳踏車出行主要和步行、公交、捷運進行銜接換乘,解決最後一公里問題。具有公交出行偏好,居住在公共運輸可達性越好的區域的居民使用公共腳踏車與公交和捷運銜接的機率越大。這些發現在一定程度上為城市公共運輸和軌道交通的發展可以緩解交通擁擠和減少環境影響提供了有力證據。項目最後進行理論總結及政策意義解讀,提出了引導合理交通出行方式的城市建成環境調整的政策途徑。本研究理論分析與實證研究並重,力圖為城市地理學、交通地理學相關理論和分析框架提供補充,為城市規劃提供空間思路和政策途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