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出身世家 1887年11月24日,曼施坦因出生於
東普魯士 的
柏林 ,出生名為弗里茨·埃里希·格奧爾格·愛德華·馮·萊溫斯基(德語:Fritz Erich von Lewinski genannt von Manstein,英語:Fritz Erich Georg Eduard von Lewinski),出身名門貴族,是炮兵上將愛德華·馮·萊文斯基(1829-1906)和海倫·馮·希普林(1847-1910)的第十個孩子。曼施坦因的母親海倫的小妹妹赫德韋格·馮·希普林和步兵上將喬治·曼施坦因(1844-1913)結婚之後很長時間沒有子嗣,所以曼施坦因還沒有出生前就決定過繼給他的姨父。曼施坦因剛出世不久,
萊溫斯基 就給老曼施坦因發了電報:“你今天得到了一個健康的孩子。母子平安。恭喜。”
1913年就讀於柏林軍事學院的曼施坦因 曼施坦因不僅僅其父是普魯士將軍,他的兩個爺爺也是
普魯士 將軍(其中一個在1871年的
普法戰爭 中率領一個軍),他的舅舅也是將軍;大名鼎鼎的陸軍元帥兼
德國總統 保羅·馮·興登堡 也是他的伯父。他命中注定要以軍人為職業。曼施坦因在
斯特拉斯堡 接受中學教育(1894-1899),這裡在1870到1871年的戰爭後就成為了
德意志帝國 的一部分。然後他在位於
普倫 和格羅斯利希費爾德的少年候補軍官團度過了六年時光(1900–1906)。
1906年3月,曼施坦因作為一名見習軍官參加了
近衛軍 步兵第3團(Garde zu Fuß)。
1914年,晉升為
中尉 。同年,曼施坦因又回到近衛步兵第3團,不久後擔任近衛第2後備團的副官。
牛刀初試 1915年,曼施坦因晉升為上尉。
曼施坦因和部下 1920年晉升為連長,
1927年晉升為
少校 ,且在
總參謀部 工作,並出訪國外了解軍事情況。直到1933年
納粹黨 篡奪權力,結束了魏瑪時期,德國開始擴充軍隊,破壞《
凡爾賽條約 》。
1927年,曼施坦因晉升為少校。由於訪問過一些歐洲國家的
裝甲部隊 ,曼施坦因得到了很多經驗和信息。
1932年,曼施坦因晉升為中校,次年晉升為上校。
1936年10月,他晉升為
少將 ,出任德國陸軍總參謀部首席軍需部長,隨後升任德國陸軍總部首席副總參謀長,開始接觸德國陸軍的高層決策機構。
1938年4月,曼施坦因擔任第18步兵師師長。
1939年4月,曼施坦因晉升為中將。
閃擊波蘭 1939年8月18日,曼施坦因調任南方集團軍總部的參謀長,司令是
龍德施泰特 上將,準備實施入侵波蘭的“
白色計畫 ”(Operation Fall Weiss)。在這裡,他和龍德施泰特的作戰處長袞特·布魯門特里特上校一起制定
作戰計畫 。龍德施泰特採納了曼施坦因的方案,此方案要求將南方集團軍的主要裝甲單位集中到
瓦爾特·馮·賴歇瑙 上將率領的第10集團軍,以求得決定性的突破,從而在
維斯瓦河 以西包圍
波蘭軍隊 主力。其他兩個從屬於南方集團軍的軍團,
威廉·李斯特 上將率領的第14集團軍和
約翰內斯·布拉斯科維茨 上將的第8集團軍,則負責在兩翼支持
賴歇瑙 的裝甲突擊力量直搗波蘭的首都
華沙 。
曼施坦因 私底下曼施坦因對於進攻波蘭並不是特別熱心,他認為波蘭作為德國和蘇聯之間的
緩衝區 更好,而且他也擔心進攻波蘭將會導致
盟國 進攻,從而將德國拖入兩線作戰的窘境。在德占區,南方集團軍集群於1939年9月1日順利發起進攻。第10集團軍的裝甲兵部隊追趕上了撤退的
波蘭人 ,使他們來不及建立防線,第8集團軍在他們的側翼,防止分散的波蘭軍隊在
羅茲 、
拉多姆 、
波茲南 地區集結,形成比較聯貫的軍隊。按照原計畫,南方集團軍應該首先向
維斯瓦河 直進然後轉向華沙,鑒於戰場形勢的變化,曼施坦因和龍德施泰特決定在拉多姆地區對波蘭軍隊進行合圍。包圍取得了成功,清除了從南部到華沙的成規模的抵抗力量。
調頭法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 初期,曼施坦因以參謀長的身份在幕後發揮影響,為
德軍 進攻
法國戰役 規劃了以
施里芬計畫 的基本架構,此計畫為德軍裝甲集群主力配置在北方的A集團軍群,目的是攻占法國北部的廣大臨海土地,以準備跟
英國 作戰(當時德國各高層軍官並不認為可以在西線戰場上得到決定性的勝負來擊敗法國,與其去強求那不可能的幻想,不如以局部勝利為目標,因此才打算效仿
施里芬計畫 ),其正面強攻
比利時 和
荷蘭 ,跟英法主力硬碰硬。但曼施坦因認為:在我們這一代人中,居然無法制定出更好的計畫,而還要去仿照前人的計畫。因此他修改了此計畫,主張應將裝甲集群主力配置在南方的B集團軍群,穿越
阿登山區 ,由後方截斷孤立的英法主力軍隊。
他的計畫一開始並未受到重視。爾後由於一架聯絡飛機失事迫降於比利時,機上的軍官以及進攻計畫被比利時所截獲後轉交英法,引起了總參謀部的震動。在經過多次努力提交計畫的情況下,得到了
希特勒 的接見,接見中他向希特勒介紹了自己的計畫,進而得到了在軍事上愛冒險的希特勒大大賞識,並且被付諸實施,德軍最終得到極大成功,裝甲兵部隊一路直衝
英吉利海峽 ,
英法聯軍 只好沿海路撤回到
英國 ,也注定了法國的潰敗。
曼施坦因計畫地圖 在1940年的
法國戰役 中,德軍並不像大家所想像的具有壓倒性的優勢,實際上法軍無論從人數還是坦克數量上來講都多於德軍,但德軍通過集中裝甲集群的力量,在擁有正確的戰略戰術思想和富有衝勁的將軍的前提下,最終得到了極大的成功,以閃擊戰一舉打垮了法國。此時曼施坦因只擔任第38軍軍長進行追擊殘餘法軍的工作,被明升暗降的擠出了總參謀部。
進攻蘇聯 1941年,希特勒轉向
蘇聯 發起了
巴巴羅薩行動 ,300萬德軍分成北方、中央、南方三大集團軍群向蘇聯進攻,曼施坦因此時終於如願以償指揮一個
裝甲軍 ,曼施坦因隸屬於
北方集團軍群 的第56裝甲軍軍長,他率領的第56裝甲軍在開戰後的4天內,沖入蘇聯境內達200公里的進度,打得
蘇軍 措手不及,他認為裝甲兵部隊就是要不斷向前沖,以機動的方式深入敵陣縱深,迫使敵軍無法
重整旗鼓 組成新的防禦陣地,一旦停下來就會成為敵軍的標靶,因此要不斷前進,最終得到了4天長驅直入達200公里的成就。後來由於德國的一個秘密計畫在送到軍部時被繳獲。曼施坦因保證不再突進那么遠。
克里木戰役 1942年,希特勒為了消除蘇聯對
羅馬尼亞 油田 的轟炸威脅,準備進攻蘇軍位於
黑海 的
克里米亞半島 最大的海軍、空軍基地,於是他任曼施坦因為第11集團軍司令。曼施坦因率領第11集團軍表現活躍,該軍團不僅攻占克里米亞半島,在蘇軍享有海空優勢的情況下,擊敗3至4倍以上的蘇軍。此時蘇軍穿越
刻赤海峽 向克里米亞半島發起逆襲,他立刻決定停止進攻著名的
塞瓦斯托波爾 要塞,對蘇軍發起反擊,成功阻止了蘇軍的進攻,俘虜蘇軍17萬人,最終塞瓦斯托波爾要塞被攻克,這場
塞瓦斯托波爾戰役 讓曼施坦因得到了他的元帥權杖,他的成就已經足以證明其將道的優秀。
陷入苦戰 正當曼施坦因元帥準備穿越
刻赤海峽 ,加入進攻
高加索地區 的行列時,希特勒卻下令第11集團軍必須北上
列寧格勒 ,拿下該城。對此曼施坦因非常反對,他認為就算將第11集團軍充當集團軍的總預備隊,也總比將其浪費在一個次要戰場上任其消耗要來的明智。但最高統帥部的決定已經無法更改,因此第11集團軍必須北上,準備拿下列寧格勒。第11集團軍抵達後,曼施坦因決定以切斷補給線的方式圍攻列寧格勒的北極光計畫,此舉勢必要在其他方面冒著相當程度的風險,抽調部分兵力加以突襲蘇軍的
補給線 。當第11集團軍發起進攻後。蘇軍完全受到了奇襲,就在曼施坦因即將成功之際,希特勒又下令要他去解除蘇軍另外的威脅。但他認為這是發起此次攻勢所必須承擔的風險,如果不冒險的話是無法拿下列寧格勒的,但希特勒仍堅持先解決眼前的危機,於是德軍殲滅了蘇軍第2親衛隊。同時噩耗傳來,曼施坦因的兒子吉羅陣亡了。對於痛失愛子的他此時無法悲傷太久,因為第6集團軍在
史達林格勒 被包圍了,必須等著他去解救。
在戒備森嚴下,希特勒飛到頓河集團軍群在
烏克蘭 扎波羅熱 的總部。德國陸軍元帥曼施坦因與漢斯·包爾和德國空軍元帥
沃爾弗拉姆·馮·里希特霍芬 ,在當地機場迎接
希特勒 。此時的第6集團軍還被圍困在
史達林格勒 ,由於希特勒下令不準後撤,突圍的時機早已失去。對此曼施坦因認為第6集團軍如今被大量的蘇軍包圍,如果擅自突圍,則後方必將會引來數百萬的蘇軍追兵,不如先以第6集團軍吸引大量蘇軍包圍,等位於高加索地區的A集團軍群先行撤退以後,才能避免德軍整個南翼遭到殲滅。
曼施坦因和希特勒
當經過希特勒同意撤出
A集團軍群 後,曼施坦因命令何立德兵團(由
羅馬尼亞 的第3集團軍,以及第4集團軍的殘部組成)東進發起佯攻,再由第4裝甲集群從南邊突襲史達林格勒以解救第6集團軍。南邊的蘇軍完全受到了奇襲,因為他們認為德軍再也無力抵抗,想不到居然發起反擊,就在
霍特 上將的第4裝甲集團軍攻到距史達林格勒僅30公里時,
保盧斯 上將以並未收到元首的下令撤軍行動,以及燃料不足為理由選擇拒絕突圍,如今再也無法挽救第6集團軍的命運,德軍的首要任務就是趕緊將
A集團軍群 撤出,以挽救整個南方戰場,讓第6集團軍繼續吸引蘇軍包圍,直到A集團軍群全軍安全撤走。
再次反攻 1943年1月,保盧斯晉升為德國陸軍元帥,但他卻選擇投降,率領第6集團軍僅剩的90,000人投降,只有5,000人在戰後才重返德國。2月,德軍開始進行重組。曼施坦因的頓河集團軍群與
B集團軍群 合併,組建成新的南方集團軍,由曼施坦因指揮。
1943年2月21日,他對過度拉長的蘇軍側翼發起了反攻。這次反攻被證明是一項重大的成就。曼施坦因的軍隊進展迅速,孤立了蘇軍的前進單位和
蘇聯紅軍 被迫停止大規模進攻行動。至3月2日,霍特的第4裝甲集群的坦克先頭部隊和肯普夫的軍團支隊會師,切斷了蘇聯西南方面軍的大部分軍隊。至3月9日,德軍已經在克拉斯諾格勒和巴爾文科夫對蘇軍造成了沉重的打擊。估計有23,000名蘇軍士兵被擊斃,另有9,000人被俘虜。此外,615輛蘇軍坦克與354門火炮被繳獲。這是德軍在二戰中最成功的反擊戰,也是德軍在東線最後的勝利。曼施坦因再次向前推進,其先鋒是
保羅·豪塞爾 的武裝親衛隊第2裝甲軍,經過被稱為
第三次哈爾科夫戰役 的血腥巷戰後重奪
哈爾科夫 。為了表彰曼施坦因的這一貢獻,得到橡葉
騎士鐵十字勳章 。武裝親衛隊第2裝甲軍攻占
別爾哥羅德 。曼施坦因策劃在夏季發起一項代號為“反手一擊”的大膽行動,其目的是通過迂迴到在
亞速海 的
羅斯托夫 ,以圍殲蘇軍,但希特勒卻選擇比較傳統的堡壘行動,以旨在粉碎位於
庫爾斯克 的突出部。
在堡壘行動中,曼施坦因率領軍隊從南邊實施夾擊,儘管有所損失,他仍成功地實現他最初的目標,對蘇軍造成更多的傷亡。率領蘇軍防守庫爾斯克的
格奧爾基·朱可夫 元帥在他的回憶錄中,也稱讚曼施坦因。但由於
京特·馮·克魯格 和
瓦爾特·莫德爾 在北部地區領導的夾擊幾乎徹底失敗了,長期缺乏步兵的支援與預備隊,以及盟軍入侵西西里的
愛斯基摩人行動 ,希特勒下令取消進攻,同時抽調曼施坦因的裝甲兵部隊和戰鬥資源撤出
庫爾斯克會戰 ,曼施坦因因此提出抗議,指出勝利幾乎在望,因為他覺得他已經取得了局部優勢,只要再作出多一點努力,他可以在蘇軍出擊預備隊前攻破防線。當堡壘行動失敗後,蘇軍對精疲力竭的德軍發起了大規模反攻。
德軍的勝利,在意義上是要殲滅被合圍的蘇軍,這既需要完成合圍(這是德軍的北部和南部的坦克會師)又需要長期的封鎖包圍圈,以消滅在包圍圈內的蘇軍。即使第一步已經做到了,並不等於第二步就會自動完成。德軍在史達林格勒始終沒能迫使蘇軍作出重大後撤,除了像
哈爾科夫 的臨時性逆轉。德軍在庫爾斯克的進攻暫停後,蘇軍便有足夠的力量立即展開反攻。
戰敗回軍 1943年9月,曼施坦因將軍隊撤回到
第聶伯河 西岸,對追擊的
蘇聯紅軍 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從1943年10月中旬至1944年1月,曼施坦因穩定了南方的戰局。然而,蘇軍從
基輔 形成了一個突出部,到達關鍵地區
日托米爾 。這時德軍實施了成功的反擊,其中武裝親衛隊的第1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裝甲師和第2帝國裝甲師與第1、第7、第19、第25裝甲師、第68步兵師(第4裝甲軍的一部分),在日托米爾前面迂迴蘇軍側翼。他們在
赫爾曼·巴爾克 將軍的指揮下,在布魯西洛夫與拉多密歇等地得到了幾個值得注意的勝利。巴爾克和他的參謀長本來想進攻突出部的根部,向基輔前進,但艾哈德·勞斯將軍卻贊成採取更審慎的方式。
1944年1月下旬,曼施坦因在蘇軍的進攻下被迫進一步向西撤退。
第聶伯河會戰 1944年2月中旬,他違抗希特勒“不惜一切代價守住戰線”的命令,下令南方集團軍中的第11和第42軍(包括6個師共56,000人)於1944年2月16至17日從“科爾遜口袋”中突圍。最後,希特勒在行動開始後接受了這次撤退行動,下令突圍。
1944年3月,蘇軍又再度展開攻勢,隨即突破第4裝甲集群與第1裝甲集群之間的空隙,準備將第1裝甲集群趕往羅馬尼亞山區,執行包圍殲滅。
朱可夫 將裝甲集群兵力集中在東南邊,準備等第1裝甲集群往南退卻後進行圍殲,此時曼施坦識破朱可夫的意圖,於是嚴格禁止第1裝甲集群退往羅馬尼亞山區,但若想向西突圍又必須面對蘇聯兩個戰車軍團阻擋在前,曼施坦因為此要求第4裝甲集群東進與第1裝甲集群會合。4月,兩集群成功會師,第1裝甲集群的200,000人得以避免史達林格勒式的全軍覆沒,雖然朱可夫得知德軍並不是向南而是向西後,立刻命令部隊向西追趕,但為時已晚,以為可以瓮中捉鱉的朱可夫又被曼施坦因擺了一道。
免職被俘 儘管曼施坦因從不懷疑希特勒最高統帥的地位,但他卻也認為最高統帥只需要關心政治、外交、局勢、策略,對於在戰場上戰略戰術性的問題,只需交付給將領即可,尤其是他對於希特勒的靜態硬性防禦政策,完全無法認同。繼續跟希特勒爭論有關在東線的總體問題。曼施坦因主張有彈性的機動防禦戰略。他準備放棄領土,企圖迫使蘇軍要么過於分散,或者前進的裝甲矛頭可以在兩翼反擊,以到達圍殲他們的目標。希特勒忽視曼施坦因的意見,繼續堅持靜態戰。在所有陣地上,德軍必須捍衛到最後一人。由於這些頻繁的分歧,曼施坦因公開主張希特勒放棄對軍隊的指揮和交由戰爭的專業人士管理,首先是建立東線戰場總司令一職。但希特勒多次拒絕了這個想法,他擔心這樣會削弱他在德國擁有的權力。
這種爭論也驚動一些希特勒最親密的夥伴,如
赫爾曼·戈林 、
約瑟夫·戈培爾 、
海因里希·希姆萊 ,他們都並不準備放棄任何權力。希姆萊開始公開質詢曼施坦因的忠誠,他旁敲側擊地向希特勒進言,曼施坦因是
唯心主義 者和
失敗主義 者,不適合指揮部隊。曼施坦因的頻繁爭吵再加上這些指控,導致了希特勒於1944年3月31日決定解除曼施坦因的指揮權。
希特勒與曼施坦因 1944年4月2日,希特勒任命
莫德爾 ,一位堅定的支持者,代替曼施坦因為南方集團軍司令。儘管如此,曼施坦因得到橡葉帶寶劍騎士鐵十字勳章,這是德國軍隊中第三個最高的榮譽。他被撤職後,曼施坦因進入了一所在
布雷斯勞 的眼科診所進行切除白內障的手術。他在
德勒斯登 附近休養,然後完全退出兵役。雖然他沒有參加在1944年7月企圖刺殺希特勒的行動,但他在1943年左右已從亨寧·馮· 特雷斯科等人中知道有關的陰謀。儘管曼施坦因也同意這種改變是必要的,但他拒絕加入他們的行列,因他仍然認為要遵守自己的職責。他還擔心,一場內戰將隨之而來。雖然他沒有參加策划行動,他也沒有背叛他們。
1945年1月下旬,他從他的家園集合了他的家人,把他們疏散到德國西部的格尼茨。他於1945年8月23日向英國陸軍元帥
蒙哥馬利 投降,被英軍逮捕。
晚年時期 曼施坦因被英軍逮捕之後,送到戰俘營關押,後被轉到紐倫堡。1946年秋,他被轉到英國的德國高級軍官關押所,並於1948年回到德國。
1949年8月,曼施坦因作為戰犯被審判,判處18年監禁。
1952年,由於健康原因而提前釋放。他先後出版了他的戰爭回憶錄《
失去的勝利 》、《士兵的一生:1887-1939》。
1956年,他成為了一個政府組建的
聯邦德國 國防部的軍事顧問,同戰時的西方敵國站在一起共同對抗蘇聯的威脅。
1973年6月10日,86歲的曼施坦因逝世。
軍事成就 指揮戰役 1939年9月,德軍突襲波蘭,
德波戰爭 爆發。在曼施坦因的策劃下,德軍南方集團軍連續圍殲波軍主力,很快包圍波蘭首都
華沙 。9月28日,波軍投降。
波蘭戰役 後,曼施坦因多次修改制定了著名的“
曼施坦因計畫 ”,準備入侵法國。該計畫充分展現了
閃擊戰 的思想和創造力的精髓。按照他的想法,德軍將集中使用裝甲兵部隊穿越
阿登 森林,突破
色當 ,迅速攻占
馬斯河 的橋頭堡,向東進攻,繞過
馬其諾防線 ,將法軍切斷在北部。希特勒採納了這個計畫。
曼施坦因 1940年2月1日,曼施坦因擔任德軍第38軍軍長。在
法國戰役 中德軍裝甲集群洪流滾滾席捲而下,英法聯軍全線崩潰,英軍從
敦刻爾克 狼狽撤回英國,法國很快淪陷。
1941年2月,曼施坦因擔任裝甲軍第56軍軍長。1941年6月,
蘇德戰爭 爆發,曼施坦因指揮的第56軍在5天內前進320公里,幾乎衝進了
列寧格勒 。9月,曼施坦因成為南線德軍第11集團軍司令。他的集團軍成功進入
克里米亞 ,俘虜43萬蘇軍。1941年冬,曼施坦因頂住了蘇軍的冬季反擊,繼續向南前進。
1942年7月1日,曼施坦因的軍隊攻克了
塞瓦斯托波爾 要塞,同日,曼施坦因晉升為德國陸軍元帥。隨後,第11集團軍被轉到北線,加入北方集團軍群。8月,曼施坦因負責指揮圍攻列寧格勒。11月,曼施坦因擔任重新組建的頓河集團軍群(包括第4裝甲集群、第6集團軍、羅馬尼亞第3集團軍),其中的第6集團軍和部分第4裝甲集群被包圍在
史達林格勒 。曼施坦因的任務就是解救這些被圍困的軍隊。
曼施坦因於1942年12月12日指揮軍隊發起進攻,到1942年12月24日,德軍前進至距史達林格勒僅50公里的地方,但由於蘇軍的頑強阻擊,曼施坦因的頓河集團軍群被擋住了,被迫後撤200公里。
1943年2月,曼施坦因被任命為德國南方集團軍司令,在
哈爾科夫反擊戰 中重新攻占
哈爾科夫 和
別爾哥羅德 ,這是德軍在二戰中最成功的一次反擊戰,也是德軍在東線最後的勝利。
從1943年7月至8月,在
庫爾斯克會戰 中爆發的大規模坦克會戰,德國黨衛軍第2裝甲軍損失慘重。此後,曼施坦因的南方集團軍被迫節節撤退。1944年2月中旬,曼施坦因違抗希特勒的命令讓第11軍和第42軍從“切爾卡瑟口袋”突圍。
軍事特點 二戰期間,曼施坦因被認為是德國陸軍中最優秀的將領。對於各種戰術運用自如。曼施坦因具有極高的戰略天賦,擅長組織計畫周密的閃擊戰。曼施坦因第一個主張陸軍建立
突擊炮 兵種。
法國戰役形勢 最能體現他戰略水平的是對法作戰的“曼施坦因計畫”。
二戰 中,整個法國戰役都是按照這個計畫為藍本執行的。“曼施坦因計畫”簡單明了,擊中要害。它針對盟軍的戰略部屬,出其不意的反主攻方向從北方的B集團軍群轉到A集團軍群。因為這就要求主攻裝甲部隊穿越密林覆蓋的阿登山地,而當時坦克部隊從來沒有嘗試過在這種地形前進。而且突破之後主攻部隊的南側翼完全暴露,這裡賭的就是法軍主力已經在北方窮於應付,南方則被釘死在馬其諾防線,沒有實力攻擊A集團軍群暴露的南翼。這是典型的“有算計的冒險"。但是曼施坦因本人並沒有作為A集團軍群參謀長參與與法國戰役的指揮,他在開戰前從A集團軍群參謀長調任步兵第3軍軍長。後來的事實明,曼施坦因贏了。
人物評價 總體評價 曼施坦因是被西方軍事家捧為納粹德國的三大名將之一,他與古德里安、隆美爾齊名,英國人認為曼施坦因出身貴族,受過良好的軍事教育,早年是一個優秀的參謀軍官,對戰術,戰役,戰略都有自己比較成熟的觀念,由於參與制定了進攻法國等完善的作戰方案,他在德國享有“偉大戰略家”的聲譽是說得過去的,但除此以外,他在戰略和軍事思想上的貢獻並不引人注目。
《時代》周刊封面的南方集群司令曼施坦因 曼施坦因被認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陸軍中最優秀的將領,他的戰略思想深邃而可怕,他所策劃的每一次戰役幾乎都是傑作,總是令對手舉止失措,膽戰心驚,他是那種能夠將現代化的機動觀念和傳統的運動戰思維巧妙地融為一體的專家,同時對於各種戰術運用自如,是一位真正的軍事天才。
名人評價 英國軍事歷史學家利德爾·哈特在評價時說“他對作戰的可能性獨具慧眼”。並說:“曼施坦因
元帥 已經證明了是德國陸軍中作戰能力最強的軍事指揮官,他們都希望他能夠勝任德國陸軍總司令一職。”
個人著作 《
失去的勝利 》(曼施坦因於1955年親自撰寫的戰爭回憶錄)
《士兵的一生:1887-1939》
家庭生活 父母 生父母:愛德華·馮·萊溫斯基、海倫·馮·希普林。
養父母:喬治·曼施坦因、赫德韋格·馮·希普林(姨父母)
妻子 1920年,曼施坦因和一個西里西亞地主的女兒,尤塔·西貝麗結婚,婚姻一直維持到1966年她去世時為止。
兒女 女兒名叫吉賽拉;長子吉羅生於1922年12月31日,1942年10月29日於東線北方戰場陣亡;次子名叫呂迪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