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發性地質災害以崩塌、滑坡、土石流和地裂縫、地面塌陷等最為常見。如強烈地震常在震中及周圍地區引發大量的地裂縫以及崩塌、滑坡、地面塌陷;大面積的暴雨、洪水常引發數以千萬計的崩塌、滑坡、土石流。群發性地質災害數量多、分布廣,不...
因此,地質災害不但具有多種自然屬性特徵,而且具有多種社會屬性特徵。這些特徵主要表現為:地質災害的必然性或不可避免性;地質災害的周期性;地質災害的群發性;地質災害與社會經濟的互饋性;地質災害的可防禦性以及地質災害防治的長期性等...
6月2日,廣西自治區玉林市、梧州市降雨引發群發性地質災害,造成43人死亡和失蹤。為進一步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對地質災害防治中的一些重要環節,需要進一步重視和強化。現就有關事項要求如下:內容主體 一、強化信息報送 各級國土資源...
國土資源部印發《全國地質災害防治“十三五”規劃》,為“十三五”地質災害防治繪就目標藍圖、亮明任務清單。日前,國土資源部印發《全國地質災害防治“十三五”規劃》,為“十三五”地質災害防治繪就目標藍圖、亮明任務清單。針對地質災害呈...
2015年5月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以川辦函〔2015〕89號轉發《四川省2015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該《方案》分2014年全省地質災害基本情況、2015年全省地質災害發展趨勢預測、地質災害防治重點、地質災害防治措施4部分。 防治措施是:...
“8·10”浙江慶元縣官塘鄉荷洋村滑坡土石流災害 “8·19”西藏林芝波密縣卓龍左溝土石流災害 “8·22”山東費縣薛莊鎮西宋家莊村岩溶塌陷災害 “8·17”雲南文山州麻栗坡縣獨田村滑坡災害 “9·16”雲南昌寧縣群發性地質災害 “10...
《江西省地質災害防治條例》於2013年7月27日經江西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通過。條例信息 2013年7月27日江西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通過 江西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第11號 條例內容 總則...
在東、中部地區,由於大量抽取地下水和大規模開採礦產資源(包括油氣資源),導致地下水資源平衡條件破壞和岩土構造應力狀態發生變化,誘發並加劇了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縫,土地鹽漬、沼澤化、崩、滑、流、礦山災害等地質災害的發育和危害。
城市地質災害與氣象災害之間的關係十分複雜,是岩石圈與大氣圈兩大圈層互動作用的結果。有些地質災害可以看做是氣象災害的次生或衍生災害,但也有一些地質災害可以誘發局地的氣象災害。有些地質災害與氣象災害具有群發現象,但其相互關係還...
為科學有效地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保障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按照黨的“十七大”提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的新要求,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從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和諧社會的...
(二)地質災害的主要特徵。我市屬典型的暴雨型地質災害易發、多發區。災害主要發生在主汛期,以群發性、突發性的小型滑坡、崩塌、土石流和地面塌陷為主,地域上多分布在以軟質泥岩與硬質砂岩互層的丘陵山區和覆蓋型岩溶區,集中強降雨是...
民居建於土石流溝邊,特別是上游滑坡堵溝潰決時,非常危險。地質災害高發區房屋的調查要按照“以人為本”的原則,針對地質災害高發區點多面廣的難題,集中力量對有災害隱患的居民點或村莊的房屋和房前屋後開展調查。險情預報 預測方法 ...
(科學技術術語:災害地理學)編輯 鎖定 討論 災害地理學是研究地理環境中各類自然災害的發生、發展和分布的地理規律,及其對地理環境影響和防治對策的地理學分支學科。是套用地理學與自然災害學之間的交叉學科。
根據《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決定》(國發〔2011〕20號,以下簡稱《決定》)精神,結合我省實際,現就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提出如下實施意見。一、充分認識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和艱巨性 (一)充分認識地質災害防治...
渝東北暴雨群發地質災害等災害特徵與應對處置經驗與啟示進行了圖文說明;第三部分“典型應急避險案例”遴選 5 起地質災害成功避險案例,總結其特徵、成因、監測預警、避險安置及經驗啟示;第四部分“結語”對 2015 年度地質災害應對工作提出...
渝西、渝東北和渝東南部分區縣(自治縣)受降雨影響,全年地質災害發生頻率將略高於正常年份,其餘地區與常年接近,汛期的區域性暴雨天氣過程可能誘發地質災害群發。降雨誘發的地質災害以中小型為主,主要災害類型為滑坡、崩塌和土石流。(三...
暴雨影響:地質災害大多伴隨著暴雨天氣產生,但在地區分布及嚴重程度上有所差異。盆周地區日降雨100-200mm以上的暴雨和特大暴雨易激發崩塌、滑坡的產生。降雨期間,地質災害的發生普遍具有群發性和滯後性,同時隨降雨強度的增大而增強。西...
總體上認為,2014年度地質災害還將較多發生,在部分地區可能危害還較為嚴重,發生時期主要在4-6月份(為區地質災害重點防範期),在5、6月中、下旬和強颱風來臨時期,可能有、規模不等、危害較為嚴重的群發性崩滑流災害。
“哀牢山地區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示範”項目工作區位於哀牢山脈中段分水嶺以東的新平縣。新平縣境內地層岩性複雜,構造形跡發育,岩石破碎,地質災害多屬氣象—地質耦合型,地質災害呈現“點多面廣、鏈發性、群發性、成災時段短、災害損失重...
廣州市地理研究所副所長黃光慶、廣州地理研究所王鈞博士、廣東省有色礦山地質災害防治中心總工程師張明等專家分別就《構建城市地質安全管理創新模式》、《廣東省地質災害信息系統平台建設》、《華南強降水誘發群發性滑坡預警模型研究》、《基於...
一、充分認識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和艱巨性 (一)充分認識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我市位於大巴山弧形構造中段南側與川東新華廈系構造的複合交接部位,地勢由北西向南東傾斜,山區地貌約70%,丘陵地貌約30%,海拔在300-...
(二)地質災害的主要特徵。我市屬典型的暴雨型地質災害易發、多發區。災害主要發生在主汛期,以群發性、突發性的小型滑坡、崩塌、土石流和地面塌陷為主,地域上多分布在以軟質泥岩與硬質砂岩互層的丘陵山區和覆蓋型岩溶區,集中強降雨是...
前汛期(4—6月)應謹防局部地區強對流天氣帶來強降水,在中低山丘陵地區,特別是經過人工削坡的地段易誘發崩塌、滑坡及土石流等地質災害;後汛期(7—9月)應特別注意防範颱風帶來的強降水引發群發性地質災害;消融、冰凍期(1—4月,...
2010年7月27日至28日,國土資源部和重慶市人民政府在重慶市聯合舉辦“西部複雜山體重大地質災害防治學術論壇”。國土資源部地質環境司、重慶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和中國地質調查局承辦了此次會議。重點地區19個省(區、市)國土資源廳有...
受極端天氣影響,長期乾旱地區再遭遇強降雨,地質災害明顯多發,西北地區年初發生多起黃土崩塌災害,進入5月以來南方地質災害呈多發頻發群發趨勢,近日福建南平、四川康定、廣西蒼梧等地質災害均造成較大人員上傷亡。各地要充分認識隨著極端...
4、地質災害預測評價研究 主要包括:地質災害形成機理和過程研究,特別是與地表過程相關的群發地質災害演化過程、誘發因素和臨界誘發條件研究,區域地質災害分布規律和發展趨勢研究,地質災害危險性和敏感性分區評價,地質災害評價和預測預報的...
虛構科學名詞,源自網路釣魚文《高鐵——悄悄開啟群發性地質災害的魔盒》。已被證實是虛構的,不存在的。起源 源自2010年9月初網路熱傳的釣魚文《高鐵——悄悄開啟群發性地質災害的魔盒》,文章稱其是一種破壞地質結構的效應。釣魚文...
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日前在其官方網站上就一則名為《高鐵――悄悄開啟群發性地質災害的魔盒》的網帖發表聲明稱,這篇被廣大網民大量轉載、傳播的網帖中提到的“中科院西安地球環境研究所的張拾邁教授至死不忘提醒相關部門停止修建高鐵...
2018年7月25日,從應急管理部了解到,財政部、應急管理部近日向甘肅省下撥中央財政特大型地質災害救災資金9600萬元,用於甘肅省7月份以來群發性地質災害的應急救災工作。傷亡情況 截止2018年7月13日晚7點,兩個被困村全部轉移安置民眾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