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西部複雜山體重大地質災害防治學術論壇

2010年7月27日至28日,國土資源部和重慶市人民政府在重慶市聯合舉辦“西部複雜山體重大地質災害防治學術論壇”。國土資源部地質環境司、重慶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和中國地質調查局承辦了此次會議。重點地區19個省(區、市)國土資源廳有關負責人,中國地質調查局有關單位及相關科研院所、院校等逾200名專家、學者和領導參加了論壇。
國土資源部副部長汪民和重慶市凌月明副市長在論壇開幕儀式上致辭。國土資源部總規劃師胡存智、地調局副局長李金髮、重慶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局長張定宇出席。
汪民在講話中指出,召開西部複雜山體重大地質災害防治學術論壇,交流研究重大地質災害防治對策,對2010年下一個階段工作進行再部署、再動員,十分必要。汪民強調,我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較為突出的問題是基礎地質調查工作經費投入不足,監測預警和工程治理困難;機構不健全,難以形成監督管理和技術支撐體系等。我們要下更大力氣和決心研究地質災害的治本之策,要按照“查、防、治”的原則,開展重大地質災害專項調查、進一步加大重大地質災害識別、評價技術的研究。
論壇期間,王思敬院士做了《山地城鎮地質災害與風險對策》、鄭穎人院士做了《多手段、全過程分階段滑坡預警預報研究》、關鳳峻司長做了《西南複雜山體成災模式調查、因素、判斷和措施研究》、黃潤秋教授做了《西南滑坡災害機理及監測預警》、殷躍平研究員做了《高速遠程滑坡成災機理及減災對策研究》的大會特邀報告。李世海、吳樹仁、崔鵬、李曉、胡新麗、劉傳正、楊勝元等專家分別就滑坡災害監測預警、地質災害風險評估、震後土石流防治對策、特大崩塌滑坡災害成因及啟示等內容做了大會特邀報告。
與會代表提出極端條件下崩塌、滑坡、土石流成災模式需更加重視,防災減災還需進一步增強風險管理意識。王思敬院士報告中指出目前極端事件造成災害具有群發性、多沾性、地域性、連鎖性、疊增性和偶然性,造成影響巨大,從統計看近年來極端事件回歸周期漸短,防災工作需將災害意識進一步提升到極端災害意識。吳樹仁教授認為國際防災減災戰略主要包括三個內容,監測預警、工程治理和風險管理,我國前兩個階段工作較多,風險管理內容欠缺,地質災害風險評估管理應該逐步成為國家減災防災主體戰略之一。黃潤秋教授提出政府與技術的管理會顯著降低風險,根據國外經驗,我國可接受風險應設定為每年因災傷亡400-500人。
與會專家還探討了地質災害監測預警與預報方法,提出了現實條件如何實現災害的有效預報。鄭穎人院士詳細闡述全程分階段預報的理論、目標與方法。黃潤秋教授提出了綜合預警預報的方法。李世海研究員提出將地質災害成災過程預測轉化為地質體漸進破壞狀態的判斷。超常的地質災害和超常的誘發因素,不應採用常規的方法,CAS防災模式現階段更為合理。
重大地質災害形成機理研究是本次論壇一個重點,殷躍平研究員詳細分析了近期發生的關嶺、武隆等典型災害,提出防治重大地質災害要同時加強失穩模式和成災機理研究,根據實驗提出在極端降雨、地震等條件下,當滑坡具備碎屑流特徵時,其安全避讓範圍應增加1/3的距離,並且等效摩擦角應降到20度之下。黃潤秋教授探討了大型滑坡形成機理,提出了內動力驅動為主模式及外動力觸發模式。崔鵬、李曉、胡新麗、劉傳正、楊勝元等專家就滑坡形成原因、發生機理、主控因素等多方面內容進行了探討。
會議結束後,與會代表前往重慶市江津區四面山,考察了該地區地質災害問題和防治工程,並就極端條件下地質災害風險及減災對策研究、西部複雜山體滑坡預警預報方法研究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