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花燈大致起源於唐宋之際,明、清始風行,所唱內容多以吉利詞語恭賀主人新年快樂,人財兩旺,五穀豐登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土家花燈
- 起源:唐宋之際
土家花燈大致起源於唐宋之際,明、清始風行,所唱內容多以吉利詞語恭賀主人新年快樂,人財兩旺,五穀豐登等。
土家花燈大致起源於唐宋之際,明、清始風行,所唱內容多以吉利詞語恭賀主人新年快樂,人財兩旺,五穀豐登等。土家花燈有別於傳統花燈。有專家認為,它更準確的稱呼應該叫花燈戲。其形式由最初的“二人轉”發展到三人出場,一男二女叫“...
花燈簡介 張家坪花燈在酉陽銅鼓鄉境內銅西、車壩村內廣為流傳,是本土民族民間歌舞藝術,是土家族優秀的傳統文化遺產,主要分為跳花燈、舞獅子及武術打耍、猜燈謎、祭財神等民俗藝術表演形式。老屋燈堂 張家坪花燈堂設於張家坪半坡老屋堂...
花燈戲(思南花燈戲),貴州省思南縣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花燈戲(思南花燈戲)起源於唐朝,風行於明代、清代,內容豐富,程式龐雜,大多反映土家人喜慶吉祥、歡度新春、借古 喻今、勸人潔身自好、勤勞致富、吟花詠草...
秀山花燈,流行於重慶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的民俗活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秀山花燈”是集歌、舞、小戲、曲藝、雜技、吹打、儀式為一體的綜合類民俗表演藝術。秀山花燈主要分布在秀山的蘭橋、溶溪、峨溶一帶,以重慶市秀山...
思南土家花燈,根據老藝人的追根溯源和唱詞中表現的歷史特點看,大致起源唐宋之間,風行於明代、清代。思南土家花燈到清朝末年,因受外來戲劇文化的影響,已發展成為花燈戲---高台戲,這是花燈史上的一個大的飛躍。清光緒18年,思南人羅...
貴州花燈戲主要流行於獨山、遵義、畢節、安順、銅仁等地,是貴州和雲南的主要地方劇種,人們習慣地簡稱花燈。它充滿著濃郁的鄉土氣息和民族特色,其中思南的土家花燈在2006年6月被國家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簡介 貴州花燈劇在貴州省漢族地區...
由此,逐漸演變為花燈二人轉的表演形式。演唱的主要內容分為正調和雜調兩大類,正調多為賀詞,雜調曲牌豐富。有人認為這種女高男低的表演形式是女性崇拜的流變,也有人認為方桌上的高台花燈是土家族吊腳樓生活情趣的一種反映。簡介 花燈...
元宵燈會土家鬧花燈 男:會山會水好年成 會文會武好精神 從來都沒有忘記 天下永定的花燈 大庸陽戲:呀呀呀得兒餵呀餵呀餵得兒呀 正月十五花燈兒呀相會土家 合:千年那個萬年亮呀亮堂堂 燈會土家永遠來傳承 千里那個萬里紅呀紅火火 燈...
彌渡花燈,是漢族民間傳統的娛樂活動,流行於雲南、貴州兩省及四川、湖南、湖北等省的部分地區。彌渡花燈又叫“跳花燈”,過去上元節時,人們載歌載舞“鬧元宵”,男女手持巾、扇雙雙起舞,踏歌和樂,稱為“跳花燈”。近現代花燈不止限...
第五章土家族花燈戲的宗教儀式和審美意蘊 第一節土家族花燈戲的宗教儀式與演出禮規 第二節土家族花燈戲的地方性和慶典精神 第三節女神崇拜:土家族花燈戲的文化指向 第四節陰柔之美:土家族花燈戲的審美風格 第六章土家族擺手舞:...
放荷燈,是中華民族傳統習俗,用以對逝去親人的悼念,對活著的人們良好祝福。它流行於漢、蒙古、達斡爾、彝、白、納西、苗、侗、布依、壯、土家族地區,各地在三月三、七巧節、中秋節晚上水邊,常放荷燈。舊曆七月十五日的中元節期間...
花燈美食街 花燈美食街集武陵美食、花燈歌舞欣賞、民俗風情體驗、民族建築展示為一體的獨具土家民族特色的美食街。通過一年多時間的傾力打造,現已入駐各類餐飲企業20多家,匯聚了武陵山區特色美食。成功申報後,將極大的提升城市旅遊檔次,...
本影片淋漓盡致的將豐富的土家族民俗民風和淳樸的人性展現在世人眼前。經過一年時間,上山下鄉廣泛收集70年代的知青元素、土家族元素和花燈元素之後,對劇本最後進行大膽改編,將武陵山系的山歌及花燈、古寨、地域風光、土家族習俗等多方面的...
酉陽有2200年建縣史和600多年的土司制,是800年的州府所在地。地域文化特色分明,民俗民風蘊涵深厚。獨特的土家擺手舞、木葉情歌、節慶習俗、歌舞燈戲等璀璨奪目的原生態民族文化。酉陽民間習俗 生活在酉州的山寨人,從農曆正月起到臘月止...
土家花燈是歌曲和舞蹈穿插進行的民間藝術,形式多樣。土家炸龍 炸龍”是思南縣獨特的民俗文化,一般由各村青壯年男子組成(已有少數女隊)。每年春節期間,各村都會自發地籌集資金扎一條巨龍,等到正月十五元宵節時,集中舉行“炸龍”活動。...
秀山博物館除了花燈以外,還收藏了秀山本土的楹聯、書法和館藏文物等數百件,是研究秀山歷史文化的重要依據。 【花燈風情街】濱江公園沿公路一側,是一條花燈風情街。通街數百米的土家風格建築,小青瓦屋頂、原木穿斗構架,飛檐翹角,挑廊...
《啄雀》是沙溪土家花燈中的一個節目,有《打牌歌》、《賭錢歌》、《五更傳》和《拆字講字祭四神》等腔調。表演《啄雀》需要兩個堂二(在這個節目中不稱堂二,稱乾親家和親家乾),兩個娘子(分別稱乾親家母和親家乾母)四個...
秦治鳳1970年至1984年,隨外祖母羅樹芝、母親李勝芳學習思南土家花燈表演和土家山歌,1984年入思南縣民族文工團,師從原思南縣文化館資深曲藝工作者劉朝生、原思南縣民族文工團劉友學習戲曲表演、花燈歌舞和聲樂等。長期從事文藝表演、民眾...
舞龍燈,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活動,各民族都有舞龍燈的習俗,傳說,土家族在很早以前沒有舞龍習慣。有一年,久旱不雨,禾苗枯黃,溪河斷流,來了一位能算天氣晴雨陰旱、人間禍福的鬼谷先生,對土家人說:“大家不要愁,今天午後未時...
1987年成為掌調師。其突出貢獻在於歸納總結並提升了民間花燈舞蹈語彙,使民間隨意性較大的舞蹈更為規範和優美,為花燈藝術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主要作品 代表作有《賣貨郎》《採茶》《六唱責任好》《土家擺寶寶》《慶豐收》等。
2012年, 應CCTV音樂頻道《民歌·世界》欄目組邀請,利川市柏楊鎮柏楊村民間花燈演出隊15日進京彩排,將於9月7日以《燈歌》的表演形式在《民歌·版圖》演播大廳向全國人民展示恩施州土家族原生態利川燈歌《龍船調》的魅力。2015年度“...
冉啟書(1946— )土家族,思南張家寨人。出生於花燈世家,1951年開始學藝,從師冉紹雲、冉崇華土家族老藝人學習傳統花燈。1958年開始登台表演傳統花燈高台戲,並創作不少花燈歌舞節目,主要作品有:傳統花燈二人轉《蘇州哥》、《梳妝打扮...
近年來,思南積極抓文化大縣建設,特別是對傳統花燈、儺戲等民族民間文化,進行了重點挖掘整理,出版了《思南儺堂戲》《思南土家花燈資料集》等專著,同時對儺戲給予大力扶持,積極營造其原生態,鼓勵老藝人們帶徒傳藝。縣裡一些重要節慶...
正月十五趕毛狗 農曆正月十五夜,土家人張燈結彩,玩花燈採蓮船,舞龍燈添加概述 獅子燈蚌殼燈,跳擺手舞通宵達旦“鬧元宵”,與漢俗同。除此之外,取杉樹枝,於宅外搭棚燒之,兒童大聲呼逐,“趕毛狗,趕毛狗,一趕趕到張家大嫂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