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飲食,生活在大湘西的張家界土家族人民,擁有悠久的土家歷史和深厚的土家族文化,其獨特的飲食習慣,可謂湖南湘西的一大特點。
基本介紹
日常飲食
土家族地區山多田少,食糧以稻穀、玉米為主,雜以小米、紅苕和洋芋。土家人的日常主食除米飯外,以包穀飯最為常見,有時也吃豆飯,粑粑和團饊也是土家族季節性的主食,有的甚至一直吃到栽秧時。過去紅苕在許多地區一直被當成主食,現仍是一些地區入冬後的常備食品。煮飯一般是用鐵鼎罐架在火坑裡的鐵三腳架上煮熟,灶房只是在熱天或人客多的時候使用。飯食品種很多,土家族人最愛吃的是粑粑,最具特色的是酸辣子和糟辣子。酸辣子是將紅鮮辣椒拌玉米舂細粉粒,裝於撲水壇中,半月後可食,食法有乾炒、水煮;糟辣子是將紅鮮椒切碎,加生薑、花椒和鹽,密封壇中,既可直接食和,又可作佐料。酸菜, 是土家族常用的大宗菜。
土家族菜餚以酸辣為其主要特點。民間家家都有酸菜缸,用以醃泡酸菜,幾乎餐餐不離酸菜。豆製品也很常見,如豆腐、豆豉、豆葉皮、豆腐乳等。尤其喜食合渣,即將黃豆磨細,漿渣不分,煮沸澄清,加菜葉煮熟即可食用。民間常把豆飯、包穀飯加合渣湯一起食用。 在張家界,幾乎各種蔬菜都可以製成酸菜,如青菜酸、蘿蔔酸、洋姜酸、豇豆酸、大兜菜酸、苞谷酸;肉魚之類加點糯米粉或小米粉,放入壇中密封,製成酸魚、酸肉、酸腸子,用油煎炒,十分可口。酸菜開味助消化,深受土家人的喜愛的菜食。幾乎家家戶戶都有幾個或十多個酸菜罈子,一年到頭,餐餐不離酸。臘肉,更是土家人最喜愛的菜食,進人臘月,家家戶戶殺年豬,一般人家殺一頭或幾家合殺一頭,富有之家殺二頭。鮮肉裹食鹽、花椒、五香粉,在缸內醃10天左右,掛在炕上慢慢熏乾,夏季埋於谷堆儲存。其肉色紅,味香,十分可口,是逢年過節,款待貴賓的佳菜。食用時切成手掌大小,以示待客熱情。
酒文化
迎客酒
交杯酒
轉轉酒
特色食物
炒臘肉:以黃豆或蔥頭煎炒。
臘血豆腐:土家人人殺年豬以豬膛血、豆腐、肉丁及多種佐料拌和熏制而成,切片炒吃。
燉臘豬蹄:用炒罐燉臘豬蹄,為席上一珍。
荷渣:以黃豆磨漿,拌南瓜葉或韭菜等葉菜文火燉煮。
石耳燉雞:取整雞(鴨)與石耳清燉。石耳,產於張家界大峰林絕壁,古為土司貢品。
臘豆腐:年前半月磨豆腐,煙火熏臘,切片切絲與豬羊牛雞下水清燉或乾煎。
泥鰍鑽豆腐:將泥鰍置於清水中餓漂三天,使其空腹,再放入凝固豬油中讓其飽吃,然後將豆腐泥鰍入 鍋,慢慢升溫,泥鰍必紛紛鑽入豆腐,燜至炸肚再添佐料。
蒿子打糍粑:取野白蒿加工如絨,和糯米蒸熟再用木槌反覆捶打做成圓粑烤吃。
苞谷白糖:用苞谷熬成稠狀白糖,再反覆拉扯成品,置炒米中存放。吃時以木棰敲脆,綿軟香甜。
炒米:將糯米通過蒸、曬成陰米,再置沙中炒成爆米花,以此沖菜,上置苞谷白糖,為土家族著名待客之茶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