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念,種類分類,目標功能,學術理論,意義優點,組織方法,目標活動,方案程式,組成團體,諮詢計畫,總結評估,輔導特點,專業性,深入性,科學性,系統性,便捷性,趣味性,一致性,成長性,培養性,包含版本,輔導工具,
基本概念
(一)區別
團體(group)是指兩個人以上的集合體;如果二人以上,但彼此間沒有任何互動關係,就不能稱之為團體。從團體動力的觀點來看,團體是由兩個以上成員組成的,成員彼此之間產生互動作用,而且有統一的目標。
所以,構成團體的主要條件有四個:
(1)有一定規模,即成員在二人以上;
(2)彼此有相互的影響;
(3)有一致性的共識;
(4)有共同目標。
輔導(counseling)有建議、勸告等多種含義。在我國,對Counseling主要有三種翻譯:諮詢、輔導或咨商,但內涵沒有歧義,是由受過專門訓練的輔導者,運用心理學的理論和技術,給來訪者以幫助、啟發和教育,使來訪者改變其認識、情感和態度,解決其在生活、學習、工作等方面出現的問題,促進來訪者人格的發展和社會適應能力的改善。
(二)概念
團體輔導是從英文group counseling翻譯而來的,group可譯為小組、團體、群體、集體等,而counseling可譯為諮詢、輔導和咨商。
所以,團體輔導與小組輔導或集體輔導都是group counseling的不同翻譯。從使用習慣上講,台灣地區多用
團體咨商或團體輔導;香港地區多用,小組輔導;我國大陸多用
團體輔導。本書按照約定俗成,使用“團體輔導”這一概念,是指運用團體動力學的知識和技能,由受過專業訓練的團體領導者,通過專業的技巧和方法,協助團體或員獲得有關的信息,以建立正確的認知觀念與健康的態度和行為的專業工作。
團體輔導是在團體情境下進行的一種心理輔導形式,通過團體內人際互動作用,成員在共同的活動中彼此進行交往、相互作用,使成員能通過一系列心理互動的過程,探討自我,嘗試改變行為,學習新的行為方式,改善人際關係,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所以,許多人在參與團體輔導過程中能夠得到成長、改善適應和加快發展。不過,如果誤用、濫用和盜用團體輔導,不僅會使團體成員蒙受傷害,學習錯誤的行為,加深其自卑感和挫敗感,而且會破壞團體輔導的專業信譽。因此,從事團體輔導的領導者必須不斷充實團體輔導的專業知識,掌握團體輔導的技巧.了解團體發展的過程,才能組織和實施有效的團體活動,協助成員真正解決問題,促進他們尋心發展和生活適應。
(三)作用
隨著生活節奏變得越來越快,人們所承受的心理壓力也越來越大,各行各業、各年齡階段的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心理壓力。
心理困擾是現代社會的一個很突出且普遍存在的問題,包含了學生的學業發展、異常行為、情緒障礙、人際關係、競爭問題,中年人的職業枯竭、家庭問題(
親子關係、夫妻關係、代際關係)、成癮行為(毒品、藥物和網路)、突發事件的危機管理,以及種種的老年問題(孤獨、臨終、疾病)。由於現代人有很多心理困擾與行為問題,因此社會對心理輔導的需要日漸增多。
目前我國心理輔導領域中的專業人員非常有限,人手不足,而且主要集中在醫院、學校和一些專業機構中,工作方式以個別輔導為主。於是,產生了社會需要廣泛和心理服務提供不足的矛盾。在這種情況下,開展團體輔導非常必要且緊迫,團體輔導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為更多的人提供服務,更好地滿足人們對心理幫助的需要,也可以彌補個別輔導的一些不足。
種類分類
心理團體按功能可以分為不同的類型。
⒈“成長性”的心理團體:
注重成員的身心發展,協助成員自我認識、自我探索進而自我接納、自我肯定;注重成員生活知識和能力的充實以及正向行為的建立。學校中的心理團體輔導大多是這一類型。
⒉“治療性”的心理團體:
注重成員經驗的深層解析、人格的重塑與行為的重建。這類團體活動通常在醫療或社會服務機構開展。
目標功能
團體心理輔導的功能與目標有三個層次:矯治、預防和發展,且預防、發展重於矯治。也就是說不是學生出現了心理問題才需要進行團體心理輔導,而是通過輔導,一方面幫助學生掌握有關知識和社會技能,學會用有效的、合理的方式滿足自己的需要,提高人際交往水平,學習自主地應付由挫折、衝突、壓力、焦慮等帶來的種種心理困擾,減輕痛苦、不適的體驗,防止心理疾患的產生,保持正常的生活和學習;另一方面協助學生樹立有價值的生活目標,認清自身的潛力和可以利用的社會資源,承擔生活的責任,發揮個人的潛能,過健康快樂的生活。
在團體心理輔導中教師和學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師要允許和鼓勵學生髮表不同的觀點、看法,重視學生的意見,移情理解學生,尊重學生,不能居高臨下的訓斥學生,不能諷刺、嘲弄學生,不揭學生“短”,要無條件地關懷和接納學生,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理解、尊重和接納,從而拋開心理上的防範,對自己的內心世界作更自由的、深入的探索。
學術理論
群體動力學是團體心理輔導的重要理論基礎之一。一個良好運轉的團體,具有吸引各個成員的凝聚力。這種力量來自成員們對團體內部建立起來的一定的規範和價值的遵從,它使個體的動機需求與團體目標緊密相連,使得團體行為深深地影響個體的行為。群體動力學的研究者——德國心理學家
勒溫認為,整體比部分重要,群體作為一種內在的關係組成的系統,其影響力或作用遠大於孤立的個體。個體在群體中生活,不僅取決於個體的個人生活空問,而且也受群體心理場的制約。因此,團體心理輔導比
個別心理輔導有更大的影響力和更好的輔導效益。
班杜拉在
社會學習理論中指出,學習是直接經驗學習和間接經驗學習的綜合,實驗表明,觀察他人的行為及其結果,有替代強化的作用。人從一出生就處於不斷成長及改變自身的過程中。人的潛能隨著對社會的適應與再學習而不斷增長。在團體心理輔導中提供了有指導的社會學習情境,通過團體的經驗與現代心理學智慧,增進個人身心的健康發展。
此外,
卡爾·羅傑斯以人為中心的諮詢理論,
柏恩的
互動作用分析理論、社會心理學中關於人際溝通、信息傳播、人際吸引等的研究,也是團體心理輔導的重要理論基礎。真誠而又溫暖的團體氣氛有助於人與人之問建立良好的關係,在互相關心和幫助中克服恐懼、焦慮心理,建立安全感;在這樣的團體中可以使人更多地開放自己,增進相互了解,在交流中取長補短。
意義優點
個別諮詢的方式是一個有效的心理輔導途徑,但不足之處是耗時多、客群面窄、解決問題單一等。而團體心理輔導能有效克服以上弱點。它是通過設立特定的場景活動,利用團體成員間的互動達到集思廣益、互幫互助、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非常適合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其優點主要有:
⑴適用面廣,既可以針對具有共同心理問題的十人左右的小組,又可以針對幾十人的發展性群體;
⑵形式多樣,生動有趣,有利於吸引學生積極投入;
⑶耗時短,效率高,收效好,每個成員既是“求助者”又是“助人者”,可在有引導的相互影響中多視角地學習,有理論,有實踐,有體驗,有分享,獲得多重的反饋,從而產生心理與行為的改變。在團體中不但可以更有效地影響或改變個人的某些自我概念或想法,還可以協助解決原本在個人之間難以解決的問題。
學校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使命在於使適應正常的廣大學生具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促使其內心世界的豐富、精神生活的充實、
潛能的發揮與人生價值的正確體現。從整體上看,有不少學生會在心理和行為上表現出一些“問題”,其中大部分是成長過程中出現的發展性問題。如學習能力差引起的學習困難,挫折承受力低而導致的情緒易波動等,屬於學生正常心理發展中有可能出現並可以理解的問題。學校需要針對這些學生的共同的成長課題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輔導應該以發展性心理輔導為重點,而團體心理輔導能充分地利用現有資源,起到更積極的作用。
組織方法
目標活動
團體目標要注意有針對性,並具有可操作性。
團體名稱要有吸引力,積極正向,並能夠體現本團體的目的。團體名稱不要使用容易出現理解歧義的詞句,題目太小或太大都不切合實際。活動名稱要符合對象的年齡特點,容易使人接受。針對學生的團體輔導活動名稱最好由師生共同制定。
方案程式
要注意幾個要素:團體成員的特點、團體的規模、團體活動的時問和頻率、團體活動的場地、團體活動所需的設備材料。特別要考慮一些常用的團體輔導
遊戲活動,根據本次設計的目的、人數以及場地器材等情況,需要做哪些變通。
組成團體
⑴通過海報、
校園廣播、校園網、學生電視台、校刊校報等各種宣傳途徑,讓全體學生了解將要舉辦的團體心理輔導的主題和有關事項。
⑵招募團體成員。團體成員來源途徑:通過宣傳途徑了解開班信息,自願報名的參加者;通過諮詢員根據平時的諮詢情況給出建議而報名的參加者;通過其他途徑,如班主任和任課教師介紹、動員而來的參加者。
⑶團體成員的篩選。通過面談、心理測試結果,篩選確定合適的成員。
⑷宣布團體紀律:坦率真誠,保守秘密。
諮詢計畫
⒈關係建立階段(一般用1~2次活動時間完成)
運用“
群體動力學”理論,創設和諧、溫暖、理解的團體心理氛圍,使團體成員有安全感、肯定感、歸屬感。在活動開始,可以設計一些遊戲,如“猜猜我是誰——將個人的資料做成名片展示並介紹”,通過遊戲讓成員們彼此相識、彼此認同,消除溝通的障礙,引發成員參加團體的興趣和需要,促進成員參與互動活動。
⒉主題實施階段(一般用6~8次活動時間完成)
營造充滿理解、關愛、信任的氣氛,創設特殊的遊戲或討論情境,使成員通過對他人的行為進行觀察和模仿來學習和形成一種新的行為方式。成員開始融入團體之中,並找到自己在團體中的位置。他們彼此談論自己或別人共同關注的問題,分享成長體驗,爭取別人的理解、支持,利用團體互動,增加對自我與他人的覺察力,把團體心理輔導作為練習和改善自己的心理與行為的實驗場所,以期能擴展到社會生活中去。每次活動後,團體指導者還要請成員們做出反饋,及時地交流種種新的認識及感受。
⒊團體結束階段(一般用1~2次活動時間完成)
經過多次的成功團體心理輔導之後,成員之間已建立了親密、坦誠、相互支持的關係,對團體心理輔導的結束可能會感覺依依不捨,有的還可能有強烈的情緒反應,因此系列團體輔導要提前幾次預告團體活動的結束。要處理可能的分離焦慮,做好結束活動,這對鞏固團體心理輔導的成果,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我們設計
遊戲活動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使成員能逐步擺脫對團體的依賴,把團體學習成果套用到日常生活中;而團體成員之問在可能的情況下也可以繼續保持聯繫,在必要時可互相鼓勵、互相幫助。成長評價也是團體心理輔導結束階段的一個重要程式,讓成員填寫“成員評量表”,交流個人的心理體驗和成長經歷。
總結評估
對參加團體心理輔導的成員,在團體心理輔導班結束後的一定時間內要做跟蹤觀察,並得到反饋。通過班主任、任課教師、家長、同學側面了解他們的學習、生活、情緒狀況,特別是了解他們對團體心理輔導探討的主題在現實生活中的套用能力。調查團體經驗套用與真實生活的實效,適當開展團體成員聯誼活動,建立和保持一個寬鬆型的相互支持團體。
輔導特點
專業性
1.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心理學院,台灣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詢系,
北京大學,中科院心理所,中國人民大學心理系等國內外頂級心理學家聯合指導研發;
2. 不同於以往工具箱內遊戲的簡單疊加,對活動進行系統分類與深入剖析;
3. 不同於拓展訓練多注重運動體驗、團隊目標,更多關注團體成員的自我心靈成長與個人目標;
深入性
團體的過程可以視作一個團體的生命成長曆程。一個成功的團體要經歷五個階段的發展,以往的團體活動設計常常停留於前面幾個階段。
團體輔導工具根據團體過程的五個階段所設計:
第一階段:開始——成員最主要的心理需求是獲得安全感;
第二階段:轉變——成員最主要的心理需求是被真正接納和有歸屬感;
第三階段:團結和凝聚——成員需要認識人的行為是自己選擇的結果;
第四階段:工作和產生——成員最主要在利用團體解決自己的問題;
第五階段: 結束——成員必須對自己的團體經驗作結論,並向團體道別。
科學性
基於勒溫的團體動力學理論、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柏恩的人際互動作用分析三大理論設計。
系統性
1. 青少年團體心理輔導標準版工具箱從不同年齡階段學生心理發展的特點和成長規律出發,針對不同年齡階段學生常遇到的心理壓力、情緒困擾、人際衝突所設計。
2. 青少年團體心理輔導促進性主題工具箱針對一些典型主題設計層層深入的系統性整體活動方案。
便捷性
1.工具箱內活動工具豐富、齊全、方便開展室內外活動;
2.指導手冊詳細、具體、指導性強;
4.大大提升團體心理輔導活動的有效性。
趣味性
避免說教,減少牴觸
團體輔導採取以趣味性為主要特徵的各種活動,強調學生在活動中進行主動地參與和體驗,其遊戲性質使得青少年更樂於參與其中,減少了他們對學校和家長“要教育我”的牴觸情緒,也降低了在實際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真實問題時所產生的壓力,使他們可以更自然地展現自己的特長、發揮自己的能力、體會活動過程中可能帶來的體驗和認識。
一致性
青少年問題多,但問題類似
青少年時期是心理健康發展的關鍵時期,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和自我意識發展過程中會遇到和出現各種不同的心理困擾或問題,而一般說來,同一年齡層次的青少年,心理發展基本上處在同一水平上,他們所遇到的問題和困惑基本上呈現出一種普遍性和規律性。團體心理輔導最適合解決同一類人群的相似問題。
成長性
安全環境,前所未有的體驗
團體提供給青少年一個現實社會的縮影,使他能將從團體中所獲得的洞察與日常生活經驗相連結,並在安全、信任的氣氛中嘗試著去學習或改變行為。因此,團體輔導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發展的“安全基地”,是青少年成長路上永遠難忘的“心靈盛宴”。大量的實踐經驗也表明,當青少年身處班級中接受團體輔導時,他的情感體驗和心靈上受到的震撼力是他在個體輔導、主題班會、課堂教學及心理健康理論講座等其它場合下所無法想像的。
培養性
全方位結合,團輔綜合套用
從學校心理健康輔導所涵蓋的內容來看,涉及了青少年心理發展過程中方方面面的問題,如自我意識發展、學習潛能開發、情感情緒調控、人際交往訓練、青春期心理適應、升學就業指導、團體凝聚力和團隊精神培養等等。
包含版本
國小低年級版團體心理輔導工具箱
國小高年級版團體心理輔導工具箱
國中版團體心理輔導工具箱
高中版團體心理輔導工具箱
大學版團體心理輔導工具箱
輔導工具
每個年齡階段的學生都面臨著不一樣的發展問題和心理困擾,不同成熟水平的學生可以接受的團體訓練內容和形式也有所不同。因此,依據學生的年齡特徵、發展水平來設計和安排團體訓練是必要的。
青少年團體心理輔導標準版工具箱就是從不同年齡階段學生心理發展的特點和成長規律出發。
此工具箱意在幫助學生在如下方面有顯著提高:認識自身潛能,增強自信;克服心理惰性,磨練戰勝困難的毅力;啟發想像力與創造力,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管理情緒,積極樂觀;懂得時間管理、學會探索學習技巧;認識群體的作用,增進對集體的參與意識與責任心;改善人際關係,學會關心與信任,更為融洽的與群體合作;學會感恩,加強與家人的親情聯結;珍愛生命,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學會承擔責任,培養領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