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山東大汶口文化》是2013年1月1日山東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禚析紅、魯元良。
基本介紹
- 書名:圖說山東大汶口文化
- 作者:禚析紅、魯元良
- 出版社:山東美術出版社
- ISBN:9787533031039
《圖說山東大汶口文化》是2013年1月1日山東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禚析紅、魯元良。
《圖說山東大汶口文化》是2013年1月1日山東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禚析紅、魯元良。內容簡介 大汶口文化,因泰安大汶口遺址的發掘而得名,距今大約6100年~4600年之間,前後延續了一千五百年左右。通過發掘的五十多個遺址和大約兩千座墓葬,考古學家把一個前所未見的時代呈現到了世人面前,人類原始的氣息撲...
大汶口遺址(Dawenkou Site),位於山東省泰安市岱嶽區大汶口鎮和寧陽縣磁窯鎮,總面積約82.5萬平方米,是約6100—46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父系氏族遺址,於1959年首次發現並挖掘。大汶口遺址平面範圍略呈東南—西北方向的圓角長方形,大汶河從中部自東向西穿過,將遺址分為南北兩部分。北岸面積約25萬平方米,...
評審會上,來自中國建築設計院、山東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山東建築大學、山東農業大學等單位的專家,規劃提出了具體的修改意見。“大汶口鎮的發展一定要符合特色,要明確未來的發展戰略,包括對大汶口遺址的保護如何明確體現在規劃中,旅遊線路怎樣確定和串聯。”中國建築設計院環藝院副院長趙文斌表示。大汶口鎮有國家...
大汶口文化裝飾紋樣,繼北辛文化發展起來的大汶口文化,以山東省泰安縣大汶口新石器時代遺址為代表。大汶口文化主要分布在黃、淮下游一帶,距今年代為6000多年至5000年前。大汶口文化可分為早、中、晚三期。大汶口文化早期的陶器絕大部分為素陶,陶器上的紋飾有橫列的錐刺紋和劃紋等。僅有少量的繪著黑色花紋...
八角星紋是大汶口文化中期彩陶紋樣中具有鮮明特色的花紋。八角星紋常繪於彩陶盆和豆的上腹,先於器外的上腹施一圈紅色底襯,然後在上面繪並列的八角星形的單獨紋樣。八角星紋以白彩繪成,黑線勾邊,中為方形或圓形,具有向四面八方擴張的感覺。八角星紋是標誌性花紋,對於它的象徵含義有著不同的解釋:有的認為...
山東莒縣陵陽河大汶口文化墓葬 1979年,考古工作者在山東莒縣陵陽河大汶口文化墓葬中發掘到大量的酒器。尤其引人注意的是其中有一組合酒器,包括釀造發酵所用的大陶尊,濾酒所用的漏缸,貯酒所用的陶瓮, 用於煮熟物料所用的炊具陶鼎。 還有各種類型的飲酒器具 100多件。據考古人員分析,墓主生前可能是一職業...
[大汶口遺址]位於泰安城南25公里的大汶河畔,1959年首次發現並發掘,為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存,是“大汶口文化”的發現命名地。遺址內涵豐富,有墓葬、房址等遺存及大量珍貴的出土文物。大汶口文化的發現,為山東龍山文化找到了淵源。1982年,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文姜城遺址]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大汶口鎮...
大汶口文化正倒變體獸面紋是紋樣名詞。大汶口文化彩陶花紋中,有少量的仿生性的紋樣,其中以江蘇省邳縣大墩子大汶口文化晚期墓葬出土的一件彩陶盂形罐上的變體獸面紋尤為引人注目。獸面紋一正一倒地組成二方連續帶狀花紋,環繞一圈飾於盂形罐的腹部。獸面紋經過強烈的變形誇張,眼睛和嘴用紅點表示,鼻子寬大,...
北壇大汶口文化遺址位於老城鎮北壇村南,為大汶口文化遺址,縣級文物(申報市 級)保護單位。遺址西起濟兗路,北至磚瓦廠,東至群英水庫北端,南至護城河 北壇大汶口文化遺址位於老城鎮北壇村南,為大汶口文化遺址,縣級文物(申報市 級)保護單位。遺址西起濟兗路,北至磚瓦廠,東至群英水庫北端,南至護城河,...
大汶口文化變體鳥紋和鉤羽圓點紋是大汶口文化中期晚彩陶的花紋。大汶口文化中期晚一階段的彩陶,受到來自西面的廟底溝類型晚期彩陶的影響,在彩陶花紋中也出現了變體鳥紋和鉤羽圓點紋。山東省兗州縣王因大汶口文化遺址中出土的一件彩陶缽的腹部上,繪有正倒間置的變體鳥紋組成的二方連續花紋,由於並列和正倒大汶...
大汶口類型,黃河下游地區大汶口文化中期的一種地方類型。在王因類型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分布區域和範圍大體與王因類型相吻合,並一直延續到大汶口文化晚期。主要遺址除大汶口遺址外,還有山東省鄒城市野店、曲阜市西夏侯和南興埠、兗州市六里井、滕州市西公橋、棗莊市建新等遺址。主要遺蹟有房址、墓葬、陶窯、...
大汶口文化圓圈紋和花瓣形紋,是指大汶口文化素陶和彩陶上的圓圈紋和花瓣形紋,都是來源於竹條編織器的花紋,為圓圈和花瓣形紋,亦是仿照竹條編織的樣式。江蘇省邳縣大墩子大汶口文化遺址出土的一件彩陶器座,器形與大汶口出土的陶器座相似,主題紋飾亦相近,為串連的圓圈紋,不難看出兩者是同出一源的。花...
始見於大汶口文化,山東龍山文化盛行,延續至龍山文化晚期,二里頭文化至商代。後期演變為酒器。早期造型為圓腹,短頸,口部有扁流,帶鋬,三實足;中期器腹漸扁,直頸前移,鳥嘴形流口,三實足;晚期足部演變為袋足。山東龍山文化的陶瓷鬹頸部加粗,有的甚至與腹部連成一體,三足有袋足和圓錐形實足,鳥嘴形流...
山東省莒縣陵陽河、大朱村和諸城縣前寨等大汶口文化晚期(公元前2800一前2300年)遺址出土的陶尊等陶器上,所發現的多種刻劃和彩繪的象形符號。山東省莒縣陵陽河、大朱村和諸城縣前寨等大汶口文化晚期(公元前2800一前2300年)遺址出土的陶尊等陶器上,發現了九種刻劃和彩繪的象形符號。但是對這些象形符號的性質和...
大汶口文化陶器,多數為手制,晚期出現輪制。於1959年首次發現於山東寧陽堡頭村。大汶口文化分布於山東和蘇北。年代約為公元前4040—2240年。因遺址分布在堡頭村西和泰安大汶口一帶,故名。出土陶器均勻規整,紋飾較少。晚期陶器,相當精美。典型器物有陶背壺、鬹、杯、大鏤孔豆等。裝飾技法有彩繪、鏤孔、刻劃...
南阡大汶口文化遺址 位於即墨市南阡鄉南阡二里村西200米處。 遺址東西長約300米, 南北寬約200米,文化層達1.5米。遺址未正式發掘,但許多遺物已暴露在地表層。 該處遺址屬新石器時期的大汶口文化類型,距今6000年左右。1982年,青島市人民政府將其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1992年6月,山東省人民政府將其列...
大汶口文化正倒三角形紋,大汶口遺址出土的一件彩陶背壺,是仿照竹筐的器形和紋理製作的。大汶口文化正倒三角形紋 大汶口文化中期彩陶上的幾何形花紋中,正倒三角形紋是主要花紋之一,也是源於編織器的肌理紋樣。常見的格式是在連續的正倒三角形紋中留出折帶形的空隙,在三角形中飾網紋或交叉線紋。上腹繪一...
大汶口遺址內涵豐富,共發現墓葬、房址、陶窯等遺蹟100餘處。出土了大量石器、陶器、玉器、骨器和牙角器等生產生活用具。陶器主要包括紅陶、彩陶、灰陶、黑陶和白陶幾種。大汶口文化的發現,為山東龍山文化找到了淵源。大汶口遺址的墓葬中普遍盛行隨葬獐牙的習俗,葬式以仰身直肢葬為主,有的還隨葬豬頭豬骨以象徵...
大汶口陶文,到了1973年,山東諸城大汶口文化遺址又發現了殘缺的圖畫陶紋“Ⅰ”。山東莒縣與諸城相隔還是較遠的,兩個地方重複出現同一圖形“Ⅱ”,說明當時它流傳是較遠的。這幾個陶文,許多學者認為它們本身就是象形字。唐蘭、於省吾等學者有一些專論。唐蘭先生認為“Ⅲ”就是“戉”,即後來的“鉞”字;...
《大汶口文化》是2004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高廣仁 。內容簡介 《大汶口文化》以翔實的資料、豐富的語言文字論述了大汶口文化發現的經過和半個世紀以來學術界的研究成果,雄辯地證明了中國史前文化的多源性以及大汶口文化在中國史前時代所具有的主體性地位。《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是一套學科...
大汶口文化神秘符號,這個最大的字元出現在距今5000多年的大汶口文化時期,由三部分組成,由上往下分別為日、火、山。基本信息 上世紀70年代,在山東莒縣陵陽河文化遺址(現莒縣境內)出土了一批文物,這批文物中最吸引考古學者注意的當屬若干刻有神秘字元的陶樽。陶樽都出現在大型的陵墓中,這些字元有的刻在陶樽...
器壁一側開裂,裂縫兩側有對稱小孔五對,用以穿線加固;再一筒上、中、下雕出三組弦紋帶,每組刻弦紋三至四道,上下有穿孔,並鑲嵌數粒松綠石。另一種筒形較小,壁厚,筒壁中部剔地雕凸弦紋。這些象牙雕筒表明大汶口文化的牙雕已初具規模,是至今中國最早的牙雕手工藝珍品。館藏地點 現藏山東省博物館。
大汶口遺址為距今6400年至4500年的新石器時代遺址,最早發現於1959年,位於山東省泰安市岱嶽區大汶口鎮和寧陽縣磁窯鎮,是大汶口文化的發現地和命名地。遺址出土的墓葬、陶器,及石斧、磨製骨器等生產工具是研究黃淮流域及山東、江浙沿海地區原始文化的重要線索。自1959年大汶口遺址首次發現以來,共探明遺址區面積82...
另外,在作為大汶口文化獨特風格的隨葬豬頭方面,也表現出很大的差異,少的只有半個豬頭骨,多的可以達到14個完整豬頭骨。這些現象表明,大汶口文化處於中國遠古母系社會日趨崩潰、父系社會逐步形成、階級開始萌芽的歷史時代,因此,他代表著中國原始社會文化的一個歷史階段。1974年,山東省文物管理處、濟南市博物館發表...